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堤春晓,这一条三公里长的春日美景邀请你来欣赏游玩
 养生路上有我的陪伴 昨天13:06
正值暮春时节,春光烂漫,自五湖四海而来到杭州西湖的游玩的旅客熙熙攘攘。西湖的众多美景之中,最适宜在春日游玩且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便是苏堤了。苏堤总长约三公里,向南延伸至南屏山的山脚,往北直通到栖霞岭。一道长长的堤坝安静的卧落在西湖之上,就像女子的身形一般妩媚动人,为西湖平添了几分柔美。
堤最美的时节是春天,寒冬刚过不久,堤岸两边的翠柳纷纷吐出娇嫩的绿芽,远远望去就像一层绿色的帘幕。所以苏堤的美景又被人称为“苏堤春晓”或者“苏堤报春”。苏堤上由南自北有六座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三桥和压堤、东浦、跨红三桥。这六座桥的桥拱较高,远望去就像在整个平卧的苏堤上有六处被一根无形的线给吊了起来,因此老底子的杭州人将这六座桥称为“六吊桥”,而苏堤美景也有一个更文艺的名字“六桥烟柳”。
映波桥是苏堤六桥自南向北的第一站。映波桥靠近南山路的一侧可望见雷峰塔,游客们站在桥上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花港观鱼,影影绰绰的亭台楼阁倒影在湖面上,别有一番雅致。再往前走是一座半圆形的石质拱桥,便是锁澜桥了。锁澜桥取自锁住波澜之意,可以说是内外西湖的分界,一过桥便进入到里湖了。桥的一侧是碧波荡漾的外西湖,另一侧则是湖面光滑如镜的里湖了。第三座是望山桥,在桥上可看到小瀛洲的三潭映月岛。桥的南侧有个御碑亭,里面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碑刻“苏堤春晓”四字。在望山桥上向西眺望,可见丁家山的葱茏翠色。
走完前三座桥,这三公里长的美景也欣赏过半了。第四座压堤桥是三百六十度观赏整个西湖的最佳之处。据说压堤桥桥下的水比别处更深,旧时是取道去往灵隐寺等处的必经之路。东浦桥也称束浦桥,是西湖上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之一。跨虹桥是整个苏堤最北处的一座桥,在明朝时移动到现在的位置。跨虹桥是六桥之中最长的一座,距离曲院风荷非常近,不远处是著名的北山路,向东远眺可以看到孤山。六吊桥既是西湖苏堤之上的美妙风景,也是观赏西湖风景的落脚之处。从六桥观望,整个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一说起苏堤,众人皆知是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时,为疏浚河流,将挖出的淤泥垒于湖西筑成了一道堤。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苏轼在湖边研究疏浚工程,正在发愁挖出的淤泥如何处理时,听闻远处传来渔歌声声,唱词的内容是说西湖两岸南山和北山的试婚男女苦于没有“鹊桥”让他们相见,相思难解。正在犯愁的苏东坡突然茅塞顿开,想到了堆泥成堤的办法。后来当地百姓感念苏东坡,于是将这道堤坝命为“苏公堤”,也就是苏堤。说起苏堤,还有一则趣闻。约莫十余年前,有游客发现苏堤御碑亭所写是“苏隄春晓”,当时有人解释说因苏堤位于西湖中央位置,乾隆皇帝觉得在湖中观赏美景需要用耳朵来听,于是将“堤”改成了“隄”。以讹传讹之后,甚至连导游也会如此向游客们介绍。其实,“隄”字本身就有“塘”的意思,并非是乾隆皇帝擅自更改的。
苏堤修建宋时,也就是近一千年以前。在漫长的历史中,苏堤几近被毁。北宋靖康之变期间,当时苏堤刚修建完约三十年,金兵占领了北宋国都开封府,宋高宗带领整个朝廷南迁至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但是不思进取的南宋官员非但不想着收回故土,反而沉迷于西湖歌舞,对西湖也是不管不问,任由淤泥堆积填湖为田。直至明朝时期,整个西湖的面积已经缩小了近一半。杨梦瑛,也是杭州的另一位知州大人,顺民意再次疏浚西湖,效仿苏东坡将所挖淤泥重新填回苏堤,并修建了另一条堤坝,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杨公堤。至此,在杨知州的努力下,西湖和苏堤得以恢复。
四月时节草长莺飞,正适宜漫步苏堤,观赏美景的最佳时间。堤岸边杨柳垂髫、桃花妖娆,远看湖水如烟如镜,近观碧波照人倒影,湖山美景如画卷一般美不胜收。苏堤报春,如此美景当然值得让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御口亲推为西湖十景之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留给后世几条“苏堤”?为修堤连弟媳的金银都花了
苏东坡所到之处,往往都会有个“西湖”| 老范儿
西湖美景三月天
西湖美景--苏堤春晓(绝品收藏)
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观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七律(平水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