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鉴别《伤寒论》中的太阳病?

《伤寒论》这本书绝对是学中医绕不开的,哪怕不是学习中医的人谈到中医必定知道的两本书就是《伤寒论》和《本草纲目》,可见这本书影响力之大,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伤寒论》中如何鉴别六经经腑病证中的太阳证。

学习中医的基本上能背诵出来的口诀绝对包括着下面这一句,“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在《伤寒论》中太阳病的总纲,在太阳病中,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八字为提纲,而其中“恶寒”可以看出病情。恶寒重的自然病情较重,恶寒轻的病情较轻。

而在太阳一经中,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因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太阳”为标。太阳一经为病,基本可分为太阳经病,其中兼有“伤风证”“伤寒证”还有“两感证”,还有太阳腑病,腑病中又兼有“蓄水证”“蓄热证”“蓄血证”,基本就可以将太阳病划分开来了。

什么是“太阳经证”?就是总纲中的那八个字,有时会伴随着发热,但热度通常不高,如果这些症状还兼有自汗者,就是“伤风证”,就是风邪侵入太阳卫分,伤及于此,主以桂枝汤治之,协和营卫,驱邪外出,这是最浅一层立法。

要是“太阳经证”兼有无汗的,是“伤寒证”,是寒邪侵入太阳营分,伤及于此,主以麻黄汤,大开腠理,让停留在营分的寒邪从汗出排出,这是下一层的立法。

而“两感证”又是什么?就是“太阳经证”还兼有壮热,烦躁,脉浮紧,“两感证”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太阳营卫都被风邪寒邪所伤,主以大青龙汤来营卫两解,风寒并驱;还有一种,太阳病与少阳病,与阳明病,甚至三阳三阴同病也叫作“两感证”,这种应该先解表后治理,当然也要看孰轻孰重的,毕竟还有一句话叫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要是不能解除外邪,势必要传入太阳腑中,什么是“太阳腑证”?口渴但小便不利,这就要用五苓散化太阳气机,从小便驱邪外出,至于“蓄水证”,是因为寒气入侵,太阳之气不能温煦导致小腹满却小便不利,口渴等症状,非温阳不行,伤寒论中还是用五苓散来治疗,不过桂枝应该加重。

而与“蓄水证”一样的症候唯独小腹不满的,这便就是“蓄热证”,是因为寒邪入太阳本经化热,烘干了水液,所以小腹不满却还是小便不利,治疗应该将五苓散去桂,加上滑石等来清利热邪。

“蓄血证”中,小腹必定是硬满的,因为是血液不走寻常经中,反而流入太阳腑,聚而不散。在《伤寒论》中,仲景用桃仁承气汤和抵挡汤来治疗,破瘀活血,这种一般是重症,可能还会伴有躁烦等症状。

这就是我对于《伤寒论》中的理解,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我写这些也只是想让自己对这些理解更深一些,对自己更有帮助一些。如果有想学习中医的,我推荐大家看一下郑钦安的三书,完整且逻辑性很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三)太阳病的变证
中医不传之秘:学习《伤寒论》,这点秘密得先清楚!
中医太阳病辨证要点
第19讲 太阳蓄水证(1)
太阳经病辨证
六经辨证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