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露禅太极拳的真实面目

01、杨露禅一代宗师


杨露禅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太极宗师,世称杨无敌,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露禅

练太极拳的人很多,练杨氏太极拳的人尤甚,杨氏太极拳以其舒展大方,易于练习得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但人们心中常常有一个疑问:杨露禅所传太极拳就目前这一套大架吗?只练这一套拳架能成就杨无敌吗?如还有其他的功夫、拳术是否还有传承?是否流传了下来?这些问题在人们心中困扰了多年,迟迟得不到答案。


现在就根据传承资料探讨解密这些问题。

杨露禅(1799---1872年),直隶广平府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1840年前后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教拳,拳械运用高妙,与人较技所向披靡。后来被荐往北京在王府授拳,因弟子大都出身高第,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较高,露禅公在与别人比武较量时常常出手见红,立分高低,遂被誉为杨无敌。

他以平生精力钻研武学,醉心拳道,不为浮华虚荣所累,是典型的武痴。他将所学和在京城交流所得不断整理,逐渐归纳整理了许多珍贵的资料,目前府内太极传承下来了十套拳。


02、杨露禅拳法传承


杨露禅宗师所密传的太极拳十套拳,有套路也有练功方法,只是尽学之人极少,所传之面所限,世人并不熟知。杨露禅宗师在王府教拳时,除杨家子弟之外传给了王兰亭、富周几人。李瑞东曾跟王兰亭学过拳,并结合自己所学创立了李派太极,王兰亭后来出家入道。富周没有外传,只是把全部东西传给了其子富英(富杰臣),而富英只是传给了萧功卓、高子范、庞天宝等人,据了解,除萧功卓外,其他人没有传承流传下来。萧功卓曾在东北军担任将领,在北京驻军,后返回老家保定居住,在保定生活教拳,杨露禅这十套拳才得以在保定流传并保存了下来。由于这十套拳是杨露禅在王府教拳时所传,故习惯称为府内太极。

传承

目前,府内太极的传承人根据传承资料,进行了全面挖掘整理,并对老一辈传人进行了细致的了解,逐步理清了传承内容,使事实真相更加清晰。

目前世人所了解的杨露禅传人,除其三子外还有万春、凌山、全佑,另外还有太极拳名家王兰亭。富周这个人呢?其实,要说富周还要从王兰亭说起。

清朝后期,王兰亭在王府作后勤管理,应该是总管工作,王兰亭有幸和太极宗师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并将杨露禅引进王府教拳。王兰亭人品非常好,在和杨露禅学习太极拳之前就有功夫在身,学习名为“十二连年周岳图”,按考证应是“岳氏散手”,是实用性极强的一种刚柔功夫,所以无论人品、功夫、情分都让他具备了学习太极拳的资质和最佳条件。在杨露禅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同治十三年,在王兰亭序所言“学艺七载而得其师真传尽授矣”。可知,王兰亭随师父杨露禅苦学七年,师父倾囊相授,学到了杨露禅的全部真功夫。杨露禅曾言:杨家拳今后王家传。

功夫

老一辈传说,杨露禅二子杨班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功夫上乘,但下手狠、脾气躁,他很不赞成父亲把太极秘要全部传给王兰亭等人,曾私下和父亲计较过许多次,现在来看,这种情况在当时靠功夫吃饭的年代也属正常。

杨露禅对自己的儿子很是了解,生前曾告诉王兰亭,你班侯二弟不如健侯三弟宽宏,我若走后他可能会向你收拳。他善用捶法,你善走化,可用抽身换影、倒撵猴破之。杨露禅去世后,杨班侯曾与王兰亭过招,不分胜负时情急之下班侯使出搬拦捶,王兰亭心中一紧,心想“果然要收拳”。王兰亭也有备而来,拧身化解而破其绝技。心念班侯为老师亲子,自己之功又是老师真传,回手打是不能打,只是愤然斥责,“何出此手”?班侯异常尴尬。事已至此,王兰亭决然离去。这段历史名为“杨班侯收拳”,沿传承故事逐级讲述,门外必不可宣,随着时间的流逝,收拳这件事,后人就知之更少了。


