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叙事 | 方斐卿:我是教语文的

在普通
百姓眼里,
省特级教师可以说是
代表教师最高技能认定
的一个标志。……


方斐卿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级讲师、省中师语文特级教师、省中师语文教坛新秀,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到2014年,我从事教育工作整三十年。如果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可以这样说:“我是教语文的。”


我当然是教语文的,师范学校的《文选与写作》,我教了十年;大学语文的《现当代文学》,我教了五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我教了近十五年。期间,利用双休日或晚上,我教中高考语文复习课近十年。在从事教师培训十余年中,虽然我还承担新课程理念的专题教学和教学管理的专题培训,但我仍然是教语文的。


为什么走上教语文之路的时候,我曾经戏言:“因为从小数学不及格。”虽说戏言,其实也是真话,我确实因为数理化成绩太差而别无选择,以致于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数理化没有兴趣,使我的知识体系明显不均衡,这是我的不幸。不过,我也因此而幸运,毕竟语文是我喜爱的。


我喜爱阅读,治疗我的精神危机的方法便是学习、读书。汉语的平仄四声,抑扬顿挫,句式的罗列反复,论述的回肠荡气,文字的美轮美奂,都使阅读与背诵变得如此快乐迷人,如歌咏如唱赞美诗,如颂咒语如祈祷上苍。每当诵读类似如下文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读着读着,就会陶醉其中。我也喜爱写字与写作,虽然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不用钢笔书写大篇文章已有十五个年头,可中指第二个关节的左侧,仍然保留着一个卵形的茧子。


可以不夸张地说,语文是我的工作,是我娱乐的方式,也是审美的对象。语文是我人生的第一财富。语文是我生命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价值情愫。


我对语文的认识


什么是语文?语文是一种气息,它与墨香一同从书卷里溢出来;语文应该是一种深度,它从思想火花中折射出来;语文应该是一种风骨,它从精神气质中反映出来;语文也是一种情感,它从衣着言谈举手投足里自然流露出来。语文是感受,感染,咀嚼,领会,熏陶,追问,欣赏,激情,想象,个性,构思,创造,夸张,灵感,机智,热烈与清凉,寂寞与冲动,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言已尽而意无穷……所有这些平常要慎之又慎的用语,对于语文都是最最起码的素质。


每一套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品,都是心的歌。语文教师为感动而生,在感动中活,并在充分的感动中告别。如果你教语文,如果你在语文上感染学生,你就整天是咀嚼和想象,重组和取舍了。好的语文课是能够感动人的,而感动人的前提是感动自己。原来教语文是这样美好,自己理解了、感悟了、感动了,还可以通过学生得以延续、生成、实现。再往高里要求呢?语文是真正的永远,是一种永恒超越的精神专业。语文比事业永久。谁那么清晰那么缅怀汉唐皇帝的文韬武略?谁能为几千年前的一场战役或一个建筑而激动不已?谁又能不为楚辞、乐府、汉赋、唐诗而拍案叫绝?什么都怕时间,除了语文。


同样,语文使自己显得力不从心,千疮百孔,一无是处。只是在真正备课以后才知道上好一节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有多么艰难、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殚精竭虑、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你要考虑内容、教法、过渡、提问、引导、板书、课件……你是在创造一个世界,你成了你的世界的上帝。备课时,你东想西想,一分钟一个主意;你徘徊犹豫,时刻站在十字路口。任何一段的教学都有多种可能的选择,每一句话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每一个标点符号你也可以无数次的解读。语文解读的自由使你变成了自由落体,落到了太空之中,什么都可能,什么都可以选择……这是多么恐怖,多么伤神撕肺。如果你要教好语文,那么不论你曾经自以为或被认为多么丰富,仍然会显得贫乏;不论你自以为或曾经被认为多么聪明,仍然是太拙笨;不论你自以为或者被认为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仍然太平庸,太容易走在别人的已有的辙印里;而不论你怎么样自认为或者被认定是名师,你仍然发现每上一节语文课是十分的没有把握。这就是语文。


