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榕城故事】福州闽山庙曾有福州最繁华的元宵灯会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有一条连接衣锦坊和文儒坊的支巷叫闽山巷,这条不起眼的支巷作为闽山的一部分因闽山庙而被福州人熟知。而闽山庙正是以前福州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活动地之一。据熟知福州人文历史的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介绍,闽山巷作为闽山文化的一部分,曾经是明清时期福州人主要的民俗活动场所之一,其中的庙会、斗宝都十分精彩,吸引了不少人前来。

  闽山庙因卓公保佑人民而来 为福州最早的火神庙之一

  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介绍,闽山巷是福州三坊七巷中连接衣锦坊和文儒坊的一条支巷,南北纵贯,长100多米,宽不超过1米。巷内南端东侧有“闽山卓公祠”,俗称“应公庙”,明清时泛称“闽山庙”或“闽山祠”。其称闽山境者,乃里社之称谓也。晚清至民国时,更因社火、社戏与各种社俗活动倾动榕城,声闻闽省。

  “很多人不知道,闽山庙的前身,其实是卓公祠。”

闽山巷连接衣锦坊和文儒坊

  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介绍,明仲昭《八闽通志》有记载:“说文儒坊里住着一个人叫卓祎之,字长吉,是闽县人,宋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历秀州(今浙江嘉兴)推官,为人正直,他自己表示死了以后将成为神来保佑人民。后来他死了,果真显灵,保护了乡里人,被人们供奉起来。”

  传说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至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近百年间,盗贼流寇猖獗,到处烧杀抢掠。卓祎之频频显灵,保护人民免于盗贼的袭击,得以安宁生活。当时的守臣朱良骥、通判诸葛有声、连江尉杨绍绾都听说了这样的情况,便下令封卓公为广利威显侯,并修建了庙宇进行供奉,庙的名字则叫“灵应庙”。

  由于“灵应庙”位于文儒坊闽山境内,人们俗称他为“应公大夫”,而“灵应庙”也随之有了“闽山庙”的名称。

  明代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闽山庙重建,弘治四年(1491年)又再次修建,嘉靖年间(1522年后几年),才真正改名叫“卓公祠”。

  到了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卓家的进士卓道异为“闽山庙”立碑,由于“闽山庙”供奉的是卓氏祖先,因此该庙也为卓氏宗祠,称“闽山卓公祠”,除奉祀广利威显侯卓公外,还供奉东汉太傅、褒德侯卓茂及卓氏入福州的始先祖卓宏。

闽山卓公祠石碑

  “闽山庙,还是福州最早的火神庙,很多百姓在此祈福,避火防灾。”王勇坚说。

  明清数百年来,闽山庙一直是福州重要的民俗活动场所,香火常年旺盛。每年元宵期间,举行的社火庙会,热闹非凡,万人空巷。

  明谢肇淛《五夜元宵》诗云:“更说闽山香火盛,鱼龙百戏列斋筵。”明邓原岳亦有《闽中元夕曲》诗:“街头宝炬夜初开,一曲新词怨落梅。怪底佳人好妆束,闽山庙里看灯来。”有文史专家考证:早在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闽山庙就有“杂剧”出演,此“杂剧”即是闽剧前身。

  此外,闽山庙前,有一口古井,叫闽山井,井水被大家奉为神水。当时整个福州市熬药,都要取这里的井水,以求快速痊愈。

  闽山庙云集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曾有福州最繁华的元宵灯会

  据福州的老人们回忆,闽山庙还有独特的文化,较有影响的有元宵灯会、转三桥、迎神、斗宝、戏曲演艺等。

  据卢馆长介绍,在福州历史上,“闽俗重元宵”,福州元宵灯会始盛于唐代。据记载,明清时期,福州元宵灯会仍极繁华,而最盛处乃在闽山庙。

  明代著名学者谢肇淛有《福州五夜元宵》诗,诗中描写元宵佳节的盛况:数以千计的蜡烛一时点燃高挂,都道今时元宵节盛况空前;街上密集的人流身影渐与香烟雾气融合,天上的皎洁月华也不如地上的彩灯来得圆明;鳌山虹桥搭起,辉煌焜耀,高可接天,摇动星斗;舞台上帐幕开启,一时急管繁弦齐作;人们更为向往的是闽山庙中的香烟灯火,还有鱼龙灯展及杂陈的百戏,以此烘托供奉庙神的盛大斋堂宴会。

  到了清代初年,闽山庙内的灯火繁荣的情况更胜于前朝。乾隆时举人郑洛英,曾作《榕城元夕竹枝词》10首,其中专写闽山庙者词曰:“闽山庙内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诗句虽简,却写明闽山庙内月明人繁,年轻子弟时尚的装饰及在戏场赛演十番乐曲的场景。此外,元宵之夜庙内不仅有灯展、社戏、赛神,还有斗宝。

今福州南后街元宵灯会

  据王勇坚介绍,斗宝这一民俗其实是源自春秋时期十八个诸侯国在潼关斗宝,福州的文人将这斗宝引入了福州。

  闽山庙内组织的游神赛会活动,也十分隆盛,轰动榕城,以致需官家出面干预。

  此外,从庙会中派生出“转三桥”是闽山庙的另一特色文化。“转三桥”据说在宋代就有了,是妇女一展风姿的难得机会。元宵节这一天,妇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穿金戴玉,烧香拜神后,结伴从数座桥上过,谓之“转三桥”。

  民国后,闽山庙的文化活动也被南后街灯市取代。随后,闽山庙一度改建为闽山公园,而目前所见闽山庙旧址,石砌戏台及木构建筑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了“闽山卓公祠”碑匾和残壁断瓦。

(来源:东快网·张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夕纷华盛福唐”
重新认识福州的古早“交响乐”
手拍手绘福州——闽都小华摄影与钢笔画
明末清初古“南台十景”丨别记闽都系列
古代闽山庙会“掉拾”簪钗之谜 | 空中茶摊
身在福州不知“福”——原来福州还有这些名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