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瓠子歌》二首及历代来滑览胜、凭吊宣房宫的名人诗词歌赋

​瓠子歌二首

西汉 刘彻

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

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

鱼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弛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方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兮水维缓。

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污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

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

宣房塞兮万福来。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瓠子歌》二首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率群臣亲临河南滑县瓠子堤堵塞黄河决口时即兴而作。

灵河赋

三国 魏国 应瑒


咨灵川(注:灵川,黄河也。)兮遐源兮,出于昆仑之神丘。

凌增减之阴雨兮,赖后土之潜流。

衔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之溢浮。

蹶龙黄(注:龙黄,指黄河。)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四流。

涉津洛之阪泉(注:阪泉,地名,在今孟津。)兮,播九道于中州。

汾鸿涌而腾骛兮,恒亹亹而徂征。


肇乘高而迅逝兮,阳侯沛而震惊。

有汉中伟业兮,金堤溃而瓠子倾。

兴万乘而亲务兮,董群侯而来营。

下淇园之丰筱(注:筱,即竹子。)兮,投璧玉而沉星。


应玚 [yáng](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其作品《灵河赋》第二段歌颂了汉武帝在今滑县瓠子堤堵决壮举。


公无渡河

南梁 刘孝威


请公无渡河,河广风威厉。

樯偃落金乌,舟倾没犀屉。

绀盖空严祀,白马徒牲祭。

衔石伤寡心,崩城掩霜袂。

剑飞犹黄水,璧沉魂俱逝。

君为川后臣,妾作江妃娣。


刘孝威(496~549)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其五言诗《公无渡河》中“白马”、“璧沉”即指汉武帝瓠子堵决沉“白马玉璧”祭河神的典故。


公无渡河

南梁 张正见


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风严歌声绝,浪涌榜人愁。

棹折桃花水,帆横竹箭流。

何言沉璧处,千载偶阳侯。


张正见(527—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南梁通直散骑侍郎,后迁任彭泽县令。其人诗文兼擅,而以五言诗开启唐律,使其成为南朝的一位重要诗人。其《公无渡河》诗中“金堤”、“白马”、“沉璧”均指汉武帝瓠子堤堵决之事。


自淇涉黄河途中

唐  高适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注:指夏禹。)功本豁达,汉迹亦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渤潏凌堤防,东郡多悲心。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防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卷西湍,缀棹将问津。

空传瓠子歌,感慨独愁人。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其在寓于淇上(今淇县)时,常乘船出淇河口入黄河至滑台、宣房、白马津等地,留下不少壮丽诗篇。今选之诗为诗人临河怀古、追忆汉武帝塞瓠子河决一段。