03、府内太极传承


那么王兰亭是如何机缘拜杨露禅为师学习太极拳的呢?这里出现一个人物,其人便是富仲权。

王兰亭有一好友叫富仲权,是清军旗营里地位较高的军官,在营中跟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富仲权对王兰亭讲了一些太极拳的奥妙,使王兰亭羡慕不已,并表示学习的愿望,于是富仲权找机会将王兰亭介绍给了杨露禅,王兰亭开始拜师学艺,所以说富仲权拜师学习的时间要早于王兰亭。

《王兰亭序》中说道:“同治乙丑,三月既望,余以十二连拳周岳图玩视不已,适逢窗友富仲权来顾,论诸家拳技,且言太极拳百战百胜,较在诸技之上,大略言其一二,戊辰岁,余随宫秀翁督直隶,捻逆扑窜保阳,仲权兄奉差侦查军情,到省吾面时,复言太极拳之奥妙,拳理真切,其味无穷。余遂由羡慕而发奋,径至东都门,拜在杨露禅先生门下,授教七载,荷蒙恩师循循善诱,将太极真传,尽授余焉”。

通过王兰亭序可看出,王兰亭和富中权是同窗好友,不仅早于王兰亭进入杨露禅门下,且是王兰亭入杨露禅门下的介绍人(也称为引师),过去拜师入门对引师是非常重视的,行业地位相当才可以作为引师。由此也可以看出,富仲权与王兰亭相比,富仲权随杨露禅学技更久,又是军中之人,所学之拳技功夫不会少于王兰亭。

富周字仲权,也是后来府内太极的第二代传承人。

传承

为什么世人只知王兰亭而不知富周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根据传承所言,杨班侯在向王兰亭收拳时,作为一师之徒的富周是在场的,当时目睹了全部情景。后来杨班侯提出要改拳,富周表示不愿再改了,但言请班侯放心,我绝不将杨家拳外传。富周坚守了诺言没有外传,只是将全部拳法传给了其子富英。在当时信息闭塞的社会,没有了传承的普及,很快就会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更何况杨家对拳的传承要求很严。后来王兰亭将此拳传给了李瑞东,李瑞东虽将拳有所改动,但主要拳理没变,保留并传承了下来。人物故事也就一并流传了下来,这大概就是世人只知王兰亭而少知富周的原因吧。

再说说富英。富英字杰臣为富周之子,由于萧功卓曾随其学习太极拳多年,故其记载详细。

萧功卓学习了郝派太极拳后,对太极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深入思考、分析总觉得,如果当年露禅公所传太极拳如果只有一套拳法,想必很难顶门立户,这其中必定还有其他秘传之法。

在多年之后,他终于迎来了机会,此时萧功卓正在北京。

萧功卓

有一天,一位同门师兄弟前来拜访,畅谈拳事。他很骄傲地说,自己已拜在太极名家富杰臣先生门下。富先生名英、字杰臣,他的父亲富周正是当年露禅公在王府教拳时的高足,富家所掌握的便是杨氏全部太极拳,萧功卓听后万分激动,心驰神往,多年苦苦地寻找,终于有了结果,他当即准备了厚礼前往富家拜谒。

富英先生曾做过清朝鸿胪寺卿,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旗人也失去了往日的特权。对于大多数旗人来说,生活变的窘迫,富英此时已闲赋在家,很少出门,每日以练拳研技打发时光。

萧功卓来到富英家,表明来意,富先生开始并未接纳,萧功卓并不灰心,每次都带重礼前来拜望、闲聊,并不谈武学之事,后来通过交谈甚是投机,才阐明本意。

经过长时间考察,萧功卓最终拜入富英先生门下。后来为了便于学习,也为了方便照顾老师,萧功卓干脆搬到富英家一起住。萧功卓对待富先生如待高堂,而富英则视萧功卓如同己出。萧功卓在富英膝下数年,极尽孝道,也终得杨氏太极拳精华。师徒二人情同父子,一家人相处甚欢,其乐融融。

有一次,萧功卓的二女儿晚上睡觉尿了床,弄湿了富英家的虎皮褥子,小女孩第二天就闹着要走。富英知道后笑着让家人去晒褥子。还不许家里人再提此事,免的小女孩害羞。2014年夏秋时笔者随父亲刘春宝(萧功卓弟子)一起探望萧功卓二女萧袋霞,她曾对笔者亲自说过:“我是见过师爷练拳的,看到过师爷每手托一只花盆,在院中练功”。

