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荻港苕溪石桥 渔村芦花观庙
荻港苕溪石桥 渔村芦花观庙

         


    天目山溪流分南、中、北苕溪三股向东,各自奔波一程后又束集于东苕溪。东苕溪再于西苕溪并流汇入太湖。太湖浩淼旷阔之水,携长江瀚灏澎湃,最终奔腾直泄东海。

东苕溪旧时是条官河,沿河循水可达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船来往,水运繁忙。

东苕溪左岸便是荻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一个因其河港如织、水中芦苇丛生而得名荻港

“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自宋朝以来就有“苕溪渔隐”之称。

苕溪水径密布、河港如织、驳岸石砌、舳舸交通、舟次踏坡、梦里水乡;

“我家苕溪上,环舍清且涟。闲泛钓鱼艇,或棹采菱船。”——荻港清时进士章有大描写乡梓的诗词;

荻港沿岸垂柳、荷花清嘉、吴侬软语,越曲灯会,蟹肥虾美、菱馨藕香;

荻港精萃注目之处是陈年的河道、古朴的石桥和老旧的埠头,虽失往日的鲜亮规整、然而却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丝绸蚕桑荻港,宜居宜业、亦农亦商、商通南北、学贯东西、渔桑为本、桑基鱼塘。

扬州瘦西湖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荻港渔村尚存:二十三桥古意浓。其中最为有名的桥梁有:西舍桥、秀水桥、隆兴桥、庙前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渔乡荻港。”房舍多是明清垒造,目今保存尚属完好

远处遥看荻庄:八街九陌、三街六巷,皆是明清营造。小户青堂瓦舍、木骨泥墙;大家高堂邃宇、重檐雕墙。“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朝迎红日晨岚氤氲,暮送晚霞炊烟袅袅;渔米柴油、鸡鸣狗吠,浓浓的烟火气息。

水乡泽里至今保留着:章、朱、吴三大家族留下的36座名堂,虽斑驳积素,但古韵犹存;

苕溪荻港,钟灵毓秀。历史上共出了状元、进士五十多名和一百多名太学生、贡生和举人。有:沈约、孟郊、俞百平、朱惠勇……

渔庄荻港景区1.3平方千米,小而全、微而精。传统民居、连廊街巷、旧桥老寺、水域风光、地方民俗、历史大家……

你行走过雨中的小巷,应是古朴、温润、静寂。而当你踽步在荻港河傍,可听见河渠的溪流声、水拍船帮声、欸乃声、棒槌捣衣声和村翁里妇平常嘻笑声;

我绕着河溪,漫步在沿河骑楼长廊下,脚下是石板、石条、青砖墁铺的曲径、街巷、井陌,一侧是潺潺的溪水、河步,一侧是比屋连甍商号、店铺;摊位前的幌子、杏帘;店厅里的木排门、木柜台……

抬头是墙壁上的地衣苔藓,鲜活翠绿,那瓦鳞垄沟上的瓦莲猫头草葱郁气昂。

1998年瑞典王子罗伯特・章要来荻村寻根问祖,万里探望桑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来了多家媒体、吸引了众人眼球。

如果说南浔是大家闺秀,荻港便称得上小家碧玉。南浔当是溪曲柳翠,游人如织,荻港则为古朴淡雅,悠然静好。





    4月7号,在湖州高铁站,我乘154路公交,早早来到荻港渔村,在村西路口一家小商店,买了“来一桶”,添上开水,边吃边晃荡约千米路程向东进村。

    村口是罗伯特・章题写的双鱼抱拥“荻港村”村牌。

    荻港观光是不要“上清童子”的,从村西口进入,我便按荻港导览图,照着路牌指示巡览观赏。

首个见到的是“舍西桥。”舍西桥单孔石梁桥,搭建在吴家港上,木质护栏打眼一看便知是近年补修上的。传说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任长兴县丞时捐款而建。照此,此桥当修于明代嘉靖年间。

    顺着河溪边石块筑就的“水乡长廊”,走在平坦而整洁的小道上,拐过两道弯,擦过朱红色由木条搭筑的“苕溪渔隐”路牌,就看到“三官桥”、“三官庙”和“三官庙戏台。”

