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皇仓颉氏政权、九黎蚩尤氏政权、黄帝轩辕氏政权、联盟时代、氏族联盟时代
    仓颉(公元前4666年---公元前4596年),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公元前4666年),仓颉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仓颉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对他十分疼爱,百般呵护。《通鉴外纪》中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史皇(仓颉的别称)产而能书。”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仓颉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发明了文字。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没有语言。相互间交流只是靠手和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单音叹词,如“咦”、“呀”、“哇”、“哈”等,继而发展成双音词,后来又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才有了人类的初级语言。到了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住,只能用摆放石块的方法来记事,我们称它为“堆石记事”。堆石记事的方法是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后来,燧人葊兹氏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继而又发明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织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从而取代了“堆石记事”。

  燧人氏晚期(约公元前一万年),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符号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个符号构成,它的发明源于“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最初有人嫌结绳记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远古时代有专门记录历史的职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这些职官都是在黄帝政权以前。可见,中国的文明历史并非如司马迁所说的始于黄帝,司马迁是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人为地改造了中国历史。符号文字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属于密码性质的文字,只能在少数人中间流传,局外人根本无法破译,因此很难普及。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一个山形代表“山”,画几个水波代表“水”,画一个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记忆便可掌握,深受大众欢迎。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古文《河图玉版》也载文说:“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洛汭在今洛阳市洛宁县境内,今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留有仓颉造字台,是后人为纪念仓颉帝而建造。关于“河图、洛书”,古史记载很多,其中大部分为夏、商、周历代开国君王假借天命托古而伪造。仓颉所见之洛书应该是燧人葊兹氏所创造的原始洛书。其书完全由上古文字符号“○”、“●”构成。“○”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该书以简单的符号熔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内涵丰富,高深莫测。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炎帝神农氏的四任帝姜明听说后十分恼火,认为他违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神农氏的军队。

   仓颉元年(甲辰年,公元前4637年),三十岁的仓颉继而率族众反击,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今豫北地区),旋即以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

   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公元前4596年),年七十一岁的仓颉卒。其遗体葬在濮地(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西北),尊号仓帝。

  仓颉死后又传了四任帝: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年---公元前4587年);三任帝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年---公元前4568年);四任帝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年---公元前4546年);五任帝仓颉五世,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4546年---公元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公元前4582年),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被击败,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后,封仓颉氏的后人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

姜虺(公元前4608年---公元前4556年),男,姓姜,名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姜虺的叔父叫姜鼿(hui代用字),是九黎蚩尤氏的创始人。

    炎帝神农氏帝宜八年(辛酉,公元前4620年),姜鼿率族人由故乡嶓冢山(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由西向东一路游牧,进入玉邦河流域定居下来。

   帝宜二十年(癸酉,公元前4608年),姜虺出生在距马河以北的灵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解家堡乡)脚下。姜虺从小聪明能干,后来成长为蚩尤族的出类拔萃人物。

   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公元前4583年),他的叔父姜鼿去世,族人推选他为大酋长。姜虺当上大酋长以后,建都于龙门(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不久他便自立为帝,建国号“冀”,史称冀州(古代冀州又称中国,是龙的传人发祥地)。古史所记载的蚩尤是把蚩尤氏七任帝王浓缩成了一个人,并且完全神话,使人看了若虚若实,真假难辨。这是因为中国远古历史经孔子和司马迁两位大师加工改造而造成的。他们虚化了远古历史,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独裁的大一统天下。中国远古的氏族联盟时代并没有统一的天下之王,各部落之间大体上是独立的。蚩尤氏最先进入太行山以东,对黄河以北进行开发,并用较为先进的文化思想同化了当地人,使这里出现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姜虺称帝后,率领族人继续往东开发。

   帝虺二十年(丁巳,公元前4564年)前后,他们在葛庐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小五台山)发现了一种含铜的石头,这种石头呈黄绿色,含铜量极高。最初人们发现这种闪光的石头很好奇,便取来架在炭火上烧,没想到石头经不住高温,竟然熔化成一种液体,冷却后又坚硬无比。于是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冶炼技术。他们用坚硬的岩石凿成戈、矛、戟、斧等模具,然后采山上的含铜矿石冶炼,再把炼成的溶液注入模具内,冷却后就形成了坚硬的铜器,当时人称之为金器。后来蚩尤族人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许多金戈、金矛、金戟、金斧等武器,用来装备自己的部队。所以,史书上说:“蚩尤以金作兵器”。蚩尤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和创造冶炼黄铜的部族,也是最早发明出用铜铸造武器和工具的部族。当时中国北方有许多大小部落,他们都是独霸一方各自为政。为了争夺地域,他们时常互相攻杀;而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石块和木棍。蚩尤氏创造了铜制武器后,在战术上已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为称霸北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蚩尤氏创造了铜制武器后,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对外征战的队伍,进行专业的军事训练,史称“蚩尤作五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专业化部队。虽然此前各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但是交战双方都是各部落临时组织起来的族民,没有经过任何的军事训练。而蚩尤氏所建立的军队是专业的,士兵完全脱离生产;他们平时的任务就是军事训练,战时的责任就是勇敢杀敌,为本族立功。蚩尤军有先进的铜制武器,作战勇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姜虺执政的时间里,北方先后有九个部落归顺了蚩尤族。史书上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诸侯九。”自此,蚩尤族在太行山以东逐渐强大起来。

  帝虺二十八年(乙丑,公元前4556年),年五十三岁的姜虺卒。其遗体葬在城东(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距马河西岸),尊号帝虺。

姜吼(公元前4587年---公元前4540年),男,姓姜,名吼,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的祖辈是蚩尤氏的创始人姜鼿,父亲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

  炎帝神农氏帝宜四十一年(甲午,公元前4587年),姜吼出生时还是祖父姜鼿执政,他的父亲和母亲居住在岔道(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南),并在那里生下了他。他出生后一直跟随父母居住在岔道,直至父亲执政称帝,他和母亲才随同父亲迁居于龙门。

  帝虺二十八年(乙丑,公元前4556年),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去世,姜吼即位称帝。姜吼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东暖泉。东暖泉位于桑干河南岸,在今官厅水库以西,水草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非常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姜吼便命人在此建造宫室,修筑城郭,将九黎蚩尤氏政权的活动中心设置在这里。姜吼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帝王,东暖泉都城是他亲自设计修筑的。为防水患,他命人在城的外围修筑了又高又厚的防洪大堤,称作“邑”,形成了城外城;内城的地势较高,宫室也都建筑在高处,称作“京”。姜吼执政时期,继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葛庐山含金的矿石已经被他们采掘光了,为了制造更多的“金武器”,他专门成立了一个“采金队”,深入燕山寻找含金的矿石。但是,这种绿色的闪光矿石是极为罕见的(史书上说这种含金的矿石是天神所赐),采金队花费了许多时间,终于在雍狐之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东北三岔山)发现了一处优质的含铜矿石。于是,他们便在当地伐木烧炭,开矿采石,开始了冶炼和铸造。生产出多种武器、盔甲和器皿。史书上说:“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管子---地数》中曾记载:蚩尤人从雍狐之山找到了金子,并把这些金子做成了武器,用来与诸侯作战,结果在一年之内就征服了十二个诸候国。

  帝吼十年(乙亥,公元前4546年),冀州蚩尤氏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八十一个小部落的北方强国,姜吼把八十一个小部落化分成九个部落联盟,每个部落联盟由九个小部落组成,九九八十一,史称“蚩尤八十一兄弟”。就在九黎蚩尤氏政权强大起来的同时,崛起于秦岭一带的黄夷轩辕氏也看中了冀州这块宝地,便悄悄沿桑干河流域向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移民,占据了张北(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赤诚(今张家口市赤城县)等地。姜吼自恃国力强大,并没把轩辕氏看在眼里。于是,轩辕氏悄悄积蓄力量,储存粮草、训练军队,等待时机准备与蚩尤族争夺冀州。姜吼得知轩辕氏整军备战的消息,大怒,决定出兵征讨。就在他调兵遣将,准备向轩辕氏发起进攻的时候,他突然得了重病,医治无效,数日后病死于宫中。

  帝吼十六年(辛巳,公元前4540年),年四十八岁的姜吼卒。其遗体葬在东暖泉城外,尊号帝吼。

蚩尤(公元前4557年---公元前4515年),男,姓姜,名蚩尤,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三任帝。蚩尤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父亲是二任帝姜吼。

  帝虺二十七年(甲子,公元前4557年),蚩尤出生在父亲的封地东暖泉(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南)。他从小习武,十几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出征作战,练就了一身领兵作战的本领。

  帝吼十六年(辛巳,公元前4540年),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正准备出兵攻打轩辕氏,突染重病,救治无效而去世。蚩尤遵照父亲的遗命继承了帝位。

他一面为父亲发丧,一面料理国政,暂时放弃了攻打轩辕氏的计划。蚩尤即位后不久,便把国都迁到了涿鹿。因涿鹿西南有一名泉称作阪泉,所以他便自号阪泉氏。因此当时也有人把涿鹿城叫作阪泉城。涿鹿城又称蚩尤城,所以史册记载:“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文中的涿鹿城指的是汉朝以后兴建的涿鹿城,而城东南的蚩尤城才是九黎蚩尤氏政权所建的涿鹿城。黄帝轩辕氏击败蚩尤氏后,在涿鹿城以北又重建了涿鹿城,就把蚩尤氏原来的涿鹿城改称为蚩尤城。

  蚩尤八年(己丑,公元前4532年),炎帝魁隗氏九世孙夸父与东夷少昊族联合,出兵入侵炎帝神农氏的疆域,激怒了八任炎帝姜榆罔,亲率大军征讨。夸父少昊联军大败。夸父向蚩尤氏求救。蚩尤族也是炎帝魁隗氏之后,算起来蚩尤还是夸父的叔父。蚩尤认为这是他进取中原的最好时机,立刻决定出兵。他亲率从八十一个部落中精选出来的将士,穿起了金盔金甲,带上了金制武器,出易水南征,渡过黄河,与炎帝神农氏军队大战。蚩尤军连续获胜,半年时间就攻占了炎帝神农氏的都城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迫使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迁都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蚩尤十三年(甲午,公元前4527年),蚩尤再次与炎帝魁隗氏后裔夸父、共工两族联合,出兵攻打八任炎帝姜榆罔,姜榆罔独力难支,只好向冀北的轩辕氏求助。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乘蚩尤主力南下之际,向蚩尤族领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在今张家口市的万全、尚义、怀安一带,大败蚩尤氏,蚩尤族许多平民被杀害。蚩尤闻报大惊,急忙回师北上救援。夸父和共工的军队也同往相助。双方大战于东台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山一带),轩辕军大败,向北退却。夸父、共工两族自告奋勇跟踪追击,一直追到玉邦河(今桑干河)以北。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见蚩尤军主力没有追来,便率军反击追兵,在玉泉(今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击败了夸父和共工的军队。夸父、共工残部在败退途中,又遭到了炎帝姜榆罔的截杀,再次兵败,幸亏此时蚩尤率主力赶到,姜榆罔这才退兵。

  蚩尤十四年(乙未,公元前4526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联合东夷少昊部和开发、共工部,再次向九黎蚩尤氏统治区发动进攻。大军驻扎在阪泉以北的涿鹿旷野。

蚩尤自率本部精兵出阪泉城,在城北的旷野扎营,与轩辕军对峙。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涿鹿暴发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轩辕军前后共发动了九次大的进攻,都被勇猛的蚩尤军击败。

  蚩尤十七年(戊戌,公元前4523年),轩辕氏与蚩尤氏谈判言和,双方以玉邦河为界,河南归蚩尤氏政权,河北归轩辕氏政权。轩辕氏和蚩尤氏停战后,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为了击败蚩尤,把军队和部族的管理权交给亲信大臣,独自前往博望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东梁山)拜师学道,学习战略战术,苦学三年,终于掌握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术。于是他下山回国,以自己所学重新组织训练军队,使军队能力大增。又经过了三年的实战训练,终于建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于是,姬邦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发动了涿鹿之战。

  蚩尤二十四年(乙巳,公元前4516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联合炎帝神农氏同时出兵,向冀州九黎蚩尤氏的首都发起进攻。蚩尤大怒,认为姬邦卉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一面使人约东夷少昊部和魁隗氏后裔夸父、共工部前来助战,一面调集八十一部落的弟兄列阵迎敌,双方在涿鹿旷野再次展开恶战。关于这场战争,历史上有多种神话传说。有一种说法是:蚩尤神通广大,他以武力击败八任炎帝姜榆罔,然后自称炎帝,立都于阪泉。炎帝姜榆罔请有熊轩辕氏出兵讨伐蚩尤,双方战于涿鹿之野。蚩尤军金盔金甲,手执金刀金矛,作战十分勇猛。轩辕军用六种凶猛的神兽与蚩尤军作战,冲乱了对方的阵地,乘机打败对方。这里所说的六种神兽,实际上是轩辕氏部下的六大氏族,他们分别以熊、虎、罴、貅、貔、貙为图腾,是六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黄帝”苦修三年,学会了玄女兵法后,再次出兵攻打阪泉。此次六军齐出,以闪电般战术攻入蚩尤军中,蚩尤军措手不及被打的大败。蚩尤大惊,急忙请他的好朋友风伯和雨师前来助战。刹那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天昏地暗,紧接着漫山遍野都是茫茫大雾。轩辕军辨不清东南西北,立刻混乱起来。“黄帝”急忙请旱神女魃前来帮忙,止住了风雨雷电,再次打败了蚩尤军。蚩尤兵败弃城逃跑,“黄帝”用指南车指引方向,从后边紧追,最后终于捉住了蚩尤,将他处死。而另一种说法是:“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募求术士,乃得武胥。……五军已具,四面攻蚩尤,三日其城果下。”轩辕军连续三年不能战胜蚩尤军,“黄帝”这才认识到自己缺少指挥作战的能力,于是寻访贤士,拜精通兵法的伍胥为军师,用诡诈的计谋蒙骗了蚩尤,最后将他击败。