萧功卓跟随富英学艺的同时还得到了王茂斋、恒寿山等老前辈的指导,技艺精进。

萧功卓在富英哪里学到了杨露禅所传的全部东西并传承了下来,功在当代、利在传承,否则杨露禅拳术的丰富精华再也无处可考,连故事都不知道怎样讲了。


04、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名称的问题


再说说关于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名称的问题。

府内派太极拳是谁命名的?回答这个问题还的从杨露禅说起。当时杨露禅所授之徒除了杨家子弟外,可记载的有富周、王兰亭、万春、凌山、全佑。由于万春、凌山、全佑级别较低,只能挂在了杨班候名下,而富周、王兰亭级别较高,王兰亭又是杨露禅进王府教拳的介绍人,是不可能挂在杨班候名下的,因为杨家功夫再高也得为王家服务。当时王兰亭是王府总管,富周是高介军官,按《王兰亭序》中记载:“戊辰岁,余随宫秀翁督直隶,捻逆扑窜保阳,仲权兄奉差侦查军情-------。”当时富周作为代表王朝督查军情的官员也到直隶视察,其职位自然不低。根据师爷传富周是将军之职。

其实富周、王兰亭跟杨露禅学拳,杨露禅应该是很乐意的,获有此传承之人,也是老艺人的钟情之事,故此,富周、王兰亭得到了杨露禅的真传。杨露禅到王府教拳后,富周和王兰亭也常在王府练拳,据资料传言朝廷为了社会的稳定,要求有些拳术不要在外传,估计也和杨家的想法一致,既是没有官府限制,习武者也是因材施教,并不是每个学拳者都能得到杨露禅的拳法真谛。

富周这一脉在传承过程中为了加以区分,只是在内部称为府内太极。都是杨家拳,根本没有派别问题,因为所练的都是杨家的东西。只是后来为了区分杨澄浦所传太极拳才有此说法。在杨氏太极拳以杨澄甫拳架定名后,这一脉的传承如何定名,同是杨家的拳,又不能叫杨氏太极拳,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纠结的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正是笔者同门师兄,李正在府内太极传承中师从翟英坡(萧功卓弟子),府内太极第六代传承人。据李正师兄与笔者讲述,改革开放初期带队进行拳法交流,下场之后裁判员拒绝打分之事......可见武术传承也有狭隘尴尬之事。

2013年11月笔者为推广研学杨家太极拳,参与组织“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协会”,恭请杨家第五代嫡传后人杨志芳老师为坐上嘉宾,杨老师对杨氏府内派太极拳的称谓表示认可。杨志芳老师也在我的心目中成为杨家拳法传世有功的老师,后来的多次活动交流中,杨老师也对笔者流露出传承人在传承推广中的一言难尽。可见,在市场面前,技艺不能为先是内心明了的事情。

其实叫什么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杨露禅的真实拳法、拳路没有丢失,有人一直默默的传承着。

也有人说杨露禅府内太极所传承的拳法不是杨露禅所传承的,是萧功卓自己根据多年的积累自己创编的。如按这种说法,萧功卓的功德真得要超张三丰了,更没有必要将其拳法贴在杨家。其实有一定历史和拳术知识的人,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有所了解的人,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05、府内太极的传承内容追考


今天就我门所了解的太极拳有关历史简单叙述一下,爱好者可共同探讨。

先说说本门传承的小九天。

程灵洗(公元514年---568年),字玄涤,心安郡海宁县(今安徽休宁)人,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

程灵洗

程灵洗年少时以勇猛有力闻名于乡里,他能日行二百多里,熟于骑马,擅长游泳。长大后从军,身经百战勇冠三军。

程灵洗年轻时师从南北朝时期梁人韩拱月(公元502---557),韩拱月创太极功法(当时是否称为太极功法有待商榷,但和现在的太极拳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程灵洗学成后创程氏太极功法,其拳名小九天,因程灵洗常年在石门九不锁练习小九天拳术,故小九天又名石门九不锁。共十四式(也有传说是九式),本门传承的是十四式。传有《用功五志歌》和《四性归元歌》。

程氏太极功由程氏世代家传。历558年至宋绍兴间有进士程 秘(公元1164---1242),官至吏部尚书,称擅长远祖程灵洗一脉流传下来的太极功。根据目前的了解程氏太极功(小九天)应该是太极拳最早的渊源。

再说说太极长拳

许宣平,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唐代著名道士,其人其事史书广有记载。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年间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

