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媒人只说一句话,他果断的娶了从未谋面的妻子,婚后恩爱41年

客侃历史

民国,是中国由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当时中国人的许多观念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知识分子。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转变就是结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改为自由婚恋。然而当时有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却依然按照旧社会的方式结了婚,婚前没见过妻子一面,也没通过书信,最后却也生活得很幸福。

这个人就是叶圣陶。我们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思想先进,按说应该会很在意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是否与自己情投意合,三观相近,但他还是相信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切只因他的媒人说过的一句话。

事情要从叶圣陶一个同学的婚礼说起。叶圣陶喜欢作诗,每逢亲朋好友结婚,他就会作一首诗词,制成条幅作为贺礼。他同学王彦龙结婚的时候,他又写了诗词贺喜。王彦龙将叶圣陶的诗词挂在了洞房之中,供人欣赏。

当时叶圣陶未来妻子王墨林的姑姑也去贺喜,看见洞房中的诗词,赞叹不已。于是就问是谁做的,有没有对象。一听叶圣陶还没对象,于是就请叶圣陶的朋友王伯祥帮忙给自己的侄女做媒。

王伯祥觉得女方出身人品都挺好,正好自己的好友也该娶个媳妇儿了,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下来。王伯祥先是找到叶圣陶的父母,将王墨林的家庭和人品都说了,叶父很满意,但还得征求叶圣陶本人的意见。

王伯祥说这桩媒并没有费多大口舌,他只跟叶圣陶说了一句话:“王墨林是新时代女性。”叶圣陶一听,这正是自己的理想伴侣,再加上是自己的好友介绍的差不了。叶圣陶又听说自己的父母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于是只看了王墨林的一张照片,连面都没有见就将婚事定了下来。

王墨林自幼父母双亡,由姑姑胡铮子抚养长大。因此,她的婚姻自然也是姑母操办的。王墨林当时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姑侄两人一起会到苏州,在苏州的一所女校教书,后来又到了南通教书。而叶圣陶当时在上海。

办完婚礼,两人就各回各的学校所在地工作,见一面很不容易,但即使如此,两人也从不曾出现什么隔阂,反而感情越来越好。不久之后,王墨林就转到了叶圣陶所在的学校任教。从此,两人就再也没有长时间分开过,叶圣陶变成了一个极度恋家的人。

1922年,叶圣陶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的邀请,前往北大教授作文课。在北京,叶圣陶结识了周作人等著名的作家,相谈甚欢,但是这仍然不能弥补他对家人的思念,只教了一个月就抑制不住对妻子的思念,请假回了家。

1923年,福州协和大学邀请他去任教,任期为一年,叶圣陶不愿与妻儿分开,拒绝了,但是校长再三邀请,盛情难却,叶圣陶只好答应了。任教期间,他白天教课,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思念妻子,每天都盼着妻子的来信。才教了一学期,一到寒假,他就辞职回家了,从此再也没有与妻子王墨林分开过。

当年,王墨林对叶圣陶的认识仅凭一首诗词,而叶圣陶只因媒人的一句话,两人就互相认定了对方,从此恩爱了41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媒人说了7个字,他就娶了从未谋面的妻子,婚后恩爱41年!
媒人只说了七个字,他毫不犹豫娶了素未谋面的妻子,婚后恩爱41年
王伯祥的甪直时光
1916年,叶圣陶娶了素未谋面的姑娘 新婚之夜,他紧张地掀开盖头
1912年,18岁的叶圣陶去参加好友王彦龙的婚礼 他亲自题写了新
1916年,留学归来的胡铮子一眼相中叶圣陶,决定将侄女胡墨林许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