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道宗师闵一得与他的“中黄直透”功法(下)

闵小艮在云南为官时期,不忘了游历参访,在他的一生中,担风袖月,交游甚广,身为仕宦,却属意道门,不为世事所羁绊。

正当闵小艮一边参访道学,一边为官之时,一件噩耗却悄然而至。

降乾隆五十七年辛亥,即1791年底,闵小艮接到儿子们的来信,得到闵父大夏去逝的讣告。

闵小艮便自云南奔归,为父料理丧事,居丧守制,并向朝廷,以符合礼法的方式,辞去了官职。

从此之后,正如前述,闵一得彻底远离了官场的牵绊,从此飘然卓立于琅嬛仙阁。这时的闵一得已然过不惑之年。

闵一得像

为父亲丁忧后,闵一得便自绝意仕进,时出访名胜,历吴楚燕赵,与王清楚、李清纯、李蓬头、郭来澄等人交游,相与讲论,颇相契合,其中不乏一方名流,达官显贵,缙绅乡卓。

在闵父去世的这年冬,闵小艮结识了知不足斋主人。知不足斋主人,姓鲍,名廷博,字以文,一字通纯,人称“渌饮先生”,祖籍安徽歙县长塘,故世称“长塘鲍氏”。鲍家世代经商,家境殷富而好文学。

鲍廷博是清代著名藏书家,与江浙一带著名藏书家,皆有往来,家中秘典善本颇多。乾隆帝编修《四库全书》,便曾从廷博处借其藏书,用以参考,乾隆帝因此曾嘉奖廷博。鲍廷博亦刻过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全书,存本为现存《聊斋》最早刻印本。这位“渌饮先生”对闵小艮晚年修建藏书楼,著述《古书隐楼藏书》等著作,起了启迪和推动的作用。

金盖山远景

一次,闵小艮在游洞庭湖东山时,从旧相识姓朱的家里,访得了梦寐以求的《三尼医世说述》一书。往昔一得在云南鸡足山时,曾在天竺黄守中处,见到过此书的部分章节。其后,偶然闻听洞庭朱家有全本,一时未能获得,艮很是欣喜。

医世之说,是闵小艮道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这里,闵小艮提出了,“三尼”的说法。

三尼,即释迦牟尼、孔子仲尼、老子清尼。儒释道圣人都名字有“尼”,故称“三尼”。在这里,闵小艮冠以老子“清尼”的称谓,这是以前没有的。在闵小艮看来,三位圣人,都有医治身心、社会弊病之学。在他看来,三尼医世之学,不但可以疗身心,且可改变个人命运,匡救社会,改变自然规律。因为,“道”,是万物的根本,是一切存在的本体。儒释道同源,目的相同,皆为医治世之弊病,这是闵小艮儒释道三家合一思想的体现。

闵小艮丁忧辞官之后,身体因世事的淘渌,又染病恙。为身体健康之故,便将家中之事付于儿子,自己遂欲隐遁家乡金盖山,继续养气以愈病恙。

金盖山纯阳宫

金盖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因山峰势磐砣,如同伞盖,故名“金盖”,又名云巢山。山上修竹苍翠,树影葱茏;溪水潺潺,云霭茫茫,乃历代文人雅士荟萃之地。

在早年,金盖山归陈樵云道长主持时,年轻的闵小艮曾和沈一炳前来金盖山归附。中年纷繁之余,闵一得亦曾多次到金盖山静养,颇得当时主持道长的器重,并多次代理道院事务。

这次辞官后又到金盖山道院的闵小艮,结识了留守在金盖山的主持,吴竹巢。吴竹巢是在陈樵云的继任者,朱春阳道长逝世后,因官员郑观察郑沄之托,为金盖山主持。原本郑沄对金盖山颇有资助,吴竹巢道长欲在郑沄的资助下,复兴道院。

