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西:石头静默的美,沉寂了亿万年
文化的长河,本源于人类初始,更隐于古老的山石光阴深处,也流传在我们的血脉里,蔓延在千变万化的盛世中。惟有自然,创造出形式各异的造型;也惟有源于自然的载体,才能承载出最原始的信息。为了探寻古老文明的轨迹,亦为了挖掘赏石文化的源流,我们采访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宁夏奇石馆馆长,同时也是《中华奇石》杂志主编的陈西先生。
 


因好奇结缘,变最亲密的朋友

陈西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命运很照顾他,赚够了他自己认为一生可以衣食无忧的钱后开始寻找精神寄托。
 
虽然来宁夏很多年了,话语间的东北口音让我们了解到,为了石头,这位东北汉子专程跑到宁夏,从此定居在这里与石为伍。陈西对石头的感情何止是“喜欢”,简直是“痴迷”。也正因为这份执着,三十多年过去了,他成为国内奇石收藏界的代表人物,不仅对石头形成了一套审美标准,而且在石头的反哺下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陈西视石头为自己最知心的朋友,认为它们是“这世上唯一只给予不索取”的朋友。“你有任何情绪都可以跟它诉说。要知道,它在遇到你之前,早已走完了亿万年的历程,经历过沧海桑田的更替,更要受尽风雨浪沙的洗磨,但它能无限包容你。而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很多事是那么的不靠谱,很多人也是那么的不着边际,很多冠冕堂皇的言词,原来都是骗人的鬼话,唯独这石头,会将一切灾难隐于静默,待你以真以诚,永远不会抛弃你”。时间久了,陈西也慢慢地从石头中学会豁达,面对遇到的困难,跟石头所经历的相比,就不过是沧海一粟,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渐近“古来稀”的年岁,陈西早已看淡了身家财产。从喜欢上石头时起,他用大半辈子的积蓄,不断为自己添加新的“朋友”。二十多年来,他每年都会投入三百万元左右到石头里面,却没有利用它们为自己创造更多经济收入,而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他而言,有了石头比什么都好,这些亿万年生成的古物,这些比艺术品更艺术的石头,一旦投入了,陈西觉得卖哪个都舍不得,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是他一段一去不回的生命所换得的千百万年的一次如约相识,所以他觉得每一个“朋友”都是那么好,那么不离不弃,默然相随,也不忍心让这些“朋友”再被人卖来卖去的为钱而流离辗转。
 

文化的根,人类的魂

我们常说上下五千年文化,陈西不以为然:“地球至今已有约五十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近三百万年,只强调五千年,不是把之前那二百九十九万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都丢失了?那恰巧就是人类的母文化,也就是石文化。然而现在,我们对石头的认识很不清晰、明朗,给予它的解释太浅薄,石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继承。”


没有为了利用石头做什么的私心,只是因为喜欢石头,陈西才舍得投入大半辈子精力、时间和金钱。如今他收藏的奇石以万来计都不为过,然而他依然很犹豫地说:“总觉得有一块更好的石头在等我,只希望能尽我所能,通过我将这些自然艺术品流传下去,这会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他希望为这些奇石寻找到合适的归宿,“也许将来有机会,在我认为可以放心传世的地方,我会将它们全部给捐出去,这么做不是我个人有多么博大的胸怀,多无私的品格,只是希望对得起这些石头,因为石头给我带来那么多快乐。不把它们留给后人,也许就流散了。”

提及奇石以后的出路,陈西有很多不舍与惦念,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它们向今人和后人展示自然艺术的魅力和唤醒一种被人们忘记的那二百九十九万五千年的石文化,再把它与所说的五千年的文化相对接,才是套完整的人类文明文化史。
对于石头的艺术收藏价值,陈西非常自信地说:“艺术源于自然,多伟大的艺术家都要师法自然,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自然的作品也具备艺术品欣赏价值的时候,它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奇石是自然的杰作,即便现在它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时间能证明一切。因为一块冰冷的石头,没有生命,当你觉得她美的时候,是你投入了你自己的美好情感,觉得自然美,石头美,确切地说是在发现自己美。因为从石头身上看到了什么,和别人没有关系。所以欣赏奇石是欣赏自己,当然比欣赏别人的作品更亲切,再说世上有千千万万件艺术品,你不能说哪件能代表自己,而世上有千千万万件石头,无论哪件只要你喜欢,都是自己的快乐。”谈起关于石头的一切,陈西总显得有说不完的话且很快乐。


工作、兴趣浑然一体

陈西先生凭自己的处世观点将人生分为“劳生、乐生”,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陈西口中的劳生,即无论你高兴与否,你都需要从事那份工作,因为它是你谋取生活来源的一种手段。不一定是你非常喜欢的事业,更不一定是兴趣爱好。而陈西现在处于他自己感觉的“乐生”阶段,他说,“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并以此养家糊口,因而乐此不疲”。

现在的陈西,还是亲自打理馆里所有的事情,石头怎么摆放、要配什么样的座等都是自己亲自去操作。现在他主编的《中华奇石》杂志也要经过他手,他这样解释出书这件事:“这是件严肃的事情,就如自己的脸面,如果你有点差错,就会被后人诟病,怎么被批评都没有反驳的余地;人生不过百年,书却可能传世。我们今天怎么了解古人,后人亦会如今人一样评论我们,我希望后人对我的“脸面”的评价,能好些,所以事必躬亲,虽累,却很享受。”我们姑且理解为他累并快乐着,如果不是极其喜欢石头,也许他也不会说自己是误入石路而不知有归,更不会这么着迷于石文化。
 
本文转自:风格生活家
 


《中华奇石》杂志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社 || 陈祖洁 | 都笑了(外二首)
【杂谈】一方奇石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什么叫好石头?8个成语说到点上!
为你一瞥,我已等了亿万年!
奇石寻揽之三十七:藏瓷(西藏)
​《超前比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