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3)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4)军事: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的危害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前国力

      阶级意义上

      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

      民族意义上

      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

      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性质

      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改革迅速的原因

      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但改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能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件: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总结
选修4: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大国兴衰俄罗斯42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统治者的支持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