    “三官桥”建于明代,单孔石梁桥,桥堍十一级,桥面两侧立有云纹抱鼓石,两侧各4根石望柱嵌有石栏板。

    “三官庙”初建于南朝,占地1800平方米,有三官殿、地藏殿、弥勒殿。三官原指尧舜禹,也即天官、地官和水官。按照传统,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三官庙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祈祷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三官庙戏台”单檐歇山顶,小瓦翘檐。建在三官庙面前河对面的河道拐角三角处。面朝三官庙。旧时,庙中建戏台主要是娱神的,普罗大众、信男善女也可立于对岸或乘船在水中观赏。

    荻庄河流溪水两岸均用方石垒砌,河面局窄,多段仅在十米上下。依河而筑的房舍多是青瓦平房,朝水方向建廊檐,置美人靠,防雨防晒,方便行人步行和歇息。










    稍作逗留观望,接继前行。

    “幸福大舞台”五脊高翘檐藻井式台顶,是遍及全国乡村的那种个演艺舞台,面河而修,南面有四柱石质“荻水悠悠”牌坊,舞台左边的高大的房屋山墙上题壁着村歌——《莽莽荻港洲》。池塘东面是景点南门,岸边有水榭,河中装设四条硕大有鲤鱼彩灯。

    转出广场,背南门向北几步朝东就是“长春桥。”单孔石拱桥,东西起阶各九级。据当地地方志记载是清乾隆年时顾氏兄弟捐建。




    迈过长春桥右前是荻港风物的精萃——“南苕胜景”遗迹,左侧是崇文园。南苕胜境是一组古建筑群,主要营造有:积川书塾、祖师祠、云怡堂。原迹在太平军战火或后来的人祸中遭毁。南苕胜境大门。门楣上仍保留着五角星加“荻港人民公社中心小学”字样。现今的南苕胜景楼亭台阁、回廊绕环、水池津梁、奇石清流、梅林点染、花竹幽影

云怡堂为两进,前为文昌阁,后为纯阳楼,供吕纯阳祖师,是道教设坛地,堂内曾保存全部“道藏经”。后经当地望族章氏拓建为“南苕胜景”。现今能见到的:八角形放生池、五孔石梁桥、四面厅台基、吕纯阳像石碑、御碑亭内“玉清赞化”碑、竹子图、八面石雕井等。

八角形放生池为矩形泮池切了四角而成,周边皆立石拦杆,水中放养锦鲤,中间架南北向五孔桥。五孔石梁柱桥,四墩五跨石梁。桥墩由三条石柱并排竖立,上搭石条横梁,再架石桥板;两侧有石条栏杆,各有望柱6根。这一古建让我想起山西晋祠里的圣母殿前“渔沼飞梁。”

南苕胜景月门边有一通传为关云长所作的竹叶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游客中有人迷惑为何关公如同当今某些领导到处题词。其实,“风雨竹碑亦同岣嵝碑一样,全国各地存立有多块。我拜望过洛阳关帝庙,庙内有通同样内容的竹叶诗碑。其实,形像字同的“风雨竹碑”咸阳古城、潮州景韩亭、奉节白帝城、澄海市莲阳镇的武庙等也有。

积川书塾原为荻港章氏私家书塾“积川”取自“土积成山,水积成川”之意。内有讲堂、时还书屋等。

四面厅台基原是“闻鹤轩”,台基中有八卦图,而今基础上筑立着孔子像。

八面石雕井井圈不多见,四面相同的兽首应该是龙吧,其余四面则雕有鲤鱼、鹿等祥兽。可惜拍的图片找不到了。

“玉清赞化”碑、钦赐“警化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祠”额是1805年嘉庆帝为吕祖庙御书。御碑亭当是近人筑造,祖师祠应与此有牵绊。
























“南苕胜景”东面出,过“荻港名人馆”向北,迎面是“总管堂”、再向东依次是“水龙会”、“演教寺”、“神船渡”。“总管堂”西面是“乐善桥”和丘冈上的重檐攒顶“积善亭”。