河决

宋 石介


昆仑山最大,峨峨横绝域。

黄河地下来,汹汹不可测。

河伯一发怒,擘开昆仑石。

水出东北陬,浩渺无涯极。

平地水行疾,九州如咫尺。

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

上贻尧心尤,四岳举鲧塞。

鲧用汩彝伦,九载无成绩。

尧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

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职。

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

禹乃乘四载,周游视水迹。

百川各复道,九河皆开辟。

禹功既已成,水患方兹息。

窃思大禹意,河九为远策。

况云杀其溢,闻之孔安国。

三代逾千年,所以无灾厄。

战国争土疆,诸侯用诈力。

迁徒无常岁,湮沦不可识。

堤障遏水势,沟渠绝地脉,

禹道不复究,河流有壅隔。

频为中国患,不国不安席。

从官徒负薪,河泊弗受壁。

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

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

四方竞上疏,群臣争筹书。

田蚡方为相,书来多持扼。

岂顾天下利,惟以私田惜。

贾让不为用,延年亦见斥。

如何圣人功,千载复不得。

皇宋运熙泰,四圣崇道德。

百蛮皆臣顺,万物遂生殖。

七八十年间,人不闻金革。

惟兹澶滑郡,河决亦云亟。

常记天禧中,山东与河北。

藁秸赋不充,遂及两京侧。

骚然半海内,人心愁惨戚。

河平未云几,堤防有穴隙。

流入魏博间,高原为大泽。

良田百万顷,尽充鱼鳖食。

救之成劳费,不救悲隐恻。

吾君为深虑,不食到日昃。

我忝窃寸禄,素餐堪自责。

不负一畚土,私辄逃丁籍。

又无一言长,万分有裨益。

与世同浮沈,随群甘默默。

亦或中夜思,斯民苦瘦瘠。

四年困蝗旱,五谷饵蝥蠈。

年来风雨时。才得一秋梦。

手足犹疮痍,饥肤未丰硕。

若待四体肥,斯民无愁色。

不然寻九河,故道皆历历。

一劳而永逸,此成功无歝。

或可勿复治,顺其性所适。

徙民就宽肥,注水灌戎狄。

试听刍蕘言,三者君自择。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其《河决》一诗写历史上黄河决口带来的天灾人祸,追述了汉武帝瓠子堤塞决从官负薪、伐淇园之竹以及沉白马玉璧的故事。


河复

宋 苏轼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宣防宫赋

宋 刘跂


余以事抵白马,客道汉瓠子事,感其语,故赋 :


元封天子既干封,临决河,沉壁及马,慷慨悲歌。河塞,筑宣防之宫,燕其群臣,乃称曰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 顾盼意得,诏问东方大夫 :“乐乎 ?”


朔进而跽曰 :“君王佩乾符,妥坤灵;封岱岳,禅云亭;雷行焱驰,一跸四海;力余气盈,爰览德水。至于人靡遗智,天不爱祉;石城金墉,屹立亭峙。则又经广轮,度栋宇;徘徊领略, 心解目睹;八隅九维,千门万户;沉严神丽,秦帝之府。于是植翠华,喧灵鼍;觞川流,浩长歌;神哉沛,君心和;患去喜至, 无所复加,可谓乐矣!然臣观之,未可谓无忧也。”


天子愕眙不怡。少焉,顾曰 :“亦有说乎 ?”


朔再拜曰 :“主!臣盖闻:大川之源,发乎昆仑之神墟,出阳纡与陵门,导积石而沉浮,包浑沦与俱游,羌亹亹其徂征。千里一曲,万里九折;盘礴瀇滉,呼欱汹潏;荡然长波,激为迅湍。莽不知其几何,遂异派而同澜。已而略广武,循大伾;辚沛轹洛, 积为委输。瀵沸出乎地上,怳莫际其焉如。粤若神禹,继道作德;范围天仪,联络地脉;疏排湠漫,镌凿岝峉;平野其艺,人有安宅;化鳞介为冠冕,盖千有八百国。臣曾问遗黎,遵海隅,繇平成之徒骇,下东光之胡苏;渊然覆鬴,修若马颊;如鬲及盘,以简以洁;太史分流,参汇众折。然后安翔徐回,脉脉并酾,纡余衍漾, 绵眇逶迟,虬潜蛟伏,波不得兴。视荣光与休气,茂玉检而金绳。焕乎三日而五色,何必千岁而一清。若夫群雄逐兮位隔并,山川 围兮气弗宣;托汹涌以为货兮,阻厜以自藩。崇墉连蜷矗以相售兮,巨浸瀺灂汩乎宛延。立遮害之亭,谨白马之津。雉堞瞰其东, 区脱临其西。又东北留其行,又西北系其归。垂天之翼,横海之鱗, 豗颓胶葛,曾不得抢榆枋而泛蹄涔。匒匌勃郁,靡所容怒;霆击电掣,歘已脱兔。益以桃花之流,驶乎竹箭之驭,弥满鸿洞,千 里四顾。乃始伐薪石,程畚疀 ; 汰鸡距之防,横鐻牙之木 ; 上下连环, 旁侧伏阙;竹落千緷,夹艘而下。岌乎喘牛,蹶若踶马。糗粮齐山, 徒庸成林。商羊鼓舞,泽门讴吟。析骸樵苏,惨于长平之祸;累块珠玉,埒乎水衡之藏。谅人谋之或违,将度数之适逢。今夫呼吸潮汐,关窍丘源,洲潬浮空,澭沮旁穿。井乍甘而撤舍,麦未槁而培根。何灵龟之下伏,寓三峰乎层巅。表泰紫之嶕峣,陋灵光之岿然。长封为扃,土键石鐍,守如崤函,万叶不拔。然而燕 雀贺而人吊,枝叶茂而本拨。财乏力屈,河且再塞。君王方且驻属车以流观,启离宫而落成,却两载之乘,劳负薪之臣,举烽赋酒,飞轮奉牲。戢长虑于一笑,起驾望而凭陵。神闲意定,澹然无营。”