自从我教语文以来,这样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而且,愈往后这种感受愈强烈。


我是如何教语文的


我教语文,是从质疑反思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我似乎一直在质疑教材、质疑教学、质疑课程改革。我觉得质疑是所有学科前进的一种动力。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质疑又不断解决和改善自己知识能力与道德自觉的历史。也许可以说成是一个发展的进化的历史。


质疑教材。我的教学生涯第一篇高规格的学术论文便是质疑当时执教的中师语文教材,论文题目是《对现行中师〈文选与写作〉教材的再思考和再处理》,1989年获华东地区中师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师语文报》上。直到今天,我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师培训的重点依然聚焦在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上。与其说这么多年来我对语文教学始终报以热情,还不如说我一直关注语文教学内容。


因为从现实考虑,语文教材应该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使用审查合格的教材较之于我们个人或地方编选的教学资源更经济,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我对各种版本各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一直情有独钟,我始终认为教材选编的课文在当时而言一般总是精品。但是,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用我和我的学生,我必须要根据我的特点和任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表现出自己的理解深度和个性风格。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和职业幸福感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材的使用程度。如果习惯于用教学参考书和别人的教案备课,习惯于平铺直叙地上课,习惯于教教材,那么,职业倦怠期必将提前到来。


语文教材如同大地,阅读如同行走与浏览,课文主题如同景致、景点、景的命名与导游说明书。当然是移步换景最好,时有新行走新体会新发现最好。固定化局限化简单化标准化了不好。在文本解读时,我无意也无能往高深艰难里增设高深与艰难的因素,我也绝不蹲下来把课文往庸俗通俗流俗里推演。我要做的是一种与课文的互相发现互相证明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与解析,也就是说我要从课文本身中发现教学内容的特点、亮点、重点;我要站在学习角度精选出适合学生的难点、兴趣点、探究点。


质疑语文教学。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我对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学现状深感困惑与忧虑,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开始质疑语文教学。这一年七月,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易患“多动症”“浮肿症”》,从“小学语文教学患‘多动症’‘浮肿症’的具体表现、导致的结果、出现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四方面展开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此文中的主要观点仍然很有现实针对性。我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易患“多动症”“浮肿症”的深层次原因时指出:许多教师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没有完全驾驭新课程的要求;当前教学改革的功利取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一些市场化运作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导向作用;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有否定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的倾向。


此文在当时也曾产生一定的影响,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在2005年第9期的《教学月刊》上专门就此文发表了一篇读后感,题为《做有高度自觉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郑教授在文中指出:“笔者十分欣赏方斐卿老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浮肿症’这样一个判断,因为,尽管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知之甚少,从而就不可能对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做出具体判断,但是,其所体现的宏观视角与独立思考的精神显然值得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特别是,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同年10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在这本书里,我试图站在课程改革、学科特点、教师成长、课堂教学的中间地带来看待小学语文教学,或许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在特定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所关注的热点,所注意的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我始终抱着这样的看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要培养出有智慧、有思考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较高智慧和思想的教师。智慧不是抽象虚无的,要通过读书和思考积累出来。我不喜欢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语文教师,喜欢知识渊博有独立见解的语文教师;不喜欢有固定套路的语文教师,喜欢像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语文教师;不喜欢一门心思琢磨上出独出心裁标新立异惊世骇俗公开课的语文教师,喜欢视读书反思为生命的语文教师;不喜欢有点雕虫之乐而乐无穷的语文教师,喜欢朴实,真实,踏实,真情,朴素,人情味,想学生心事的语文教师。


积我近三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我一次又一次地不厌其烦地说:凡语言煽情,文艺腔十足,让老师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课感动但不放心;凡让老师赞叹不已流露了单向绝对崇拜的课,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来往往都有极大的问题;凡认为无懈可击的课,其实并不可信;凡把语文课上得玄、悬、炫,肯定是过度教学设计,过分琢磨课堂把戏。语文教师没有了思想厚度,谎言就成了真理,华丽的形式就成了追求的标杆。