  史书中的黄帝是一个神话帝王,司马迁把黄帝政权几百年的时间全加在“黄帝”一人身上,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这是十分荒唐的。其实,历史上真正与蚩尤大战的并非黄帝,而是黄帝的父亲姬邦卉。最后一次涿鹿之战正值夏日的雨季,姬邦卉见蚩尤城正处于灵山河谷的山口处,便命应龙带着数百人绕道进入灵山河谷的上游,垒石筑坝,蓄积灵山河水。蚩尤闻灵山河水减少,心生疑惑,使人往上游察看。察看的士兵中途遭到了轩辕军的劫杀,只好退回。蚩尤与部下商议,正准备再派几名精明强干的士兵前往探查,忽然间天空阴云密布哗哗啦啦地下起了瓢泼大雨。暴雨连降数日,应龙的拦河坝中蓄水已满。应龙便下令掘开大坝,汹涌的河水排山倒海般扑向下游,直奔蚩尤氏的都城。洪水一路披荆斩棘势不可挡,冲毁了蚩尤军营,冲乱了蚩尤军队,冲倒了蚩尤氏的许多民房,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吓得惊惶失措,体壮者挣扎着逃命,体弱者皆葬身于水中。轩辕军乘机占据高地,劫杀逃往高地的蚩尤人。蚩尤军伤亡惨重。幸好此时正在山上三个寨子里访问的蚩尤得到消息,率部分军队赶回来救援,同时派人火速赶往桃花寨,请求夸父急速派兵增援。蚩尤军兵败后逃往阪泉之野。阪泉之野是一个五华里的狭长平川,南北走向,南端有阪泉,是涿水的源头,有沟壑通蚩尤城。此时轩辕军已扼守阪泉之野东面的高地,派六军(熊、虎、罴、貅、貔、貙)阻截蚩尤军的去路,幸得夸父和风伯、雨师及罗堰十二国(部落)援军赶到,蚩尤军民才得以脱身。

  蚩尤二十五年(丙午,公元前4515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决心要灭掉蚩尤氏,他调集了强大的兵力,并联合炎帝神农氏的军队追击和围剿溃败中的蚩尤氏军队。远古时代的人特别相信神灵,不仅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物),而且都在祖宗祭地供养一种象征祖灵的动物。祖灵生,家族旺;祖灵死,家族衰。蚩尤氏的祖灵是一只巨大的独角虁牛,尊为灵虁。传说虁牛是一种远古水生动物,蚩尤命人在灵山祖宗祭地开挖了一个大水池,称作龙池,将灵虁养在其中,使专人饲养护卫。为了瓦解蚩尤军心,姬邦卉派人潜入灵山,刺杀了灵虁,并将虁牛拖出龙池,剥其皮,制成虁鼓,在军中击打,使蚩尤军士惊恐万分,伤心不已,战斗力大减。蚩尤见军心慌乱,知道大势已去,只好率众突围逃走。姬邦卉又派应龙率领一支精兵紧追不舍,同时分派六军阻截蚩尤的援军。蚩尤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率残部边打边退,苦战了七天七夜,最后只剩下数人被包围在解村(今河北冀州市小寨乡北),终因疲劳过度,寡不敌众而被俘。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深恨蚩尤,下令将他押往黎山之丘处死。正在驻守冀南宫南社的蚩尤氏柱下史(史官)刑天,闻帝蚩尤被俘,化妆成轩辕军士混入刑场准备营救。但轩辕军防守严密,待他们靠近时,蚩尤已被处死,尸身被切割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刑天等人拼死冲入刑场,将蚩尤的尸体抢了出来,秘密运往濮阳西水坡,以帝王之礼葬之。史书记载:“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黎山之丘在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南,与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十分接近。因此,王大有先生认定西水坡王墓遗址为蚩尤古冢是可信的。墓中出土的“蚌塑苍龙白虎图”完全符合蚩尤的身份。

  传说黄帝因恼恨蚩尤,命将他的头砍下,与尸身分葬两地,头颅葬在寿良(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西南),名蚩尤冢。躯体葬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北),为蚩尤肩髀冢。这似乎不太可信,黄帝与蚩尤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会做出如此决定呢?但三国时魏刘劭等人编撰的《皇览冢墓记》也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尺,民长于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降帛,民名为蚩尤旗。”这里所说的寿张,也就是寿良,因“良”字与东汉光武帝的叔父刘良犯讳,故改成寿张。看来山东寿良确有蚩尤冢在,不过这一蚩尤冢很可能是寿良的阚姓居民所立,因为阚姓民是蚩尤族的一个重要支脉,他们是为了纪念先祖而在此地设立了“衣冠冢”,墓中未必实有其人。

  蚩尤二十五年(丙午,公元前4515年),年四十三岁的蚩尤卒。其遗体葬在山阳东(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城西北西水坡),尊号帝蚩尤。

蚩啄(公元前4544年---公元前4493年),男,姓姜,名蚩啄,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四任帝。蚩啄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虺,父亲是二任帝姜吼,三任帝姜蚩尤是他的长兄。

  帝吼十二年(丁丑,公元前4544年),九黎蚩尤氏政权二任帝姜吼巡视狼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时,与狼山一位少女相恋,纳其为少妃,并在狼山修建宫室供她居住。后来少妃怀孕,在狼山宫中生下了小儿子蚩啄。蚩啄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兄蚩尤称帝时,他和母亲一直居住在狼山。

   蚩尤二十五年(丙午,公元前4515年),他的长兄帝蚩尤兵败被轩辕氏杀害,族人拥立他即帝位,立都于狼山西北的沙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蚩啄即位后,决心为兄长和死去的族人报仇,重新组织八十一部落的族众,乘轩辕氏主力部队远征,向轩辕氏的后方根据地发起进攻,与轩辕氏族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连续击败轩辕氏数次,收复了部分失地。

  蚩啄二年(戊申,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诛杀了蚩尤和夸父之后,正驱兵黄河南,企图攻占中原和东夷地区,忽然接到后方急报,说蚩尤氏新帝起兵攻打轩辕氏北方的根据地,情况十分危急。姬邦卉大惊,立刻下令回师救援,行至中途突发疾病,来不及救治便死了。他的儿子姬芒为军中大将,族人便拥立他为轩辕氏大酋长。姬芒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改变了父亲的治国策略,采用与蚩尤氏言和的方式来稳定北方的局势。他命画工将蚩尤生前的模样画下来,然后按照画像为帝蚩尤修祠立庙,并告知天下,说蚩尤没有死,他已经成了天上的神仙,他的神灵永远与他的子民同在。蚩啄见新一任轩辕氏大酋长诚心和解,便同意与轩辕氏言和,双方划定疆界,互不侵犯。轩辕氏大酋长姬芒与蚩尤族言和后,再次挥师南征,一举击败东夷伏羲少昊部,东夷少昊族归降了轩辕氏。紧接着,姬芒又进兵中原,攻占了炎帝神农氏的大部分疆域,迫使八任炎帝姜榆罔交出帝权。神农氏无力与轩辕氏抗争,被迫投降了轩辕氏。于是,轩辕氏大酋长姬芒正式在涿鹿称帝,号黄帝。蚩啄虽然与黄帝言和,但如今黄帝势力强大,他不可不防。便继续加强边境的守护,训练将士,时刻准备投入战斗。黄帝深知蚩尤民团结一心英勇善战,势力强大,不敢轻易举兵进犯。于是,双方各自为政,相安无事。

  蚩啄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4493年),年五十三岁的蚩啄卒。其遗体葬在狼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尊号帝蚩啄。

回虻公元前4523年---公元前4464年),男,姓姜,名回虻,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五任帝。回虻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二任帝姜吼,三任帝姜蚩尤是他的伯父,四任帝姜蚩啄是他的父亲。

  蚩尤十七年(戊戌,公元前4523年),回虻出生在狼山宫中。他是帝蚩啄的长子,但无论智慧和勇武都远不及父亲,而且不求进取,贪图享乐,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他的父亲临终前对他很不放心,再三叮嘱他要以国事为重,要加强军队的建设和训练,时刻防备轩辕氏的进攻。他若无其事地一一答应了父亲,可是父亲死后,他把父亲的话全当了耳边风,一样也没有落实,终日不是和几位要好的大臣酗酒,就是和一帮女人在一起作乐,完全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蚩啄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4493年),四任帝蚩啄在宫中去世,回虻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沙城。黄帝姬芒得知蚩尤氏四任帝蚩啄已死,心中甚喜,立刻派人传信给新帝回虻,让他取消帝号,归顺黄帝政权。回虻不听,不肯取消帝号。黄帝姬芒以此为由,迅速出兵进攻蚩尤氏的疆域。回虻此时仍在寻欢作乐,丝毫迎战的准备都没有。黄帝军队一路进攻,畅通无阻,大军很快逼近了蚩尤氏的都城。回虻这时才惊惶失措,然而大势已去,败局已经注定,他只好仓惶率族人逃亡。回虻率族人逃离都城,继续往东逃窜,经今北京市的延庆,继续往东,翻过燕山,进入今河北的承德市境内,建都于雾灵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南)。自此,蚩尤氏的冀州领地大部分归黄帝轩辕氏所有。好在黄帝姬芒没有继续东征,回虻得以在雾灵山一隅安居下来。

  回虻二十九年(丁酉,公元前4464年),年六十岁的回虻卒。其遗体葬在雾灵山(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姜螭公元前4484年---公元前4435年),男,姓姜,名螭,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六任帝。姜螭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四任帝姜蚩啄,父亲是五任帝姜回虻。

  帝回虻九年(丁丑,公元前4484年),姜螭出生在雾灵山,是帝回虻的少妃所生,因其聪明机智,深得父亲喜爱,晚年时便决定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回虻二十九年(丁酉,公元前4464年),他的父亲姜回虻去世,他即帝位,仍立都于雾灵。姜螭即位时,正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执政。姬蔡听说九黎蚩尤氏政权还在称帝,十分恼怒,立刻起兵征讨。

  帝螭元年(戊戌,公元前4463年)春,黄帝轩辕氏政权出动大批军队,兵分两路越过燕山向九黎蚩尤氏部落发起猛烈的进攻。姜螭以为蚩尤氏已经远离黄帝族,黄帝族不会再发兵进攻,因此毫无战争准备,黄帝大军突然兵临城下,杀得蚩尤氏族民四处逃窜,伤亡惨重。黄帝族施行了残暴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政策,遇见男人不管老幼一律杀死,遇见女人肆意奸淫,然后索回为奴。九黎蚩尤氏居民遭遇了空前的灾难。消息飞报蚩尤氏都城,姜螭大惊失色,自知无力抵抗,便迅速组织全族弃都逃亡。黄帝军轻轻松松地占领了蚩尤氏都城雾灵。然后继续组织军队追击逃跑的帝螭。姜螭此刻正如惊弓之鸟,带领着数千族人仓惶南逃。黄帝军一战便夺得了蚩尤氏数百里疆域,还有大量的财物和女人。天气逐渐炎热,将士们大多数都不愿继续南征,因此行动缓慢,使姜螭亲自率领的数千族人得以顺利逃脱。姜螭率族人穿过今兴隆县进入唐山市境内。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南进,穿过遵化、玉田、丰南,直至滦南县。确信黄帝军队已经撤回,不再继续追赶,姜螭这才在滦南安居下来,并在当地重建了都城。因为是一路逃奔而至此,便给都城命名为倴城。一起逃奔而来的数千族民,也都就近建房安家。于是,姜螭便又在冀东建起了偏安小朝廷。

  帝螭二十九年(丙寅,公元前4435年),年五十岁的姜螭卒。其遗体葬在倴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郊。

姜蚦(公元前4460年---公元前4404年),男,姓姜,名蚦(ran),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七任帝。姜蚦的祖父是九黎蚩尤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回虻,父亲是六任帝姜螭(chi)。

  帝螭四年(辛丑,公元前4460年),姜蚦出生在冀东的倴城(今河北唐山市滦南县),是帝姜螭的长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帝都。

   帝螭二十九年(丙寅,公元前4435年),六任帝姜螭去世,即位称帝,成为九黎蚩尤氏政权的最后一任帝。九黎蚩尤氏政权自帝螭元年,在冀东倴城建都以来,黄帝轩辕氏政权始终没有再来侵扰,全族在和平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口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数万人。

  帝蚦三年(己巳,公元前4432年)夏,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三任帝姬豕(shi)施行军事扩张政策,出兵东征,攻打偏安于冀东的九黎蚩尤氏政权。黄帝军队从涿鹿出发,过永定河,穿过今北京市的昌平、顺义,天津市的蓟县,唐山市的玉田县,直逼蚩尤氏的帝都倴城。近三十年的和平环境使蚩尤族人丧失了警惕,对黄帝政权失去了防范,没有丝毫的战备观念,及至轩辕军大兵压境才慌了手脚。姜蚦临时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可想而知,这种临时组建的军队,没有经过作战的训练,是很难战胜敌人的,结果被轩辕军打的大败。姜蚦兵败只好弃城逃亡,随行的族众多达数千人。一行直奔东北部山区。时值盛夏,酷热难当,轩辕军追至今古马镇一带,将士叫苦,军心浮动,于是便停止了追击,不久便撤军了。这时姜蚦率族人已经逃至今滦县一带,闻黄帝军队已经撤离,便驻扎下来,在当地开辟疆土,建城立都。此时的九黎蚩尤氏政权已经十分衰弱了,昔日的八十一州土地,大部分被黄帝族侵占,族人也逃亡于各地,有的成了黄帝族的奴仆,有的逃入深山过起了隐居生活。当时随同姜蚦逃至滦城的族民总共也只有几千人,姜蚦不甘认输,号召族民发展生产,多生孩子,进一步壮大和振兴九黎蚩尤氏。又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冀东再次强大起来,人口已经又发展到了几万人。

