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养我们身体的元气

元气也称阳气。元气是我们人体最根本的气,也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元气是先天的,它是父母所赐予的。它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寿命长短。在中医上,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肾所藏,后天脾胃来濡养,借三焦和经络流行分布并弥散全身。

所谓元气足是指人的精神、精气。睡眠好、吃饭好,消化好,思维敏捷,不咳不喘,呼吸顺畅,心不慌,气色红润声音洪亮。

元气首先有推动和激发脏腑功能,推动血气生成和运行,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元气不足时,其推动作用减弱,影响血气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等。其次,元气可固护、统摄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防止无故流失,保持内脏器官位置稳定,保障它们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同时元气构成人体的防御体系,对各种致病菌、病毒、有害物质等的入侵有预警、防御和驱逐的作用。然后,元气能保障人体内能量代谢、储藏、转化顺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激发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保障人体的能量供给。能平衡血气、扶正固本,全面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的平衡。其蒸腾作用使气顺血活,活跃脏腑,达到经络为本,气血为用。最后,元气可以温煦人体,维持体温,保障各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元气不足的人冬天特别怕冷也是其温煦作用减弱所致。元气不足时,其温煦作用减弱,人体的体温将出现异常,导致持续高热,也可能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如何养元气,我们平时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减少元气的耗散。元气分布于各个脏腑之中,脏腑共同构筑成元气。

保证睡眠充足,子时前入睡(11点前入睡)。次日1时处于熟睡状态最能帮助肝脏恢复元气。1、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麻辣香锅、水煮鱼这些口感刺激的食物。还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会消耗元气。2、不吃寒食。寒凉的食物会调动胃的元阳之气去温化寒性的食物,从而导致胃寒,元阳被消耗。3、减少过度用电脑。肝开窍于目,一整天对电脑屏幕则消耗肝的元气。4、避免大音量噪声。肾开窍于耳,耳朵长时间受虐于大音量环境中则很容易消耗内在元气。5、保持情绪的平和。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乱、欲则气丧。6、思虑过度、精神压力大、恣意妄为,纵欲无度,而且长期手淫也会造成元气损伤。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古代养元气家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是长寿所必须的。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长期素食,二心静、开朗,三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宁神通气

每天白昼如能闭目养神,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我们的情欲与人体内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总是怒火过于茂盛会伤肝充血,或者是暴喜过度则导致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削弱脾胃。因此我们要保持心平气和来调节阴阳,从而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

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没有规律,过饥过饱、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

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饭后摩腹补元气

摩腹是一种古老、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属于中医推拿手法中的摩法。南宋大词人陆游就曾说,“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可见其流传之广。

中医认为,腹部是我们人体气血生化的所在,因此按摩腹部虽然只是作用于局部,但是能通过健脾帮助运达到培补元气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全身。摩腹法刺激轻柔缓和,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对胃痛、腹泻、便秘、肥胖、失眠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健康人也可通过此方法强身健体,调理脾胃。

早晨练气,晚上练力

运动的目的是增加气力,那么我们就早晨练气,晚上练力。早晨是人的阳气上升之时,这时锻炼如果出汗多,就会伤气,你一天都会感到很疲惫。早晨锻炼,目的在练气,方法是疏通经络。练练八段锦、太极剑、木兰扇、跑步等等都可以,但过头就会伤气、伤经络。晚上练力,这时我们可以出点汗。练力的目的是练外在的形体,养生要神形兼修,大腹便便、过于瘦弱,都谈不上养生。

元气是人体的核心,纵贯我们人体一生,总结为一句话是;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讲——气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气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基精气血津液(一)
中基-气血津液(气,血)
女性养生—女人美丽先要养气
阳气虚生万病,按揉这两个穴位,可以补阳气,改善阳气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