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一幅山水画,流传千年,至今人们都没弄明白画家是谁
有画说今天06:52
皇帝当然是爱江山的,朕的江山朕焉有不爱之理。皇帝一般也都有品位,比如喜欢拈花把酒吟诗赏画,乾隆就既爱江山又爱赏画,曾经有一幅传世名画是乾隆的心头大爱,还被他题上“可惊当世王和赵”的感慨。
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恐怕是故宫藏画里面尺幅最大的山水之一,整幅画的宽度差不多接近十二米,这在所有传世的山水名画当中算是真正的“大手笔”了,整幅十二米长、超过半米高的画卷以青绿着色,不但恢弘大气而且典雅悠逸,故有专家说这幅画在青绿山水这一领域至今九百多年无人超越,被誉为千古名作完全是妥妥的。
王希孟
乾隆看过此画之后喜不自禁,拿出他那颗三希堂的疙瘩宝贝印“哐”地盖了个到此一游,意犹未尽还即兴吟诗一首题于画首,他的诗意大概是说:这画把朕的江山给画绝了,北宋传下来的画有如此之妙的恐怕难寻其二了,都足以惊到王诜和赵伯驹这两个牛人了,不知道画出此画之人的师傅是哪位神人竟有这般厉害。(乾隆跋见图三)
乾隆跋
整幅画的画面其实是很干净的,在乾隆御笔挥诗之前是没有一个字的,大概乾隆题过之后也没人再敢造次乱写了,至今也仅有乾隆这么几句诗孤零零地留在十二米长的画上。但是在卷尾还有两个人留了跋文,但都不是直接写上画作上,都是单独准备了另一绢写好后裱于画卷尾部,这两个人也不简单,一个是此画的第一任主人权相蔡京,一个是元代的书法和尚释溥光(俗姓李)。
听琴图局部
因为皇帝赵佶喜欢画画儿,为相的蔡京当然是投其所好得懂点鉴赏,当然他本身也是个书家,和皇帝在一起时他就经常会趁机凑过去“赏画”,发表一些比较中听的“艺术评论”,赵佶听了很开心,有时候还邀请他在自己的画作上题个字啥的,比如赵佶就曾命他在《听琴图》上题诗一首。
蔡京跋
有一次赵佶在赏一幅画,蔡京又把脑袋凑过去,他看出皇帝对这幅画很是欣赏,便又一次发表了符合赵佶心意的评论,皇帝听蔡京说得头头是道一高兴就赏予了他,正是《千里江山图》。于是蔡京就成为了此画的第一任主人,皇帝送的画那自然不能随意对待,所以蔡京很是恭敬地题跋记下此事感念圣恩,这就是卷尾的第一条跋文。
局部
蔡京当然也没忘记下这幅画的作者是何人,毕竟画卷上当时没有一个字,皇帝赏赐是要传世的,百千年之后子孙们总要知道这是哪个家伙画的吧?所以在跋文中蔡京写明白了:这画可厉害了,是一个叫“希孟”的十八岁小伙子画的,皇帝一高兴赏给了老夫。注意了,蔡京只说这个画是“希孟”画出来的,至于他姓什么却没提。
在蔡京之后就轮到元代一个和尚出场了,也就是释溥光的跋。释溥光的跋其实也没啥新意,就是继续奉承夸赞了一番云云。
释溥光跋
到了清代有个叫宋荦的人感于这幅画堪称千古名作,就在自己的书里正式地给这幅画记上了一笔,这就是这幅画最早出现在书籍当中的资料,宋荦不但对这幅画作了介绍还把画家“希孟”介绍了一下,但是比较简略,他说:“希孟”姓王,很厉害,可惜只留下这一幅画传世,画完这幅画没多久可能就拜拜了,反正是音讯全无,好像也就二十来岁人……
这是首次有人明确说画家姓王,问题是宋荦的说法仅仅是他听别人这样告诉他的,却没有任何史料证据作为依据。但由于他把这个事写进了书里,到了现在就成为了王希孟这个人存在的唯一可见到的文字资料,故事就这样传了下来:十八岁的小王画出十二米长的千古名作,画完之后便再无音讯,至今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是死了呢还是失踪了……值得注意的是,除开清初的宋荦在自己的个人著作中对十八岁的小王有一丁点儿的介绍之外,所有史书当中都从来也没记载过这个十八岁的天才。
十八岁的小王画出了让皇帝高兴的画,还被赏赐给了有名的蔡京,画完之后他却神秘失踪了而且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信息,这似乎不符合常理。而这个“希孟”到底是不是真的姓王却仍然无法确定,“希孟”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至今人们都还没完全弄明白这幅画的画家到底是谁,只能暂时采纳宋荦的说法。因此如今有很多专家对这个故事持疑,但这都不影响此画的地位,它仍然成为了千古名作,如今更是故博的镇馆之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赏析
王希孟:18岁天才画家,20岁离世,一生只画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一个神秘消失的18岁天才少年和他传世1000多年的国宝级假货
《千里江山图》留下多少疑团
鹊华秋色图
宋朝名画《千里江山图》,竟是一个18岁少年所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