语未既,天子数顾尚席,推几欲兴。臣朔逡巡却立,不谢而退。其后馆陶之役,竞如东方大夫言。


   刘跂,字斯立,东光(今属河北)人。 刘挚之子。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元祐初年,移曹州教授。晚年隐居东平,不与人来往,人罕识其面。苏轼与刘斯立曾于管城人家叶子册中,得到古抄《杜员外诗集》。有《学易集》八卷


雪中送宋上舍仲敏归滑州省亲

元·傅若金

北风何烈烈,雨雪亦雱雱。
游子去成均,将归古灵昌。
诗书岂不乐,岁晏怀我乡。
我乡伊可怀,父母在中堂。
休告亦有时,定省焉可忘。
浮云踰大伾,白日照宣防。
子行日已至,送者各尽觞。
当歌念远游,令我愧中肠。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本诗是作者为宋讷由太学归滑州省亲所作的送行诗。宋讷(1311~1390) ,字仲敏,号西隐。元末明初滑县(今属河南滑县牛屯镇南宋林村)人。元至正进士。诗中“浮云踰大伾,白日照宣防。”二句写作者在送宋讷至黎阳津一白马津渡口时看到的宋讷故乡滑州附近的名胜。“宣防”,亦称“宣房”,宫名,前109年汉武帝堵塞黄河瓠子决口成功后,于堰上筑宫,名曰“宣防”,故址在今滑县老城北边苗固堤上。

河决

元 师泰

去年黄河决,高陆为平川。
今年黄河决,长堤没深渊。
浊浪尽翻雪,洪涛远舂天。
滔滔浑畺界,浩浩襄市廛。
初疑沧海变,久若银汉连。
怒声恣砰磕,悍气仍洄漩。
毒雾饱鱼腹,腥风喷龙涎。
鼋鼍出滚滚,雁凫下翩翩。
人哭菰蒲里,舟行桑柘颠。
岂惟屋庐毁,所伤坟墓穿。
丁男望北走,老稚向南迁。
县官出巡防,小吏争弄权。
社长夜打门,里正朝率钱。
鸠工具畚锸,排户加笞鞭。
分程杵登登,会聚鼓阗阗。
虽云免复溺,谁复解倒悬。
弥漫势稍许,膏血日已朘。
流离望安集,荒原走疲瘨。
孤还尚零丁,旅至才属联。
园池非故态,邻里多可怜。
贫家租旧地,富室买新田。
颓垣吠黄犬,破屋鸣乌犍。
秋耕且未得,夏麦何由全。
窗泥冷窥风,灶土湿生烟。
顷筐摘余穗,小艇收枯莲。
卖嫌鸡鸭瘦,食厌鱼虾鲜。
榆膏绿皮滑,莼菹紫芽圆。
乍见情多感,久任心少便。
金堤塞已溃,淇园竹为楗。
玉璧沈白马,冠盖相后先。
舜禹事疏凿,汉唐劳委填。
瓠子空作歌,宝鼎徒纪年。
昨闻山东饥,斗米直十千。
即今江南旱,骨肉皆弃捐。
仓廪岂不实,赈贷犹迍邅。
恐是廊庙远,不闻道路传?
恐是天听高,致使雨露偏?
小臣思复载,百念倍忧煎。
踌蹰惨莫发,愤结何由宣。
作诗备采择,孰敢希陶甄。
平成谅有在,更献河清篇。

