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老了,不想和子女同住”:70岁老人说出三个原因,警醒三代人
大图模式
插图:电影《飞跃老人院》剧照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里,亲情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亲情的无私,就不会有一代代生命的诞生和延续。父母之爱的伟大,并不是用轰轰烈烈的语言就能描述的,它藏于日常小事中,是多年如一日的深情付出。
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给了我们最好的爱和最大的包容,用耐心和温柔抚育我们成人,为我们铺好前方的路。可等到我们长大,留给父母的永远只是背影。
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父母似乎成为了一个过去式,渐渐地被我们抛之脑后。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才会想起父母?或许是孩子需要照顾的时候,或许是生活不顺心,工作遇到困难,和伴侣吵架的时候。而父母一直站在我们身后,给我们小心翼翼的守护,也给我们一个永远可以放松,肆意宣泄的地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常常忽略父母的情绪,而父母却总是处处为我们考虑。
我的邻居刘婆婆就是如此,她今年已经70岁了,虽然身体还算健朗,但晚年生活过得并不顺心,她曾经说:“我老了,但我不想和子女住一起。”
刘婆婆是一个很贤惠能干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她有两个儿子,如今都已经事业有成,膝下也都有儿有女。刘婆婆的老伴去世得早,说起来,她已经一个人过了好多年了。
其实,并非是儿子儿媳不孝顺,相反,他们都很愿意把刘婆婆接来和自己同住。但是刘婆婆自己却不愿意,总结来说,一共有三个原因。正是这三个原因,警醒了三代人,无论是老人、中年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好好反思。
大图模式
一:怕打扰子女的幸福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仿佛就是孩子世界里的全部,父母的情绪往往也牵动着孩子的情绪。我想,大部分孩子都曾跟在父母身后,懵懵懂懂但却安心,因为父母就是我们的信仰。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世界之后,他的幸福就再也和父母无关了。他会初尝爱情的甜蜜和苦涩,会和深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会有一个属于他的小家庭,会开始欣喜自己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而父母再也无法像儿时一样,牵动他的情绪。
所以刘婆婆说,她不想和儿子同住,就是不想打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她能想到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放手和成全。
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心地享受人生,享受生命给予的馈赠。如果她一定要介入的话,只会让儿子为难,儿子也必然需要牺牲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
就像小时候,父母总是保护我们的梦想,守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天真和期待,而如今,他们依然在用一种方式,保护我们幸福的完整。
这大概就是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最直接的体现吧。
大图模式
二:不同年代的人,难免有矛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觉得和父母无法交流,其实父母也是一样。我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不懂不理解,我们向往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觉得不可理喻。更别说一旦涉及婚姻,婆媳关系更是加剧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对于刘婆婆来说,很多时候儿子的言行举止她尚且看不惯,更不用说儿媳了。
刘婆婆之前尝试过和儿子儿媳同住,她也并非刻意为难儿媳,但很多时候看到儿媳一消费就是上千,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门,她真的很难不说上两句。
但是说真的,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并不罕见,这也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带来的摩擦和分歧。
而在教育孙子的问题上,刘婆婆和儿媳的理念更是天差地别。刘婆婆对孙子纵容过度,把孙子宠出了各种毛病,全靠儿媳事后一点一点矫正。
两个人还曾经为这件事大吵一架,刘婆婆也很委屈,她也只是想对孙子好,可她的一些教育理念,在当代已经过时了。而且隔代教育,难免纵容了些,她也的确不能否认,还是在儿媳的教育下,孙子能够成长得更加优秀。
矛盾就是这样来的,刘婆婆的儿媳是个好姑娘,这些年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婆媳之间一直算不上亲密,最多也就是维持表面的和平,而且两个人都还很累。
因此,刘婆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还小两口自由,不去给他们添堵了,哪怕自己已经70岁了,需要人照顾,还是不想贸然搬过去和他们同住。
大图模式
三:孩子过得好,做父母的就心安
刘婆婆说,她对生活要求得很少,到了她这个年纪,早已无所谓自己怎么样,她最大的希冀,就是孩子能够幸福。只要孩子好,自己也就安心了。
为人父母,所有的期盼就是儿女的平安健康,幸福无忧。父母总是倾尽所有,给孩子最无私的爱,而关于自己,所有的委屈从来都闭口不言。
小时候,父母不会表达为了养活这个家,付出了多少辛劳,老了以后,也不会表达一个人的孤苦和内心深处的渴望陪伴。
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付出,而我们也早已习惯了享受父母的付出。
大图模式
刘婆婆不愿意和儿子儿媳同住的三个原因,表面上看是自己不想,其实都在为儿子儿媳考虑。为了他们的幸福,将自己的真实需求掩盖起来。
只不过偶尔,看着空荡荡的家里,刘婆婆还是有些慌神。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连孙子都已经上大学了,这些年,刘婆婆愈发觉得孤独。有的时候,她也希望身边有人能够陪她说说话,和她讲讲平日里的见闻趣事,就像小时候,每次儿子从学校归来,都能一个人叽叽喳喳好半天。
其实啊,刘婆婆不知道,儿子儿媳也并非自私的人,他们也很希望能够为刘婆婆做一些什么。困扰两代人的问题的确存在,但也不需要太过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有需要不要怕打扰孩子。
作为子女,并不希望父母为了自己承受那么多委屈,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协商解决,埋在心里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看到父母不幸福,子女只会觉得愧疚,偏偏父母又把所有的情绪都藏起来,他们想做些什么都做不了。
大图模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子女也要多懂得为父母考虑,不是他们不说,就可以当作不存在。不要总把他们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他们也有需求,也会觉得委屈。要多照顾他们的情绪,多陪陪他们,孝顺永远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际行动的诠释。
我们总说“百善孝为先”,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
歌德曾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什么时候,我们对待父母,也能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事无巨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真正关心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苦衷和逞强,让他们安心地依靠和信赖,我们才是真正长大了。
孝顺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是一种最积极的正向反馈。刘婆婆说出的三个原因,警醒了三代人:身为老人,不给子女添麻烦,是为孩子考虑;身为子女,懂得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身为孙子,要从小就深谙孝道的意义,而后在长大后付诸在行动里。
只有让孩子从小便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未来才能更懂得回报和感恩,这才是最好的家风传承,更是一种爱的良性循环。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孝顺是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别忘了为你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他们可能正在牵挂着我们。
大图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婆婆背着儿子劝儿媳打胎,得逞之后洋洋得意,又过半月痛哭流涕
71岁母亲改嫁20年回家养老,儿子儿媳断水断电,孙女:不许用厕所
老人没帮带娃的家庭,是什么结果?4位29岁宝妈的回答,现实扎心
为何说50到60岁,是女人最难熬的十年?61岁的退休阿姨说出心里话
一个七旬老人的坦言:到了晚年才明白,养老还得靠儿媳!
中国父母最应该学会的是“自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