许宣平

他有时担着柴草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饮后腾腾地柱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所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提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颠。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陇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到:“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多次寻访许宣平未果,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提诗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许宣平长期隐居于歙县南山中,在“石门九不锁”的最后一道门后结庵辟谷修炼。许宣平形貌异常,身长七尺六寸,长发披肩行走如飞,有一身超常的本领,故此人们称他为许仙人。

许宣平传承程灵洗在“石门九不锁“创立的小九天,拓宽武路结合自己平时所得创太极功法“三世七”,因结合覆船山的三十六道石门而成,为了隐瞒这南山的秘密,加上起式,便以三十七式而取名。隐名为三世七。

此拳又称为长拳,这套拳的招式的灵感来自于天然的各自独立的三十六道山泉石门,水至柔,石至坚,阴阳缠绕,刚柔相济,故不分何式为先后,只要将每式学会,打起来可以相继不断绵绵不绝。

许宣平的太极拳功隐于南山石门数百年之久,于明朝前期宋远桥才露出真容,此时已经历十四代。宋远桥在记载家学太极功的传承过程中写到:“自予而上朔,始得太极之功者授业于唐于欢子许宣平也,至予十四代也----”。宋氏后人将此技作家传继承,然亦有所宣播,辛亥革命时期,宋氏后人宋书铭将宋氏拳谱公开。不过在宋氏拳谱公开之前太极长拳(三十七式)拳谱就已在民间流传。这也充分说明唐朝就有许宣平的太极拳存在。目前我们府内太极就保留有完整的许宣平的三十七式太极拳拳谱。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源远流长,不是一人一蹴而就的,是不断积累而成的。


06、张三丰其人


追述太极拳的溯源,我们再说说张三丰。

张三丰

张三丰,名通,字君宝,号三丰。辽东懿州人,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常自称为天师后裔。

张三丰为宋末元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为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明显赫,丹道上,完成炼虚和道修持,形神具妙。

张三丰将前人所留太极功法和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创立了内家拳,含太极、八卦、形意、通背等武功。至此太极拳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拳种问世。实际上太极拳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它是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清末《端王府太极拳秘诀抄本.张三丰祖师承留后世论》中也记有“---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合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自注宣平许---”。由此可见三丰祖师所传的太极功法中很大部分是师承于许宣平的太极长拳。本门传承的三十七式太极长拳的招式与现在流传的太极拳招式也是相同或相近的,从这方面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据传,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七人为友,往来金陵,曾同往武当山访三丰先生,适经玉虚言得悟,七人拜之,耳提面命,自后往来不绝。由此可知七人均曾从师三丰先生。后人王宗岳得其真传名闻海内,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搭手歌》、《行功心解》、《总势歌》等。

温州和陈州人多从学之,自陕西而传于浙东。海盐张松溪,传其技于叶继美(字近泉),再传王征南,征南为人勇而有义,在明朝可称独步,征南死时曾作墓志铭。黄百家得其传,有《六路长拳歌诀》、《散手三十法》传世。征南之后又百年,始有甘风池者,此为南派人士。其北派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再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其人立身中正不倚,因此称之为牌位先生(牌位先生雅称,即为人甚是端正的意思)。有子二人,名耿信、纪信。时杨露禅先生直隶永年人,闻陈长兴其名,因与同乡李伯魁共往师之。

初学之时同学者皆陈姓,颇歧视之,二人固互相结纳,用心研练常彻夜不眠,先生见杨勤学,遂尽传其秘。杨归遍传乡里,俗称软拳或化拳,后杨游京客诸府邸,清之亲贵王公多从授业,官拜为旗营武术教师。其子有三,长子明绮早亡,次子名钰字班侯,三子名鉴字健侯,一字镜湖皆负盛名,以健侯之子少侯武功为最,其太极小架犹驰名当时。

从传承中可看出,太极拳的渊源可追述到南北朝的程灵洗,流传于唐朝的许宣平,定型于宋朝的张三丰,发扬光大于清朝的杨露禅。多么艰难的工作,历经尽千年的接力才完成,如再遗失,那就真成了历史的遗憾了。