乐善桥东西各有三级踏步,石栏杆四根望柱,柱头雕有座狮。底梁双头雕有避水兽

演教寺前的水塘有只新近打造的木质亭阁式游船。“神船渡”的故事显然是旧时百姓感誉神灵护佑襄助之功,以示后人,不忘恩德。故事情节离奇不经,岸边有标牌介绍。

演教寺初名“兴福院”。始造于后周,屈指有千余年。形同山西悬空寺一般为“儒释道”三教合一道场。有山门(问津亭)、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门前立明崇祯、清康熙两块治安禁示碑。院中有青石弥陀像,大雄宝殿顶悬钢镜上有严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题字。大殿上塑立“八仙”神像,是宋代全国独有的“佛道一家”的创举。我在寺中见到堆集赫色砾石构件,讨教了寺内释子,也未能说出年代和原寺观中的位置

演教寺东边有“泰山青府”,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寻常时它是大门紧闭,据说,内中既无灵座香火也无生活什物。

总管清嘉庆年间荻港首富吴元菊斥资重建,内有大殿、戏台和看楼等。少见的是大殿中立有三尊宋代金国行赈粮救灾民善举的三个王爷像大门前有对宋代石狮,央视《记住乡愁》48期“齐心向善”有专题记录片介绍。

这双宋代石狮也有个妙趣的典故:宋朝时荻港市集上堡,天安乐王府前的一对石狮夜里去上堡偷吃面条。“上得山多终遇虎”,某次二货贪吃回府时天色已亮,被演教寺主持撞个正着。,那对石狮就被定于门前,东面那贪吃的雄狮来不及吞进嘴里的面条,永远留在了嘴边














带着笑意,安步从池塘中S形坝堤上踱来。穿越过街亭——“问津亭”,面前一片开朗敞亮,正前方是“庙前桥”,左手边是“陈果夫探亲码头”、“京杭大运河”,紧挨着运河向北,依顺有“外巷埭”、运河大桥和桑基渔塘。

运河应是人工开凿通航的河道。荻港村东这条河流查了些资料,本人认为是东苕溪一段,狭义上并非是京杭运河西段一部分,它能通过太湖与大运河勾通,可为古运河西线支线,称为杭湖锡运河,是一种广义上的诠释。现存的荻港外港埭廊街就沿这条河岸建造的。

问津亭为清同治状元陆润痒手笔。说是当年有凤凰飞落在演化寺树柯上啼鸣,主持受启示开化后在此处垒土砌石为坝,坝上筑亭名凤经亭,明嘉靖年间重修时取“指点迷津”意改问津亭。

庙前桥又名八字桥,肇始有南宋和明未两说。两墩三梁石桥,形状似八字,桥栏桥墩都勒刻雕凿吉祥图案,南北走向。有个寓意:里人外宾来此,走过此桥当能官运亨通、财喜八达。

庙前桥东侧是运河龙溪港,是荻港水路要埠。朱五楼上海金融协会会长、荻港人、为朱熹后裔祖籍徽州,陈果夫妻朱明珠之父。1947年,陈果夫夫妻从这里上岸回荻港探亲,受到乡亲道欢迎。感此,陈果夫写下一首浓浓乡情的诗--《故乡》。在这小码头上立有夫妇二人石像,舟次便称“陈果夫探亲码头。”












外巷埭紧依运河西岸,南北方向,长500余米。昔年,水运繁华时、樯帆林立,坐贾行商偕聚于此,檐廊骑楼、店肆商号连门接槛,曾有楼、堂、行、店和轮船埠头,如今多已关门歇业,但明清式样的旧屋老户仍然完好。朱红石条路面、石础木柱、花格门窗、檩梁楼板,廊下的鹅颈椅,引发来客怀旧思故。在外巷埭我欣喜见到了我黄口小儿时才有的行当“冯氏箍桶作坊”——那为水桶、木盆打箍的匠铺,我们这里称这种手艺人为圆匠。

外巷埭和里巷埭呈”型,弯角处就是风雨廊桥“东安桥。”东安桥,单孔石梁桥,两端接着外巷埭北端和里巷埭东头廊道。










里巷埭东西走向檐庑式走廊,建于明清时期,全长600多米,靠里巷埭市河北而蜿蜒铺展。沿途有钞田弄、沈介弄、牛弄等巷弄贯穿南北。有“一元茶馆”、罗伯特・章故居、鱼跃龙门、积善桥、鸿远堂、礼耕堂、秀水桥、隆兴桥、三瑞堂、馀庆桥、

