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中英混血,渗透新疆28年窃取情报,偷盗的文物放在大英博物馆

一八九零年,一个又高又瘦的英国男子来到了中国。但奇怪的是,他明明是英国人,却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

在中国潜伏28年后,回国后的他几乎每晚都做梦。

这些离奇的举动使得周围人十分不解,但当他用精密的计划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时,英国的人不禁露出了贪婪的嘴脸。

这是他惦记了几十年的中国“财富”,也是英国大英博物馆里那个名为“33号展厅”密室背后埋藏的深层秘密。

他叫马继业,英文名为乔治·马卡尔特尼,在他健谈的外表下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阴谋。

马继业的真正身份

1890年,正值光绪十六年间,彼时一群英国的“特别考察团”来到中国。但在人群中,那名长得白净、瞳孔发黑的男子却极为显眼。

作为英国与中国之间的“翻译官”,他其实是中英混血。

但即使有着中国的血统,他对当时的中国却没有丝毫的感情,甚至在他友善的外表下一直藏着一颗狼子野心。

这也是“33号展厅”——“斯坦因密室”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那个展厅里,常年都是恒温恒湿的环境,而且每天都有专门的官员严防死守。

他们用一把把冰冷的铁锁将中国的“财富”锁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中,据说很少有人能打开。

马继业的父亲Macartney Halliday(马格里·哈利迪)是苏格兰的贵族。1793年,曾经前来中国觐见乾隆皇帝的马卡尔特尼就是他同一个宗族的人。

作为贵族,哈利迪有着重要的身份。

在他的履历生涯中,他不仅做过军医参与克里米亚的战争(1853年—1856年:第9次俄土战争)。

还加入英国少将查尔斯·戈登领导的“常胜军”——当时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雇佣军队。

1863年3月,戈登接任指挥。

在长期的作战中,他意识到用真枪实弹一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了不让双方持久地消耗在作战中,他通过奸细了解到了敌军内部并不团结的消息,后来联合太平天国方的郜(gao)云官等巧用计谋促成清军成功攻城。

同年,太平天国面临覆灭的局面,彼时的“纳王”(王爷)郜云官投降。

但就在他沉迷于自己发财大梦中的时候,脑袋却保不住了。

在他逝世后,哈利迪迎娶了他的女儿,也就是马继业的母亲。

据说哈利迪是在逃难的人群中发现她的,由于当时战局混乱,相比其他人,她则幸运很多——因为被收留而保住了性命。

原本哈利迪和她语言不通,但由于她天生就聪慧过人,总能将哈利迪的心思了解得一清二楚,长时间以来,二人很少爆发矛盾。

但后期她生下了对中国造成极大影响的马继业,这造成了旧中国无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小时候的马继业是由母亲负责教育的,他早早地便掌握了中国的语言。

到了马继业10岁的时候,哈利迪便把他带回了英国伦敦。

1977年,在那个交通极不便利的时代,他的母亲强忍着泪水与不甘和他永远地分别。

在当时,英国人对中国有着较多的不满,这种中英通婚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哈利迪和马继业离开后,马继业的母亲就留在了南京,但由于思念成疾,她在两年后就离世了。

回到英国后,马继业的外表为他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利,面对同学的嘲讽和别人异样的眼光,他只好把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

成年后,当别人都只会母语时,他已经精通了几个国家的语言,其中包括俄语、法语、波斯语、德语、土耳其语等。

但因为他并不是纯粹的英国人,即使再出色,也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成年后的马继业

在东奔西走中最后只找到了当时地位较为低下的中文翻译工作,其部门为英属印度政府下属的缅甸委员会。

但即使是在这里,他也发挥着聪明的头脑和语言优势,不久便被派往“锡金远征军”继续进行中文翻译的工作。

锡金位于印度的东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城邦。

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业贸易企业)经常远征锡金,虽然对外没有表现出别的用意,实则是想从这里入侵西藏。

但当时马继业在这里也只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期通过机遇不断地“跳槽”到别的地方,最终如愿回到中国。

