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林怪杰陈存仁

                医林怪杰陈存仁                 

       陈存仁(1908-1990),名保康,原名承沅,以字行,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户日渐衰落的绸缎商之家。幼年失怙,备尝生活之不易。由于聪慧努力,小学、中学连跳数级提前毕业,在专业选择之机,听从伯父建议,走上了学医之路。就学时患上伤寒,所学西医未能治愈,而中医则数剂而痊,遂由西医改学中医。3

       他是我国近代中医界中的一位颇有传奇性的人物,在三十年代就有“中医界才子”之称。他既不出身于中医世家,又非名门贵胄,靠自己的奋斗,在名医如林的上海,崭露头角,一步步跻入名医之列。

受业多师,早露头角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陈存仁从小就寡言少语,却富有主见。他聪颖好学,记忆力也很好。少年时期,他曾拜国学大师姚公鹤为师学习训诂、考据、诗词、书法等,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923年陈存仁考入了名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陈存仁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努力,他不但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堂上和书本里的知识,为了获得医学真谙,他又先后拜沪上名医谢利恒、丁仲英两位先生为师,虚心求教。

著述等身 热心公益

       1927年秋天,陈存仁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此后,他在丁仲英诊寓助诊了一段时间。一年后,他开始独立挂牌行医。他在山东路租借了二间房屋做为诊所,并很快就“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1928年夏,陈存仁自己出资创办了一份以开展中医学术的研究和讨论,宣传中医药保健防病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小报——《康健报》,并且邀约丁仲英、谢利恒、恽铁樵等中医名家写稿,并引入广告登载,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份报纸在陈存仁的策划编辑下,办得十分活跃,很受社会欢迎,发行量达一万多份。后来,他还主编或作为主笔,编办了《康健周刊》、《国医与食养》等专刊专栏,一直是广大读者喜爱的读物。1

       陈存仁是个热衷于中医事业的人,他积极参与中医药界有关的各项活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案”,一时激起全国上下中医药界的奋起抗争,陈存仁就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他和张赞臣、谢利恒、秦伯未、蒋文芳等人组织发起了著名的“三·一七”反对废除中医的全国性抗争运动,并被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推选为赴南京请愿团的五位代表之一。这时,他担任了上海市国医公会执行委员、秘书主任,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他又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上海市分馆理事。

       1935年,陈存仁出任上海市国医公会主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总务主任之职,负责管理该校的院务行政事务4在此期间,他成功地策划举办了当时轰动上海一时的二个中医药展览会——“日本汉医勃兴展览”和“国药博览会”,主持筹集巨款并建造了中国医学院天通庵路新院舍,重建了中国医学院新的图书馆和中药标本室,主编学院院刊《国医文献》等。为中国医学院的振兴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同年,陈存仁主编数年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由原世界书局出版,全编300余万字,收药4200余种,内容包括现名、原名、古籍别名、处方用命、外国名、形态、产地、采取、制法、性质、效能、主治、服法、施用宜忌、参考资料等等,并附有千余幅插图和万余首附方,部分药物还收载了当时已经分析出来的化学成分。基本具备了现代辞书的要素,为当代中药学辞典的编撰树立了典范,当时中医名家颜福庆题词“妙尽方书”、朱惠生题词“待用无遗”。辞典出版后广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仍继续重印。1

       抗日战争期间,陈存仁被提任上海市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在诊疗工作之余,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搜集中医药书籍和刊物,历十年“早搜夕索,亲临拜访,曲意诚求”,经他搜集收藏的各种版本的古今中医药书籍已达六千余种,还有300多种全国各地出版发行的整套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报纸和刊物。从而使他成为与杭州裘吉生、宁波曹炳章同享盛名的江南三大中医药藏书家。

       抗战结束后,除继续医务工作外,陈存仁更多地从事着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他与许多对中医药有好感的国民党元老,如李石曾、焦易堂、吴稚晖、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交好往来,一来用以提高个人的声望,同时也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以争取对中医界的支持。他组织了中医研究社,花巨资在威海卫路建造了中医研究社的大楼及附属诊所;他还策划支持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以《中医药情报》为名的中医信息刊物;此外,他出资组织创建了百技助学金委员会,带头捐款并帮助修造扩建了仁济育婴堂,同时又身兼多个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董事或理事职务。1946年底,陈存仁参加了国民党政府的国大竞选,是中医界国大代表之一。5

       1949年,陈存仁迁居香港,在九龙的弥敦道和香港的铜锣湾开设了二处诊所,继续行医。从1951到1953年,他先后数次赴日本、埃及和欧州考察访问,了解那里的医疗卫生历史和现况,同时宣传中国的传统医学知识。1953年2月,他主编发行了《存仁医学丛刊》,不久又主持开办了香港中国针灸学院和存仁医学讲座,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六十年代以后,他基本以行医为主,同时还编写了不少中医药科普读物。陈存仁是个多产作家,他正式出版的著作就有近30种,还写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医的文章。从青年时期开始,一直到古稀之年,他从未停笔,始终在为中医药摇旗呐喊。八十年代,他入选香港著名的东华三院成为董事。1985年,陈存仁宣告隐退,并移居美国加州洛杉矶安度晚年。1990年9月9日,他因脑溢血逝世,终年82岁。2

文思医德,芳名永流

       在30和40年代里,他的《医家座右铭》言医者准则,由秦伯未隶书写就,珠联璧合,广为流传。而30年代他的《乐天长寿辞》,更是广为称赞,文辞琅琅上口,言修性养生真谛,书法秀逸端庄。书载大千先生当年看到弟子凌云超临写其特有行书时,不禁“掀髯而笑曰:'可以乱吾矣’”,故将凌氏临写其师大千先生北魏楷书陈存仁《乐天长寿辞》影印一并刊出,以飨读者。广而流传,愿世人健康长寿,共享天年,并纪念陈存仁先生对中医事业的贡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4

参考文献:

1.中医书友会第866期

作者/杨杏林 编辑/张亚娟  校对/战士徐

2.《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第3期

3.「全才医家」纪念医林怪杰陈存仁  金芷君

4.陈存仁生平和他的《乐天长寿辞》江苏省锡山市前洲镇卫生院(江苏,214181) 沈桂祥

5.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作者简介:

王正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级八年制1班

本文为《医学史》课程作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60人完整名单及介绍(收藏版)
李济仁养生茶
古今中医(6)
江南名医 孟河为最—孟河四大医家
数十载编著传世“对药经方” 八旬国医一本医书救苍生-今日头条
名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