    散步走进里巷埭阔约四五米的廊下,脚下是油光发亮的石板路,左手边窄狭的里巷埭市河水波不兴,仿若与这里的时光一般停滞不前。顺眼看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屋舍样子,若同穿越到垂髫时岁月:红色的标语、图像,钨丝电灯泡、晶体管收音机、老式电视机,木板门、木条几、骨排凳……穿着补丁“的卡”褂啜茶的阿公、围着青花布围裙搛着菜哼着越调的阿婆,睡眼朦胧的阿黄……

    “一元茶馆”为百年前的“聚华园”,店主是与我同姓的第四代潘平福夫妇。夫妇俩和一个聋哑伙计每日凌晨五点营业,茶水费只收一元。一元茶是收不了成本的,靠的是潘老理发贴补,才勉强相继。茶馆朴素、却凝着稠稠的乡情人味,招拢着四周的村民打牌、聊天。“一元茶馆”成了街坊四邻离不了的乐园、戒不掉的念想。

   询问了几个老乡都难能明确表明罗伯特・章故居位置。机缘巧合,最后竟问到了一元店老板兼剃头师傅潘老,老人不说二话领着我,进入一元茶馆后一条逼仄的巷弄里,找到已作养鸡的两间平瓦房。

潘老用亲和的口气,慢条斯理地向我介绍罗伯特・章的情况。罗伯特・章祖父章祖申出生于荻港“云怡堂”。1920年被任命为驻瑞典、挪威两国大使。父亲章宗琦出生于瑞典,并于一位著名女演员结成伉俪。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瑞典王室斯格瓦德・贝纳多特。罗伯特・章随成为了瑞典王子---亲王的继子。1998年瑞典王子罗伯特·章来到荻港寻根问祖。“一朝出名天下知。”此后,外界始知湖州荻港村。








一元茶馆朝西两步有一“积善桥。”“买鱼买肉上石桥”可见此桥原是村庄中集市之所,喧嚣之地。积善桥单孔石梁桥,长不盈丈,宽不过五尺,横跨里巷埭市河,建于1735年。

向西,擦身行过“丁家状元糕”店,来到了鸿远堂、礼耕堂、秀水桥跟前。

鸿远堂是陈果夫的岳父朱五楼的故居。朱五楼贫寒挑担起家一直走到上海钱业公会首任会长。长女是陈果夫夫人朱明珠,次子朱学良娶荣毅仁之女为妻。

礼耕堂由吴元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由轿厅、大厅、楼厅和偏房组成。现是吴氏家族发展和乡贤名人的展示场所。

“大小商店开到秀水桥”秀水桥建于1622年。单孔石拱桥,长11.8米,宽3米,矢高 2.70米。桥孔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金刚墙用花岗岩条石错缝平砌、桥额刻“秀水桥”名。两边长系石镌有楹联,因剥泐无法辨认。石栏有望柱八根,中段四根柱头雕坐狮,石栏两端置抱鼓石外面作圆型镌覆莲纹。

接续向前,在里巷埭西端就可端详隆兴桥、三瑞堂和余庆桥。

隆兴桥错落地叫西家汇,在里巷埭西顶头,桥下溪流是龙溪港支流。隆兴桥长宽各为16、2.86米,三孔石梁、桥侧面和桥墩均呈梯形,东西桥头有金刚墙,其中一面金刚墙上有字迹漫漶的重修碑记。

三瑞堂是章鸿钊故居,居里巷埭市河、秀水桥南。章氏在荻港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章鸿钊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创始人。据介绍:三瑞堂原建筑由三轴线和附房备弄组成。其主轴线建筑为四进深,厅楼间由义门贯通,门楼均毁。故居尚存槅扇和槛窗,裙板与木头多作素面,槅心镶有玻璃。

余庆桥又名草田桥,三孔石梁桥南北横跨钞钿桥小河,造建在1751年。西侧为水泥桥“余丰桥”

三瑞堂在村内巷里中、余庆桥里巷埭市河北边,都不在里巷埭常规参观路线上,未面临亲视。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荻港村东,运河对面。大概是种农渔生态生产方式基地吧,未入行程拜瞻之列。














中午结束荻港观赏,乘18:07高铁直接返回安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湖州乡村,运河水村,荻港古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荻港
桐乡的桥|8座古桥,感受桐乡的古朴与雅致!
盛泽文化瑰宝|坛丘三桥
【望亭镇志】第十八章 文物古迹
湖州荻港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