近十年来,由于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我的日常教学工作更多是听课评课作讲座。尤其是作讲座,我的教学对象变成了和我一样的语文教师、教育管理者,我可以毫无保留毫无顾虑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思考想法、困惑问题与我的教学对象分享。我十分投入,乐此不疲,激情四溢。我越来越多地对每次讲座做好准备,包括课件制作。但是我的习惯仍然是即席发挥,同一个题目,每次讲的和过去都有不同。而且,讲的过程中随时穿插提问互动。讲话和写文章感觉不太一样,有更多的直接交流,听众的每一个表情、声息、动作都直接地感染与启发着我,激励引导或制约着我的话语。我始终感觉得到与受众是息息相通、亲密关系、立即反应,哪一点讲得成功,哪一点讲得生涩,哪一点不妨乘胜拓展,扩大战果,哪一点需要即刻换一个说法。我边说边寻觅,边整理边发挥,边造句边反问,边注意反应边调整。一个问题你讲过三遍,就比只讲一次的时候体会深刻得多,再讲十遍,你自己也被自己说服了,感动了,觉得一个思想,一种论说,一番道理正在往完美方面发展。最初,我一讲话就沾点激动,讲到近两个小时,心跳有点加速,嗓子有些发哑,额头还会冒汗。慢慢我也练出来了,掌握好节奏,调整好呼吸,一泻千里中有停顿也有反刍,有充电也有瞬间的节能保护待机“睡眠”。如此,讲话便不成为伤气耗神的单纯消耗,而是变成一项有氧运动。


质疑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不只是会上课,会讲故事,会抒情,其背后应该有哲学情怀,辩证思想。一个语文教师若没有理论修养,很难读出作品背后的深刻思想,也难写出优秀的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我是语文教师,也是新课程改革忠实的学习者、宣传者和推行者,新课程改革伊始,我便是温州市课程改革理念宣讲团的主要成员。但并不意味我不质疑课程改革,相反,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多的疑问。

2013年3月,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科学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课程改革批评——来自基层教师的另类思考》,我在文中详细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实施十余年来出现的两大问题,一是农村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学更加困难,不仅未能使弱势群体利益得到应有保障,还使这一群体借助教育改革改变命运的希望更加渺茫;二是将教师看作批判和受教育的对象,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广泛批评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础,没有注入人文关怀,没有将教师视为课程改革的伙伴。为使未来的课程改革能够实施得更为稳健,我提出两个观点,一要重塑教育的目的——协助弱势群体有机会脱离困境;二要尊重教师的实践——需要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专业对话。


此文是我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十余年新课程改革的反思,虽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批评,不过,批评不等于反对,批评是为了进步,是为了弱势群体而发出的不平之声,批评可以提供另类的思考,批评须具备理论、逻辑或实证的依据。因此,当我批评新课程改革时,仍可以反过来接受所批评对象的主张或决策,因为批评的主要目的乃是希望决策者在决策时,能因为不同的声音而有更严密的思考,这就是批评与一般盲目反对不一样的地方。社会有感恩才能传承,社会要批评才能进步。《教育科学研究》杂志还为本文撰写了编后语:“为了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从2011年开始,本刊陆续刊发了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对新课程实施十余年来的经验总结及问题讨论的文章,也得到了学界的持续关注。本期刊发的《课程改革批评——来自基层教师的另类思考》一文则是从基层教师的视角反思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之策。我们期待更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稳健发展。”


反思我的语文教学之路,求异多于趋同,思辨重于直觉,理性强于感性。肯定个体,突出自我。写到这里,我似乎觉得,我就是语文。因为,语文关乎理解与表达,或者说,语文是通过理解与表达来实现的。理解与表达均属个体,那么从根本上说,语文是属于个体的。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个性化。没有个性化,便没有个体的充分生长。


我无权对自己的教学说得太多,我只是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老师。


(温州教育2014第04期)




在这里,感受有温度的教育
《温州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是为了不教”隐含的教育智慧
有效教学的前提——教材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综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小学语文课改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小练笔切入点的若干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