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对孩子进行哲学启蒙教育? | 视野

哲学

两位不同领域的哲人在不同场合,不约而同说到同一句话: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这句话也以相仿的表述,出现在他们各自的新书里。这说明,对一些哲学的基本命题,虽然不同的哲人各有各的思考,但在孩子的哲学启蒙教育问题上,他们却能达成某种共识。

世界级畅销书《苏菲的世界》的作者、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和法国应用哲学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哲学顾问奥斯卡·柏尼菲是应接力出版社的邀请于近日来华访问的,该社先后引进出版了“贾德哲学启蒙少儿书系”和柏尼菲的“儿童哲学智慧书”。两套书殊途同归,主旨都在于从儿童哲学的层面,对孩子们的那些“为什么”做出解答,同时帮助家长分析理解那些“为什么”出现的缘由。

乔斯坦·贾德

事实上,孩子会问很多“为什么”,无外乎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哲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要有好奇心,这也正是两位哲人说出同一观点的缘由所在。在与哲学家周国平的对谈中,贾德举例说,孩子们学习说话的时候就会问一些可爱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培养出他们的哲学素养。甚至在他们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之前,他们就已经具有了天生的成为哲学家的可能。”

长大后的贾德,的确成了不折不扣的哲学家,虽然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小说家”。他在26年前写了《苏菲的世界》,但是几年后,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在这本书里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拯救地球上生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条件,正是以这个问题为基础,他写下了《诺拉的2084》。此后还陆续写了《青蛙城堡》《橙色女孩》《没有肚脐的小孩》《西西莉亚的世界》《伊丽莎白的秘密》《喂,有人在吗?》。这六本如贾德所说都具有哲学意味的书籍作品,涵盖生死观、人生观、信仰观、宇宙观和未来观等多个哲学主题。

奥斯卡·柏尼菲参加活动现场

问题是,该怎样让“成为哲学家的可能”变为普遍的现实?贾德的经验是,要做到不把任何事都当作理所当然。他回忆说,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感觉自己顿悟了,对他自己的存在,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感到非常惊奇。“我问他的父母和老师,你们不觉得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得到的答案是,当然不了,为什么觉得奇怪呢?我又问他们说,我们的存在都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也说当然了。从那时起,我就发誓长大后不能变成他们这样的把任何事情都当成理所当然的人。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承诺。就是我绝对不会完全地习惯于这个世界,我绝对不会把任何事情都当作理所当然的。”

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贾德这样的顿悟,虽然每个孩子都会问为什么。正因为此,贾德特别提示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们能够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培养出他们的哲学素养,这对于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以贾德的理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的头脑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让他们用这个开放的头脑去疑问,去思考不同的问题。“当然,跟孩子们讨论哲学问题,并不是一味地讨论大而空的东西,而是通过这种哲学的讨论,帮助孩子们接近生活的本质。”

某种意义上,柏尼菲的“儿童哲学智慧书”,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接近生活的本质。这套丛书里的每一本都以“是什么”为题,比如:《我,是什么》《知识,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好和坏,是什么》《自由,是什么》《社会,是什么》《艺术和美,是什么》《情感,是什么》。这些“是什么”,是孩子们最困惑、最常问的一些问题的汇集。在柏尼菲看来,孩子们提的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奇与迷惑,是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甚至连提问本身都很了不起。这些疑问能不能得到解答、能够得到怎样的解答,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未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奥斯卡·柏尼菲

虽然每本书以“是什么”为题,但对于有一些问题,柏尼菲并没有回答“是什么”。在与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的对谈中,柏尼菲表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自己爱上问题。“孩子天然会问很多问题,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我经常告诉家长,你教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爱上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创作的书里面问题多过答案。”

而在孩子们的眼里,也恰恰是“为什么”多于“是什么”。面对着孩子数不清的“为什么”,柏尼菲建议家长们做好两件事,一是留意倾听孩子们的问题,二是平等和他们讨论。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着给出自己的答案,只要鼓励、启发孩子去想答案就好。“相对于学习成绩方面的成功,孩子的问题意识更重要。如果父母一定要用既定的评价系统套在孩子身上,其实是把孩子内在的精神扼杀了。”

如此,更重要的是该怎样保持“孩子们生来就是哲学家”的状态。在贾德看来,如果孩子们拥有耐心的父母,耐心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能够被允许去不停问问题,他们就会一直保持不断思考问题的状态。而柏尼菲则警示道,家长切忌对孩子说教。“你要不是与他平等交流,而是强制性的灌输,很多年以后,孩子会说'这话我早就听过了,停止你的说教灌输吧’。幸运的是他现在还小,但他很快会长大,不要等到有一天他对你愤怒的时候,就太晚了。”

文学照亮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儿童哲学之父奥斯卡秘诀:要一个爱思考的小孩,你得会向他提问题
如何撑过「丧到家」的低潮期?
《苏菲的世界》: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不,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哲学的形成与哲学家特殊的思维方式
周国平:哲学就是为了追寻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