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潮州:美食、风光、文化之行(附潮州吃货地图)



【潮州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感受潮州】

文化之旅:厚重而多彩的潮州文化,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吃货之旅:舌尖上的诱惑,满足口胃同时,还可以了解其故事。


潮州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 广济桥
有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 —— 韩文公祠
有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 —— 许驸马府
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 —— 己略黄公祠
有始建于唐朝的 —— 开元寺
有笔架山 —— 宋窑遗址

【三山一水】

金山(北)、葫芦山(西)、笔架山(东)、水是韩江。


【十相留声】

是指从唐到宋,有十位宰相到过潮州。分别是:唐宰相常衮、李宗闵、李德裕、杨嗣复;宋宰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十相都是被贬谪降职或因抵御外侮转战来潮的。这些人都有很好的政绩和文化素养,在不用程度上推动了潮州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潮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海滨邹鲁】

邹鲁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海滨邹鲁可以理解为沿海文化昌盛之地。

【工夫茶】
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是广东潮州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州籍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历来讲究“品饮工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工夫茶”。


【潮州民居】
融汇千百年来潮州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州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潮州木雕】
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
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潮绣】
汉族传统刺绣技艺之一。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潮州市的林智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潮州小食】
潮州民间历来重视祭神拜祖,因而一些潮州小食,往往被作为某个时节祭神拜祖的必备祭品,以至成为一种习俗。例如家家产户都必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等用以祭神拜祖。
潮州小食还寄托着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例如潮州小食中的粿类,如红桃粿、白饭桃、鼠曲粿等,都是用木印印成桃型,这是人们以寿桃的外型表达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红桃粿、酵粿,是潮州民间重大节日必备的祭品,红桃粿染成红色,因为红色是潮州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征,蒸酵粿因大酵的作用而松发,潮州人便用以寄托兴旺发达的愿望。
一些潮州小食还体现了潮州的民间传统习俗。如有一款称为甜豆干的潮州小食,以豆干煮红糖加青葱,多在孩子入学、出花园、娶亲等喜庆日子,煮给孩子或新夫妇吃。那是因为豆干的“干”和“官”同音,且豆干外型四四方方,象征官印,表示有官气,红糖象征甜密幸福,而青葱则表示聪明。


【广济门城楼】
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 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


★ 登城楼是免费的,晚上有灯光装饰,很漂亮。


【广济桥】
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牌坊街、骑楼】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潮州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1951年,因阻碍交通、废坠伤人而被悉数拆除。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工程将修复古牌坊22座,整修沿街历史建。


【韩文公祠】
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施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
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



【开元寺】
位于潮州闹市区的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
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己略黄公祠】

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堂内装饰着精美绝伦的木雕,木雕在雕刻手法上采用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技法,外形色彩上充分采用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手法创作题材多以神话人物、民间传说、花虫鸟兽等,整座建筑物装饰轻重有别,层次分明,是潮州木雕一绝。


【甲第巷】

“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而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
这些街巷宅院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宝库。

请认准微信公众号:我来自潮州


【龙湖古寨】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古寨的寨内结构是先人按照地舆学的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长1.5公里,由于形似龙脊,便将原先的俗称“塘湖”改为“龙湖”。

中央直街的东面有新街、上东门街、下东门街,西门有五宫巷、隆庆巷、福兴巷、狮巷、中平巷、伯公巷,形成“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

据考证,龙湖寨历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达53人,名人的题词、书法、碑记也相当多。至清末民初,在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

俗话说:“潮州厝,皇宫起。”这些府第、民居的门廊主面装饰浓重,门匾、侧壁等多绘风俗彩画,十分气派;天井地铺卵石或条石,摆设花盆,简洁明快;门厅与天井间置同花屏风隔扇,使空间转折变化。这些建筑虽经历沧桑,但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屋脊嵌瓷的花虫鸟兽生动传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东,三天三座城——汕头老城
国庆自驾旅游路线: 广州-潮州-汕头
潮州这座烟火遍布的老城,一定要去一次~~
老俞闲话丨潮汕的感悟
南粤广东:古城潮州掠影(叶平)
潮州游记| 韩愈的8个月,繁盛了潮州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