后期,因为英国面临着帕米尔国界的问题。当下,对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最西端)的考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由于英属印度政府需要去到新疆和清朝负责这一事项的人沟通,作为翻译,马继业被派遣到法兰西斯·扬哈斯本(中文翻译:荣赫鹏)的身边工作。

1890年10月,他们这一行人从克什米尔出发,途经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儿干最终进入了中国的境内。

11月1日,他们到达了喀什。但当时的俄国人认为喀什属于自己的地盘,面对作为英国人的荣赫鹏一方,俄国人态度坚决,和他们水火不容。

事实果然和俄方所想的一样,但也早已无济于事了。英军在1904年便占领了拉萨,而荣赫鹏正好就是当时的司令官。

事后,由于喀什缺少英国方的代表,司令官便把眼光放到了马继业的身上。那一晚,荣赫鹏在灯光中奋笔疾书写下了对马继业人生中最为转折的一封信。

在他的介绍下,英印殖民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

马继业驻喀什28年

虽然精通汉语等多国语言,马继业在这里并没有混得风生水起。在大家“抵御外国”的心理下,他每一天都只能停留在枯燥无味的杂事上,掀不起一点的浪花。

但由于和父亲长时间的相处,他早就学会了怎样与人打交道、卸下对方的防备心。

当时的中国还有很多等级森严的制度和礼数,为了获得中方的信任,他常年不厌其烦地观察和学习。时间久了,哪怕是磕头跪拜、作揖打千等他都做得有模有样。

当时的俄方原本对他虎视眈眈,要求清政府将他赶出驻地,但由于马继业和官场的人逐渐熟络、又谦逊和礼貌待人。

在长久的相处中,他不仅有中国外貌和血统的优势,加深了亲切感和可信度,加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对清政府来说,他能牵制俄、英的平衡。

所以,在长久的密谋中,他获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最终作为“英属印度政府驻喀什噶尔中国事务政治代表”的身份稳固地留在了这里。

但在英国那里,马继业的身份显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虽然他屡次申请正式进入英国外交部的官员名单,但每次都被对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可能对英国来说,马继业最大的作用就是在重大国际事项中,可以牺牲他的利益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并利用他的非正式外交关系进行灵活的运作。

但马继业又何尝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只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因为他在对中国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早就准备“窃取”喀什葛尔本地的“财富”。

但俄方并没有放下对他的戒备,所以他只能一门心思地应对俄国领事的处处刁难。

很快,他们的矛盾就摆到了台面上,原来的“暗自斗争'也变成了大众所知晓的互不相让。

因为在帕米尔这问题上,马继业代表的英方一直虎视眈眈。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长远的打算——那就是维护自己在南亚和中亚之间的利益。

虽然当时的驻地是中国的领土,但俄国成为了妨碍英国拓展版图的第一大敌国。

由于这块领土两方都想要,所以俄国常常来占领帕米尔区,几年之间,这里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所以两方总是夜以继日地提防对方的暗举。

由于各国语言的不通,马继业在这里占据绝对优势。

他不断地向英方汇报这里的情况,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对帕米尔地域的把控。

最终,俄国与英方进行了数次谈判,在各不退让的架势中,双方以“折中”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后,俄国不再继续侵扰和占领帕米尔多余的领土,而英国也默认了俄方对之前所占领的领土部分实施真正的管辖权。

对于这一结果,显然是英国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既没有失去自己在中亚和南亚的最终利益,又同时“移除”了俄国这一敌国的干扰。

当这些主要的矛盾被解决后,马继业还是没有撤离这里。

哪怕时间过去了无数年,哪怕朝中的很多官员都已告老还乡后,在喀什的这片土地上,始终都有他的影子。

但他远赴他乡并没有单纯的目的,而是想要掌握更多重要的信息。

28年来,马继业不仅制约当地的政治发展,还私下搜集朝堂上的情报,这使得我国的重大信息都被英方所掌握,为后期带来了军事上的危机。

而当今的大英博物馆里,那些珍贵的文物大部分都是他曾经密谋从新疆这里“获取”的。

作为长期“潜伏”在各个国家的马继业来说,虽然他在明面上暴露不出痕迹,但在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他和他的“同伙”早已无处遁形。

