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读|屈原、牛顿、梵高、海明威竟都患有抑郁症!为何名人多中招?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那抑郁症,算病吗?

先别管算不算病,牙疼不至于真的要命,可抑郁症犯起来,真的会要人命。

抑郁症,相信大伙都不陌生。

央视统计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5亿的抑郁症患者。全世界一共70多亿人口,3.5亿,相当于每20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抑郁症患者,比例不算低。这还得说是承认自个儿得抑郁症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只是认为自己心情不好。

具体到咱们国家,大约有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将近一亿,每十几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为3.6%,终生患病率达到6.8%。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6.8%的人,一生当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症发作;还有3.6%的人,过去一年当中,曾经犯过一次抑郁症。

1

抑郁症算病吗?

回到开头的问题,抑郁症算病吗?

在很多人看来,抑郁症这东西,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既不头疼也不脑热,顶多就是心情不好,这不算病,自我调节调节就行了。可问题是,他要是能自我调节的话,也不至于抑郁了,每年因为抑郁症导致死亡的,大有人在。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情绪障碍,进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感觉、思维和行动,直到走了极端、寻了短见。

心情不好,只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方式。心情不好不见得抑郁了,但是抑郁的人,肯定心情不好。

所以说,抑郁症,绝对是病,千万别不当回事。是病就得治。

2

为什么名人多抑郁?

抑郁症这个病,不挑人,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抑郁的可能。只不过因为名人知名度比较高,才会给大伙一种错觉,认为得抑郁症的都是名人,普通老百姓得不了这种病。

实际上,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有抑郁的可能。

随便给大伙拢扰,就能说出一堆知名的抑郁症患者。中国的张国荣、陈百强;外国的牛顿、梵高;近的李玟、蓝洁瑛、罗宾·威廉姆斯;远的屈原、李贺、贝多芬、海明威。还有丘吉尔,想不到吧,心宽体胖、贵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竟然也抑郁了。

3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叫忧郁症,西医体系最早给出抑郁症定义;而在中医体系当中,被称为“郁症”。少了个“抑”字,意思差不多,指“忧思抑悒”引起的情志致病,也可以理解成“气血郁滞”这一类的生理反应

古籍文献当中不乏“郁郁而终”的说法。三国的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郁郁而终,水浒传林冲林教头,郁郁而终;红楼梦里头的林黛玉林妹妹,就更有名了,多愁善感、郁郁而终,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不知道嘛叫抑郁症,不然的话,林妹妹妥妥的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

除此之外,投江自尽的楚国大夫屈原、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唐代大诗人李贺,也都是古代著名抑郁症患者。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放到现在,那也是个抑郁症患者。

古今中外,抑郁症患者有很多,但是论抑郁症研究的正统起源,还得从西方说起。

忧郁的英文单词叫“melancholy”,词源出自希腊文的“melainachol”,黑胆汁的意思。

怎么抑郁还跟胆汁扯上关系啦?

是这么回事。

古希腊人认为人格受到四种体液的影响,这四种体液分别是: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和血液,而忧郁就是黑胆汁过多造成的。

黑胆汁当然是不存在的,大伙都知道胆汁是绿的,不是黑的。但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当中,黑色被用来形容忧郁,乌云被用来形容心情不好,因此就臆想出来,抑郁了,是黑胆汁分泌过多造成的。

放在几千年前,人类对抑郁的认知,就是这种水平。

当时治疗抑郁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神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跳大神,给你跳一段,驱驱身上的邪气。

管用嘛?

肯定是不管用。

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他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认为抑郁是由内因、外因混合导致的。他对当时流行的“神疗”不屑一顾,认为那都是骗术,提出服用曼陀罗花这一类通便、催吐的草药,达到重新平衡体液的效果。跟中医气血畅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有相似之处。

不过,古希腊另外两位名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则反对希波克拉底的这种体液论,认为抑郁属于严重的精神障碍,是哲学的范畴,医学治疗手段不管用。俗话说得好“心病还得心药医”,抑郁了,吃病不管用,我得开导你。

柏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学说”,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精神状态,柏拉图的“人格学说”影响了现代精神病学。

因此有人提出,希波克拉底是“百忧解”的祖师爷,吃药治抑郁,而柏拉图则是“精神动力治疗”的先驱。

实际上,都没毛病,属于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治病救人。

可是到了中世纪,这条道就走歪了。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社会,忧郁症被视为一种罪恶的病症。别人不抑郁,你为嘛抑郁了?因为你的灵魂有罪,灵魂受到了魔鬼的诱惑,这顶大帽子一扣,多抑郁的人,也不敢说自个儿抑郁了。

4

自古天才多抑郁

中世纪的欧洲是把忧郁症给道德化了,反过来,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把抑郁症给浪漫化了。

这个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一个人忧郁了,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是一件好事。只有天才、天赋异禀的人才会抑郁,凡夫俗子、天天想着怎么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抑郁不了。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只有在哲学、诗歌、艺术和政治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会有忧郁的特质。

比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牛顿、梵高,无一例外,都是忧郁的天才。

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抑郁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

