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世容颜惊艳今生风华灵动,六盘山的美超乎你想象!



前世容颜


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是大面积的森林,森林远比现在茂盛和辽阔,山下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极力争夺之地。《史记》中,秦朝统治者曾隆重祭祀的“名湖”在这一带的朝那湫,那时它是一个大湖,拥有着浩渺的水色。汉代以来,这里的清水河、葫芦河、祖厉河、泾河的水量也十分充足,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水的传说,如柳毅传书,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等。


除传说之外,这个地方出土的大型古木也是古森林的见证,有的古木长达十余米,且残存许多侧枝茬桩,可确认当地所产,这里至今还保有天然油松残林。古木与残林相映成趣,在地带上相互镶嵌延伸,共同印证了历史上确曾存在过广大森林至森林草原区。古木中有云杉、冷衫等树种,可以说在某些历史阶段,这里曾是一片莽莽苍苍的林海。


这就是六盘山!

六盘山古称陇山,形成于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长石质山地。山体由两列平行的山脉构成,西列称大关山,海拔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美高山)海拔高2942米;东列称小关山,海拔2100~2400米,最高峰峁儿尖山海拔2416米。大、小关山是固原境内清水河、泾河发源地及与葫芦河的分水岭。


沧桑巨变


六盘山一带的自然环境是在何时发生巨变的呢?在汉班彪写《北征赋》的时候,曾登固原城眺望四周,从文中记载可见,当时还是一派山势嵯峨、草木深邃的景象。西夏元昊在天都山大修宫苑,焚毁后又即修复,而成吉思汗也避暑六盘山,后来的安西王府又大建避暑楼。可见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六盘山木材产量之丰盛,森林之繁茂依然引起王族们的流连。可到了明清两代,遍翻史书也难觅帝王登临巡游的只言片语。1842年林则徐发配伊犁,途经六盘山,看到的情景则是“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细草”。那时的六盘山已面目全非。


森林萎缩消退的原因很复杂,气候变迁、毁林开荒、战争耗费、营建采伐以及火灾、地震等都曾长期、反复和交叉作用于森林。但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盲目性的结果。史念海在《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中说:“明清时代是黄河中游(森林)受到摧毁性破坏的时代。”在西汉至明,尽管汉族和一些游牧民族在这一带不断有所迁徙流动,人口时有增减,农业与牧业也互有消长。然而或者由于进驻的游牧民族的天性,或者由于中央政权出于巩固国防的需要,这一地区农牧兼营,马政繁荣,以牧业为主的特色一直保持了下来。虽然明朝屯垦已十分严重,但在清朝初期,在不少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带的森林还是蔚为壮观的。


清代以来,这里的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变化,由常年的边防重镇变成了内陆,大量移民随之迁进本区,人口激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人们为求生存,在明屯田的基础上变本加厉,河谷川道、山间盆地与浅山缓坡的草场、林地不断被开辟成农田,为了增加收成,黄土丘陵区开荒直到山顶,生活艰难的贫民更进入深山大举伐木烧炭以维持生计,致使森林荡涤,鲜有幸免。


天然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日烈,原本平坦的黄土高原变成千沟万壑,气候也随之转变,湖泊消失,河流干涸,以往的丰美草原很多成为沙地灌丛或流动沙丘,对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06年固原知州王学伊甚至哀叹:“薪已如桂,何以聊生!”东汉时“饶谷多畜”,在明清时便荡然无存。


追溯六盘山生态演变的过程,可谓是几度桑田几度牧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六盘山及周边,在农牧共存中,当农耕不顾自然规律,强势占据了统治地位后,六盘山便逐渐丧失了恢复松杉茂密,材多巨木,水草丰盛的力量。


今生风华


六盘山纵贯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北起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境内的南华山,南至陕西宝鸡市陇县境内的关山,处在东亚季风区边缘,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干冷的蒙古高压控制,形成四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8℃,是一座湿岛,也是绿岛,森林覆盖率较高,“春去秋来无盛夏”,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天然氧吧”、“天然水塔”、“种质资源基因库”,在黄土高原上独具秀色。


新中国成立后,固原市的生态建设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一批批林业工人、军垦战士、知识青年和林业科技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六盘山,与150万固原回汉儿女一起投身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首绿色的赞歌。多年来,固原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大力保护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移民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大面积恢复,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生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985年六盘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包括老龙潭、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秋千架、野荷谷、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西海子、北联灵湫等风景名胜。


如今的固原天蓝、水清、山绿,六盘山这座“绿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老龙潭·中华龙文化博览园及胭脂峡等景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凉的避暑气候、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规范化的旅游服务赢得了市场,已成为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六盘山目前已成为巨大水源涵养林基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平衡生态功能显著,并创造了拥有水资源、动植物种群、森林覆盖率和旅游资源几项宁夏乃至全国之最。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大面积恢复,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到73% 。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固原市还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休闲旅游业。


六盘山有高等植物788种,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有65种,重要药用植物39种,花卉观赏植物400余种。因而六盘山有了“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绿色明珠”、“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是西北地区的绿色天然屏障。有脊椎动物215种,其中有爬行动物4种,两栖动物5种,鸟类158种,兽类4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豺、兔狲、猞猁、林麝、雀鹰、白尾鹞等。


六盘山再也回不到那个遥远的过去,那个林海浩淼,牧野千里的风姿,但是它的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可以把握。相信在回汉儿女共同建设与呵护下会变得更加山明水秀、层峦耸翠,固原人民会把六盘山带来的更多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水资源、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贡献出来与全国人民同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情》中的西海固,到底在哪里?
图说丨美丽固原我的家
成语背后的历史变迁:人人都知道“泾渭分明”,但究竟谁清谁浊?
【宁夏】固原六盘山联
宁夏六盘山景区
暧昧的五月,敢不敢来六盘山“扫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