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谈:如何让孩子全面成长 家校协作不可缺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学区管委会主任、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邱运山做客教育中国演播室

中国网教育:大家好,欢迎走进中国网“教育中国”演播室,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一个极其细微的、系统的教育任务。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实现教育的高效益,综合这个系统的资源,引导家庭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形成育人的合力呢?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安贞学区管委会主任,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孟夏老师;以及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人生社会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委员会副会长邱运山老师,二位好。

孟夏:大家好,主持人好。

中国网教育:您二位都是来自基层的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父母教育和这个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的所起的一个作用呢,先请孟夏老师谈一谈。

孟夏:在这个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中,特别强调了家校协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还启动了家校协作的这样一个育人工程,在这方面,我觉得这里面,各个基层学校,在家庭育人方面,都有很多的尝试。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这样一个作用,而家庭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参与和陪伴,我觉得更多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换句话说,我觉得这可能起的是一种补白的这样一种效果。

中国网教育:那您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了,对吧。

孟夏:对。

中国网教育:您怎么看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孟夏:有句话说“教在学校,育在家庭”。我觉得作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陪伴,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光有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我觉得学校教育可能更多的解决是共性的问题,而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培养,我觉得更多的来自于家庭。实际上我们在很多次给家长开会的时候也在讲,如果要进行一个合格的教育,我觉得要依托于学校,我觉得学校教育可能是一种社会化教育的一种重要过程,而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我觉得还真是要通过家庭,通过父母来完成。

中国网教育:那邱老师您谈一谈这个父母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个,在一个人人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所起的一个作用和关系。

邱运山:我感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的镜子,更是孩子的榜样,其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老师是孩子成功的道路上的引路人,一个好老师的好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中国网教育:好的。那您二位好像家校合作当中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是有一些积累吧,那您对这个家校合作,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邱校长您先谈一谈。

邱运山:我觉得在办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和谐统一,共融共赢,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幸福的成长,我想我们要用心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成长氛围,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有能力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的挑战。

中国网教育:好的。那孟老师您谈一谈,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孟夏:我觉得现在的教育的环境,确实是日趋复杂。特别是在当前,我觉得教育的使命功能,越来越宽泛,如何在解决家校之间的这种紧张的,缓解这种矛盾,我觉得有很多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完成的,特别是,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种择校的问题,包括收费的问题,等等诸多的问题。我觉得光靠政府的这种,用禁令的方式,恐怕很难以解决,我觉得更多的是教育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教育的形式来解决,教育的形式,我觉得一个是学校的教育,再一个就是和家庭的这种紧密的配合,我觉得更多的是通过家庭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来完成这样一个工作。

中国网教育:孟校长,您是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同时也是北京朝阳区安贞学区管委会的主任,就是在您的这个教育管理过程当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具体谈一谈吗?

孟夏:安慧里中心小学是一个艺术教育比较著名的学校,因为我们学校有一个二十年的一个艺术团,就是金帆民乐团,这是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我想可能我们学校如果要进行家校协作这方面的工作,更多的是要依托于这个特色发展,把特色作为学校家校协作的一种重要的平台,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艺术教育的推进上,在家校协作的这个领域里面,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说,开展“我们家的歌”活动,这个就是通过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而做成的。

因为很多家长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这个歌曲创作,应该怎么创作,我们请专家,帮助家长们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然后创作了很多非常好的歌曲,而这些歌曲,我觉得不光是培养了家庭,培养了家长,孩子们的艺术细胞,我觉得更多的是让他们关注了教育,理解了教育,更多的和学校做的这样一种相互的一种教育的配合。

中国网教育:那目前来讲,在家教合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可以跟我们聊一聊吗?

孟夏: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之所以难做,我觉得有那么几个原因。虽然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的规模,但是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还是不足的,特别是近些年来,我觉得随着中国的现行独生子女政策,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包括独生子女孤独,冷漠,不会合作等等,抗挫性差等一些问题,我觉得可能更多的需要一种,学校教育来解决。但学校怎么解决,我就想起我自己的童年,我觉得就是当时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并不匮乏,为什么呢,就是我们有自己创作的一些游戏,我们称它为草根游戏,在这些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规则,这种教育我觉得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有些教育未必是要在学校完成的,有些教育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发生在课堂上,我觉得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课堂,就像陶行知说的,社会即生活,我觉得可能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在2012年开始倡导,寻找爸爸妈妈同年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去寻找快乐。

