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伤劳动者劳动关系确认之渠道|子非鱼说劳动法

作者:朱家荣,安徽省当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发,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1611190842@qq.com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也呈多元化。特别是建筑行业等领域,层层转包工程现象比较普遍,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劳动者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往往首先就要解决劳动关系问题,以便找到工伤赔偿的责任主体。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责任是在用人单位,当然,劳动者只求找一份有薪水的工作,忽视劳动合同的签订,也有一定责任。实践中此类问题各地执行起来各不相同,有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相互推诿,给劳动关系不明确的受伤劳动者维权带来诸多不便,无所适从。

随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现行劳动法律体系中劳动关系的确认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程序,即“一裁两审”制。其法律依据是《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一款:“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五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弊端是处理时间过长,不利于及时保护劳动者权利。比如,一个普通劳动者工作中受到伤害,在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要依法得到工伤赔偿可能要走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民事诉讼一审——二审——申请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劳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定——复查——仲裁(工伤赔偿)——民事诉讼一审——二审等12道程序,还不包括可能产生的提请再审、抗诉再审程序等。把所有程序走完至少得2年左右,这样对受伤劳动者及时获得治疗救治、赔偿等极为不利,造成劳动者身心疲惫,使得劳动者流汗、流血又流泪,不理智的劳动者甚至会盲目上访,相对而言这一渠道不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二是通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行政确认、诉讼程序。其法律政策依据是《劳动法》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第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此也作了充分肯定,其《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行他字第12号)中明确答复:“根据《劳动法》第九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在现有法制体系下,这个渠道相对于第一个渠道,上述事例中至少可以减少前3个程序,一旦工伤性质确定了,伤者医疗费可以通过仲裁委“先于执行裁决”及时解决,对于受伤的劳动者来说,当然会选择后者的。

三是人社部门直接明确的承当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确认工伤。最高院去年印发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其中第三条直接明确的承当工伤保险责任单位,对承包业务转包、挂靠等经营方式下发生的工伤作了特殊规定,不再强调以劳动关系存在为前提,由用工单位、被挂靠单位直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同时设置的追偿权。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行政确认承当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可行性,甚至可以跨越劳动关系问题,直接追诉工伤赔偿责任,平衡了非法用工过程中各方利益关系。

笔者认为,上述三个渠道都是有法律依据的,具体实践中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笔者倾向通过第二个渠道处理,即通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行政确认、诉讼程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劳动者维权时间、节约维权成本、减少劳动者的诉累,有利于及时保护劳动者的权利。特殊情况下(比如承包业务的转包、个人挂靠经营等)倾向第三种观点,主要是考虑到实际施工人、挂靠人承担工伤赔偿风险的能力,即既要伤者的赔偿能保证得到实现,又不能放过非法转包人、实际施工人、挂靠人各方的责任。当然,在确认劳动关系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选择权,劳动者选择直接进行工伤认定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就该在认定工伤的过程中直接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进而做出劳动者受伤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结论。劳动者选择申请仲裁确认时,仲裁委员会对属于确需通过仲裁确认的,就该及时受理并处理,不能推诿,做到快审快结。遇到应当走第三条渠道的,做好与工伤认定部门的协调工作,对仍坚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以自己的老观念、老条条框框要求通过仲裁确认的个别工伤认定部门,不惜通过行政诉讼手段矫正其做法,为今后类似情况扫清障碍。

劳动关系不明确的受伤劳动者劳动关系确认处理渠道的问题虽然解决渠道多,但不管哪条渠道,劳动者一旦受伤,要走完劳动关系确认渠道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要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劳动关系,才能消除隐患,无后顾之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定劳动争议情形汇总表|维权前一定要看这个
因发生劳动争议中断工伤认定,会造成工伤认定申请超时限吗?
劳动部门在工伤认定中具有确认劳动关系的职权
工伤申请流程全指引(2022版):从证据搜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到争议解决!
浙江省人大剑指工伤认定受理第一关(2017年工伤保险条例)
发生工伤事件后,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