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方剂乌梅丸及临床治疗应用

听听前期学员的心声

来源:《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细辛六两(180g)、干姜十两(300g)、黄连十六两(480g)、当归四两(120g)、炮附子六两(180g)、蜀椒四两(120g)、桂枝六两(180g)、人参六两(180g)、黄柏六两(180g)

现代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捣烂,和入余药捣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松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临床特点:痛、呕、烦、厥)‍‍‍‍‍

阐释:伤寒脉微而厥,到了七八日肤冷,其人心里躁动不安,此为脏厥。不是蛔厥。蛔厥是其人应当吐蛔,让病人安静,可有时心烦,这是脏寒。蛔到了膈上,故然烦,过一会儿又止住了,肚子寒冷,蛔怕冷向上爬故烦,爬不动了又止住了,吃了饭蛔又向上而呕,又烦,蛔闻到食臭味,又向上出,又烦,经常有蛔虫爬出来,这就叫蛔厥,蛔厥应当怎么办,乌梅丸主治。乌梅丸不仅治蛔虫,还治久利不止。

此处主要进行了脏厥和蛔厥的对比,而应用乌梅丸的蛔厥,这里指出了它的三个特点:

厥逆的程度较脏厥轻,一般不会过肘膝,更不会通体皆冷。

有吐蛔的病史

不躁而烦,且时静时烦,得食而呕,有阵发性的发病特点。‍‍‍‍‍

‍方论选录:

徐彬:“蛔厥,厥着逆也。此与脏厥相类。脏厥由无阳,蛔厥亦因脏寒不能自安而上入。但邪有浅深,故脏厥则烦无暂安。蛔厥则须臾得止,故首言当吐蛔,以见因寒而蛔不安,致蛔上入膈,非无膈而竟烦之比也。”(《金匮要略论注》)

柯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久利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古今名医方论·卷三》)

吕檫村:“此方主治蛔厥,其妙处全在米饭和蜜,先诱蛔喜,乃蛔得之。”(《伤寒寻源》)

张秉成:“治伤寒厥阴病,烦躁吐蛔等证。至于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安之义,固理之所当然。但乌梅丸之功用,未免小窥矣。”(《成方便读·卷之四》)

程应旄:“至于吐蛔为厥阴本证,则蛔厥可与阴阳不相顺接者,连类而明之也。用乌梅丸名曰安蛔,实是安胃,并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皆可以此方括之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

‍方解:

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为君药。蛔动因于肠寒,蜀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附子干姜桂枝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当归、人参补养气血,且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药。以蜜为丸,甘缓和中,为使药。‍

‍‍‍‍‍

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且又可治久泻久痢,多呈脾胃虚寒,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而湿热积滞未去之寒热虚实错杂证候,本方集酸收涩肠、温阳补虚、清热燥湿诸法于一方,切中病机,故每可奏效。

服用注意事项:运用乌梅丸既要忌生冷食物,又要忌滑腻油物,更要忌有异味的食物等。若未能遵循治病禁忌,常常会影响治疗效果。

‍‍‍‍‍

‍‍‍‍‍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1)研究发现乌梅丸有麻醉蛔虫的性能,达到抑制蛔虫活动的作用,能作用于肝脏,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能使胆汁排泄,改变胆汁排泄,改变胆汁的酸碱度,能使奥狄氏括约肌弛缓扩张。(《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作用机制的实验报告》)

(2)本实验说明乌梅汤有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使胆道蛔虫由胆道退回肠道,从而缓解症状,并有利于引流胆道的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也有利于减少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的核心,从而可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乌梅汤对人体胆囊的作用》)

‍‍‍‍‍

治疗范围:

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还可用于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粘连不通等妇科疾病;

更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角膜炎、慢性咽炎等五官科疾病;

均以疼痛剧烈、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等临床表现为用方辨治要点。

案例解读:

01

坐骨神经痛、肠胃性关节炎案

‍杨某,男,58 岁,河南郑州人, 2016 年6 月6日初诊。有多年坐骨神经痛、肠胃性关节炎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 两侧腰胯膝及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怕冷,倦怠乏力,腹痛,大便溏泻,口腻口苦,舌质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