  帝蚦三十一年(丁酉,公元前4404年)春,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听说蚩尤族又强大起来,决定趁其羽翼未丰迅速出兵剿灭,再次出动大批军队东征,对蚩尤氏进行灭绝性围剿。姜蚦率族民英勇反击,直至战死。轩辕氏军队对战败的蚩尤人疯狂屠杀,只有少数幸存者逃入燕山东部的老龄(今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靠密林的掩护得以生存下来。黄帝军队撤离后,蚩尤族人再次从深山中走出来,在碣石山(今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一带开荒造田,重建家园。为了逃避黄帝族的追杀,他们隐姓埋名,改族号为墨胎氏。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先祖,没有忘记他们是龙的传人。为了纪念祖宗,他们把流经境内的一条大河称作青龙河,把境内的地名称作青龙、卢龙、黎城(今昌黎),他们的后人还把祖宗当年逃亡的老岭改称为祖山。自帝蚦末年,蚩尤族人从此在冀州销声匿迹,直至黄帝政权灭亡,他们才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是炎帝之后。

  帝蚦死时五十七岁,死后葬地不详,帝号蚦,尊号九黎蚩尤氏。

姬邦卉(公元前4579年---公元前4514年),男,姓姬,名邦卉,少典轩辕氏的十四任酋长,也是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奠基人。

  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来三年(壬寅,公元前4579年),姬邦卉出生在冀北的龙门(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东),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代。因其从小思维敏捷,智慧超群,被十三任大酋长姬连邦选为接班人。

  帝克六年(癸亥,公元前4558年),少典轩辕氏十三任大酋长姬连邦去世,姬邦卉就任新一任大酋长,把都城设立在云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北)。姬邦卉执政时,正是华夏大地多灾多难的时代,频繁的大洪水灾害迫使居住在低洼地带的人们不断地迁徙,大规模的迁徙又引发了各部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当时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有数千个。这些部落根据各自所在的区域和族团,组合成部落集团,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当时在黄河流域比较强大的势力主要有:统领全国的中央政权炎帝神农氏,活动于关中和渭水流域的炎帝魁隗氏,活动于山东半岛的东夷少昊氏,活动于太行山以东冀北地区的九黎蚩尤氏和少典轩辕氏,还有活动于黄河北岸的史皇仓颉氏。姬邦卉即位时正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七任帝姜克执政,此时炎帝政权族内贪官横行,贫富两极分化,内部矛盾激烈,各地不断发生穷人暴动哄抢富人的事件。神农氏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姬邦卉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见神农氏衰弱,便想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待时机成熟夺取天下。

  邦卉二年(乙丑,公元前4556年),九黎蚩尤氏首任帝姜虺去世,二任帝姜吼执政,继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先后征服了北方八十一个部落,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部落联盟集团,号称八十一兄弟。姬邦卉为了与蚩尤氏争夺冀州之地,也组织军事力量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数十个部落。但其实力和蚩尤氏政权比起来相去甚远,因此还不敢对蚩尤氏疆域有丝毫侵犯。双方处于和平状态,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邦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前4536年),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起兵攻打东夷少昊集团,炎帝魁隗氏族后裔共工氏族出兵援助东夷,结果同时被炎帝姜榆罔击败。姜榆罔旋即将帝都迁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而这时冀州的九黎蚩尤氏更加强大起来,其势力已经扩展到整个河北省南部,并沿渤海湾往南占据了今山东省北部的德州和聊城一带。

  邦卉二十六年(己丑,公元前4532年),东夷少昊集团和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夸父部联合向九黎蚩尤氏求助,请求出兵攻打炎帝神农氏。此时,九黎蚩尤氏政权的执政者是三任帝蚩尤,此人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深通兵法谋略,神勇无敌,能征善战。此时,蚩尤正欲谋取中原,便借机出兵,向炎帝姜榆罔的统治区域发起猛烈地进攻。炎帝姜榆罔虽然也很会用兵,但军事实力太差。他的军队使用的都是木、石武器,而蚩尤军使用的都是铜制武器。蚩尤军久经训练,是专业化部队,作战十分勇敢,而他的军队都是临时从各部落征集的壮士,缺少大规模的作战训练,作战时经验不足,很容易被对方击败。结果,姜榆罔兵败,只好放弃了帝都穷桑,率族众迁回到旧都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于是,蚩尤族越过黄河,占据了东平湖一带(今山东泰安市西)。

  邦卉三十年(癸巳,公元前4528年),姬邦卉经过数十年的准备,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这年春天,他乘蚩尤主力部队南迁的机会,大批军队南征,攻打黄河以北的仓颉氏政权。仓颉五世是位无能的国君,既不修内政,也不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极为衰弱,结果被轩辕军打的一败涂地。轩辕军很快攻占了今安阳、鹤壁、新乡等大部分地区,包围了帝都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西南)。仓颉五世率族人投降,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传国一百一十年,至此灭亡。姬邦卉灭掉仓颉氏政权后,势力大增,开始与炎帝神农氏政权、九黎蚩尤氏政权和东夷少昊集团相抗衡。这时,九黎蚩尤氏所居住的东平湖一带因黄河水泛滥被淹,被迫向西部高地转移,再次与东夷少昊集团和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夸父部联合,攻打居住在伊洛地区的炎帝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兵败,只好向冀北的轩辕氏求救。姬邦卉立刻答应出兵。他乘蚩尤主力南下之机,出兵攻打蚩尤后方的根据地,先后攻占了今河北张家口市的万全、尚义、怀安等地,大败蚩尤族。正在伊洛地区与炎帝姜榆罔征战的帝蚩尤闻报大惊,急忙回师北上救援,共工和夸父所部同往相助。姬邦卉接连获胜,兵进至东台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山一带),与蚩尤军主力相遇。双方大战,轩辕军战败。姬邦卉只好率队伍北撤。蚩尤急于收复失地,命共工和夸父部追击轩辕军,一直追到玉邦河以北。姬邦卉大怒,组织军队反击,在玉泉(今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击败了共工和夸父族。共工、夸父族兵败后逃往涿鹿,中途又遭到八任炎帝姜榆罔的截杀,再次兵败。幸好此时蚩尤军赶来救援,才没有遭到更大的伤亡。

  邦卉三十二年(乙未,公元前4526年),中国远古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野蛮战争在涿鹿山下的旷野展开。一方是少典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的联盟军队,另一方是九黎蚩尤氏和东夷少昊氏、魁隗氏后裔共工和夸父族的联盟军队。姬邦卉多次向蚩尤军发起攻击,结果都被击败。这场战争足足打了三年,双方都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姬邦卉知道,再打下去也很难有取胜的把握,便主动与蚩尤军议和,双方休战。姬邦卉深知自己指挥作战的能力远不如蚩尤,停战后他只身前往博望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拜师学习兵法,苦学三年,掌握了许多攻战和防守的策略。他下山回国后,又花费了三年时间对军队进行实战训练,最后觉得有必胜的把握之后,才再次发动涿鹿大战。

  邦卉四十二年(乙巳,公元前4516年),轩辕军再次联合炎帝神农氏,攻打蚩尤军。命应龙率众在上游拦河筑坝,积蓄河水,然后水淹蚩尤城。蚩尤军大败。

  邦卉四十三年(丙午,公元前4515年),轩辕军与蚩尤军继续大战。姬邦卉听从谋臣玄女之谋,使武士潜入蚩尤氏祖灵祭地灵山,进入虁牛龙池,杀死了蚩尤族供奉崇拜的灵虁,并且将虁牛剥皮,制成军鼓,于军中敲击,惑乱蚩尤军心。轩辕军乘蚩尤军士气低落之机,再次发动猛烈地攻击,蚩尤军大败。蚩尤率残部渡滏阳河,前往中冀栾台中心(今河北冀州市)。轩辕军随后追到,将帝蚩尤等数十人包围在解村。蚩尤率众浴血奋战,身负重伤,终因寡不敌众,被轩辕军活捉。姬邦卉命部下将他押往黎山之丘处死,以绝后患。

  邦卉四十四年(丁未,公元前4514年),轩辕军继续追杀蚩尤族人,又杀死了蚩尤的柱下史(史官)刑天,继而挥师南进,攻打东夷少昊族和魁隗氏后裔共工、夸父部族,于冬十月击败夸父族,杀死了魁隗氏九世孙夸父。接着又全力攻打东夷少昊部,少昊族大酋长主动投降,并且领兵西征,讨伐蚩尤的同党风伯。风伯不敌,兵败后被少昊部活捉。至此,中原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归轩辕氏所有。这一年,六十六岁的姬邦卉野心勃勃,正欲驱兵进攻炎帝神农氏部族,不料突染疾病,救治无效而死。其遗体葬在封丘(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东)。

姬芒(公元前4543年---公元前4476年),男,姓姬,名芒,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帝。他的祖父是少典轩辕氏十三任大酋长姬连邦,他的父亲是十四任大酋长姬邦卉。

  邦卉十五年(戊寅,公元前4543年),姬芒出生在兴和(今内蒙乌兰察布市黄旗海东南),兴和是他母亲的封地,姬芒少年时代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

  邦卉四十四年(丁未,公元前4514年),少典轩辕氏十四任大酋长姬邦卉去世,姬芒继承了大酋长之位。姬芒即位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以武力威胁炎帝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迫使他让出帝位,交出管理天下的执政权。炎帝神农氏族国力衰弱,无力与黄帝族抗争,八任帝姜榆罔只好交出帝位。

于是,姬芒便在原涿鹿城以北重建都城,仍称涿鹿城。是年秋天,姬芒正式在涿鹿城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自号黄帝。黄帝降封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于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姜榆罔不肯受封,率族人迁居于江南茶乡(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以医为业,终老于江南。炎帝虽然退位,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还有许多部落不肯服从黄帝,黄帝姬芒只好继续领兵征讨。据《史记》记载:黄帝东征到达过东海,蹬上过丸山(今山东潍坊市西南);西征到达过崆峒(今甘肃定西市岷县西),蹬上过鸡头山;南征越过长江,蹬上过熊山和湘山(在今湖南境内);北征驱逐荤粥(匈奴),大会诸侯于釜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保岱镇窑子头村);“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武力征服天下的帝王。黄帝“合符釜山”,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统的国家基础,他首创了分封诸侯、设职立官、统一政令、分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符”是一种玉制的圭版,原是氏族社会早期巫觋族长用来测量(规、矩)日影长度的量天尺,是权力的象征。是氏族首领身份和地位的证件。“合符”就是把原来各部落首领手中的“符”收拢到一起,然后共同拜祭,再根据每个部落首领功劳的大小,赐以不同等级的符圭,使他们受命于黄帝,独领一方。(如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釜山顶会盟石遗址犹在)釜山会盟后,黄帝专门设置了负责处理国家政务的权力机构,称作朝廷。官员有“六相二史”。六相是:风后、太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二史是:左史仓颉,右史沮诵。(《通鉴外纪》)接着又设置了我国最早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八级,即家、邻、朋、里、邑、都、师、州。八家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一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一州。(《通鉴外纪》)黄帝政权首创“五官制”。五官又分为上五官和下五官,上五官以“天象”为名,以“官”为号,称作:天官、日官、月官、星官、风官。下五官以季节为名,以“云”为官号:春官号青云,夏官号缙云,秋官号白云,冬官号黑云,中官号黄云。此为五官制。黄帝任命斗苞为天官,掌管观天器(授规);命羲氏、和氏为日官;命常仪为月官;命鬼臾蓲(ou)为星官;车区为风官。

  传说黄帝时期有过许多创造和发明。黄帝命宁封为陶官,制造出精美的彩陶;命赤将为木官制造出天子乘坐的“大络”车;命共鼔造舟船,以通水路;命化狐建造宫殿,上达天神。黄帝自己发明了玉石兵器,大臣挥发明了弓箭,大臣夷牟发明了流矢。还有人发明了印染技术,能制造出有五种颜色的衣服;有人发明了凿井取水,使村庄可以远离河道。此外还有仓颉造文字,大挠作甲子,伶伦造乐器,嫘祖缫蚕丝等等。当然,这些发明和创造未必都出现在黄帝时期,有的可能要早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儒家学者为了塑造一个万能的帝王初祖,便把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了黄帝名下,使黄帝头上的光环更加耀眼。殊不知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做法,任何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是在漫长的发展进化中形成的,任何发明创造都不可能一下子突然而来,除非是虚无缥缈肆意杜撰的神话!难怪西方一些学者否定中国远古历史,否定三皇五帝时代的存在,中国人自己都否定了祖宗的历史,把历史歪曲成神话传说,还能够责怪人家不尊重中国历史吗?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天子”的人,他以武力夺天下,以文治服万民。九黎蚩尤氏政权当时是中国北方势力极为强大的政治集团,黄帝的父亲姬邦卉与蚩尤征战了十几年,最终才打败了蚩尤氏政权,杀死了三任帝蚩尤。但是九黎蚩尤氏部族依然存在,而且控制着冀北和冀东大部分地区。姬芒称帝后,改变了父亲一味地以武力征伐的做法,主动和蚩尤族言和,从而稳定了后方,使他能调动主要兵力征讨其它部族。远古时代的居民有两大崇拜,即神灵崇拜和祖宗崇拜。崇拜神灵表现在对天、地、日、月、山川的虔诚祭拜,崇拜祖宗表现在对祖灵图腾物的信仰和敬重。这种信仰是质朴而纯真的,没有丝毫的政治目的。到了黄帝政权时期,黄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便把神灵政治化了。黄帝政权把宇宙空间分成了三个世界,声称:天上为神的世界,地下为鬼的世界,天地之间为人的世界。人介于神鬼之间,生前行善者死后便可上天堂,生前作恶者死后就得下地狱。黄帝时期创造了许多神仙鬼怪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在民间流传下来,形成了我国远古时代早期的民间口头文学。说到神话,我们不能不提及我国远古史书《山海经》。《山海经》成书年代约在商、周之间,其部分内容很可能来源于黄帝时期。但《山海经》是历史不是神话,书中记录了大量远古时代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书中看似荒诞的语句,都是用富有深刻内涵的上古符号文字记录。上古文字记录多以图腾符号书写,与商周以后的文字有着极大的差别。不了解上古图腾符号的寓意,就无法读懂《山海经》的内容。如今图书市场所售《山海经》译本,都只是把古文变成了白话,并没有译出《山海经》真正的内容。我们期待着有伟大的文史天才能够解读《山海经》,译出纪录真实历史的读本!

