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习成绩分化原因分析及对策 化学组 金鑫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习成绩分化原因分析及对策

化学组 金鑫

 

安达市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三个学期的时间了,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新教材优势,导致化学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我从2007年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较为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1  调查与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我发现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化学成绩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化学成绩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差距。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化学学科中,在其他学科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尽管这种差距出现的时间分布较广、较为分散,但是其中总会出现几次分化的高峰期,比如高一第一次其中考试以后,高二文理分科之后。总的看起来这几次成绩分化基本上都出现在每个学期的下半个学期。而引起分化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出现分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并了解导致这种分化的原因,进而采取各种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本人现任高二化学的教学工作。在近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现高二15个班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学习成绩分化的现象在高二所有班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经过分析、调查发现导致实施新教材学校高中学生化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化学的目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这部分同学往往就是化学成绩偏低的群体。不少同学在高二确定高考不选报化学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从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化学成绩。相反,那些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动力十足、身心愉悦,成绩自然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我们在调查中就明显发现,高二确定要选报化学的同学,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提升。

同时,在每个学期的后半程,因为连续学习时间较长,部分学生产生懈怠情绪,从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到课后复习,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放松。进而引发成绩分化。

1.2  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然而,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学习化学不太感兴趣!当然,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有教材、教师、学生自身和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一次考试的成绩;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所用的语言;对未来所学专业、所进行工作的预期,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相反,那些成绩较好同学往往都是对化学充满兴趣的同学。越对化学感兴趣,学得越轻松,成绩越理想,学习兴趣则被进一步提高。

1.3   学习化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直接的。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在学习中采取题海战术,以“勤”补“拙”,总认为多做一些题目就能触类旁通。这种方法对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方向是很不协调的。另外,不少学生以为学化学就要以简单记忆为主,化学方程式要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背、甚至实验要背、计算题也要背,背来背去根本没有任何效果,更是与期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这些单纯依靠记忆学习化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下面两个方面:

1.3.1 无序状态的知识造成学生无记忆现象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在每一个小的学习时段(如一节课、一个讲座、一个半天等)知识信息的存储是相对有序的;而每一个大的学习时段(如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知识信息的存储是相对繁杂、零乱的。处于无序状态的星罗棋布的众多化学知识会使大脑产生充塞感,思路难以开阔,知识信息难以被充分激活,无序状态的知识在运用中容易使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以致出现“翻开化学书什么都懂,合上书什么都记不住”的无记忆现象。

1.3.2 不懂学科的记忆方法造成知识遗忘

化学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且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使得大脑对知识信息的摄入、理解、存储(记忆)、加工是随机的、动态的和非完全连续的,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时段性非常突出,而与时段性密切相关的记忆——遗忘交互作用规律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大脑这种点滴积累、动态存储、记忆与遗忘交互作用的特点决定了学好化学必须掌握化学学科记忆方法。化学学习中常用的记忆方法有:(1)思维类记忆方法:①特征记忆法,②选择记忆法,③理解记忆法,④规律记忆法,⑤归类记忆法,⑥相联记忆法,⑦联想记忆法;(2)音韵类记忆法:①谐音记忆法,②口诀记忆法,③同音沟通法;(3)简化类记忆法:①谐音记忆法,②表格记忆法,③首字记忆法,④图示记忆法,⑤略语记忆法。(4)综合类记忆法:①提纲网络法,②判断推理法,③图解序化法,④学科渗透法,⑤互补移植法。调查发现,在我们提供的上述常见的记忆方法中,学生实际使用方法不到10%,调研表明,在化学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中,有37%左右学生是因记忆障碍造成的。

1.4  学生对化学新教材的适应性

在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新教材的形式、内容、理念还是基本认可的,但是对于教材重难点编排相对过于集中,知识体系结构松散灯方面大都不太满意,学完后总是觉得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心里空落落的,不够踏实。此外,人教版编写的学习辅导训练材料明显与教材脱节,许多题目仍旧是老教材中的老题目。学生在学习新教材课本后,仅凭课本知识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作业,从而导致任课教师不得不补充“遗漏”知识点,进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对新教材本身知识系统的编排产生怀疑。在教材编排和内容制定上主要存在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4.1 教科书不能较好体现“三序”合理化整合