07、杨露禅太极拳溯源


通过分析传承资料,还认定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哪就是杨露禅所继承的太极拳虽学自陈长兴,但和现存陈家沟太极拳内容不是一脉,而是张三丰所传的道家太极拳。杨露禅的武功也绝非只是学习了陈家拳那么简单,其接续的是道家上乘武功哲修汇集而成。有人说杨露禅为了让达官贵人学拳而将拳改了,这种说法太幼稚,且浅薄。教授拳法,因材施教,可为健身,可为传承,所求不同,所传不同,达官贵人为养身之用和传承技艺是两股道,数道并行。师遇良才必倾囊相授。且教法、练法迥异。这朴素的道理,在中国武术各拳种内为共识。

多次前往河北永年杨露禅故居,所闻最多的一句话是:“杨氏太极素有杨露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杨澄甫传天下之说。”笔者自己思寻,这三代人,谁的功绩为最呢?谁的功夫为最呢?王兰亭的功夫可不在杨班候之下,只是因世代变迁个人选择修成道人。所传之人寥寥。

杨露禅府内太极传承十套拳,大架、老架、小架、太极长拳招式有所不同又大路相近,行家知晓,稍有不同,则大不同之理。如果只是将太极拳看成是招式的变化,就小看太极拳了,不仅背离了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初衷,更有负杨露禅多年求学、闯荡之苦。近代武术大家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说过,太极拳要与道合。萧功卓也常讲,太极拳是百拳之母。

太极拳

笔者浅见:太极拳是百善拳种,健身者可信手拈来,受益良多。从武功角度而言,太极拳是一种实用的拳,不是一种启蒙的拳,其慢柔的练法是其表象,更多的练法不是世人不知,就是懒惰遗失了。太极拳的锻炼效果是使学练者更好地柔化自身,提高认知,认知自己和攻防技艺,明了转换之机,感悟奥妙之处,感获轻松释然,更好的激发本能,终得阴阳之变,为武学之冠,较倚强凌弱者高出甚多。为习武者最终的归宿。这也是许多初学者钻研数年无果,而有人猛然醒悟的道理。底数不同,悟性不同结果迥异。也希望研究学者要追溯杨露禅除了在陈家学了拳法之外,还练过什么?


08、李派太极拳渊源


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名树勋,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直隶武清人,生于1851年,卒于1917年。李瑞东先生得内外家各大门派的武学真传并融会贯通,创李派太极拳。

光绪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有京城端王府管家王兰亭出京办事从武清经过,因王兰亭与李家是世交,顺便到李宅看望李瑞东先生之父,并借宿于李宅。王兰亭所练内家拳术早已出神入化,但深藏不露,为人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从不与人谈论武技。

这一次也是缘分,王兰亭在李家受到了款待,晚饭后与李瑞东燃灯闲话,二人偶然谈拳,甚是投缘,并到大厅试手,结果李瑞东先生三次败北,李瑞东暗想自己苦练多年,竟然一败涂地,十分沮丧,并问王先生所学何门,为何师所传,并问是否认识京师名手杨班候。王兰亭答曰,他非外人,乃是我师弟,杨露禅老师次子也。李瑞东此时方知遇到真传,于是跪地欲拜兰亭为师。因两家是世交,又是同辈,所以王兰亭不肯为师,只是与李结为师兄弟,代师收徒,后李瑞东拜杨露禅牌位。得到王兰亭真传,也就是说李瑞东也得到了杨露禅的拳法。后李瑞东虽创李氏太极拳,但核心内容没变。

太极

为什么说着杨家太极拳却又表李氏太极拳呢?是因为李瑞东一脉也保留了杨露禅所传太极拳,其保留的拳法和杨氏府内太极拳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说明杨露禅太极拳的丰富。两门有同样的拳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脉相承,同时传承了杨露禅的太极拳,一支来源于富周,一支来源于王兰亭。对此,富王师兄弟二人如有在天之灵也可欣慰。

据了解,李派太极拳对大架、老架、长拳、十三总势(太极十三丹功)、小九天、后天法等都有记载,特别是十三总势(太极十三丹功)在当今李派也属于秘传的内容。而两派都有的吊蟾功更是从不外传的上乘武功。也有人将李派十三总势长蛇串珠的四句歌诀拿出,请府内派核对。我们对了一下,除了一两个字的字序前后变化外,其余全部一致。


09、府内太极与李派太极轶事


说起萧功卓和李派太极拳的渊源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

相传萧功卓在富英家学习太极拳时,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挑战者,言称特来请教富先生切磋武艺,萧功卓说:“这样吧,你先与我伸伸手,若能赢得了我,再与富先生试手不迟。”