  黄帝巧妙的用神鬼观念潜移默化地束缚了臣民的思想,使各部落贫苦的民众逐渐消除反抗心理,相信天命,安贫乐穷,不与富贵者为敌。为了证明神灵的存在,黄帝姬芒曾多次登上华山、首山、泰山,设立祭坛,祭祀鬼神山川,主持封禅大典,虔诚礼拜天神。应该说,黄帝政权不仅用武力征服了天下,也用智慧赢得了天下。在炎帝政权时期,人类虽然有了贵族和平民的差别,但并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大体上还是平等的。到了黄帝政权时期,这种平等完全失去了。黄帝在解除炎帝政权后,把原来一部分炎帝系的族人贬为“庶人”,庶人在国中没有任何地位。在灭掉九黎蚩尤氏政权后,又把蚩尤系的南北两大分支---南方的三苗族和北方的九黎族,称作“民”。“民”字古时作冥解,意即“愚昧无知,冥顽不化”,是最下等的居民,当时代称为“黎民”。“庶人”和“黎民”是社会的最底层,黄帝族人称他们为“庶民”。而黄帝族人,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皆称作“百姓”。《史记》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里的二十五子是代指二十五个宗族部落,这些部落里的人都是黄帝政权的百姓。“百姓”在国中享有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读书做官的权力,有自由迁徙的权力。黄帝族的百姓不仅歧视国中那些庶民,也歧视边疆的其它部落和民族,称他们为“蛮人”或“夷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歧视。黄帝政权把国人大体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百姓和庶民。此时,除极少数有钱的贵族雇佣一些家奴外,基本上还没有被剥夺了人权的“奴隶”。百姓和庶民除居住地有所限制外,还都允许自由谋生。

  帝芒三十八年(乙酉,公元前4476年),年六十八岁的姬芒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姬蔡(公元前4506年---公元前4437年),男,姓姬,名蔡,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二任帝。他的祖父是少典轩辕氏十四任大酋长姬邦卉。父亲是黄帝轩辕氏政权首任帝姬芒。

  帝芒八年(乙卯,公元前4506年),姬蔡出生在釜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保岱镇窑子头村)。帝芒三十八年(乙酉,公元前4476年),黄帝政权首任帝姬芒去世后,姬蔡正式即位称帝。

   黄帝姬蔡在位执政时创造了黄帝天鼋二十八宿土星十三月年历。黄帝二十八宿土星十三月年历,依二十八宿顺序,自东、北、西、南,逆时针先天左行,为日母月姨宇宙父顺序,以二十八天为一个月,第十三个月为闰月。宇宙父二十八宿当值顺序是:

   东方七宿值---1.角宿木星;2.亢宿金星;3.氐宿土星;4.房宿日母;5.心宿月姨;6.尾宿火星;7.箕宿水星。

   北方七宿值---8.斗宿木星;9.牛宿金星;10.女宿土星;=11.虚宿日母;12.危宿月姨;13室宿火星;14.壁宿水星。

   西方七宿值---15.奎宿木星;16.娄宿金星;17.胃宿土星;18.昴宿日母;19.毕宿月姨;20.觜宿火星;21.参宿水星。

   南方七宿值---22.井宿木星;23.鬼宿金星;24.柳宿土星;25.星宿日母;26.张宿月姨;27.翼宿火星;28.轸宿水星。

  今南美洲安第斯山殷地安人仍在观测天文时称“日母月姨宇宙父”或“日父月母宇宙天”。黄帝历于日本奈良王朝传人倭国,使用时与二十八宿当值为并用。在黄帝历每月第一周,东方尾箕间有一小星傅说(悦)出现,主风雨潮汐。黄历,日本渔民至今仍使用其测潮汐用,可较为安全地越洋渡海。商裔殷地安人今犹望傅小星祈祷庇护。殷商、两周(西周、东周)和鲁国继承了黄帝历,建子为正。

  黄帝姬蔡执政时还创造发明了“六十龟甲纪年历”。任何龟全身的龟甲皆为六十片。龟背甲中间纵列五片,两侧各四片,合为十三片,这便是“十三重天”的来历。黄帝轩辕氏政权以十三重天为最高,因此也以“十三”为最吉祥的数字。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洲殷地安人使用这一吉祥数字。裙边甲二十四片,取象为二十四节气。腹甲九片,历代占卜皆用腹甲,始自伏羲太昊,故先有“九重天”,后有“十三重天”。

  帝蔡十二年(丁酉,公元前4464年),只剩下半壁江山的九黎蚩尤氏政权五任帝回虻去世,传位给儿子姜螭。姬蔡乘其不备,出兵东征,攻打蚩尤族。九黎蚩尤氏大败,弃都南逃,定居于冀东(今河北唐山市和秦皇岛一带)。至此,冀州大部分已经归属于黄帝政权。

  帝蔡三十九年(甲子,公元前4437年),年七十岁的姬蔡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尊号黄帝。姬豕(公元前4467年---公元前4416年),男,姓姬,名豕,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三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首任帝姬芒,父亲是二任帝姬蔡。

   帝蔡九年(甲午,公元前4467年),姬豕出生在黄帝的别都固安(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易州镇)。

  帝蔡三十九年(甲子,公元前4437年),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去世,姬豕即位称帝。黄帝姬豕执政时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和太行山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已经归属于黄帝政权。炎帝魁隗氏族、炎帝神农氏族、九黎蚩尤氏族、东夷少昊氏族等战败的部族,除少数顽固者迁徙边远地区继续与黄帝政权为敌外,大部分都已归顺黄帝政权,有的还与黄帝族结亲,成了黄帝族人,被黄帝委以重任。

   黄帝政权当时共有二十五个强大的部族,被称作“黄帝二十五子”,其中与黄帝族有血缘关系的就有十四个。黄帝姬豕对这些忠于黄帝政权的部族给予赐姓和分封,共加封了十四个部族,赐姓十二个。这十二姓是:姬、酉、祁、己、腾、箴、任、荀、僖、姞、儇、衣。十二姓中,除姬姓是黄帝轩辕氏本族外,其余皆为外族。黄帝姬豕对十四个部族分封和赐姓如下:

  封大隗氏祝融果童(炎帝魁隗氏后裔)于鄀(今河南新郑市),赐为酉姓;

  封神农氏参卢(炎帝神农氏后裔)于卢氏(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赐为祁姓。

  封少昊青阳(伏羲女娲氏后裔)于江水(今四川成都市邛崃山),赐为己姓。

  封东夷少昊苗裔于微山(今山东滕州市),赐姓为滕。

  封玄女氏(即天女旱魃)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封少昊白虎部之君(伏羲少昊后裔)于咸池,同赐为箴姓。

  封炎帝先祖任姒之后于任村(今河南安阳林州市姚村镇北),赐姓为任。

  封伏羲后裔羲和氏于扶桑(今山东半岛昆仑山、成山、沂山等地),赐姓为荀。

  封有登氏、彤鱼氏于彭城(今河北邯郸市磁县西北彭城镇),夷鼔、鼔族于延邑(今北京市延庆县)赐姓为僖。

  封炎帝后裔后土于吉山(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吉镇),赐姓为姞。

  封共工氏后裔于环水(今甘肃庆阳市环县环江流域),赐姓为儇。

  封老童卷章、重黎氏于丹水(今丹江,起于陕西商洛市经河南淅川流入湖北),赐姓为依。

  青阳氏玄枵(玄嚣)与苍林有圣德,被赐为姬姓。

  这十二姓是黄帝政权的核心力量,其后裔都有很大发展。至中国远古历史的诸侯争霸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这十二姓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小国。其中:

  酉姓后裔有:鄀、邶、庸、白狄等国。

  祁姓后裔有:谢、章、舒、吕、祝、终、泉、毕、过、唐、铸、杜等国。

  己姓后裔有:吕(与祁姓吕非一)、温、郯、昆吾等国。

  滕姓后裔有:滕国。

  箴姓后裔有:妘姓的夷、牟、桧、鄅、根牟、偪阳,妫姓的遂国等。

  任姓后裔有:薛国、任国。

  荀姓后裔有:荀国和风姓的宿、须句、颛臾等国。

  僖姓后裔有:肥(白狄的分支)、无终、潞氏、甲氏、留吁、铎展、赤狄等国。

  姞姓后裔有:偪、南燕、密须等国。

  依姓后裔有:房、庸、卢戎等国。

  儇姓后裔有:亳、骀、歧等国。

  姬姓后裔最多,有:鲁、蔡、曹、卫、燕、随、晋、郑、吴、刘、杨等数十个诸候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二姓中有一部分是戎狄国家,由此可以证明,黄帝族最初只不过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戎狄小国,是靠野蛮的战争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最后才逐鹿中原,成为中原霸主。遗憾的是,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竟被史学界的圣人们改造成了虚无缥缈的神话。两千年来,千百万中华儿女竟然一代一代虔诚地拜祭着虚构的并不存在的“黄帝”。我们不仅要问:这究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还是中国人的耻辱!

  帝豕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4416年),年五十二岁的姬豕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尊号黄帝。姬本(公元前4442年---公元前4383年),男,姓姬,名本,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四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父亲是黄帝政权三任帝姬豕。

   帝蔡三十四年(己未,公元前4442年),姬本出生在黄帝的别都蠡吾(今河北保定市蠡县潴龙河西北)。

  帝豕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4416年),黄帝轩辕氏政权三任帝姬豕去世,姬本即位称帝。仍立都于下洛(即涿鹿,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姬本是一位政治野心很大的人,他即位后,一面进一步加强对统治区内的管理,一面整军备战,训练军队,继续对外施行军事扩张。此时,北方大多数小国(部落)都已经臣服于黄帝政权,只有九黎蚩尤氏政权依然独立称帝,不肯臣服。姬本称帝后,曾多次派兵攻打,但都因各种原因,虎头蛇尾,收效甚微。

  帝本十二年(丁酉,公元前4404年)春,姬本决心要灭掉九黎蚩尤氏政权,再次出动强大的军队向冀东的九黎蚩尤氏政权发动猛烈地攻击。大军所到之处,黄帝族对蚩尤族人施行了灭绝性的屠杀。蚩尤族人拼死抗战,但终因国小力微,最终被黄帝族击败,蚩尤氏七任帝战死,其残余逃入燕山深处,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冀州九黎蚩尤氏政权宣告灭亡。

  帝本十五年(庚子,公元前4401年平均)正月,黄帝姬本率群臣南巡,一行人登上了具茨山(今河南郑州新郑市西南),黄帝姬本亲自拜见了当代圣人华盖童子。华盖童子是华山南麓华阳人,他的先祖是在华山峰顶观测重童表木的潼关耆童。其祖自炎帝魁隗氏始便担任华山中天表木司天之职,号称大隗氏。炎帝神农氏末年,八任帝姜榆罔执政时,大隗氏迁居于具茨山,故具茨山又名大隗山。大隗氏为炎帝祝融的嫡系后裔,华盖童子袭居于此。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大隗即具茨之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华盖童子善习仙草丹药,因常服灵芝,故鹤发童颜。华盖童子亲迎黄帝,并献上了《神芝图》,黄帝大喜,愉快地接受了。黄帝率大臣登具茨山,拜四方五岳之神,虔诚告祝于天下,然后在山上大封功臣。封华盖童子于山的主峰(北峰),命其司天道,通神明,世守具茨山。后来,人们称此峰为天心一柱。封风后于大隗山峰顶,改称此顶为风后顶。封力牧于东南峰,后称此峰为力牧峰。封常先于南山口,后称其地为常先口。封鬼臾区大鸿于西南峰,后称此峰为大鸿砦。又在山顶的一处高台上,封天老、太山稽、阉冉、单应才、果童、后土、应龙七位功臣为七圣,后称此台为七圣台。姬本是黄帝政权十五任帝中很有成就的一位帝王,但因史料缺乏,只能介绍这些。

  帝本三十三年(戊午,公元前4383年),年六十岁的姬本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尊号黄帝!姬本(公元前4442年---公元前4383年),男,姓姬,名本,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四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父亲是黄帝政权三任帝姬豕。

   帝蔡三十四年(己未,公元前4442年),姬本出生在黄帝的别都蠡吾(今河北保定市蠡县潴龙河西北)。

  帝豕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4416年),黄帝轩辕氏政权三任帝姬豕去世,姬本即位称帝。仍立都于下洛(即涿鹿,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姬本是一位政治野心很大的人,他即位后,一面进一步加强对统治区内的管理,一面整军备战,训练军队,继续对外施行军事扩张。此时,北方大多数小国(部落)都已经臣服于黄帝政权,只有九黎蚩尤氏政权依然独立称帝,不肯臣服。姬本称帝后,曾多次派兵攻打,但都因各种原因,虎头蛇尾,收效甚微。

  帝本十二年(丁酉,公元前4404年)春,姬本决心要灭掉九黎蚩尤氏政权,再次出动强大的军队向冀东的九黎蚩尤氏政权发动猛烈地攻击。大军所到之处,黄帝族对蚩尤族人施行了灭绝性的屠杀。蚩尤族人拼死抗战,但终因国小力微,最终被黄帝族击败,蚩尤氏七任帝战死,其残余逃入燕山深处,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冀州九黎蚩尤氏政权宣告灭亡。