师泰,宣城人,元代户部尚书,诗人。其诗《河决》写出了黄河决堤水患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讲了汉武帝瓠子堵决下淇园之竹、沉白马玉壁的故事。


白云茅屋赋(节选)

明 刘三吾


大名滑邑,周豕韦故墟,汉之东郡,唐之义成军也。西南三里即瓠子堤, 宣房宫在焉。北去大伾半舍余(注:古三十里为一舍),西北距善化三山五十里,又西距太行四十里许至淇泉。今成均祭酒宋先生仲敏先尊大参忠肃公,尝构西亭瓠子堤上,题以“西 隐”。仲敏更筑草堂其间,号曰“白云茅屋”。国朝征诣公车,历官琼署,掌教上庠,六馆诸生,多所造就。皇上益深眷注,不容以悬车之年辞。仆备员春坊,谬蒙推重,谓其楚产能楚声也,属赋其所谓白云茅屋。


    刘三吾(1313—1400),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以茹瑺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其《白云茅屋赋》具体指明了宣房宫的位置坐标。


旧黄河道中有怀张垆山明府

明  卢楠


黄河渡口旧飞湍,白马(注:秦汉时滑县名。)东边瓠子滩。

夏后山川余断石,汉皇巡幸烟回銮。

寒沙滚滚鱼龙动,晚日萧萧雁鹜乾。

慨古思君易摇落,秋风更送子骝鞍。


卢楠(1507-1560)字子木、次楩、少楩,大名浚县人。自称浮丘山人,且恃才傲物,愤世嫉俗,当地人称其为卢太学。卢楠自幼才华横溢,诗词曲赋出口成章,后来赢得了“才压江南”的美誉。因负才忤县令。令诬以杀人,榜掠论死,系狱数年。在狱益奋读书。张佳胤、谢榛走京师为其辩冤,乃平反其狱,得不死。


瓠子堤诗

明 谢榛


金堤重到感西风,瓠子犹思汉武功。

雉蝶摇连千树瞑,龙珠不见二潭(注:指宣防宫东北和东南约300米处的黑、白二龙潭。)空。

荷老未尽清霜后,箫管寒催落日中。

白发沧州幽事在,黄花绿酒故人同。

谢某自信游山剧,潘岳谁怜作赋功。

无数峰峦秋色里,高歌相对欲争雄。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谢榛受张佳胤之邀,到滑县做客,1552年秋、1554年7月15日先后两次游瓠子堤,思汉武帝丰功伟绩。其《瓠子堤诗》是第二次游瓠子堤时所作。


瓠子堤诗

明 李梦阳


沉璧馀瓠子,栱汾怀瓠歌。

波涛满眼逝,城郭没年多。

虎战仍三晋,龙腾失九河。

宋人饶事迹,今望亦滂沱。


河上秋兴(其六)

明 李梦阳


白马(今滑县)瓠子口,秋风汾上歌。

帝乡不可见,千载白云多。

树动江帆至,霜前塞雁过。

沧州无尽极,慷慨有渔蓑。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黄河(摘录)

明 马卿


黄河九折西极来,飞下龙门势若摧。

浑咆怒激射东土,连山大浪奔如雷。

俯瞰黄流邈崆峒,横分魏赵浮曹宋。

渊泉直疑九天落,沧海空触三山动。

昆仑雪消春水生,流澌照日塞川明。

雪练委蛇鸥鹭避,琅玕戛击鱼龙惊。

倏忽长风振天地,沄沄千里黄云平。

登高远望转清绝,林端一线遥明灭。

安得并刀剪取回,挂我山堂弄寒洁。

尽日奇观逸兴多,崩田决岸奈愁何。

束薪负壤万人急,千载伤心瓠子歌。


马卿,明河南林县人,字敬臣。弘治十八年进士。历户科给事中,劾宦官刘瑾不法,出守大名。镇压蓟地农民起事,累官至漕运都御史。其《黄河》诗是诗人来到滑县,看到黄河故道的壮观景色,联想汉武帝瓠子塞决所作。


