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节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简析
日期:2014-07-29 10:41 作者: 来源:贵州毕节市农委
下载文件:
近年来,毕节市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过实施“3321”和“三万”工程等农业产业示范工程的探索和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型向数量质量型并重发展的新阶段。
一、取得成效
一是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到2014年6月底,全市规模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达21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6家、市级168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2.3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达26家,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20.5%;建立原料基地55万亩,带动农户50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5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395家。其中,2家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49.06亿元,流动资产40.16亿元,固定资产8.9亿元,成员20.21万户,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38.83万户,农产品销售总值40.53亿元。
二是区域化布局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实施的“3321”特色产业示范工程目标基本完成,全市马铃薯、特色经果林、蔬菜、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分别达到521.1万亩、313.5万亩(其中核桃242万亩、水果71.5万亩)、360万亩、120万亩、107.24万亩、50万亩,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00元中,有一半来自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粮经比调整到48.22:51.78水平;今年新建的1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稳步推进,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22.78万亩,销售总收入达16.97亿元,总销售利润达6.49亿元,带动农户14.28万人,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三是农业品牌取得新进展,产业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全省第一个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的品牌培育、宣传和推介。目前,全市已有“织金竹荪”、“大方天麻”、“大方皱椒”、“大方园珠半夏”、“威宁洋芋”、“威宁党参”、 “荞酥”、“大方漆器”、“织金续断”、“织金头花蓼”等10个农产品品牌先后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获“禹谟醋”、“清池绿茶”、“腐竹”等7家“贵州省名牌产品”;获“冠香源”、“府茗香”、“牛百味”等28个“贵州省著名商标”;无公害产地认定79个,面积63.58 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65个,产量23.73万吨;其中通过有机高粱基地认证5.01万亩、有机茶叶基地认证1.86万亩;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家;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贡茶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樱桃之乡” 、“中国漆器之乡”的称号,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已经逐步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
四是产业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规划了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经果林、蔬菜、茶、中药材等五大产业的2011-2020年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以及加快生态畜牧业、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为核心文件,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在产业运营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基地+农户”带动型,发展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类型的运营模式,今年又新增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基地+农户”、“家庭农场”运营模式,其中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带动型为主要运营模式占到71%。
六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市、县(区)检测机构建立了以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为重点,年抽检样品5000批次以上的抽检,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区)还组建了农机作业队、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不断完善进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服务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各县(区)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要求,扶持发展马铃薯、生态畜牧业、蔬菜、经果林、茶园、药园科技示范户10万余人,辐射带动100万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毕节市以“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发展理念,把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创新农业产业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问题、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进行研究,组建办公室,同时成立了生态畜牧业、经果林、蔬菜、茶叶、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挥部,形成了“一个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片(或几片)生产基地、一套政策、一套班子”的组织发展机构,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目标责任过程量化考核、阶段考核和年终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建立了科学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实施资源大整合,加大投入力度。毕节市提出了“实施资源大整合,推进基地大建设,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扶贫以及国家“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项目资金达15亿元以上,着力加强产业基地水、电、路和市场、冷库以及育苗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发展基础。每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今年提高到3000万元,为了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又新增245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对龙头企业及园区进行扶持。各县区还通过设立煤炭调节基金、增加信贷投资、鼓励社会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对外推介招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成功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台湾台一集团、山东九丰公司、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青禾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州良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等许多境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到我市投资农产品加工和原料基地建设。在全市250个乡镇组建县乡土地流转中心,打造土地信息流转平台,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抓。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万193.4亩, 占耕地面积的34.4%,流转土地涉及农户51.4万户。四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蔬菜、马铃薯、茶叶为突破口,已先后制订和实施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毕节珍好”公共区域农产品品牌战略,实行奖励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创名优品牌,对2009年以来新获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创建的单位共发放奖励资金1117万元。五是加强宣传推介,拓展市场空间。先后组织市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加了重庆西部农产品交易会、贵阳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全国辣椒产业发展大会暨贵州国际辣椒节、贵阳国际绿茶博览会、贵阳酒博会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等节会,举办了万人品茗活动、马铃薯文化节等各类节会。同时,主动联系CCTV-7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企业进行宣传报道或制作专题宣传片,提升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转型关键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民参与能力不够;在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仅1家;创新能不足,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会员之间仍然是一种松散的、简单的买卖或合同方式,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龙头企业融资难、投入不足。龙头企业贷款、融资仍然十分困难,多元融资格局尚未形成;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冷链、市场、物流以及水、电、路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四是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优势产业发展仍存在布局不合理、小规模经营、品牌意识淡薄、生产管理不够规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产品效益低;五是品牌建设滞后。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宣传、打造力度不够,杂牌多,名牌少,除酒类外没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致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不强。上述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的力量,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发展建议
根据十八次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安排布署,为了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对于今后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我们应当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培育扶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要加大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构建起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围绕马铃薯、现代烟草、油菜油脂、蔬菜、中药材、草地生态畜牧业、优质核桃、精品果业、茶叶、特色杂粮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链条来布局,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有效方工,整合和重组生产要素,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对整合相关企业建立产业集团,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市政府将重点培育和扶持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改善企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减免税收、贴息、担保等手段加大对企业支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业品牌创建继续给予奖励;二是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395个,基本覆盖全市3603个村民委员会,但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还较弱,运行机制有待规范,我市专业合作社已到扩面和规范并重的阶段,下步关键在开展“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做大做强单个合作社的同时,鼓励发展联合社,在专业合作社间开展信用合作,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三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布局,鼓励发展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建立以农户家庭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引导种植养殖大户、种养能手向家庭农场转型,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和科学发展,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四是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要加强农业职能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要采取“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措施,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方式。
(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订单农业”,龙头企业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确定合同收购底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加强对“订单”农业监管与服务,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推广应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提高合同履约率;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基地农户积极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社会化服务。同时,要在十八三中全精神指导下,积极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化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土地流转价格稳定增长机制、土地流转信托机制、探索“以房权换股权”市场化运行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三)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我市要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3321”产业工程,要结合优势企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农产品出口需要,按照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布局原则,从明年起将从财政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列出部分,启动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活动,建设一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加工增值潜力大、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迅速改变我市“有礼品、无产品”的尴尬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原料生产基地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能人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合理流转土地,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原料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大棚、喷灌、滴灌、棚架、遮阳网覆盖等设施农业和饲料加工、排污、防疫等规模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四)推动对外开放,完善社会化服务。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相关农业展销(推介)会,通过举办、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商品交易活动,提升我市名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资本、技术合作,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引进的加工项目享受工业招商引资同等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毕节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农产品出口。同时,要积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研究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政策,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农资连锁企业+农技专家+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要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改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单一、信息化程度低、监管不力的现状;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提供更有效的服务;要成立国有独资农业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全市“三农”投融资服务,在重大农业项目投资建设、农企投融资项目担保、农村可经营性资产开发,以及项目投资管理和项目物业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五)以农业高效园区为载体,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以省、市、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灵活、龙头企业带动、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公司、企业广泛参与园区建设中,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缓解农业投入不足问题,通过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推进山区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通过园区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以建立标准蔬菜园、标准果园、标准茶园、标准药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为载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鼓励和支持营销组织在定等分级、精细包装、商标注册上下功夫,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争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市场的认可度、市场占有率、商品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15大农业合作模式(含案例)
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