  帝本十五年(庚子,公元前4401年平均)正月,黄帝姬本率群臣南巡,一行人登上了具茨山(今河南郑州新郑市西南),黄帝姬本亲自拜见了当代圣人华盖童子。华盖童子是华山南麓华阳人,他的先祖是在华山峰顶观测重童表木的潼关耆童。其祖自炎帝魁隗氏始便担任华山中天表木司天之职,号称大隗氏。炎帝神农氏末年,八任帝姜榆罔执政时,大隗氏迁居于具茨山,故具茨山又名大隗山。大隗氏为炎帝祝融的嫡系后裔,华盖童子袭居于此。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大隗即具茨之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华盖童子善习仙草丹药,因常服灵芝,故鹤发童颜。华盖童子亲迎黄帝,并献上了《神芝图》,黄帝大喜,愉快地接受了。黄帝率大臣登具茨山,拜四方五岳之神,虔诚告祝于天下,然后在山上大封功臣。封华盖童子于山的主峰(北峰),命其司天道,通神明,世守具茨山。后来,人们称此峰为天心一柱。封风后于大隗山峰顶,改称此顶为风后顶。封力牧于东南峰,后称此峰为力牧峰。封常先于南山口,后称其地为常先口。封鬼臾区大鸿于西南峰,后称此峰为大鸿砦。又在山顶的一处高台上,封天老、太山稽、阉冉、单应才、果童、后土、应龙七位功臣为七圣,后称此台为七圣台。姬本是黄帝政权十五任帝中很有成就的一位帝王,但因史料缺乏,只能介绍这些。

  帝本三十三年(戊午,公元前4383年),年六十岁的姬本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尊号黄帝! 姬常(公元前4430年---公元前4366年),男,姓姬,名常,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五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二任帝姬蔡,父亲是黄帝政权三任帝姬豕。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是他的长兄。

  帝豕七年(辛未,公元前4430年),姬常出生在洺水流域的武安(今河北保定市蠡县潴龙河西北)。武安是三任帝姬豕少妃的故乡,姬豕和少妃成婚后,就把她封在了这里,后来少妃便在此地生下了姬常。姬常幼年时便争强好胜,他从小到大一直和母亲生活在武安,很少见到父亲。他对父亲很崇拜,也很羡慕,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坐上帝位。然而他毕竟不是长子,而且父亲死时他还只有十四岁,父亲不可能把帝位传给他。

   帝豕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4416年),姬常的父亲---黄帝轩辕氏政权三任帝姬豕去世,传位给长子姬本。他看见长兄威风神气地坐上帝位,心中未免有些失落。姬本称帝后不久,便把他正式封在了武安。姬常是个野心很大的人,他被封在武安以后,广结当地豪强,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至帝本执政的晚年时,他把武安城建造的富丽堂皇,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帝都,并且拥有一支很有实力的作战部队。姬常虽然有不臣之心,但对长兄姬本还是敬畏和尊重的,所以,四任帝姬本在位执政时,他没有任何不安份的行为,兄弟间正常往来,相安无事。

  帝本三十三年(戊午,公元前4383年)春天,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突然得了重病,召各宗族国大臣往帝都议事。帝常十分高兴,立刻点起一千军队日夜兼程赶往帝都。姬常率军到达武安城后,命军队驻扎在城外,自带了四名身手敏捷的亲兵护卫,进城入宫探视兄长。这时早有人向病中的天子姬本报告,说武安侯率领大军包围了都城,不知意欲何为?黄帝姬本闻报大惊,立刻传旨宣召武安侯进见。还没等传旨官出宫,姬常已经带着四名护卫进宫了。大臣们见这四位护卫威武雄壮身带利刃满脸杀气,吓得一个个噤若寒蝉面如土色,无一人敢出面拦截,让他们交出武器。只有守护宫门的卫士,职责所在,不得不上前拦挡,不准四名护卫进宫。姬常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宫中的规矩他岂能不知,便让四名护卫在宫门外等候,独自和大臣们进入宫中。黄帝姬本已经是病入膏肓,脸色蜡黄,连床都不能下了。他在御床上召见了弟弟姬常,吃力地问他为什么要带兵围城,是不是想发动政变。姬常急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说:“圣上您误会了,臣闻圣上病危,心中万分牵挂,唯恐朝中乱臣贼子乘机捣乱,危害朝廷,祸乱百姓,立刻率军日夜兼程赶来护驾,没想到却惊扰了圣安。圣上尽管放心,臣肝脑涂地,忠心报国,绝无他意。”黄帝姬本这才放下心来。他招手让弟弟到床边来,说是要把家国大事交托给他。姬常心中暗喜,以为长兄要把天子之位传给他,急忙跪到他床边,听候懿旨。谁知黄帝姬本断断续续说出来的一番话,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来黄帝姬本是打算把天子之位传给他的小儿子姬号,而是让姬常入朝辅佐他。姬常想,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干嘛去辅佐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我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当天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赶忙跪下磕头谢恩,然后站起身来转身向殿下群臣传天子遗诏:说少子年幼,不堪为帝,武安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朕归天后,由武安侯即天子位,望群臣一如既往辅佐新帝……

  黄帝姬本听弟弟如此假传遗诏,只气得眼睛一瞪腿一蹬,立刻气绝身亡。群臣明知道其中有诈,都惧怕武安侯的威势,谁敢吭气。于是,武安侯姬常正式即位称帝。

   姬常即位后,把他哥哥四任帝姬本的儿子姬号封在了汾水流域,并限期离开帝都,举家迁往新的封地。因为姬号的母亲和舅舅都住在汾水流域,姬号也是在那里出生的,所以让他再回到那里去应该是最好不过了。姬号虽然年幼,但他从小聪明,而且能文善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少年。他知道叔叔的势力强大,自己还没有本事对付他,心里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总有一天我会夺回属于我的天下!他忍气吞声和全家人一起迁往汾水流域。姬常虽然依仗强大的势力夺取了帝位,但朝中有许多大臣不服,明里虽然不敢反抗,暗中却结伙联盟与他作对,黄帝政权内部矛盾日益严重。姬常为了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便与炎帝魁隗氏后裔和炎帝神农氏后裔联姻,借用炎帝族的力量来控制本族的敌对势力。姬常封炎帝神农氏后裔帝鸿氏于江(今河南安阳市),不久,帝鸿氏便在江地建立起一支独立的氏族联盟政权。

  帝常十七年(乙亥,公元前4366年),年六十五岁的姬常卒。其遗体葬在涿鹿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尊号黄帝。姬号(公元前4396年---公元前4330年),男,姓姬,名号,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六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三任帝姬豕,父亲是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黄帝政权五任帝姬常是他的叔叔。

  帝本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396年),姬本在汾水流域的常隆(今山西临汾市翼城县东)。常隆是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少妃姜氏的故乡,姬本在一次视察汾水流域时,与美丽的少女姜氏邂逅相逢,二人一见钟情,旋即便在姜氏的居住地成婚。

婚后,姬本就把姜氏封在了这里,并在此修建宫室和城郭,供姜氏居住和游玩。后来姜氏怀了身孕,便在此地生下姬号。四任帝姬本虽然娶了多名妻子,但所生子女皆智力平平,无一人可以继承帝位,为此他心中常闷闷不乐。

   帝本十九年(甲辰,公元前4397年),他结识了姜氏,第二年,生下了聪明的儿子姬号,他这才看到了希望。然而,这时他已经四十七岁了。于是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儿子姬号身上,给他请最好的老师教他学习文化,给他请最好的武师教他武功。姬号果然是不负所望,不仅能文善武,而且多才多艺,四任帝姬本便选定他为帝位继承人。眼看着接班人渐渐长大,再过几年他就可以放心交班了,可偏偏天不作美,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姬本一下子到了下去,而此时儿子姬号还不满十三岁,他还没有能力独自支撑朝政。他只好在临终前召见分封在各地的宗族诸侯首领,想托付他们来辅佐姬号。很快各路诸侯都只带着少量随从匆匆来京,唯独他的弟弟姬常带领着上千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到京都,驻军的营地包围了大半个都城。姬本知道弟弟向来就有称帝的野心,闻报大惊,一面派人去城外迎请弟弟,一面召集群臣议事,商量对策。这时,他的弟弟姬常却先进宫看他来了,并且向他申明,他带军队进京完全是为了京都的安全,绝无他意。姬本信以为真,很是感动,便把后事托付给他,让他辅佐姬号治理朝政。谁知,弟弟姬常竟当着他的面公然假传遗诏,向大臣们宣布说是让他来继承帝位。姬本原本已经是病入膏肓朝不保夕了,闻听此言,当时就被气死了。于是,他的弟弟姬常强行坐上了帝位。姬常即位后,立刻调军队入城,维护城中治安,群臣一见这个场面,都吓得躲藏起来,哪个还敢多嘴多舌。为了除掉身边的隐患,他把姬号及其全家封在了汾水流域,并限期离开都城。姬号对叔叔的夺权十分不满,全家在汾水流域安顿下来以后,他便开始广招四方豪杰,网络各种人才,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立起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而这时,居住在汾水流域的炎帝后裔姜句龙的子孙,也因为对五任黄帝姬常的不满,在自己的封地古阳(今山西临汾市古县北)和吉昌(今山西临汾市吉县),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支持姬号起兵征讨五任帝姬常,争夺帝位。姬号认为:自己部下将士勇猛,兵精粮足,而且民心所向,士气高涨,正是起兵的最佳时机。于是,择日杀牛宰马,祭告苍天,宣布起兵讨伐篡权夺政的逆贼。

  帝常十七年(乙亥,公元前4366年),汾水侯姬号的讨逆大军兵分两路,同时向五任帝姬常的统治区发起攻击。边情急报接连不断地进入帝都下洛(即涿鹿)。五任帝姬常大惊。姬常执政的最初几年还不错,关心国事,勤于朝政,可是后来就逐渐变了,开始腐化堕落,终日沉醉于吃喝玩乐中,把朝政上的一些大事,全都交给大臣们去做。那些大臣们便乘机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从中取利,社会秩序日益混乱。军事设施更是一塌糊涂,服役的军队老弱病残者居多,根本就没有作战的能力。眼见得大兵压境,都城危在旦夕。姬常这才匆匆忙忙地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一人出谋献策。姬常心中着急,热血上涌,眼前一黑,突然摔倒在地。左右上前救治时,发现他目光呆滞,两眼发直,口流涎水,已经不能说话了。此病中医称作中风,现代医学称脑血管意外,或者叫脑溢血、心肌梗塞,总之是突然间就死了。史书上记载只说是突发疾病而死。

  天子驾崩,群臣无主,朝中立刻就乱套了。有人主张拥立姬常的儿子为帝,继续商议退敌之计,但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大家基本上都主张迎请先帝的儿子姬号,拥立他为天子。姬常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无用的蠢才,除了吃喝玩乐别无所长。这些大臣们也没把他们看在眼里,竟然自作主张去迎请汾水侯姬号。于是,汾水侯姬号迅速占领了帝都下洛,即位称帝。姬号即位后,把五任帝姬常的族人仍封于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市),限期离开帝都。对前朝的大臣仍给予重用,从而赢得了朝中大臣和各宗族封国的好评。是年,姬号从各地征集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在霍山(今山西临汾霍州市南)建造新的都城。

   帝号三年(戊寅,公元前4363年),新都建成,黄帝政权正式迁都于霍山。

  帝号三十六年(辛亥,公元前4330年),年六十七岁的姬号卒。其遗体葬在霍山,尊号黄帝。姬咁公元前4354年---公元前4303年),男,姓姬,名咁(gan),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七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父亲是黄帝政权六任帝姬号。黄帝政权六任帝姬号娶荆山氏女子为妃。荆山氏女才貌出众,黄帝姬号对她十分宠爱,想让她留在宫中经常陪伴在他身边。但是这位爱妃十分任性,坚决不肯离开故地,姬号只好在荆山之阳建立别都,供爱妃居住。黄帝姬号因为宠爱荆山氏女,便经常到荆山别都去和爱妃游玩。不久,荆山氏女怀孕,姬号很是高兴,对她更加宠爱。

  帝号十二年(丁亥,公元前4354年)春,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桃花盛开,任性的荆山氏女听说后,非要往山上去看桃花。当时她已经怀孕七个多月,黄帝担心她的身体,劝她不要去,并答应让人给她弄好多桃花回来,可是荆山氏女就是不听,非要亲自上山去看桃花,否则就不吃不喝,进行绝食抗议。姬号被逼无奈只好带着妃子荆山氏女和数十名护卫、宫女,前往王屋山游玩,观看桃花。姬号和妃子乘坐着滑竿来到山上。荆山氏女走进花的海洋,兴奋极了,不听身边人的劝阻,在山上东奔西走。由于活动过量引动了胎气,荆山氏女突然腹痛起来,孩子提前临盆。宫女们急忙把她搀扶进一处山洞里,便在洞中生下了一名男孩。因为当时正值满山桃花盛开,人们便把这个山洞称作了桃花洞。这个在桃花洞提前出生的男孩就是姬咁。此时黄帝姬号已经四十三岁,对爱妃所生之子十分疼爱,并许诺将来一定要把帝位传给他。姬咁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很快长大。姬咁是个很争气的孩子,他虚心好学,尊礼守德,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聪明机智,从小就有帝王之德,十几岁时便开始在朝中帮助父亲处理政务,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帝号三十六年(辛亥,公元前4330年),黄帝轩辕氏政权六任帝姬号去世,姬咁在霍山帝都正式即位称帝。姬咁即位后,因为不喜欢霍山帝都,便在黄河以南修建了新都。

  帝咁二年(癸丑,公元前4328年),新都建成,取名阳平(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西)。于是,姬咁择日率朝中大臣迁往新都。迁都后不久,他的妃子便在新都为他生下了长子姬转茸。姬咁虽然博学多才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却不喜欢帝王之道。他平生最愿意结交的就是那些治病的江湖医生和隐居山中的道士。他执政期间曾多次外出寻仙访道,向“巫方”学习道术,向“医方”学习医术。他不仅研究医学,而且还亲自为许多人治过病,并且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用多年时间撰写了中医理论巨著《内经》。黄帝所著的《黄帝内经》与上古燧人氏的《河图洛书》、伏羲氏的《太极八卦》,被后世合称为“三坟”。“三坟”不仅是中国上古文明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大厦的奠基石。

  帝咁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前4303年)秋,姬咁因撰写《黄帝内经》操劳过度,突发疾病,来不及救治就死了,终年五十二岁。其遗体葬在荆山(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北),尊号黄帝。姬转茸公元前4328年---?年),男,姓姬,名转(chuan)茸,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八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六任帝姬号,父亲是黄帝政权七任帝姬咁。