辨为寒热夹虚,筋骨凝滞证。

治当温通筋骨,清热燥湿。

给予乌梅丸与小半夏汤合方加味。

药用: 乌梅 25g,黄连 10g,细辛 4g,干姜 6g,当归 3g,黄柏 4g,桂枝4g,红参4g,附子 4g,花椒3g,生半夏 24g,生姜 24g,生甘草 10g。

6 剂。

以水800 ~ 10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 分钟; 第2 次煎煮 15 分钟; 第 3 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 15 分钟。每日 1 剂,分 3 次服,每次服用 150mL。

2016 年6月13 日二诊: 两侧腰胯膝及全身关节疼痛有减轻,仍怕冷。

以前方变附子为生附子6g,桂枝10g,6 剂。

2016 年 6 月 20 日三诊: 怕冷 较前好转,两侧腰胯膝及全身关节 疼痛较前又有减轻,大便溏泻基本 消除,仍倦怠乏力。

以前方变红参 6g,6 剂。

2016 年 6 月 27 日四诊: 两侧 腰胯膝及全身关节疼痛较前又有 减轻,未再出现腹痛,仍口苦口腻。

以前方变黄柏为 10g,6 剂。

药后两侧腰胯膝及全身关节疼痛较前进一步减轻,口苦口腻减轻; 再以前方治疗 60 余剂,诸证悉除; 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 5g,每日分早中晚服。随访 1 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 根据腹痛、大便溏泻辨为脾胃不和; 因口苦口腻辨为湿热; 因脉沉弱、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辨为寒热夹虚,筋骨凝滞证。方以乌梅丸温阳散寒,清热燥湿,益气补血,通畅筋骨; 以小半夏汤醒脾 燥 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2

神经性头痛、面神经抽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案

‍谢某,女,39岁,河南郑州人,2016 年 7 月 8 日初诊。有多年神经性头痛、面神经抽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 头痛怕冷,面肌抽搐,因劳累加重,大便溏泻如胶冻黏液,肛门下坠,因受凉或食凉加重,倦怠乏力,口腔溃烂,灼热疼痛,口苦,舌质淡红,苔黄白夹杂,脉沉弱。

辨为寒热夹虚证。

治当温阳清热,益气通阳。

给予乌梅丸、藜芦甘草汤与麻黄汤合方。

药用: 乌梅 25g,黄连 10g,细辛 4g,干姜 6g,当归 3g,黄柏 4g,桂枝 6g,红参 4g,附子 4g,花椒 3g,麻黄 10,杏仁 15g,藜芦 2g,炙甘草 3g。6 剂。

以水 800 ~ 1000mL,浸泡 30 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 40 分钟; 第2次煎煮 15 分钟; 第 3 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 15 分钟。每日 1 剂,分 3 次服,每次服用 150mL。

2016 年7月15日二诊: 头痛减轻,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 生附子 5g,6 剂。

2016 年 7月22日三诊: 头痛较前又有减轻,大便溏泻次数减 少,仍口腔灼热溃烂,以前方变黄连为12g,黄柏 10g,6 剂。

2016 年 7 月 29 日四诊: 头痛 较前又有减轻,口腔灼热溃烂基本 痊愈,以前方 6 剂。 2016 年 8 月 4 日五诊: 头痛基 本消除,大便基本成形,仍有下坠, 以前方变红参为 6g,6 剂。 药后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 治疗近 40 剂,诸证悉除; 为了巩固 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 次 6g,每日分早中晚服,治疗 3个 月。随访 1 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头痛怕冷辨 为寒; 根据大便溏泻、受凉加重、倦 怠乏力辨为虚寒; 因面肌抽搐辨为 夹风; 因口腔灼热疼痛辨为热。以此辨为寒热夹虚证。

方以乌梅丸温阳散寒,清热燥湿,益气补血,收敛固涩; 以麻黄汤宣发通窍,散寒止痛; 以藜芦甘草汤熄风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3

子宫腺肌症案

夏某,女,35 岁,河南郑州人,2016 年 9 月 3 日 初诊。有多年子宫腺肌症病史,近 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月经 来临少腹疼痛如针刺,小腹少腹冰凉,每次服用西药缓解疼痛,否则痛苦难忍,心胸烦热,面痘较多,舌质淡红夹瘀紫,苔薄黄白夹杂,脉沉弱。

