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大的盗墓团伙都不盗这座帝王陵墓,秘密只有一点,谁看完都感叹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团伙就是赤眉军。天凤5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在山东莒县举旗造反,开始起兵对抗大新朝。他们为了在战斗中更好地区分敌我,就将自己的眉毛染成红色,故此,被成为赤眉军。

王莽的大新朝,是一个不得人心的政权。官逼民反没有错,但这话又说回来了,赤眉军的组成确实是有问题,小编绝非瞧不起农民,可是这只农民军,没有纪律,没有韬略,跟政府军对抗,基本上是凭着一股血勇在战斗。

赤眉军一鼓作气,攻进长安后,可是当时正值冬天,四处一望,白茫茫的一片大雪,长安十户九空,赤眉军的粮饷全都成了问题。

为了补充粮饷,赤眉军干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盗墓,盗“汉帝诸陵、取其宝货”, 但赤眉军却放过了一座陵墓,就是灞陵。

灞陵是汉文帝的陵墓,缺少粮饷的赤眉军为什么肯放过这座陵墓?原因有两点:

1、汉文帝刘恒是一个异常简朴的皇帝

当皇帝啥好吃啥,啥好穿啥,啥好用啥,这是很多人的想象,同时也是事实。但汉文帝刘恒却不是这样,北宋吴垧在《五总志》上这样写道:以“履不藉以视朝”这句话的意思是,刘恒穿着草鞋上朝办公,你可以想象他简朴到了什么程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正因为汉文帝刘恒勤于朝政,勤政爱民,故此,才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2、汉文帝刘恒的灞陵墓曾经被洪水冲过

汉文帝刘恒领着群臣,到灞陵视察自己的陵墓,看罢四周的河流山川和地貌,刘恒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凿山为陵。

在刘恒以前的皇帝,全都是封土为葬,根本就没有凿山为陵墓的先例,汉文帝的想法是:凿山为陵,一是坚固,二是防盗,三是省钱。

刘恒的想法不错,可是灞陵地宫的排水就成了大问题,后来工匠们决定在陵墓的地底下,修建四条排水沟,这才解决了陵墓中积水的大问题。

刘恒葬入灞陵后,因为排水的技术不成熟,很快排水沟就被泥沙碎石给塞住了,灞陵地宫就成了一片泽国,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年天降暴雨,渭河绝堤,滚滚的洪水冲开了刘恒的地宫宫门,刘恒的棺木、尸骨,墓内冥器,全都随着流水,直奔东海而去。

洪水过后,灞陵虽然被重新修缮,可里面就是一座空陵!

汉文帝可以说是一代勤俭君王,他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难道真是洪水要跟他过不去,将陵墓冲得空空荡荡,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都不给他留下吗?

当地的老百姓却不这么看的,他们认为刘恒是一个难得的君王,洪水毁墓,这是有讲究,有目的的,也许老天爷知道,若干年后,赤眉军要挨个盗窃汉朝皇帝的陵墓,它利用洪水,首先为刘恒做了“周全”的安排。

不管怎么说,灞陵经常会现在诗人们的吟咏里,而汉文帝刘恒更是一位让人提起来,就竖起大拇指的好君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元18年,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见墓就挖,为何放过这个皇帝的陵墓?
赤眉军攻进长安西汉皇陵均被掘,为何唯独不敢掘此皇帝墓?
西汉15位皇帝,为何只有11座皇陵?汉文帝的霸陵在西安境内被
汉文帝霸陵发现了!可为什么不在祖陵?为母亲,为国家,为自己
汉文帝遗嘱:不要为他起坟,陪葬物用瓦器,182年后方知他多明智
中国最豪华耗时最长的陵墓,千百年来被盗数次,依然保留近半财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