  帝咁二年(癸丑,公元前4328年),姬围茸出生在帝都阳平(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西)。他从小就异常聪明,深得父母喜爱。姬转茸三岁时,因其母不习惯帝都的环境,经常闹病,便请求七任帝姬咁送她和孩子回故乡有熊去居住。帝姬咁同意了妃子的请求,将他们母子封在了有熊(今河南新郑市),并在有熊建造宫室,供他们母子居住。故后人又称八任黄帝姬转茸为有熊氏。姬转茸勤奋好学大有长进,少年时代就被父亲召入帝都学习政务,迅速成为一个精通政务的能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七任帝姬咁喜仙道,好医药,经常外出巡游;因此,便对儿子姬转茸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和主持处理国家政务。这样,姬转茸在二十几岁时便开始代替父亲监理国事。

  帝咁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前4303年)秋,七任黄帝姬咁因撰写《黄帝内经》疲劳过度,猝死于宫中。姬转茸正式即天子位,成为黄帝政权的第八任帝。姬转茸因受父亲姬咁的影响,也十分重视仙道和医药,普及歧黄之术,使医药知识广为流传。他即位后不久,便开始按照父亲的思路继续撰写《黄帝内经》,使父亲的遗愿得以顺利完成。姬转茸在位期间曾多次往来于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之间,寻仙访贤,敬神学道。传说有一次他在前往东莱山访道的途中,在一处叫宛朐(今山东荷泽市曹县西北)的地方得到了一只宝鼎,鼎上刻有神策,是传天道之大法。于是。黄帝姬转茸得天、地、人之道,命采首山(今河南偃师市西北)之金(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此地又称铸鼎原,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以昭显三才大道,象征江山社稷。

  转茸二十五年(癸卯,公元前4278年),五十一岁的姬转茸铸鼎成功后突然在铸鼎原失踪,只留下了衣、冠、几、杖。对于黄帝的失踪,历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与道士往仙山学道去了,有人说他羽化成仙白日飞升了,也有人说他是被人谋害了,总之,他从此便失踪了。黄帝的大臣冯佐(即佐彻)位黄河之伯,他在自己的居地(今河南灵宝市大王镇冯佐村)刻木为像,为黄帝立庙,并将黄帝的衣、冠、几、杖供于庙中,岁岁祭祀。姬贯俞公元前4328年---公元前4258年),男,姓姬,名贯俞,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九任帝。他的祖父是黄帝轩辕氏政权七任帝姬咁,父亲是八任黄帝姬转茸。八任黄帝姬转茸称帝前被封在了渑池,后来娶炎帝后裔姜氏为妻。

   帝咁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4305年),姬贯俞出生在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宫中。姬贯俞少年时代一直跟随母亲居住在渑池,成人后进入帝都阳平跟随父亲从政,后来被父亲封在了宜阳。

  转茸二十五年(癸卯,公元前4278年),黄帝轩辕氏政权八任黄帝姬转茸羽化成仙后,群臣推举他的儿子姬贯俞为帝,继承了天子之位。姬贯俞和父祖两代完全不同,是一位自私贪婪而又性情多疑的人。

他最初立都于阳平,因怀疑那些前朝大臣,对他们不放心,便在自己的封地宜阳大兴土木,建造宫室,修筑城郭,在那里建成了一座新都。旋即迁都于宜阳。姬贯俞立都宜阳以后,在政治上开始排斥异己,把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宗族大臣,逐渐削减他们的权势和帝位,而重用自己的母舅一族----炎帝族姜姓后裔,逐渐使炎帝族人控制了朝政。这样一来,黄帝轩辕氏本族人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甚至还要遭到炎帝族人的迫害。黄帝族人对姬贯俞的政治十分不满,先后有许多人西出潼关,举家迁往关中一带。姬贯俞不仅在治国方略上与父祖两代截然不同,他的人生观也和父祖两代背道而驰。他为了自身的享乐,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建造亭台楼阁,造成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姬贯俞执政期间,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低洼处水患不断,高原和山地又接连发生旱灾,据史书上记载,他即位后曾连续三年大旱,许多地方粮食绝收,饥民遍地。为了消除旱灾,姬贯俞亲往灵台(天象观测台,在今陕西西安市境内),谁知灵台却连续十天发生火灾。姬贯俞认为这是天帝对他的行为不满,放火是对他的警告。为了讨好天帝,他下令在明廷(即甘泉,在今陕西咸阳市淳化县北)建造宫廷,名曰“林光宫”,又称“云阳宫”(秦始皇二十七年重建后,改称甘泉宫),以供天神居住。据说黄帝姬贯俞为了迎接和招待仙客,还在一处叫执期(今地不详)的地方,修建了五城十二楼。

  帝贯俞二十年(癸亥,公元前4258年),年四十八岁的姬贯俞卒。其遗体葬在桥山(今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尊号黄帝。

  考古发现:黄帝陵位于桥山顶,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明嘉庆年间立的石碑,上面有唐锜手书的“桥山龙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里面立着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碑;陵前南侧还有座祈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姜恚文(公元前4283年---公元前4219年),男,姓姜,名恚(hui)文,炎帝大隗氏祝融(华盖童子)后裔,因入赘于黄帝族,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任帝。

  黄帝转茸二十年(戊戌,公元前4283年),姜恚文出生在黄河以南的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是炎帝祝融氏的嫡系传人。

   黄帝贯俞十五年(戊午,公元前4263年),姜恚文入赘于黄帝族。因他文才出众,足智多谋,很快成了帝贯俞的得力助手。

帝贯俞最初还是让他当参谋,想点子,出主意,料理朝中一些大事,后来干脆就命他代理朝政,自己专心致志地去享受人生吃喝玩乐去了。姜恚文乘机广交朝中大臣,树立自己的威望,架空了黄帝贯俞,使姬姓的黄帝政权完全掌握在了姜姓人的手里。

  帝贯俞二十年(癸亥,公元前4258年),九任黄帝姬贯俞因纵欲过度,突然间暴病身亡,众大臣纷纷推选他为新一任黄帝,于是,姜恚文即位称帝。姬姓黄帝变成了姜姓黄帝。姜恚文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姜恚文执政期间,以宽松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团结天下各路诸侯,深得民心。当时中华大地上约有大小部落上万个,号称万国。这些个部落因处于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文明,有的野蛮。有的部族甚至还不会用火,仍然过着原始的野人生活,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杂乱交合。以前黄帝族人称他们为蛮人,一度对他们进行灭绝性的追杀。姜恚文执政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使人逐渐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改变旧习,教他们用火,教他们穿衣服,还教他们捕鱼、种地,使蛮人慢慢地对中原人产生了好感,成了中原人的朋友。姜恚文在用人上也非常明智,他施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不论出身于哪个氏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是德才兼备,便可以得到重用。他的这一政策赢得了各族团各部落大多数人的拥护。

  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公元前4219年),年六十五岁的姜恚文卒。其遗体葬在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轩辕黄帝宫西南),尊号黄帝。姜成契(公元前4246年---公元前4184年),男,姓姜,名成契,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炎帝魁隗氏共工后裔,其先祖为首任黄帝姬芒时掌管星象和作兵书的鬼臾蓲(ou)。他也是因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政权的重臣,后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一任帝。

  黄帝恚文十二年(乙亥,公元前4246年),姜成契出生在沁水南岸的大鸿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此时炎帝族因与黄帝族联姻,在中原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黄帝本族的势力却日益衰弱,整个黄帝政权基本上控制在炎帝族手中。

  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公元前4219年),十任黄帝姜恚文去世后,姜成契再次被推选为异姓黄帝,号称帝鸿氏。这是姬、姜联盟,互为翁婿,以血缘关系而立的第二位异姓帝王。姜成契执政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部落之间时常发生争斗。而姜成契又是个重享乐好奢华的人,即位后便大造亭台楼阁,修筑都城,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些穷苦人为求生存,被迫铤而走险,抢劫偷盗现象时常发生,社会环境出现了混乱局面。那些有实力的贵族集团,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借以保护自己本族的利益,提高本族的声望。

  帝成契三十五年(丁丑,公元前4184年),年六十三岁的姜成契卒。其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尊号黄帝。酉仡谅(公元前4206年---公元前4140年),男,姓酉,名仡谅(geliang,代用字),号缙云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二任帝。酉仡谅为炎帝魁隗氏后裔缙云氏的后代。

他的先祖因入赘于黄帝族,被黄帝赐姓为酉,成为黄帝族人,实际上他是炎黄两家的混血儿。

  黄帝成契十三年(乙卯,公元前4206年),酉仡谅出生在缙云氏的封地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他少年时代便因才华出众而赢得本族人的赞扬,成人后以其卓越的才华进入黄帝朝中为官,很快得到了十一任黄帝成契的重用,二十岁时便成为辅政大臣。

  帝成契三十五年(丁丑,公元前4184年),十一任黄帝姜成契去世,遗命传位给酉仡谅。于是,酉仡谅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古史记载:“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这里所说的“帝”就是黄帝,实际上这是一位虚构的黄帝。中国旧时代的古史多数都是根据孔子所作的“黄帝氏族谱系”而记,孔子像编撰玄幻小说一样把十几代黄帝综合成一个人,并且将他神话,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把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把他塑造成“人文初祖”,声称“万世皆系于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样的历史谁会相信呢?不要说外国人不相信,恐怕任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也不会相信。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古史中所说的轩辕丘就在今新郑市双洎河以北,但并没有一个黄帝是在这里出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共有两任黄帝在新郑立都,新郑如今仍存有黄帝故都天心石、风后城、风后岭、黄帝祠、嫘祖祠等古迹。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今新郑西南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如今具茨山上仍有黄帝祠,建在风后岭的南坡,三殿六配房,占地百余亩。避暑宫在风后岭的西北,山中间有黑龙潭,潭下洞中有一水晶石古床,就是当年黄帝避暑之地。嫘祖娘娘洞在风后岭东的石壁上,传说洞内供奉的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嫘祖即雷祖,也就是方雷氏、雷泽氏。其族又称雷族、雷公族。雷族与轩辕氏为婚,当在轩辕氏的早期,不可能是立都于新郑的黄帝。因此,这里的嫘祖应该是黄帝的先祖,绝不是黄帝的后妃。至于养蚕、抽丝、织帛、制衣之事,民间早已有之,古人为了尊重嫘祖,才把养蚕、抽丝、织帛的专利权授予她,尊她为始祖。早在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执政时期,黄帝姬本蹬具茨山大封功臣,封大将军风后于主峰的峰顶,此峰始称风后岭。风后在峰顶修筑了一座古城,用来练兵和屯兵。今该城遗址犹在,此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宽2米多,高6米,周长约3公里;城墙完全用石块砌成,城门称轩辕门,又称南华门。内城宽约2米,高5米,全长2公里,城门叫作讲武门。在风后岭的南坡据说生有一种“和睦草”,是当年炎黄两族联姻后种植的,象征炎黄两族团结和睦,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天心石”也是四任黄帝姬本当年蹬具茨山所立。该石立在新郑古城的中央,高5米,宽2米,石的顶端有一小坑,石的正面刻有“天心石”三字。意思是:黄帝应天立极,立此石为天之中心。据说“中国”一词就是由黄帝立天心石而起。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在位时,继续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都城。该城起于具茨山下,沿洧水河两岸,呈东南、西北向斜形构筑,周长22.5公里。现在该城遗址尚在,证明黄帝并非是虚构的神话帝王,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帝仡谅四十四年(辛酉,公元前4140年),年六十七岁酉仡谅卒。其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尊号黄帝。祁江阳(公元前4164年---公元前4106年),男,姓祁,名江阳,号参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三任帝。祁江阳的先祖是炎帝神农氏。

三任黄帝姬豕统一全国后,封炎帝神农氏后人于卢氏(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赐姓为祁。祁江阳的父亲娶黄帝轩辕氏嫡系女子为妻,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朝中的重臣,封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

   帝仡谅二十年(丁酉,公元前4164年)夏,祁江阳的母亲怀身他时,前往温泉(今河南焦作市温县)母亲家探亲,因天气连日阴雨,河水上涨阻隔了归路,无法及时返回,便在娘家生下江阳。祁江阳从小聪明好学,深得母舅和父母的喜爱。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父爵入朝为官,以其卓越的才华被十二任黄帝仡谅任用为主管天象的大臣。

  帝仡谅四十四年(辛酉,公元前4140年),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去世,朝中大臣推举祁江阳为帝。祁江阳即位后,在白龟山东北建筑都城,称为龟城(即祁家,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不久即迁都于此。祁江阳执政时期,黄帝政权出现了混乱。黄帝朝中的几大贵族集团因为争夺执政权不断发生冲突。炎帝族的缙云氏和帝鸿氏都想继续执政,而黄帝轩辕氏的嫡系认为:天子之位本来属于轩辕氏子孙,不该由外族来承袭。各氏族集团相互不服,矛盾日益加剧。这时东夷少昊部已经强大起来,闻黄帝政权内乱,便乘机起兵向黄帝族的统治区发起攻击。祁江阳派军队抵抗,结果接连失败。少昊部乘胜进军数百里,直逼黄帝的都城。祁江阳在强敌的逼迫下,只好率族人北迁,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以东的祁河岸边建都,名为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黄帝政权都城北迁后,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大减弱。

  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公元前4106年),年五十九岁的江阳病逝于龟城。其遗体葬在中条山,尊号黄帝。依昌块(公元前4135年----公元前4075年),男,姓依,名昌块(代用字),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四任帝。依昌块为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其先祖因德才兼备,曾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有功于黄帝政权,被封在解池(今山西运城盆地),赐姓为依,与封在丹水的老童卷章、重黎氏为同姓。黄帝政权在十三任帝祁江阳执政时,国势日益衰退,逃亡在长江流域的三苗九黎族重新兴旺起来,他们与东夷少昊集团联合起来,不断入侵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统治区域,迫使黄帝政权将国家行政机构的首都迁往黄河以北。

