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只猴子效应

    按照进化论观点,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人是比猴子更高级的动物。猴子既然都有奇妙的事情发生,对于人来说,更应该有更难以预料的奇迹。

    网上这篇广为流传的文章《100只猴子效应》,充分说出了我现在对“通心”的感觉,激发我进一步思考有关“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的问题,推动我使这一思想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100只猴子效应》

 

  【点题】

  达到临界点后,群体内部分个体的行为可以迅速转化为群体的一致行为——这种转变并非一定要经过“学习”过程,而是“群体共鸣”的结果。

   【定义】

  所谓“一百只猴子效应”是指:当某种行为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临界点)之后,就会超时空的限制,而从原来的团体散布到其他地区。对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侯,自然而然就会风起云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支持。

    【问题的提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日本九州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他们给猴子一种从来没吃过的洋芋。起初那群猴子一直在观望——该不该吃那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终于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海边洗干净之后吃了。其他的猴子看到这只猴子这样做之后,也纷纷加以仿效。

  很奇妙的,当到了第一百只猴子在模仿清洗时,却发生惊人的变化——从来没有学习过洗洋芋的猴子,突然在一夕之间,几乎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说,其他不知道如何洗洋芋的猴子,虽然没有跟已经学会的猴子接触,可是竟然也知道这个方法。

  更令人惊讶的是,没隔多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横越海洋,传到对岸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连或接触。

    【原理】

  英国的科学家谢瑞克(Rupper Sheldrake)认为: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记忆,即不经思考也能够反应。一百只猴子的重复动作,形成了一种“磁场区域”,其他没有学习过的猴子与这个“磁场区域”产生“共鸣”,而学会了这些行为。

   【应用】

  从组织学习的观点而言,任何新的学习或改变,都必须有人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先跳出来当第一只猴子,其他人才会跟着仿效。再者,在“团队学习”(Team learing)之前,先要有一个“学习团队”(Learing Team),由他们带头起示范作用,再逐步拓展影响范围。直至一个组织要有很多人认同之后,才会达到所谓临界点产生快速的传播效果。依据日本管理大师船井幸雄先生的看法,有7%(约一成左右)的员工接受,就会有惊人的进展。当然西方的管理专家也有人认为,在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只要有超过20%的员工认同,领导阶层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变革。

 

                             的感想

  

     好一个“群体共鸣”!我相信这种情况:“达到临界点后,群体内部分个体的行为可以迅速转化为群体的一致行为。”至于这种转化是否真的可以不经过“学习”的过程,发生这种转化情况的群体还需要有哪些条件,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严格的研究。但“群体内部分个体的行为可以迅速转化为群体的一致行为”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该文用了一个“群体共鸣”的概念。这也很有意思。如果猴子吃洋芋的这一行为可以产生“群体共鸣”的话,那么人类的“通心”行为就更不消说了!“通心”的能力是人类的“类本能”(即与本能类似,又不同于本能,有先天遗传因素,其表达又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人类的个体或多或少地程度不等地都有过与他人“通心”,或者“被通心”的经验,一旦“通心”行为能够得到大力宣传,大家很容易产生共鸣。如果“通心”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得到大力宣传,大家也很容易有兴趣去学习。 

    该文写道:“对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侯,自然而然就会风起云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支持。”这看起来有点像社会心理学所说的“从众心理”。但如果一般的观念或行为都能够引起“从众心理”的话,像“通心”这样的观念或行为就更应该如此了!“通心”的观念与行为具有这样的特点:

1       它与人们的强烈的内在基本需要相连接,包括人们的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要。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满足这些需要最优的途径。在社会交往中,作为“被通心者”,他人与自己“通心”可以让自己真实地体验到这些需要的满足,从而得到成长。作为“通心者”,不管自己是为了满足什么目的,自己对他人的“通心”的行为都会使自己这些目的的满足如愿以偿。这样,人们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终将减少不通心的行为,走向“通心”的道路,因为不“通心”使大家碰壁,只有“通心”才能够改善大家的生存状态,提升大家的生存质量。

2       “通心”的行为具有“类正反馈效应”(即类似“正反馈效应”的效应)。也就是说,一个真正通心的行为,如果说不是必然导致的话,至少可以大量导致或者促进更多的通心的行为的产生,包括“通心者”和“被通心者”的行为。对于“通心者”来说,一个真正通心的行为,会引起“被通心者”的愉快反应和感谢。这种愉快的反应和感谢会使他在一定条件下愿意以同样的通心的态度对待他人。对于“被通心者”,这次“通心”经历是一次学习,使他明白如何对待他人,就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在日后他会模仿这种“通心”的行为。

3       “通心”的行为导致双方的成长。而成长意味着有更强的“通心力”。“通心力”的提高使我们在交往中更能够“通心”。

 

    “从众心理”一词的使用一般带有贬义。“通心”的观念或行为由于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将赋予“从众心理”以新的正面的含义。褒义的“从众心理”将使“通心”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迅速传播。

     全人心理学关于“通心”的实践已经有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包括从一个全人心理学学员开始,连带改变了家庭的许多成员的故事。该文写道这样有趣的现象:“没隔多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横越海洋,传到对岸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连或接触。”——不管这是不是实际的情况;如果是实际情况,也不管这中间有什么奥秘。——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有时候都会发生类似“质变”的奇迹,而这个“质变”的详细过程是难以清晰观察和描述的!

   如果说其它“质变”行为难以描述清楚的话,“通心”这一行为引起的“质变”就不同了。全人心理学目前从心理治疗角度对于“通心”的 研究,已经具备了更清晰地描述“通心”引起“质变”的行为的条件。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发现,当咨询师能够与当事人通心的时候,当事人马上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当“通心”能够在心灵的更深层次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管猴子吃洋芋是否多少还是一个“故事”,组织行为学已经更清晰地给出了这样的说法:7%(约一成左右)的员工接受,就会有惊人的进展。只要有超过20%的员工认同,领导阶层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变革。组织行为学的这一研究使我们关于“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的猜想更加具体。“心灵相通,一通百通!”普及“通心”,更要“通心”。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首先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以及一切看重成长的人。首先在他们之中普及“通心”,让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以及一切看重成长的人首先成为人类的7%

    关于“通心”的理论与实践,也传达给大家一个乐观的信息:尽管现在世界上暴力事件还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仍然硝烟不断,但人类始终要进化,进化的方向之一,是变得更加通心。人类的进化,重要的是心灵的进化。心灵的进化的主要表现,就是“通心力”的提升。人类将变成越来越会通心的动物。

进化是人类的硬道理,发展是社会的硬道理,心灵成长是人的硬道理。

我们是否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活得更自在呢?

我们是否希望看到这个社会能够变得更加和谐呢?

我们是否希望看到这个地球变得更适合人类其他生物共存呢?

“通心”至少给肯定回答上述问题增添了信心。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向《第100只猴子》文章的原创者表示感谢!同时,由于在网上查到的这一文章都没有署名或者注明出处,故转载时没有注明出处,特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方便,请您看到此文后与我联系。或者如果有好心的网友提供线索,也表示诚恳的谢意!)

                                          ——许金声《第三次革命:通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百只猴子效应
【百猴效应】你的每个善念都对世界有帮助
关于动物文化
《未来简史》真能预测未来吗?
6分钟读完《社会性动物》,带你看透人性的本质
#不可思议的蝴蝶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