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巳节 | 被遗忘的中国节

4月3日,上巳节。




导语:大家都知道出门踏青是清明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可是你知道最早来源于哪个节日吗?是的,就是渐渐被人们淡忘,却内涵丰富的上巳节。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
上巳,原指阴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到了魏晋演变为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晋代陆机在《三月三日诗》中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说的就是人们按照传统,在上巳节踏青出游,并且到河边沐浴祈福的场景。

过去,在这一天,满朝文武百官有集体休假的;皇帝经常用这个日子来宴请新科进士。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行我所行,爱我所爱,自由交往。

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

那么,上巳节有哪些习俗呢?
01

祓禊

所谓“禊”,即“洁”,“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三月到了,天气回暖,人们结伴到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02

祈求生育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古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于是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03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而来。曲水流觞后来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兰亭之会。

04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05

佩戴荠菜花

在这一天,古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此外,人们还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宋赞宁《物类相感志》云:“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

06

女儿节

又称桃花节。古代汉族少女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女儿们结伴到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

上巳节与清明寒食的日期相近,大约从唐代开始,这三个节日便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它踏青出游的传统则被清明节继承了下来。所以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写到,“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你知道吗?农历三月初三除了是汉族的上巳节,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初三


1、侗族——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这天要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花炮分为头炮、二炮和三炮,老人们认为一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人丁兴旺。所以每一炮双方都会拼命夺抢。

花炮节是侗乡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到节期,方圆几十里的各族群众都来参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组织抢炮队。抢花炮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2、壮族——歌圩节

三月三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

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3、瑶族——干巴节

瑶族的“三月三”,又叫“干巴节”。相传在很久以前,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狩猎、捕杀猛兽,不幸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盘古,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们都要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狩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

妇女们则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流传到今天。 

4、布依族——祭神扫墓

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5、黎族——爱情节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黎语称“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6、畲族——乌饭节

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又称“乌饭节”,传说这天为谷米的生日,家家要吃乌米饭。

乌饭是用一种叫“乌稔子”的野果的汁液,把糯米饭染黑制成。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还有很多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三月三节习俗,例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

很多人都分不清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其实严格说它们并非是同一个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的源头说起,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换火”。

“换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应当禁三天,为的是“换火”,家家把炉灶清理,用缸瓦膛灶,俗称膛炉子。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上巳节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

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中国各地。寒食节成了中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大约从唐代起,文人诗客借寒食节吟事抒怀,流传着不少诗文及韵事。又因寒食在清明前一或二日,故诗中常常“寒食清明”并提。




上巳节



而上巳节则是每逢农历三月三在古时称为“上巳节”,是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

“巳”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

“上巳”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巳”的日子,因此叫“上巳”。大概起源于周朝,《论语》中就曾谈到过这个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介绍说:“三月上巳,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挈。”是说上巳节时,大家都到江水边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灾除邪,古语称之为“祓禊”。

由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都是不同的,所以到魏晋时便以固定的三月初三来代替上旬巳日。

到秦时,“上巳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从上巳节到三月三,从祓禊到踏青,节日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进步历程。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现在只有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

这也因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还 有就近日期的寒食节就阴历而言,大约是在二月底三月初之时,三节的时间和内容如此的相近、相似,后人便将三月三、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

因此,三月三在现今的汉族群众中可说已不成其为节日了,仅只保留了某些痕迹而已。



清明节



清明则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寒食、祭祖、踏青、户外运动都在清明节中体现出来了。所以说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一个节日。

在疫情肆虐的第三个春天,我想好好过一回上巳节,像先人们一样,坦荡地跑进春光里,无所顾忌地和友人知己相聚,在春风习习里洗去桎梏,人间焕然一新。

三月盛春,今日上巳。愿疫尽花开,人间平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月三,消逝的风雅
寻春三月三,春风上巳天
寻春直须三月三
一年春色又杨花:清明、上巳时节的习俗流变
听一曲《兰亭序》:曲水流觞,极尽文人风雅
才知道,清明节的习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不忘老传统,牢记3不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