  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公元前4106年),十三任黄帝祁江阳病逝于帝都龟城,依昌块以黄帝轩辕氏嫡系子孙的资格,与各大族的大酋长们争夺帝位,最终击败群雄,自立为帝。依昌块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吕梁山以东的双池(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这里是黄帝轩辕氏族的发祥地,西靠吕梁市,往东不远就是汾水(今称汾河)。当年黄帝族曾在这里与九黎蚩尤氏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如今蚩尤氏政权已亡,战败的九黎蚩尤氏族人一部分逃往冀东燕山深处,一部分逃往江南与那里的同宗三苗族人结合在一起,这里已经成了黄帝族的后方根据地。因此,依昌块认为,在这里建都更有安全感。依昌块执政期间并没有什麽作为,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外族的进攻更加频繁,黄河以南的疆域大部分被外族侵占。

  帝昌块三十一年(丙寅,公元前4075年),年六十一岁的昌块卒。其遗体葬在龙山(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城东),尊号黄帝。祁号次(公元前4101年----公元前4049年),男,姓祁,名号次,号轩辕氏,为炎帝神农氏后裔,继承十四任帝昌块之位,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五任帝,也是最后一任帝。祁号次的母亲是十四任黄帝依昌块的妹妹,依昌块无子,临终前遗嘱传位于外甥号次。

祁号次即位时,黄帝轩辕氏政权已经极度衰弱,东夷少昊集团联合江南三苗九黎族和炎帝后裔的共工、祝融等部落,大举进攻黄帝族统治的区域。不久,中原黄河以南的黄帝族统治区全部被攻占。祁号次十分恐慌,便将帝都再次北迁至云中山北端的轩岗(今山西忻州原平市西北),打算当一个偏居一隅的安乐帝王。但是没过多久,占据中原的少昊氏族并不满足于现状,再次联合大隗氏与桃林寨的夸父氏、兖州的邹屠氏等,向黄帝族统治区发动进攻,先后攻占了鲁西和太行山以南,桐柏山以北、华山以东的地区。而这时被黄帝封在西部陕甘地区的少昊氏与方雷氏(西陵氏),也与炎帝后裔夸父氏族联盟,举族向东回迁,渭水流域已经完全成了炎帝氏族和少昊氏族的天下。十五任帝号次在外敌的逼迫下,不得不再次率族人退回到涿鹿。这样,黄帝轩辕氏政权对河南、河西、河东大部分地区都失去了控制,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号令天下,领导全国了。

  帝号次二十二年(戊子,公元前4053年),少昊部首领风清俈(读“ku”代用字),再次出兵北伐,攻打退守涿鹿的黄帝轩辕氏政权。祁号次被迫让出帝位,向少昊金天氏政权称臣。

  黄帝轩辕氏政权历十五任帝,传国四百六十一年,至此结束。祁号次失去帝位后,少昊帝仍将他封于涿鹿。

  少昊帝清俈五年(壬辰,公元前4049年),祁号次病死于涿鹿,终年五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涿鹿桥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山),尊号黄帝。己清喾(公元前4079年----公元前4018年),男,姓己,名清喾(代用字),又称少昊,号金天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

  黄帝轩辕氏政权昌块二十七年(壬戌,公元前4079年),己清喾出生在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市),因其才华出众睿智多谋,二十岁时就被推选为东夷少昊集团的大酋长。

己清喾继任大酋长以后,积极发展和扩张本部族的势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不久,他发现黄帝政权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内部出现了混乱。他认为这正是推翻黄帝政权的好机会,于是,便联合炎帝后裔共工氏、祝融氏、夸父氏和蚩尤后裔的三苗、九黎部族等一切与黄帝政权为敌的部族,向黄帝政权发起了进攻,仅用五年多的时间就把末代黄帝祁号次赶回到太行山以东的涿鹿老家去了。

  帝号次二十二年(戊子,公元前4053年),己清喾再次出兵北伐,兵困涿鹿城,逼迫末代黄帝祁号次让出帝位。于是,己清喾在穷桑即位称帝,建立起了少昊金天氏政权。在孔子和司马迁所编造的古史中,少昊(玄嚣)成了黄帝的儿子,司马迁没有让他称帝,而是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汉以后的史学家们觉得司马迁之说不妥(那样黄帝的寿命将超过二百岁),便又把少昊抬出来当了八十四年的帝王。据《通鉴外纪》中记载:帝少昊即位时,有凤鸟在王宫上空盘旋。朝中官员认为,这是天帝的旨意,新朝应该以“鸟”为官员的标识。于是,少昊便以鸟记官:

  任命凤鸟氏为历正,掌管天文、历法;

  任命玄鸟氏为司分,掌管春分、秋分;

  任命伯劳(鸟)氏为司至,掌管夏至、冬至;

  任命青鸟氏为司启,掌管立春、立夏;

  任命丹鸟氏为司闭,掌管立秋、立冬;

  任命祝鸠氏为司徒,掌管民政;

  任命睢鸠氏为司马,掌管军政;

  任命鸤鸠氏为司空,掌管建筑;

  任命爽鸠氏为司寇,掌管刑律;

  任命鹘鸠氏为司事,掌管营造。

  又根据五方设立五雉(五工正),分管五种技工:

  东方叫鶅雉,掌管制陶;

  南方叫翟雉,掌管冶金;

  西方叫鷷雉,掌管木工;

  北方叫郗雉,掌管皮革;

  中央伊洛以南叫翚雉,掌管织造和印染。另外还设立九扈(九农正),分管九种农业:春扈鳻鶞(fen,chun),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ze,ze),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鶠鶠。

  少昊金天氏文化的发展,是以摆脱黄帝轩辕氏建立的“一统文化”为背景,故而被黄帝政权的拥护者称之为“九黎乱德”。当时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昊、九黎等族团,反对黄帝轩辕氏强制推行的黄帝镇星(土星)六十甲子《归藏》易历,反对其推行的玄武有熊王族图腾制、太微垣中心制、四方宗族领袖朝拜中央黄帝的“五行土德中央制”等一系列制度。少昊金天氏政权以宽松自由的政策管理天下,打破了黄帝轩辕氏政权创立的“德制”罗网,复兴了原来的三苗九黎文化。这是少昊文化和黄帝文化的本质区别。

  清喾三十五年(壬戌,公元前4019年),年六十二岁清喾卒。其遗体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济宁曲阜市东北约四公里处),尊称少昊,号金天氏、云阳氏。己犬(公元前4045年----公元前3983年),男,姓己,名犬,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己犬是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己清喾的少子。己清喾纳青城(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西)女子犬氏为妃。

   清喾九年(丙申,公元前4045年),犬氏生下少子己犬。己犬从小勤奋好学,能文能武,在帝清喾的诸子中,他是一位佼佼者。因此,帝清喾晚年时立下遗嘱,他死后传位给少子己犬。

  清喾三十五年(壬戌,公元前4019年),帝清喾在穷桑去世,己犬即位称帝,不久便把帝都迁往高青(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南田镇)。东夷各族大多数都是伏羲女娲的遗民,因此他们的文明程度要远比其它部族高。少昊金天氏政权保留了先祖鸟官制和太昊历法,又实行金星历、日月阴阳合历,进一步发展了伏羲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少昊金天氏政权是远古巫政建设的鼎盛时期,太昊、少昊、蚩尤留居在黄河中下游的族裔原来就曾营建垒壁城,就有自己的天文观测中心和各种祭祀天、地山川、河流、日、月、五星、四时等的灵山、灵台、祭坛、圜丘。少昊时代各氏族分衍后,都在本族的居住区设立自己的祭祀中心,各自设立自己的祭坛、神位,祭祀各自的祖先,按本族的传统行事,神训和政令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族的祭祀中心一般都设置在高地,分别称作高、昌、京、个、亭、章等,在祭祀中心立天表,称之为“都”,成为本族的巫、政、教中心。己犬就是在这一鼎盛时期执政的,当时社会各族独立为政,互不干扰,互不侵犯,社会秩序良好。

  帝犬三十五年(戊戌,公元前3983年),年六十三岁己犬卒。其遗体葬在青城郊外,尊称少昊,号金天氏。己箐(公元前4004年----公元前3947年),男,姓己,名箐(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三任帝。己箐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己清喾,父亲是二任帝己犬。己犬娶北方玄枵氏女子为妃。

   帝犬十四年(丁丑,公元前4004年),玄枵氏在蒙山(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别宫生下己箐。

己箐在蒙山度过童年时代后,便进入帝都高青跟随父亲学习从政,他虚心好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快便掌握和熟悉了朝中的一些重要部门和基本情况。他的天资和行为举止颇有帝王气质,深得父亲重视,晚年时便决定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帝犬三十五年(戊戌,公元前3983年),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己犬去世,他的儿子己箐继承了帝位。己箐执政时期,正值海水回潮的时代,黄河下游大部分区域成为积水的沼泽地,人们只能选择高岗和洲渚之地居住,居住地很分散。就在己箐即位后不久,黄河水泛滥,淹没了少昊的都城高青,城中的许多居民和牲畜都惨死于洪水之中。己箐和部分宗族大臣乘独木舟逃脱性命,在黄河以北的一处高地居住下来,并在那里重建新都,此都城即后来的观城。由于大洪水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水灾后的氏族生存下来的也都分散在各地,很难再重新聚拢到一起。于是,居住在各丘台高地的居民便自行祭祀天地神灵,人自为巫,家自为政,失去了统一的巫、政、教管理,社会秩序出现了混乱。但是尽管如此,国家的政权还是稳定的,氏族之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和侵略行为。

  帝箐三十六年(甲戌,公元前3947年),年五十八岁的己箐卒。其遗体葬在观城(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西南)少昊陵,尊称少昊,号穷桑氏。己旸珢(公元前3973年----公元前3918年),男,姓己,旸珢(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四任帝。

己旸珢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己犬。父亲是少昊三任帝己箐。己箐娶羲和氏女子为妃。

   帝箐十年(戊申,公元前3973年),羲和氏在己箐的别宫育黎(今山东威海乳山市西北)生下旸珢。己旸珢的童年是在育黎度过的,成人以后才进入帝都观城跟随父亲学习从政。他父亲晚年时决定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帝箐三十六年(甲戌,公元前3947年),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三任帝己箐去世,己旸珢继承了帝位,成为少昊金天氏政权的第四任帝。己旸珢执政时,少昊政权正处于兴旺时期,虽然海浸和洪水给沿海和依水而居的部落居民带来一些灾难,但经过各部落的自救和互助,最终都成功地进行了迁徙和安居,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灾难。各氏族迅速发展,族国林立。此时的少昊族已经发展的十分强大,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分支。其他族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羲和阳夷日族有十个分支。

  昌意(常羲)兔族有十二个分支。

  三苗鸟部有十二个分支。

  九黎虎部有九个分支。

  蚩尤族又分化为蚩部、尤部、邹部、屠部、邹屠部五个分支。

  人夷族分化为人部、修部、儵部、条部、巳部、己部六个分支。

  犬夷族分化为宿沙、白犬、天犬三个分支。

  重氏族分化为老(耆)童、大章、重氏、薰氏、句芒、东氏、中氏、仲氏、榆氏、程氏、温氏、苏氏、芈氏十三个分支。

  该氏族分化为蓐收、奎氏、封豕、封稀、防风、大人六个分支。

  熙氏族分化为臣氏、巳氏、熋氏、龟氏、鳖氏、鲧氏六个分支。

  其它还有女儿国、月母国、莒国、费国、奢比尸国、君子国、天吴(虞)国、青丘国、黑齿国(黑夷)、凿齿国、危国、雨师妾国、玄股国(玄夷)、劳民国(崂夷)、窫窳(yayu)国、始鸠国、中容国、司幽国(奚人)、白民国(白夷)、女丑国、壎民国、葊兹国等。史称百族兴旺,万国林立。

  由于少昊金天氏政权施行开明宽松的治理方式,使各氏族得到了充分地休养生息,氏族人口迅速繁衍,不断的立族分支,以族为国(部落)。当时的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区,氏族相当繁荣,可谓族国林立。己旸珢在位时曾命羲和氏和重黎氏在昆仑山立天表,测日晷,观天象。

  旸珢二十九年(癸卯,公元前3918年),年五十六岁的旸珢卒。其遗体葬在乳山少昊陵,尊称少昊,号金天氏。己琨(公元前3942年----公元前3885年),男,姓己,名琨(kun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五任帝。己箐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三任帝己箐。父亲是少昊四任帝己旸珢。己旸珢为帝时前往各部落巡视,在诸城结识了羲和氏女子伃儿,二人一见倾心,旋即纳伃儿为妃,将她封在诸城(今山东潍坊诸城市)。

   帝旸珢五年(己卯,公元前3942年),伃儿生下己琨。少昊金天氏政权自三任帝己箐开始,皆为少昊氏与羲和氏联姻所生之子执政,因此己琨生下来就成了少昊金天氏政权的法定继承人。

  旸珢二十九年(癸卯,公元前3918年),少昊金天氏政权四任帝己旸珢去世,己琨即位称帝。己琨即位后不久,便在潍水河畔建立新都,此都城即后来的景芝(今山东潍坊安丘市东南)。

少昊政权最初取得天下时,为了笼络民心,完全废除了黄帝政权严格等级制度的治国方略,实行宽松散漫自由无序的政策,结果造成了众多氏族各自为政,以族为国,各建都城。各国(族)居民基本上都是围绕各自的都城建立民居。这些都城的叫法多种多样,但都是当时的聚落名称。他们各自在都城设立自己的祭祀中心,设立祭坛神位,祭祀祖先神灵。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少昊政权已经被完全架空,形同虚设。这些国族(少昊族系分支形成的小国)和族国(外部族形成的小国)强大了,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少昊金天氏政权却走向了衰弱。

  帝琨三十三年(丙子,公元前3885年),年五十八岁的己琨卒。其遗体葬在景芝城外少昊陵,尊称少昊,号羲和氏。己畅楑(公元前3901年---公元前3825年),男,姓己,名畅楑(kui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六任帝。己畅楑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四任帝己旸珢。父亲是少昊五任帝己琨。少昊金天氏政权五任帝己琨娶羲和氏女子晴儿为妻,立为少妃,将她封在清青(今山东临清市清水镇)。