1918年,他回到了英国,在这20几年的文物“掠夺”中,另外的几人也被揭开了真实面目。

关于“斯坦因密室”

“斯坦因密室”以斯坦因本人命名,他原本是匈牙利人,后来加入英国国籍,和马继业有着相同的爱好。

原本他并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在一次契机下,他打开了马可波罗的淘金古籍,此后便产生了“邪恶”的想法。

在那个落后与贫穷并存的年代,斯坦因作为贪婪者在读完古书后将中国的所有概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后期,他把中国的古物带回了英国,存放在了这个叫做“33号展厅”又名为“斯坦因密室”的地方。

至今,这个密室留存了无数敦煌莫高窟的珍贵文物、壁画、经书等。

它原本象征着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下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今却远在他乡,中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斯坦因和马继业的相识

当其他人都还只是倾羡于书中的财富时,斯坦因早已做好了抵达中国的准备。

最开始,他先到达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企图考察文物,但在历尽波折后,他发现自己要寻找的东西连一个影子也没有。

由于痴迷于古物和财富,他在这一行业受到了英国的资助,由此去到中国开启了“考古”生涯。

正是在和英国大使馆的交涉途中,他接触到了马继业。

由于斯坦因早已经把贪婪“写”到了脸上,当马继业听说他要来中国时便给他讲述了自己10岁前在中国的经历。

这让斯坦因更加坚定了对中国财富和古物的窃取。

后期,马继业向斯坦因介绍了新疆衙门的一个师爷,他叫蒋孝琬。

作为新疆的本地人,蒋孝琬不仅对新疆的大官和财主清清楚楚,就连古物的下落也了解得头头是道。

碍于身份,他一直都循规蹈矩地做事,从来不敢妄想有一天能发财。

但在斯坦因的利诱下,他陷入财富无法自拔。

原本盗窃古物是重罪,但他抱着侥幸的心理——没有亲自下手就一定不会露馅。

外加上斯坦因承诺事后会给予他丰厚的报酬,他还来不及深思便将古物的遗址逐一地泄露给了对方。

当斯坦因获得了线索后,马不停蹄地就转移了古物,但对贪心的他来说,一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又岂会轻易放手?

斯坦因“三访'中国

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次”窃取“,当他回到英国后,由于受到了高额的奖励和辉煌的荣誉,又两次对中国的财富打起了算盘。

在安顿好一切后,他又迅速回到中国。在多方打听中,他了解到了敦煌这一带地方。

那时是1907年,他认识了驻守在藏经洞外的一名小卒,名为王道长。

最初,在面对外国面孔的时候,王道长也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职责。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斯坦因想要“一览风采”的要求。

但斯坦因发挥自己天生狡猾的优势,又结合利益把王道长劝说得心服口服。最终,王道长还告知了他有关莫高窟的来历和传说。

所以,斯坦因如愿地拿到了经书。

第三次,当他再次来到中国时,与马继业合谋,将莫高窟的壁画给切割了下来。为了这一行径不被泄露,他们还给王道长银子五百两。

这次对中国的古物来说,无疑造成了更加惨重的损失。

据统计,他盗走的文物高达一万多件。

其中除了经书、绘画外,还有汉朝的佛像、壁画等,就连西域丝绸之路古国中的遗址也遭到了大量破坏,里面的宝贵文物从记载在册的硕果累累变成了一夜之间的无影无踪。

文物是国家文化和智慧的象征,情报包含了祖国的安全安危,对于斯坦因、蒋孝琬、王道长等的这种盗窃行为、马继业的这种祸害行为,大家怎么看?

-完-

文|古绿洲

编辑|书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冀青 | 斯坦因等人在中国干了些什么?
西域探秘之喀什嘎尔
国人谨记3个历史罪人,联合英国人盗走文物,新疆历史损失一半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世界著名考古学家]
丝路遗韵·喀什的俄国英国领事馆(结束篇)
你或许去过喀什,却未必知道这些…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