秋夜瓠子堤二首同谢山人赋

明 张佳胤


        一         


晚共山人酌,微茫万木齐。

黄河余古岸,白马(秦汉时滑县名。)对长堤。

野水芙蓉乱,浮空海日低。

临风思汉武,歌罢夜鸟啼。



天气清于水,何如此夜情。

宣防空绿草,瓠子自歌声。

双径秋潭碧,千山月影明。

关河戎马泪,华发几茎生。


张佳胤(1526—1588),明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籍,湖广孝感县人。字肖甫,号庐山,自号居来山人。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1552年,补大名府滑县县令,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七子之一”,与谢榛、王世贞、卢楠、陆光祖等关系友善。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张佳胤赴滑县任职,一到滑地,便广施德泽,安抚百姓,并结交当地名流,寻求治帮方策。上任不到一年,万民称颂。谢榛(1495—1575),字茂秦,临清人,号四溟山人,“嘉靖七子之一”。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早工词曲,为少年争相传诵。西游彰德,为赵康王所宾礼。入京师,脱卢楠于狱。与李攀龙、王世贞辈结诗社。大河南北皆称“谢榛先生”(《重修滑县志》)。当时,谢榛受张佳胤之邀,到滑县做客,两次(1552年秋、1554年7月15日)游瓠子堤,思汉武帝丰功伟绩(《秋夜瓠子堤二首同谢山人赋》、《暮秋同谢茂秦再游瓠子堤》)。


题白云茅屋

清 朱印哲


汉武宣防草木纷,昔贤曾此避尘纷。

只今何处觅芳迹,堤上犹飞旧白云。


朱印哲(1602一1660),滑县城关朱照人,顺治乙未(1655年)授枣强县训导,擢四川省大竹县令。


题白云茅屋

清 张璨


先生道气历沧桑,茅屋犹存瓠子旁。

风雨常年留著作,君臣一德庆明良。

白云尚映桃花水,荒径还依薜荔墙。

仰止高宗谁接武,几回凭吊对斜阳。


张璨(1673-1753),字岂石,号湘门,湖南湘潭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人,官至大理少卿。曾任河间知府、长芦盐运使等职。著有《石渔诗抄》、《遗安堂诗集》、《枫树亭集》等。


瓠子堤

清 郜焕元


瓠子堤前柳,桃花水上波。

搴茭人去尽,犹怀汉皇歌。


郜焕元,字凌玉,号雪岚,长垣人。顺治丙戌(1646年)进士,历官湖广提学道按察使佥事。有《猗园存笥稿》。


瓠子堤怀古

清 朱骅


高堤一上郁嵯峨,野客乘秋此暂过。

北去河渠瀛海尽,西来山色太行多。

云迷断岸沉白马,风卷寒沙感逝波。

寂寞前贤栖隐处,白云犹护旧岩阿。


    朱骅,字汗朱,号思园,朱胤哲子,生于明崇祯后期,主要活动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清时滑县朱村人,今浚县善堂镇朱村人,康熙乙丑科拔贡,候选正堂(知县)。其诗《瓠子堤怀古》载于《重修滑县志.艺文录》中。