来人并无二话,伸手便进攻,萧功卓只一掌将对手击倒,此人似乎还未反应过来,悻悻地站起来,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还来,咱们比兵器。”

第二天,此人果然来了,手里拎一把宝剑。萧功卓并未拿剑,只是拎了一根竹条背手而立,来人见自己被如此慢待甚是气恼挺剑便刺,直奔萧功卓而来,萧功卓迅疾微侧,同时竹条划过剑身,反抽对方持剑的手背,来人疼痛难忍,宝剑落地。萧功卓拾起宝剑递给来人,并轻声询问可曾伤到。来人却施礼表示敬佩,希望拜入门墙。经细细询问方知此人正是太极名家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世侄你倒是早说啊,瞧这误会闹的。”富英笑道。

李伯英面带惭愧,说自己只是想开个玩笑,但确实没想到富先生的拳如此厉害,他再次表示希望能拜富先生为师。就此李伯英叩拜富英,而萧功卓与李伯英结为兄弟,成为一段佳话。传承至此杨露禅传人富周、王兰亭两脉传人又有缘会师了,从此,萧功卓、李伯英的拳技又有了大的提高。


10、杨露禅府内太极传承内容


通过全面分析可以得出,杨氏府内派太极拳所传承的太极拳内容就是杨露禅拳法的主要内容,是道家太极拳传承脉络,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沉香。

这十套拳分为

治锤 、 大架 、老架 、小架、太极长拳 、小九天、后天法、十三总势 、三十散手、点穴式

下面将这十套拳分别简略介绍:

一、大架

大架一百零八式,其特点是舒展大方,美观实用。初学者多练习此架,为的是拉伸身体,练的是松、开。提腿架,也适合练明劲。

二、老架

老架一百零八式,动作考究,美观实用,门内也称为功夫架。其主要练的是整、合。提腿架,也适合练暗劲。

三、小架

小架共一百一十九式,此架去除了大架和老架中的单桩,为落腿架。其特点是淡化形式,而是注重心意,练的是灵活走化,适合练化劲。

四、小九天

小九天为南北朝时程灵洗所创,为太极最早渊源,共十四式。此拳身心同练,适合年轻人功夫练习。

、太极长拳

太极长拳为唐朝道人许宣平所创,其特点是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共三十七个单式,可单独练习随意组合,攻防意浓,基础扎实。宗师杨露禅为了方便练习,整理出了一个拳法供后人习练。

六、三十散手

三十散手,由黄百家传出,为三十个散手动作,每个式子都可单独练习和使用,练习熟练后也可组合使用,也很独到。研究太极拳打法者学练,可快速领悟。

七、后天法

后天法也是广为流传的一种太极功法,具体谁创无所考证,但据府内太极传承记载,后天法是由胡镜子传宋仲殊,由宋仲殊再传殷利亨,共十七式,多为肘法,是一种近身攻防技法。

传宋仲殊为宋安州人,曾游姑苏台,于柱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吾亦休,浪迹天涯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

八、十三总势

十三总势又名十三丹功,是练习道家丹功的学习方法,每一势都象形一种动物,长期练习对沉实丹田练精化气有很大帮助。十三总势应为祖师张三丰所创,宗师杨露禅结合积累有所提炼。

九、治捶

为杨露禅所创,其原意是治于人,而不能受治于人。多为拳捶的用法,其用法简单实用,威力巨大。

十、点穴式

点穴式是宗师杨露禅结合道家功法、少林点穴法,结合太极拳的身法和心法,总结出的一种点穴方法,其特点是身法快,点穴狠。

以上是杨露禅府内太极的传承脉络和太极拳传承,由于传承严格,社会流传还在不断扩散,愿杨公在天之灵得以慰藉。

太极拳是拳法也是民族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一种武术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富含哲学思想。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难,人类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中国哲学讲的是天人合一,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中生存下去,而太极拳则是最好的大众哲学、健身方式。使人更好的理解天人合一,引导开悟人们建立和谐社会,其功德也远超其武术功夫本身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一颗璀璨明珠——府内派萧氏太极
【问道太极】太极纯功才是真正的传承有的太...
杨式太极拳传承考略_荣棣
北派太极拳圣--王宗岳传授张三丰十三势之太极拳脉系至今存多少派太极拳?
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椎(锤)]的创编由来及风格特点
犹龙派太极拳大师司新三?作者:张冠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