然而,不幸的是,郑观察的外甥罗愚樵,不幸死于此地,郑观察便对金盖山淡了心肠。

留守两年后,为了金盖山的生存发展,吴竹巢应戴太史召请,出山去京师。

吴竹巢行后,暂时留守金盖山道院的,是陈云樵的道友——陈天行老道长,便力劝闵一得主持金盖山道院。闵一得在少年时,与陈天行是老相识。

年过八旬的陈天行,便对闵小艮说道:“道院自樵云道长云游八年后,朱春阳道长来守,五年之间,朱道长使道院略加复振,不意前年五月,朱道长突然仙去。竹巢道长接替主持道院后,以一介寒儒,不如意之事纷扰而至,竹巢之行,实属事不得已,故让我暂居此留守道院。然我老了,时日不久,道院将来如何是好?”

闵小艮道:“情况实在是如此,道院将托付于谁?”

陈天行道:“须得个黄粱梦醒之人。”

闵小艮便肃然起立道:“小艮愿承担此任!”

于是盟誓。

闵一得答应了耄耋之年的陈天行的邀请,开始主持金盖山。

不久,陈天行去世,闵一得从此,隐居金盖山数十载 ,不复顾恋红尘,只修道云游。

晚年的闵小艮,在金盖山,大力修葺楼观堂庑,演道讲学。嘉庆元年,即1796 年,闵小艮在金盖山创建纯阳宫,在闵小艮的努力之下,这里成为龙门派在浙北的总坛。

金盖山纯阳宫宫门

闵小艮从学者弟子甚众。在闵小艮的“中黄直透”里 ,称任脉为“黑道”,督脉为“赤道”,中黄脉为“黄道”。

并且强调直透以真性为主,真气为末,真性达,而真气必达,而非刻意领运。

在当时,他与甘肃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齐名。刘一明,号悟元子 ,别号素朴散人,有《神室八法》等著作,和闵小艮同属龙门第十一代宗师。闵小艮对刘悟元颇为心许,曾注解阐述其著作。

嘉庆十八年冬至,闵小艮自述在出定后,忽然发现自己脸面颜色顿变,忽然成为少年模样,须发皆变白成黑。非但如此,闵小艮所在之地,于嘉庆十六、十七、十八年三年间,春花重放于秋季。桃李等树木花草,秋天作花,灿烂芬馥,浓艳若三春。这一切,皆让闵小艮欣喜不已,认为这是他炼三尼医世之功所致。

而对于有些人提倡的双修,闵小艮表达了反对,力僻异端,说道:“先天龙虎之气,充塞于天地宙宇,境界到时,自然来应,阴阳相交。”

闵小艮年七旬时,依然精力完固,有壮年之容。他为人俊爽冲和,超然物表之外,不为世形所累,于邪说,力辟其弊,为人笃实纯静,平易近人。

一日,天气极其寒冷,闵小艮出门偶遇一位故友,见这位故人穿单衣在乞讨,心下极为不忍,便解的大衣,披到他的身上,宁愿自己甘受寒冷。

闵小艮《古书隐楼藏书》书影

闵小艮最后的时光,是在金盖山从事演道和著述中度过的。闵一得自撰及整理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他编撰的《道藏续编》,收书二十多种;《古书隐楼藏书》收书三十多种。

后世认为,闵一得学识渊博,深通各家各派,也涉及到儒释修养。闵一得自成一家,让后世赞叹不已,开“金盖山派”道脉。

道光丙申年,即1836年,闵小艮偶染疾病。十二月二日,一代宗师闵小艮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羽化登仙而去,终年七十九岁。并于临终之前留下遗言——

其一:“修道只为求己志,著书未尽度人心”。

其二:“不失其赤子之心,善养吾浩然之气”。

遗言表达了他的度人济世的博爱心胸和超然品格。二联用以形容闵一得独特的道学,总结其传奇的一生,堪称颇为允当。

(全文终、雪紫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真内景谈10
茅山 - 江苏句容茅山
讀各派名家丹經一得
髯道人论中黄直透
微头条
梅、兰、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