比如说,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李贺,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李贺和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诗歌创作颇有造诣。然而,李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6年,绝对的英年早逝。李贺的一生都处于郁郁寡欢不得志的状态,因此他的诗歌风格要么“枯木愁雨”,要么“残墟荒冢”,要么“哀猿啼乌”,完全是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像。总之,就没有高兴的时候。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到了李贺这,变成了“诗鬼”,诗中鬼才。

李贺的抑郁,对于中国诗歌创作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李贺本人来说,那就是一场悲剧。

还有著名的大诗人屈原,文风当中也透着一股悲凉的意境。

欧洲的文坛对于抑郁症,一度也是这种认知。

一时间,“忧郁”代表着深刻、代表着天赋的理念,席卷整个欧洲。

当时的欧洲诗人是这么歌颂抑郁的:“欢迎啊,最神圣的忧郁!”

没点抑郁症的潜质,你都不好意思说自个儿是天才。

整个欧洲上流社会,抑郁变成了一种时尚,变成了一种贵族病、天才病。

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初,意大利画家多米尼加·费迪《忧郁,一个悲叹的女人》,画中的骷髅、沙漏、太阳系仪、书籍都有其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忧郁代表着深刻、复杂甚至天赋。

当时流行这么一幅画面——满脸愁容、沉默寡言、一脑袋乱发,以葛优瘫的姿势躺在沙发上,要么凝视地面,要么目光呆滞的盯着一个地方,几小时一动不动……

行啦,这就算行啦,恭喜你,终于抑郁了。

5

比抑郁更吓人的躁郁症

抑郁症还有一种表现方式,叫“躁郁症”,也叫“双向情感障碍”,这种症状在1899年才被正式定义。

躁郁症,顾名思义,患者的情绪在狂躁和抑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极度亢奋,俗称的打鸡血;一会又少言寡语,陷入情绪低谷。像牛顿、贝多芬、梵高,都属于这种类型的。

牛顿,躁郁症犯上来的时候,没黑没白的工作,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

梵高,更极端,躁郁症发作,竟然把自个的两个耳朵给割掉了,然后,对着镜子给自个画一幅自画像,想想都觉得肉疼;

海明威则选择了吞枪自尽。而海明威家族,先后有七人,因为抑郁症发作导致自杀身亡,包括海明威的老爹、妹妹、弟弟还有孙女,妥妥的家族遗传。

6

抑郁有治吗?

17世纪的欧洲,伴随着科学的发展,终于回到了理性的年代,开始正视抑郁了。认为抑郁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各种对抑郁症的研究层出不穷。

比如说,认为抑郁症是身体肌肉纤维失去弹性引起的;

再比如说,认为抑郁症是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导致的。

治疗抑郁症的方式,有点吓人,强制让抑郁症病人溺水、把抑郁症患者放到旋转椅上,高速旋转,直到昏厥、呕吐、大小便失禁……

好了吗?

好了。

我敢说没好嘛!太难受了,不管用也得说管用,不然的话,我又得上转椅,或者又把我按水里去了。

进入现代,对抑郁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分成了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生物学两大流派。

弗洛伊德代表前者,认为抑郁是一种哀痛的形式,失去欲望的人、无欲无求了,就会忧郁。

现代精神病学创始人、德国的克雷佩林,代表后者,把忧郁症分为三种类型,从最轻微的精神怠惰,到最严重的自杀症状。他认为,忧郁症的成因有遗传的影响、有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

终于说到点上了,至此,人类对抑郁症的认知,纳入了科学的正轨。

对于没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过得挺好的,怎么就抑郁了呢?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而经历过抑郁症的人,会视抑郁症为洪水猛兽、心有余悸。一辈子就得一次,得了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么抑郁症有治吗?

对于早期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一旦得了抑郁症,就是一个无解的死扣,等同于绝症。

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通过服用鸦片,让自己产生兴奋的幻觉治疗抑郁症。结果就是,抑郁没治好,还染上了毒瘾,最终不得不强制戒毒。

20世纪早期,鸦片和电击疗法,是治疗抑郁症仅有的两种方式,哪种都不好受,关键还不管用。

直到1952年,全世界第一种抗抑郁药物诞生了。

也属于是歪打正着,一群肺结核病人,试着服用一种新合成的药物治疗肺病,结果发现,肺结核没治好,精神状态倒是大有改善。这种药物成为了第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最著名的抗抑郁药物“百忧解”,在1988年问世,它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抑郁药物,此后各种类似药物相继问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虽然抑郁症已经不算什么绝症了,但是关于抑郁症的成因,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存在争议。一个说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个说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各自都有各自的举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但是,好在治疗抑郁症的方式越来越多。在咱们国家,凡是地级市以上的医院,都设立了专门的抗抑郁科室,既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心理治疗。只要正确的认识抑郁症,积极预防、科学治疗,抑郁症是可以痊愈的。

文字统筹 | 邢耕

编辑 | 马瑞

综合 | 国家人文历史 瞭望智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斗争史:不疯魔不成活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疯狂科学家枪杀4人,被终身监禁
抑郁症发展史
为何抑郁症恶魔独爱最优秀的人
在古人眼里,抑郁症是什么
解忧良方,或藏在它的千年治疗史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