   帝琨十七年(庚申,公元前3901年),晴儿生下畅楑。己畅楑跟随母亲在清青长大,十岁时被确定为天子继承人。

  帝琨三十三年(丙子,公元前3885年),少昊五任帝己琨在帝都景芝去世,己畅楑即位称帝。己畅楑即位后,因整日无事可做,便带着一些人四处游山玩水,一次行至河北洺州(今河北邢台市威县)地界,看中了这里的地理环境,便突然决定在此地建都。他不顾族人的劝阻,大兴土木在洺州修建宫室和城郭,历时三年,新都竣工。旋即迁都于此。少昊金天氏政权时期,上古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基本上全面崩溃,母权制被废除,父权制已经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各氏族以父系下传,逐渐有了清楚的世系纪录,出现了各个不同的父系宗族、家族、家庭,这些家、族、国(宗族)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巫史,设立层次不同的神龛、祭坛和神位,祭祀天、地、神、君、亲、祖,直接与天地神明勾通。氏族联盟时代国家的重要权力就是祭祀和军队。军队用于平息内乱、驱逐外敌,保卫疆土,维护社会治安;祭祀就是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借以稳定民心,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少昊金天氏政权最初为了笼络民心,完全废除了黄帝政权严格等级制度的治国方略,实行宽松散漫自由无序的政策,结果造成了众多氏族各自为政,以族为国,各建都城。造成了人自为巫,祭坛遍地,国家已经失去了统治的特权,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少昊政权已经被完全架空,形同虚设。这些国族(少昊族系分支形成的小国)和族国(外部族形成的小国)强大了,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少昊金天氏政权却走向了衰弱。不过己畅楑还算幸运,在他执政时期并无外敌入侵,国内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他在帝位平安地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帝畅楑六十年(丙子,公元前3825年),年七十七岁的畅楑卒。其遗体葬在洺州城外少昊陵(在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一带),帝号畅楑,尊号少昊金天氏。己匠敬(公元前3848年----公元前3770年),男,姓己,名匠敬,号清阳,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七任帝。己匠敬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六任帝己畅楑,父亲是己畅楑的少子昌吉。

   畅楑三十年(丙午,公元前3855年),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六任帝己畅楑封少子昌吉于城阳(约在今山东日照市莒县一带)。昌吉娶当地女子为妻。

   畅楑三十七年(癸丑,公元前3848年),匠敬在城阳出生。按照前朝的旧习,少昊政权的帝位继承人只能由羲和氏女子所生的儿子来承担,其他子女是没有资格的。但是己匠敬天资聪颖,能文善武,很有治国的才能,十几岁时就开始从事社会活动,结识各方豪杰,扩大政治影响,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帝畅楑很看好这个聪明能干的孙子,晚年时把他召入朝中辅政,有意要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帝畅楑六十年(丙子,公元前3825年),帝畅楑六十年时,在还没来得及安排后事的情况下,帝畅楑突发疾病而死。于是帝畅楑的十几位儿子和孙子都觊觎天子之位,结果,己匠敬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得了帝位。己匠敬即位后,将帝都迁于临朐(今山东潍坊市西南)。己匠敬执政时期,少昊政权已经极度衰败。由于少昊政权实行宽松的自由民主政策,对地方政权缺乏有力的管理,造成了地方政权恶性膨胀,一些较大的氏族部落纷纷在自己的领地建造政教中心自行设立掌握祭祀大权的大巫教主,设都立国,形成了许许多多与少昊政权相对立的独立政权。《国语,楚语下》这样记载:“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存臻,莫尽其气。”

  己匠敬有一位姐姐叫己昌仆,又称淖子阿女,是一位能文善武才华横溢的女中豪杰,被封在蜀山(今四川境内),主管天象观测,被称作蜀山氏。昌仆后来嫁给了黄帝后裔昌意的后代韩流,生下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儿子,取名颛聆(即颛顼)。颛聆从小跟随母亲居住在蜀山,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变化,学到了许多知识。他极为聪明,对天地变化、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等各方面都说的头头是道。己匠敬听说外甥有如此奇才,便让他入朝为官,辅佐他治理朝政。

  匠敬二十五年(辛丑,公元前3800年),颛聆入朝辅政少昊政权,这一年他刚满十岁。《帝王世纪》中记载:“(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登帝位。”

  匠敬三十年(丙午,公元前3795年),因颛聆辅佐朝政有功,少昊清阳(即匠敬)将他封在了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号高阳氏。

  匠敬三十五年(辛亥,公元前3790年),颛聆满二十岁,已经协助少昊清阳主理朝政十年,朝中一切大事都听他的,己匠敬完全被架空,成了一位挂名天子。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左右朝政了,索性将帝位禅让给了外甥颛聆。颛聆即位称帝后,迁都于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于临朐。匠敬三十五年禅位于外甥颛聆,禅位后又活了二十年,卒于颛顼二十年(辛未,公元前3770年),终年七十九岁。其遗体葬在临朐城东北少昊陵(在今山东潍坊市境内),帝号匠敬,尊号少昊清阳氏。颛顼(公元前3810年----公元前3748年),男,姓妘,名颛聆,又名颛顼,号高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颛聆的先祖是黄帝政权首任帝姬芒。公元前4510年,首任黄帝姬芒封少昊氏于西部的若水地区(今甘肃、青海、四川境内),但他又不太放心,便又把自己的儿子昌意降封到若水,赐姓为妘,以监视少昊族的活动。后来昌意入赘于方雷氏族,发展为强大的氏族,世居于潼关以西北洛河的宜川、宜君一带。昌意的后人又入赘于朝云司彘国,生子名莽(同音代用字),称作妘莽。

  妘莽(公元前3930年----公元前1878年),为颛顼高阳氏的一世祖。二十八岁时开始在朝云执掌彘国朝政,死后传位于儿子妘相。

  妘相(公元前3909年----公元前3840年),为颛顼高阳氏的二世祖。三十二岁继承父业,死后传位于儿子妘魁枪。

  妘魁枪(公元前3866年----公元前3827年),为颛顼的祖父,二十七岁继父位成为彘国国主,死后传位于弟弟妘魁粤(同音代用字)。

  妘魁粤(公元前3856年----公元前3804年),三十岁时继兄位执掌彘国国政,死后传位于侄子妘韩流(又作荒)。其父亲妘魁枪去世时,他才只有十三岁,因年幼国政便由叔父妘魁粤继承了。妘韩流成人后,入赘于少昊氏族,娶少昊帝清阳的姐姐昌仆为妻。昌仆又称淖子阿女,是一位能文善武的女中豪杰,被父亲封在蜀山(今四川境内),妘韩流在蜀山和她结为夫妻后,便留在了蜀山。后来昌仆怀孕,在若水(今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生下一子,取名颛聆,也就是后来的颛顼。此后,他们东迁于蜀山湖(今独山湖)和濮水一带,韩流居住在韩村(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昌仆居住在干城(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古城镇)。昌仆将当地的一座山命名为蜀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并在山上建木立表,观测天象。颛顼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妘韩流三十六岁时,叔父妘魁粤去世,遗命由韩流执掌国政。这样,妘韩流便离开了昌仆母子,前往彘国就职。此后妘韩流一直没有回到中原,死于何时不详。昌仆独自带着幼子颛聆留居蜀山,继续着观测天象的工作。颛聆天资聪颖,十岁时入朝辅佐舅舅----少昊政权七任帝清阳(匠敬)。

  匠敬三十五年(辛亥,公元前3790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匠敬禅位于外甥颛聆。颛聆即位后,改称颛顼,建立颛顼高阳氏政权。他把国都临朐(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仍留给舅父清阳,自己把国都立在了干城(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古城镇)。颛顼称帝后,首先对官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少昊政权复杂而臃肿的“鸟官制”,按照先圣五行之说,设立“五官制”。“官”远古时称为“正”,“五官”即“五正”。

  颛顼五年(丙辰,公元前3785年),颛顼命工匠在淇水南岸建造新的都城。历时三年,新都建成。颛顼将新城命名为帝丘。颛顼高阳氏政权正式迁都于帝丘。

  颛顼十三年(甲子,公元前3777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深入民间了解情况,颛顼发现少昊氏所创立的八卦太阳历存在着许多缺欠和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于是颛顼便根据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变化,参照少昊氏的八卦太阳历,制定了更加适用的颛顼历法。颛顼历法规定:以孟春为一年的开始,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为立春。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三十天,因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故每年的第十二个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四季,为春、夏、秋、冬;每季三个月,每月一个节气,全年共十二节气,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每年根据十二个节气安排生产和社会活动,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规律。

  颛顼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3765年),蚩尤氏的后裔九黎族因仇恨黄帝氏族,对颛顼政权产生强烈不满。但是,他们深知颛顼政权势力强大,以武力反抗只能是徒劳,于是,他们便在民间推行巫教,企图在思想领域搞垮颛顼政权。《国语----楚语下》中记载说:“(颛顼政权)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这里的“夫”字应作众或多解,“享”应作祭祀解。意思是说: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人和神混在一起,真假难辨。人人都设祀称神,家家都有通神的巫师。颛顼深入民间考察时,发现这种情况,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果断地采取行动,下令禁止在民间推行巫教,禁止私自设祀称神。同时任命木正重管理天神的事物,一切巫政神事都由重统一管理。任命火正黎管理臣民事物,不准臣民参与巫教活动。黎奉命率领武装部队巡逻各地,一面无情地镇压在民间推行巫教的顽固份子,一面宣传颛顼政权所主张和提倡的仁德忠信,引导九黎民众接受颛顼政权的文化教育,使民间巫政失去滋生的土壤,社会秩序得到改善。

  颛顼三十三年(甲申,公元前3757年)春的一天,帝颛顼心血来潮,带领着大臣们到野外去踏青。徐徐的春风吹动着花草树木,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引诱得游春的君臣如醉如痴。颛顼认为,这是大自然为人类演奏的最美妙的音乐,应该把它保存下来,流传于后世,于是便命乐师飞龙模仿自然界的八种声音,创作一支乐曲。飞龙经过多日的钻研和构思,终于完成了创作任务,写出了一支题名为《承云》的曲子。《承云》又称《云门》,是颛顼高阳氏政权时期的著名音乐。颛顼晚年时期,炎帝族姜术器的后代叛乱,颛顼果断地派军队镇压,平息了叛乱。姜术器后裔兵败后,一部分被杀,余众逃往江南,与那里的炎帝后裔结合在了一起。

  颛顼四十二年(癸巳,公元前3748年),年六十三岁的颛顼卒。其遗体葬在安阳颛顼陵(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西),帝号颛顼,尊号颛顼高阳氏。颛顼高阳氏政权后期,因大洪水的逼迫,全族迁往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和燕山及东北高地的平原,氏族衰落,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于公元前3348年被帝喾高辛氏政权所取代。颛顼政权此后沦落为北方夷国。

   颛顼高阳氏政权的主要成就有:

  一、改革官制。废除了少昊金天氏政权杂而无用的“鸟官制”,施行明确责任分类管理的“五官制”。

  金正之官名蓐收,相当于司徒职位,主管民政;

  木正之官名句芒,相当于司农职位,主管农业;

  水正之官名玄冥,相当于司寇职位,主管刑律;

  火正之官名祝融,相当于司马职位,主管军队;

  土正之官名后土,相当于司营职位,主管建筑。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五官制。颛顼任命少昊四大分支的重氏为木正,该氏为金正,脩氏和熙氏同为水正,四人均为朝中重臣。又命炎帝后裔句龙氏为土正,炎帝后裔黎氏为火正。

  二、改革历法。废除了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八卦太阳历”,颁布施行更加适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的四季十二节气的“颛顼历”。

  三、改革巫政。将设巫祭天拜神权收归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统一管理,禁止臣民私自设祀称神,参与巫政活动。    

   颛顼高阳氏政权共历十二任帝,传国虚记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

  1、颛顼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3790——前3748)。

  2、宥个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四年(公元前3748——前3695)。

  3、焙央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695——前3659)。

  4、上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3659——前3631)。

  5、苟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3631——前3596)。

  6、住元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四年(公元前3596——前3573)。

  7、肖会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573——前3537)。

  8、美勾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3537——前3500)。

  9、卜习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公元前3500——前3468)。

  10、贵尤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3468——前3429)。

  11、祥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公元前3429——前3385)。

  12、佳琚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3385——前3348)。妘宥个(公元前3766年----公元前3695年),男,姓妘,名宥(you同音代用字)个,号高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颛顼高阳氏政权的二任帝。宥个的祖父是彘国的国君妘韩流,父亲是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颛顼(妘颛聆)。宥个是颛顼最小的儿子,是他的一位少妃所生。颛顼四十三岁时视察东夷诸国,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旋即纳少女为妃,结为夫妻。

   颛顼二十四年(乙亥,公元前3766年),宥个出生在帝都宫中。在宫中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他,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和父亲的才智,迅速成长为一个年轻漂亮智慧超群的少年,成为颛顼诸子中的佼佼者。因为他是颛顼的爱妃所生,而且又特别的聪明,颛顼对他十分宠爱,于是便在晚年时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同时让他熟悉朝政,协助颛顼处理国家的政务。宥个不负父亲的厚望,工作认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颛顼十分喜欢,认为千秋大业后继有人了,他百年之后也可以放心而去。

  颛顼四十二年(癸巳,公元前3748年),颛顼高阳氏政权的创始人颛顼病逝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市华龙区)宫中,举国为之哀悼。妘宥个遵照父亲遗命登上了帝位。宥个在位执政时期,颛顼高阳氏政权正处于鼎盛时期,天下太平,民心稳定,各氏族安居乐业,经济繁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年表大全(修谱常识2)
上古帝王谱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中国上古史与考古成果的对应关系
赵氏上古世系考(上)
中国姓氏分支表:你究竟是哪位上古大帝的后代?快来认认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