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少阴病之“格阳证”与“戴阳证”区别如何?

少阴病之格阳证与戴阳证的主要内容各见于两条原文,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第369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第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二者病理机制基本相同,皆属于少阴病阳气大衰,阴寒盛极,迫阳外越的真寒假热证。所不同者,格阳证因格阳于外,临床除虚寒证象外,见证以身热反不恶寒为主;戴阳证乃格阳于上,则以面色赤、咽痛为主。

在治疗上,均以附子、干姜为主药,破阴回阳。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取其大辛大热回阳教逆,通达内外,如兼有汗出,四肢拘紧不解的阳亡阴竭的危候,可加入猪胆汁,在破阴回阳的基础上,益阴和阳。

戴阳证取姜、附与葱白同用,名白通汤,以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因病证急重,回阳宜速,故用小量姜、附以成单捷之剂,不用甘草,以免性缓牵制药力。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者,则反佐咸寒苦降,加猪胆汁、人尿以引阳药入阴,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少阴病的阴盛格阳证与阳衰阴盛证也需要细心对比。两证皆为少阴病之阳衰阴盛的寒化证。其主要脉证均有脉沉微,恶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等里虚寒证。

其主要区别,在于阳衰阴盛证,除上述虚寒见证外,一般无假热现象。而阴盛格阳证之阳虚则更进一步,其脉微欲绝,甚则既逆无脉,且具有明显的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等虚阳被格拒的假热证象。

在治疗上,均以回阳救逆为主。阳衰阴盛证方用四逆汤;阴盛格阳证,因阳气大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则于四逆汤的基础上加重干姜、附子用量,名通脉四逆汤,取此大辛大热之剂,破阴回阳,通达内外阳气,以解阴阳格拒之势。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的核心,就是两个字(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二)阴盛格阳证 1、通脉四逆汤证
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 伤寒研读 - 岐黄中医网
《伤寒论》少阴寒化证——阴盛格阳证 | 通脉四逆汤证——附思维导图
伤寒论 第317条诸家解说
少阴病里证——少阴寒化证之通脉四逆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