化学科学有自己的体系,为了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互反应的关系的客观规律性,挑选出来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编排应该有逻辑顺序。将学科知识的体系打乱,按模块教学这种方法,并非所有的学科都适用。例如:物理学科,其知识的章节性较强,狠适合模块教学的方法。而化学学科,知识本身相对零散,而且不同部分的知识相互间交叉较大。很多时候前后章甚至上下册书中的知识都是联系的。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理论知识的滞后编排,造成一方面一些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得不到理论解释,只好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像化学电源、电解、电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锈等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因缺乏理论基础而不能讲,这对于大多数不选分科性化学选修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知识缺陷。

1.4.2 有些内容的安排难点过于集中

现行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并未很好地解决分散难度、各个击破等问题。如必修1第一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这一部分。知识量极大,重、难点相对集中,且知识零散不成系统。因知识不成系统,没有脉络和规律可循,使学生学习时除了单纯记忆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从教学实践来看,均不利于教与学,使学生产生“当头一棒”的感觉而形成“疲劳”心理效应,这是没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1.5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中特别提出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适时、适事、适人地使用我们教师也心中无数。据了解,许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大都在开公开课时才不得不使用,平时都在尽可能地赶教学进度,根本无暇去自制课件,而且网上现成的课件又往往是与人教版或者老教材配套的,很难进行资源共享。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待这个问题态度很鲜明他们喜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但是也承认有时容易被生动的画面本身所吸引,而对所传递的化学信息视而不见,并不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1.6   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及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改新教材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育理念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在乎,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法密切相关。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先穿新鞋,后穿旧鞋”的现象。

2    相应对策研究

2.1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是导致成绩分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一定要在每一个阶段性学习的开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史及爱国主义教育,介绍化学在现代化建设及高尖端科技中所起的作用,深入浅出地揭示化学与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作为教师自身更需要从语言、教态、教法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力求知识讲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理科可以多介绍一些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适当加工,让学生能够理解其大致原理,这样一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文科班的教学以兴趣培养为主,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  深入理解课改精神,力求师生达成共识

新课标中提出当前化学学科教育要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学化学学科的教育体系。这种理想局面的形成应当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特别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课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感受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与任课教师达成共识,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  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中把中学化学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可以形象的将其看成一只成长的春笋,而基础性课程就是春笋的“根部”!但是“双基”的培养除了课本和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外,与教材配套的学习辅导练习也一定要精选、精练,对一些不符合新教材要求的题目要剔除,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力求达到双赢!

这里可以考虑根据学校的试剂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比如必修2中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前的化学平衡问题。这一部分知识在必修4中还有进一步的深入讲解。必修2的学习是在高一的下学期。若此时一次性将选修4中的内容引入教学中,必然造成知识量大,难点集中等问题。而此时尚未进行文理分科,这样处理极易使打算选择文科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进一步影响到接下来有机化学的学习。此时,可以考虑在选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率》处补充元素化合物知识。将选修1中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和极易当前所学知识,也利于今后的应用。

2.4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标强调一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变以前的“老师教”为现在的“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和了解新课改理念,适时改变教学方法,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其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所以完全放手,敞开式的探究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他们。与其在高中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不如适当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

2.5  关注学生分化关键时期,力争缩小成绩分化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学生化学成绩产生较大分化主要集中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下学期,这时有几个章节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任课教师应与班主任通力合作,关注学生中存在的“下学期现象”,捕捉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适当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在学生学习成绩易分化章节放慢教学进度,细讲精练,尽可能不留知识的盲点和教学的遗憾;(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改变知识讲授顺序,尽可能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认知水平,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分散开来,各个击破,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位同学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力争缩小差距。

 

高中新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边探索创新边总结归纳的过程,在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过程中,学生成绩产生较大分化将会对学生个人、任课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产生不良影响。上述文字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化学老师竟用1个故事,全班学生8分钟背熟元素周期表?牛!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的问题
初中物理入门难?学霸教你4招
高中物理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指导
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