中国网教育:邱运山校长,您是来自武汉,湖北也是一个全中国是一个教育大省,那您所在的这个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有没有进行一些家校合作的一些尝试,给我们谈一谈。

邱运山: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围绕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我们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是每日迎送孩子,每天早上我和我的班子成员,在校门口迎接孩子的到来,也引起护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的到来,让孩子一踏进校园,就倍感亲切。每天傍晚,我们要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在朝迎晚送的过程中,我们还主动与家长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我们一做就是几十年,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由一代人变成了两代或者三代人,所以我们学校赢得了我们家长的理解、尊重、关心和信任。

或者我们每一周,我们每周家访建桥梁,每周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要走进社区,走进学生家里,进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我们带着思想,我们带着关爱,和家长面对面,和学生一对一,周周家访,而且是全员家访,让学校与家庭之间桥梁架起了一座真心育人的桥梁。同时我们每月课堂共育人,每月我们举办家长委员会课堂,倾听家长的声音,每月我们还举办连接家长课堂,对话互动,共商教育的良策。每月我们还举办多才的课堂,让多才多艺的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感受,家长、老师的魅力。

我们每期开放重提高,我们每学期都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每班都请家长全员参与一天的活动,一方面了解我们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与教师交流共同提高育人的意识。同时我们每份宣传,乐沟通,我们学校创办的校报,和乐校园,全校3400多孩子,每人一份,每期都有家校共建的文章,让孩子们把报纸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这种沟通与教育,润物无声。或者我们每年愿景,攒梦想,每年元旦,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都将举办新年新愿景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相聚在我们美丽的光谷三校,共同描述美好的心灵愿景,其乐融融。

这些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力,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孟夏: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就是这个家校协作的,特别是家庭教育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公益活动的这种策划者,我觉得这可能是家长需要担当的一种责任,而且我们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家长确实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再一个就是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这种示范者和监督者,我觉得这个,家庭中,我觉得更多的是把学校教育的结果,在家庭中呈现的。所以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怎么样,我觉得可以通过家长的这种监督,通过家长与学校做示范引领。

再有就是作为学校的,我刚才谈到了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是非常丰富的,这样在一些社团的活动中,我觉得家长更多是一种参与者,也是一种志愿者,而且是一种服务者,是一种参与者和服务者。另外我想他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者,我觉得是这么几个方面。另外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们,还有家长们,从用一个加减乘除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家校协作,对家校协作的这样一种认识。这个“家”字体现在哪呢,我想可能更多的就是一种相互的一种参与,让家庭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也让我们的老师,更多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简单的,我想就是通过这沟通,更多的避免一些矛盾,避免一些误解,避免一些负面的干扰。

承呢,我觉得它是一种合力,可以形成一种共振的效应,通常我们说一加一大于二,我想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意思,它是一种承接的关系。所谓除,就是通过这种家校协作,我觉得可以提出孩子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而这种相互合作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十分非常有益的。

中国网教育:比如像我就经常去基层,去了解一些教育的实践的情况,那可能除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这些大城市之外,还有很多基层的学校承担着更多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很多家长也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而我们家长没有太多的责任,针对这方面的一些,家长的一些比较以偏概全的这样一个看法,你有什么意见吗?

孟夏:我觉得学校他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知识的传承,这是在学校完成的。我觉得还有一种是文化的传播,我觉得教育思想的传播,可能也是需要社会的一种职能,所以这些年,我们通过我们学校艺术教育,像刚才我提到的,通过开展我们童年的游戏,通过做“我们家的歌”这些活动,实际上就是想传播一种教育的理念,传播一种教育的文化,让家长们更多的理解当今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孩子成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觉得只有把这种宣传,把这种文化的传播真正发挥出来,我觉得家校的合作才能真正产生意义。俗话说嘛,说亲其师,信其道,我觉得对于家庭和社会,对于学校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只有家长充分的理解学校,信任学校,我觉得这种家校合作,才能产生力量。

家长写的,《妈妈和我》,《请给我美丽的童年》,《爱的翅膀》,《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还有《慢慢等待》。其实在这些歌曲的创作中,都在讲一些朴素的道理,这些教育的内容,既是给孩子的,同时也是给父母自己的,另外还开展了一些,比如我们家的故事,我们家的绘本,这样一些活动,我觉得这个里面都赋予着非常丰富的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我们家的歌曲创作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一个活动,让家长们去写歌曲背后的故事,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我觉得家长们是非常有感悟的,而且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于家校的这种关系的改善,这作用都是我之前没有预想到的。

中国网教育:好的,那邱校我再问您一个问题,就是第三个问题了,比如说问题和困惑,您刚才讲了武汉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做了很多家校合作方面的一些举措和方法,那在这过程当中,您有什么样的问题吗,就是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困难和困惑?

