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用检验项目

1.红细胞计数RBC)男:4.55.5×1012 /L

女:3.55.0×1012 /L

临床上红细胞数低于3.5×1012 /L时为红细胞减少,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减少。

2.血红蛋白Hb)测定 男:120160g/L,女:110150g/L

临床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称为血红蛋白减少。

3.白细胞WBC)计数 4.010.0×109 /L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N0.50.7550%75%),绝对数为(1.86.4)×109 /L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1.5×109 /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 /L或完全缺乏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后者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5.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 /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613.0 fl

MPV减少见于化疗后或骨髓病变及药物抑制骨髓功能时。

MPV增高可作为骨髓恢复的较早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血小板同时下降,骨髓抑制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血小板数值的增高。

6.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男:015;女:020mm/h

血沉增快表示病情活动或复发,病情稳定或好转时,血沉逐渐恢复正常。

7.血清总蛋白TP6085 g/L

血清总蛋白是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总称,血浆中的白蛋白、α1α2β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均由肝脏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总蛋白降低常见于摄入不足或合成减少。总蛋白升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球蛋白合成增加。

血清蛋白   3555 g/L

血清球蛋白 2030 g/L

白蛋白/球蛋白(A/G):1.5/2.5

血清球蛋白测定与年龄、运动等有关。6080岁老人升高15%60%,锻炼约升高14%,肥胖女性约升高30%,男性约升高4%30%。异常升高常见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骨髓瘤和某些淋巴瘤:γ球蛋白和部分β球蛋白均可增至2050g/L

    8.血清蛋白电泳(SPEP)

    血浆蛋白三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将血浆蛋白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几组,每组中可含有多种蛋白质,疾病时其百分含量会发生变化。

   单一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的无抗体活性均一的免疫球蛋白称M蛋白,可在电泳区带的α2—γ区呈现致密而深染,高度集中的蛋白增生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区带,扫描后形成高而窄的单株峰。由M蛋白所导致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

     白蛋白   59.8—72.4

     α1球蛋白 1.0—3.2

     α2球蛋白 7.4—12.6

     β球蛋白  7.5—12.9

     γ球蛋白  8.0—16.8

9.免疫固定电泳(IFE)

免疫固定电泳常用于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的分型。一般的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无法进行分型,血清蛋白电泳发现克隆性增生,需要用免疫固定进行免疫球蛋白的分型。

10.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定量检验

免疫球蛋白(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部分细胞的表面,可分为IgGIgMIgAIgDIgE五类。

IgG7.016.0)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血清IgG升高,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某些感染性疾病等。非IgG型骨髓瘤患者可见血清IgG减少,除此之外,IgG减少还可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胞疮和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

IgA0.42.8)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毒素的作用,尤以分泌型IgA在抗体的局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抗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等,是机体抗感染、抗过敏的重要免疫“屏障”。IgA增高还可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化、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IgA减少,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吸收不良综合症等。

IgM0.703.0)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是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及凝集作用比IgG5001000倍。因此,IgM在机体早期的免疫防御中占有重要地位。

 KAP轻链      6.98—13

 LAM轻链      3.8—6.5

 KAP/LAM 比值 1.5—2.56

11.血清M蛋白检验 阴性(蛋白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或免疫电泳法)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A型,IgDIgE型罕见。多发性骨髓瘤中的50%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BJP)即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存在。

12.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检验

血清轻链KAP1.73.7g/L  血清轻链LAM0.92.1g/L

κ/λ:1.35/2.65 (速率散射比浊法)

异常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与免疫球蛋白同时检验共同参考。

13.尿免疫球蛋白轻链κIg-κ)测定 0.38mg/L (散射比浊法)

尿免疫球蛋白轻链λ(Ig-λ)测定<0.58mg/L (散射比浊法)

为临床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提供数据。

14.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

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是一种检测体内是否存在克隆性浆细胞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该检测通过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出血清中的游离轻链(未与重链结合成完整免疫球蛋白的轻链)κ和λ的量,并分别计算出κ/λ的比率。κ/λ的正常值范围为0.26—1.65,如果比值低于0.26或者高于1.65,都说明体内κ或λ轻链异常,间接反映出体内可能存在克隆性浆细胞增殖。Durie等最新疗效标准把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是否正常,作为疗效是否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R)的标准之一。sFLC在MM诊断、病情的检测及预后的判断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本周蛋白(B-JPro)测定  尿本周蛋白阴性

阳性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约50%患者尿液中出现本周蛋白。

16.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 是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淋巴细胞和其它大多数的有核细胞分泌,存在于尿、血浆、脑脊液及淋巴细胞、多核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表面,量极微。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的量是非常恒定的,从而使β2微球蛋白含量保持稳定水平。多种液系统及实体性肿瘤均可见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增高较多。增高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合成β2微球蛋白的速度加快。因此,测定血β2微球蛋白可用于估价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主要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常见于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骨髓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慢性肝炎,糖尿病肾病等。老年人也可见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此外,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药也可增高。

 β2微球蛋白  0.7—1.8

17. 血肌酐 (成人男性:44133μmol/L;成人女性50105μmol/L,(碱性苦味酸法)

肌酐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损害。

18.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器质性病变时增高,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骨髓瘤患者CPR升高,常提示病变有进展,肿瘤负荷较大,预后较差。

19.乳酸脱氢酶(LDH)常可增高,一般认为与肿瘤负荷较大,病情缓解时此指标可下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蛋白的检测与鉴定
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学诊断
2016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分章节复习(二十五)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伤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