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木造像几个主流地区的风格特点

收藏造像数十载,对木造像情有独钟,尤其喜欢木材质赋予造像,历经岁月呈现出来的独特韵味,这就是痴爱的古木造像。


木造像从宫廷到民间历来盛行,因古代交通不便,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各个地区形成独自特色,以山西、京工、闽工、江浙工、川湘为最有代表性,形成各自流派。


闽工即福建造像,个人认为是南方造像之代表。无论艺术的造诣高度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来说极好的。

据说古时,福建当地有很多人在京做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膜拜,因此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因为制作造像的兴旺使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从制作工艺的步骤和用漆用料都有所不同,其中较闻名的是沙县工艺和永春工艺两个流派,而沙县工则是闽工之最。

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艺术造诣到了鼎盛水平。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所以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少了拘谨。总的来说闽工造像线条刻画层峦叠嶂而不显繁琐,人物写实具体而不失高雅,且注重人物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优雅的境界。(也因为造像的多样性,很难用一两句言语可以概括。只能点到为止,心领神会。)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比较丰腴,五官的年纪给人感觉都比较年轻,开脸稍欠缺多样性(感觉很多造像都有血缘关系 )很喜欢用衣覆的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出彩,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欢上金漆,站相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站姿为这种表现手法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江浙工佛像工艺历来有名,也因明清以来经济富饶,推崇佛教,不乏精品。宫廷的汉传造像雕刻师多来自江浙,所以京工的汉传佛像带有浙工造像的几分味道,这些从造像的工艺风格可以看出一斑。

京工造像代表宫廷王室的风格,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味道。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到清代。因此几个朝代的交汇融合使宫廷造像吸取了尼泊尔身段的优美,北方造像的大气和南方造像衣覆线条层次感的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造像风格。

众所周知宫廷造像以铜造像为熟知,相比之下,木造像的塑造有其材质上先天的优势,雕刻师的雕刻手法以及对造像身躯和衣褶线条细节的表达可以不受铸造工艺的限制,显得格外灵动流畅,使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一点差异在佛像的表情刻画环节尤为明显。然而木造像雕刻过程的不可逆性,对工匠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工造像比较规整,造型变化不多,这与宫廷严格的制式有关,且比例和身躯的处理协调到位,开相庄严肃穆,衣褶线条繁复如身穿丝绸般流畅柔软,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颇高。木造像雕刻过程的不可逆性,对工匠的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工造像比较规整,造型变化不多,这与宫廷严格的制式有关,且比例和身躯的处理协调到位,开相庄严肃穆,衣褶线条繁复如身穿丝绸般流畅柔软,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颇高。

山西造像,是造像的鼻祖,也是北方造像的代表地区。如国家博物馆和欧美的顶尖博物馆镇馆造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此,佛教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山西造像年份较好,常见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整体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造像开脸大气,表情庄严肃穆,线条简约朴素,刀法有力。注重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留给鉴赏者以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由于地区气候原因,包浆较显古朴,干净利落,彩绘保存完好者甚少。

川湘造像指四川和湖南造像,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它派系稍显参差不齐,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富有民俗趣味,不少造像比例稍欠协调,常见由于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不过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讨|木造像几个地区的特点小结
木雕佛像:手艺见证信仰
(30)木雕佛像禅光佛影
你能分辨得出他们的风格吗?
60张图教你看懂中国古代木雕造像
木雕佛像收藏:一寸斑驳,一份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