金堤浮翠

清 董 玧


翠色绵绵映女墙,金堤环抱古灵昌。

游人揽胜多登眺,西望峰峦接太行。


    董玧(公元1646一1721年),山西安邑人,清康熙15年进士。


瓠子堤怀古

清 成朝彦


滑台城外色苍苍,回溯千年忆汉皇。

致祭波头沉白马,负薪河畔命冠裳。

淇园竹下鱼龙伏,瓠子口填稼穑忙。

数大残堤留不朽,往来似指旧宣防。


天台表胜

清 成朝彦


故道黄河久不归,天台仍自表巍巍。

当年胜概留千古,西涌流沙向岸飞。


成朝彦,滑县董固城人,雍正乙卯(公元1735年)举人,乾隆丁丑(公元1757年)《滑县志》主编。


瓠子堤怀古

清 卢以洽


长沙万里耀金光,瓠子古堤回异常。

俯瞰龙潭秋日紫,遥瞻鲋岭暮云苍。

当年沂流沉璧马,此日沿堤树绿杨。

武帝已崩山河改,世人犹说汉宣防。


卢以洽,字荔青,河南滑县城里人。生年不详,民国三十一年卒。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宣统元年选为河南谘议局议员。曾参与修纂民国《荥阳县志》、《浚县志》和《滑县志》。民国二十一年《滑县志》卷十载,滑县教育会“创始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城内高等小学堂开特别研究会,投票公举河南省初级师范肄业拔贡卢以洽为正会长。”又载简易识字学堂“创始于宣统元年。城内设立五处,四乡设立十五处。由教育会长卢以洽筹划,禀明县令批准开办。”又载县立第一小学“(光绪)三十四年正月,教育使司委卢以洽为校长。”


瓠子石歌

 2019.10.3 杜冠章


     【滑县一中校长周太红君,邀我观一石,乃一中新校区地基下 23米所出。石径尺半,呈三棱锥状,上有孔眼,余甚奇之。出土之地在苗固村汉宣房宫遗址一箭之地,乃古黄河瓠子堤遗址。莫非汉武帝元封三年塞决之物耶?周君嘱我有所作,因打油以应命云。】


周君示我一顽石,嘱我为作诗一首。

我观此物颇惊怪,三棱锥样糙且丑。

中有一孔如蛋圆,凿痕历历费雕镂。

尘泥未掩青苍色,三尖六棱大如斗。

询之博学未曾见,故老皆言世罕有。

云是瓠子堤下出。深埋七丈伴竹柳。

自愧无才寡且陋,强打精神充诗叟。

大汉元光河大涨,瓠子訇然坼巨口。

滑台城危郡守恐,滑民纷纷皆惊走。

青壮逃得性命去,罔顾老弱牛猪狗。

浊浪滚滚东南泄,拔木漂屋如浮沤。

水溢巨野夺淮泗,十六郡民为鱼蚪。

帝遣汲郑塞复坏,枉费万金与粮糗。


杜冠章,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河南省信用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河南省委原第四巡视组组长、正厅级巡视专员,著名文史学者,现任《印象滑县》总编,滑县苗固宣房宫遗址委员会首席顾问。2014年以来,先后著有《咏滑古诗文辑注》和《历史名人与滑县》。代表论文有《汉武帝堵塞黄河瓠子口》、《汉武帝元光中“河决瓠子”地望问题辨疑》、《汉武帝元光中“河决瓠子”在河南滑县》等。


寻迹白马灵津湖

2019.12.11 郑国联


滑台古城瓠子西,古来黄河有遗迹。

汉武宣房堵决口,王尊抱珪护长堤。

谪仙高唱发白马,袁曹故垒可寻觅。

滑县明福绕祥瑞,欧阳司马曾任职。

黄河难雪靖康耻,一曲悲怆向南移。

千秋英雄万代事,滑州儿女书传奇。

河滩不见黄沙舞,鸟语花香景璇旎。

樱花园千枝竞开,月季园花开次第。

白马湖水碧潋滟,灵津塔高可天齐。

落雨亭溅花飞玉,金沙滩游人如织。

高空栈道通南北,林间小径接东西。

此间人世绝佳处,寻仙何须上瑶池。


郑国联,中学高级教师,安阳市作协会员、滑县作协会员。市、县骨干教师。参编教育教学论著两部,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百余篇,作品散见于《安阳日报》、《滑台文学》、《滑州纵横》及部分网络平台。单问耕耘,不问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沉白马玉璧,司马迁在滑县负草堵黄河决口
西汉元光中“河决瓠子”地望考论
《哲夫:汉武帝和司马迁》
河南滑县:苗固村宣防宫遗址,汉武帝刘彻泰山封禅回来,率众堵黄河决口,
瓠子堤遗址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0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