辨为寒凝瘀阻夹热证。

治当散寒清热,益气化瘀。

给予乌梅丸与失笑散合方加味。

药用: 乌梅 25g,黄连10g,细辛 4g,干姜 6g,当归3g,黄柏4g,桂枝6g,红参4g,附子4g,花椒 3g,五灵脂10g,蒲黄 10g,炙甘草 10g。6 剂,以水 800 ~ 1000mL,浸泡 30 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 分钟; 第 2 次煎煮 15 分钟; 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 15 分钟。每日 1 剂,分 3 次服,每次服用 150mL。

2016 年 9 月 10 日二诊: 小腹 少腹怕冷减轻,面痘未消,以前方 变黄连为 12g,黄柏为 10g,12 剂。

2016年9 月17 日三诊: 月经 来临,小腹少腹疼痛较前略有减 轻,未服用西药可以忍受,面痘略 有好转,以前方 12 剂。

2016 年 9 月 24 日四诊: 心胸 烦热基本消除,仍有腹部怕冷,以 前方变干姜、附子各为10g,20 剂。药后月经来临少腹小腹明显减轻,未再服用西药,又以前方 70 余剂后月经来临未再疼痛; 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 6g,每日分早中晚服,经复查子宫腺肌症痊愈。随访 1 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根据小腹少腹怕冷辨为寒; 根据心胸烦热辨为热; 因脉沉弱辨为气虚; 因舌质淡红夹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寒凝瘀阻夹热证。方以乌梅丸清热散寒,通阳止痛,平调寒热; 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4

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案

‍‍梁某,男,46 岁,河南郑州人,2016 年9月5日。有多年风湿性 关节炎、慢性结肠炎病史,近因病 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 全身关节 疼痛,怕冷怕热,关节僵硬沉重,大便溏泻滑脱不禁,因劳累加重,倦 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

辨为寒热夹虚证。

治当散寒清热,益气固脱。

给予乌梅丸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合方加味。

药用: 乌梅 25g,黄连 10g,细辛 4g, 干姜 6g,当归 3g,黄柏 4g,桂枝 6g, 红参 4g,附子 4g,花椒 3g,赤石脂 50g,禹 余 粮 50g,炙 甘 草 10g。6 剂。以 水 800 ~ 1000mL,浸 泡 30 分钟,大火烧 开,小 火 煎 煮 40 分 钟; 第 2 次煎煮 15 分钟; 第 3 次煎 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 15 分 钟。每日 1 剂,分 3 次服,每次服 用 150mL。

2016 年9月12日二诊: 大便 滑脱减轻,次数减少,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 10g,6 剂。药后全身关节疼痛减轻,大便滑脱基本缓解,倦怠乏力好转,又以前方治疗 24 剂后诸证基本消除; 又以前方治疗 60 余剂,诸证悉除; 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 3g,每日分早中晚服。随访 1 年,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 根据全身关节疼痛怕冷怕热辨为寒热夹杂; 根据大便滑脱不禁辨为气虚不固; 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热夹虚证。方以乌梅丸温阳固脱,益气清热,平调寒热; 赤石脂禹余粮汤温涩固脱。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05

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女,48 岁,北京市某小学教师。201512月14 日因“腹泻腹痛 8 年余,加重一周”初诊。自诉 8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伴腹胀腹痛,大便每日 4 ~ 6 行,便稀溏,无黏液、脓血便,肛门下坠感明显,北京友谊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Hp 阳性。治疗后Hp 阳性转阴,停药后腹泻症状时有反复,饮食稍有不慎即发腹泻,每次外出定先寻附近的卫生间以防发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需服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近一周因饮食不当腹痛、腹泻加重经朋友介绍来诊。刻下症: 患者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色青黑,左侧腹痛明显,伴里急后重感,近一周腹泻 3 ~ 4 天,每日 4~ 5次,大便不成形,无黏液、脓血便,排便后腹痛可缓解,腹中肠鸣,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急躁易怒,生气后症状亦有加重,常感四肢冰凉、腰膝酸软、口干口苦,纳可,不可饮凉,夜寐多梦,小便可。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关弦。听诊肠鸣音亢进。