邱运山:我感觉我们那个地方,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家长教育的能力参差不齐,差距大,这是我们第一个特征,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我感觉缺乏家庭教育专家的引领,也就是家庭教育的高位嫁接,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中国网教育:好的,那孟夏校长,你们在具体实施家教协作过程当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是什么?以后应该怎么样做能把它做的更好一些。

孟夏: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也想了想,其实我觉得学校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觉得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家校教育活动,我感觉到有些问题是中央政府的投入,我觉得是一种社会的参与,包括多元的评价。什么叫政府的投入呢,比如说,学校周边的一些教育资源,能不能为学校使用,比如说家长的参与,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我觉得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一种事情。但是现在可能在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作为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这个公共教育体系,包括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这种职能。

我举个例子,你比如说在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在这个开展班会,很多家长到不了,因为他有公职,很多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一些分歧、误会、矛盾,我觉得他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我觉得这种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组织,通过家长所在的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使他们参加这些教育活动的时候,你比如说我们搞培训,很多家长来不了,为什么,他有公职,其实我觉得应该把这些纳入一种管理体系,就像这样的活动,家长是必须参与的,这也是他的一份责任。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学校能做的事情,我觉得需要政府来出面,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包括刚刚我提到的教育资源的使用,也同样是这样。

还有就是我觉得也要给政府,给学校,给家长,一些教育的话语权,应该让学校,让家长,去评价社会公共资源教育的使用情况,我觉得用这样一种制约机制,评价机制,可能真正能够形成我们的教育发展纲要中所提到的那个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

中国网教育:邱校长,您认为在基于家庭合作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您认为一所学校想要开展好家校合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您有哪些建议是可供大家来采纳或者借鉴的呢?

邱运山:我觉得首先应该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深入地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科学的指导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的培训中心。第二个,我觉得要全面整体的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家校能力,积极创造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氛围,为学校教育赢得更大的发展。

孟夏: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其实教育的问题,不光是子女教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作为政府,作为国家应该投入更大的资源,包括政治上的支持。比如现在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小学,规模非常小,可能几百人的学校,几十人的教师的规模,真正搞家校协作的人,因为一个岗位一个坑嘛,所以没有人来做。但是这里面实际上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的,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在编制上,给学校一些宽松,但是现在一个编制都解决不了,现在比如学校做德育工作,可能就是一个德育主任在做,班主任有大量的平时的授课任务,所以就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更别说投入这样的一些社会化的工作来做,这个确实很难。

另外刚才提到了一个,其实我们学校在这些年做家校协作的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十六字的方针,我觉得可能就是这里也送给大家借鉴吧,我觉得一个是思想的引领,这个是作为学校的职责,是应该认识清楚的。第二个我觉得就是渐进参与,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担心,学校一开放以后,家长参与进来,问题会很多,实际上在中国社会的民主,我觉得还是要有很长的过程,所以作为学校开放,我觉得是应该有计划的,渐进式的参与,渐进式的开放。第三句话,我觉得要多元共育,我觉得这个共育,家长需要了解教育,孩子需要成长,同样,学校教师也需要成长,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师,大多都是八零后,九零后,而且都是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以后的这种产物,所以他们的教育成长,我觉得也是一个过程,也需要有个过程。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不光我们教师是教育者,我觉得同时也是学习者。第四句话,叫交互评价,我觉得这个交互评价,既有家长对学校的,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有学校、教师对家长的评价,同样还有对社会相关组织的评价,我觉得只有这种交互式的评价,真正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可能才是中国教育的真正走向成熟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您好,校长》专访孟夏:只有教师幸福 孩子们才能幸福
校长妈妈教女分享:女儿能上复旦,离不开从小的这些培养!
培养教育孩子要舍得付出和投入
退休老校长:儿子上清华,孙子上北大!只因祖传7条教育“秘方”
京城7位校长共探:校长职级制还有多远?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好校长,做好这30点,孩子将大有出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