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

中医诊断: 久利,证属肝胃不和、寒热错杂,治以“调和肝胃、平调寒热”之法。

拟方乌梅丸加味,具体处方: 乌梅 15 g、细辛 3 g、肉桂 1 g、黄连6 g、黄柏 10 g、当归 10 g、党参 15 g、附子 6 g、炮姜 10 g、川椒 10 g、白芍 15 g、木香 10 g、柴胡 10 g、防风10 g、陈皮10 g、白术10 g。7剂,颗粒剂,每日两次,温开水食后冲服。嘱患者停服洛哌丁胺胶囊。

2016 年 12 月 22 日复诊,患者诉腹痛 腹泻明显改善,服药后 6 日未腹泻。前日因饮食不慎,腹泻 1 次,现: 大便日 1 ~ 2 行,软便,偶可成形,时有腹胀。舌黯淡,苔略黄腻,脉关弦。

处方: 上方乌梅加至 30 g。7 剂,服 法同前。

2016 年 1 月 12 日三诊,前日饮食不慎而发腹胀,未 腹泻,口苦,舌淡,苔白黄,脉关弦。

处方: 上方去黄连,加枳 实 12 g。7 剂,服法同前。

2016 年 1 月 19 日四诊: 患者诉近 日未腹痛腹泻,而且明显感觉自己心情舒畅,急躁明显减轻。 昨日与朋友食多年来爱吃但不敢吃的烤羊腿而未发生腹泻, 现皮肤色青黑减,偶打嗝。舌淡,苔薄,脉弦。

上方加旋覆花 15 g。7 剂,服法同前。嘱患者如服药后未有不适可停药,调 畅情志,不适随诊。微信、电话随访至今患者未再复发肠易 激综合征。

按: 本案患病八年余,苦于久利,郁闷不舒,情志为之不 畅,加之平素工作压力大,肝气上冲导致上热而出现口干口 苦、常发口腔溃疡、急躁易怒、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关弦 等; 肝阳虚不能温阳而出现面色青黑、四逆、腰膝酸软。肝郁日久化火,横犯脾胃,致使脾胃升降失常、脾胃运化无力而出现形体消瘦。此时若单治热则寒益甚,单治寒则热不去,所以当寒热同治、调和肝胃投以乌梅丸加味。本案处方合痛泻要方增强了柔肝止泻之功。方中川椒祛风之功有助止肠鸣,肠鸣乃风邪作祟所致,遂临床中遇到肠鸣患者常合用风药以止肠鸣,本案中与防风同用可增强祛风和肠止肠鸣之功。

《内经》有言“木生酸,酸入肝,以酸泻之,以酸收之”,二诊时增加乌梅剂量才能力专效宏达到收敛止泻平肝泄肝之功,同时补肝体以制其用。三诊去黄连恐其苦寒之性伤其中焦阳气,加枳实以消腹胀。四诊加入旋覆花以降逆气而止呃逆。本案投以乌梅丸不仅可以通过缓解患者的不适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乌梅丸可有效的舒畅患者肝气,遂患者服药后情绪好转。

‍‍

06

克罗恩病

患者,男,45 岁。2016 年1月10 日因“左下腹疼痛一年 余,加重一周”初诊。患者 2015 年 2 月开始因左下腹持续疼 痛伴发热,在北行肠镜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遵医嘱服用醋酸钠泼尼松龙 8 片/日,同时服用洛索洛芬止痛,平均每天需服用 5 片左右,体温逐渐正常,腹痛较前减轻,呈阵发性。服用醋酸钠泼尼松龙4个月后逐渐停用。半年前再次出现发热,重新开始服用醋酸钠泼尼松龙,体温逐渐正常,遂停用醋酸钠泼尼松龙。现症: 左下腹时有隐痛,阵发性加重,晚饭后明显,伴腹胀、肠鸣,神疲乏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反复口腔溃疡,腹部怕冷,脚凉,大便费力,每天仍需服用洛索洛芬止痛,平均每天 4 片。舌偏胖,苔白略燥,脉弦硬。

西医诊断: 克罗恩病。

中医诊断: 左下腹痛,证属脾虚肝 旺、寒热错杂

拟乌梅丸加味治之,处方: 乌梅 15 g、细辛 6 g、肉桂6 g、黄连 6 g、黄柏 10 g、当归 10 g、党参 15 g、制附片6 g、川椒 3 g、干姜 6 g、生白术 30 g、白芍 30 g、防风 10 g、陈 皮 10 g、延胡索 15 g、炙甘草 10 g。7 剂,颗粒剂,温开水冲 服。1 月 17 日

二诊: 腹痛程度较前有所减轻,持续时间较前 缩短,腹胀、肠鸣减轻,大便仍不畅,守前方,嘱病人每天用 1 勺白蜜调服。

1 月 24 日三诊: 大便较前顺畅,止痛药减量,现平均每天 3 片,食欲仍差,舌下静脉迂曲,守方加味,上方加焦神曲30 g、五灵脂 10 g。14 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2 月 21 日四诊: 患者因回老家未能就诊,在当地照方抓药继服,止痛药减为每天 1 ~ 2 片,食欲有改善,乏力改善,情绪较前明显改善,口腔溃疡未再发作,仍有时脚凉肉桂加量为 9 g、嘱病人此方可继续服用 1 个月。电话随诊,患者腹痛止,脚凉改善未再就诊,现诸症未作。

按 :该案患者左下腹疼痛一年余,肝气郁结,横逆犯脾, 脾运化失司,而出现神疲乏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反复口 腔溃疡,大便费力; 肝邪乘脾日久伴见脾阳虚弱的下寒证,而见腹部怕冷,脚凉。本案患者左下腹疼痛伴有发热,反复口腔溃炎,而腹部腹部怕冷,脚凉可视为寒热错杂的另外表现形式。投以乌梅丸加味以补脾抑肝止痛、平调寒热疗之。与痛泻要方同用增强补脾揉肝止痛之功,亦可祛风和肠止肠鸣。延胡索、炙甘草加强止痛之功,干姜易炮姜辛温健脾力更强。黄元御《长沙药解》载“白蜜润大肠而通传道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白蜜“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遂二诊时嘱患者白蜜调服。三诊加焦神曲消食健脾,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此腹痛为寒热错杂所致,运用乌梅丸加味平调寒热,补脾抑肝止痛,乃获良效。

07

高血压伴腹泻

‍患者,女,83 岁。2017 年2月3日主因“间断头晕 30 余年,加重 15 天”收院。患者 3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最高 190 /110 mmHg、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控制较平稳。15 天前头晕症状加重。刻下症: 头晕,头热、头胀,无腹胀、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黑蒙,体温不高,偶心慌气短,纳可,口渴喜热饮,口苦,腹泻每日 3 ~ 4 次,伴有肠鸣,小便调。舌淡黯,苔白腻,脉弦滑。西医予以降压、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中药予以平肝潜阳,定眩化痰等法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2月10日查房后指示西医治疗不变,中药拟乌梅丸予之,处方: 乌梅 15 g、细辛 3 g、肉桂 6 g、黄连 6 g、黄柏6 g、当归 10 g、党参 20 g、制附片10 g、川椒 3 g、炮姜 10 g、炒白术 30 g、白芍 30 g、防风 10 g、陈皮 10 g、柴胡 10 g。4 剂,水煎服,浓煎 100 mL,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 月 14 日查房患者诉: 头晕较 前好转,头热减轻,头胀未见,口苦,纳可,大便成形,每日 2~ 3 次。舌淡黯,苔白稍腻,脉弦滑。守原方加减,上方去肉桂,加桂枝 10 g。4 剂,服法同前。2 月 18 日患者诉: 头晕已,头热未见,大便可,每日 1 ~ 2 次,舌淡黯,苔白,脉弦。患者诸症已,准予明日出院。

按:本案患者主因头晕来诊,予以平肝潜阳,定眩化痰等法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查房时考虑其每日腹泻 3 ~ 4 次,此案患者乃寒热错杂所致,遂拟乌梅丸加味投之。本案患者头热,口渴喜热饮乃寒热错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诊桂枝替肉桂,恐肉桂辛甘大热温燥太过。“有是证用是方” 乃获良效。

参考文献:

《乌梅丸临床应用验案举隅》环球中医药 2018 年 4 月第 11 卷第 4 期

《乌梅丸方证探析与临证实践》中医药通报 2018 年 4 月第 17 卷第 2 期‍

· END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梅丸的临症举偶
调理慢性腹泻的泡脚方来啦!
调理慢性腹泻的泡脚方来啦!——再谈乌梅丸加味
胃痛3年余 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上有火下怕冷 乌梅丸主之
水泻浑身无力经方一剂知基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