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青铜器的制作方法——范铸法







《天工开物》制鼎插图




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界线。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至东周早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为范铸法;二是从东周晚期的春秋战国至今一直使用的失蜡法(精密铸造法)。下面我们浅谈一下范铸法。




青铜器工序流程(引自《中国上古金属技术》)




范铸法又称块范法,大约在夏代,已用石范铸造铜器。商初期,已有两合范、三合范和内范;商中期,已发展到能用多个型、芯组成复合铸造百斤以上的大型铜器;商晚期,青铜器的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西周时期,一副范可以连铸数器(西周中晚期常见有成对、成组出现的器型相同的铜器),改变了一副范只铸一器的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在铸造上普遍采用了器身和附件分别铸造的方法(分铸法),铸件的器壁普遍变簿,一般在2厘米左右,能采用浑铸(整体浇铸)、分铸及浑铸分铸相结合的多种方法;汉代的泥范铸造业出现了更细的分工,这时的泥范已是高温烧制,且在浇铸前入窑预热。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可使用叠铸法铸造器物,汉代又有所改进,从多浇口发展为单一浇口,并广泛应用于钱币、小件器具的生产。




典型的范




根据我国古代青铜冶炼遗址发掘出的实物,再结合青铜器的外形分析,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铸造方法制作的。范铸法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制模、制范、浇注和修整四个步骤。

1、制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等各种质料。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

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内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一般来说,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颗粒较粗,在二者之中还拌有草木屑等,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像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譬如要制作一个铜匕首,就预先制作一个匕首的模型和两大块厚厚的泥片,把匕首模型压入泥片中一半,再在第二片泥片上压入另一半,泥片干透以后一合,中间的空腔就是匕首形状,浇入铜液。




制范




3、浇注。是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趁热浇注。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注入浇口。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直到浇口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或“整体浇铸”。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这种做法,外范拼合的接缝,会在青铜器上留下痕迹,叫做范痕。小型器物当是用浇包来浇铸的,大型铜器则可能使用浇包和槽道浇注。




浇注

4、修整。器物铸成冷却后,用力敲打即可去除铸范,泥芯因附着器内,较难去除,需要使用工具将其剔凿出来。然后使用锤击、锯截、錾凿和刮削等手法,以去除浇口、飞边、毛刺和多肉等。所用的工具包括一些金属器具,比如铜削、铜刻针等。

《荀子·疆国篇》称“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则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蠡盘盂,刎牛马,忽然耳。”这一段话不仅特指铜剑铸作,于先秦青铜器制作亦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他把器件铸作明确地分成铸造、铸后加工两阶段。前四句概括了古代青铜器冶铸工艺的四个要素,意为:铸型必须形制端正、尺寸准确,要用优质的铜锡配制合金,匠师具有熟练的技巧,合金的熔炼、浇注均要火候得当。这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冶铸技术要诀的理解,为人们多所援引。但是,后一段被提及的比例远远低于前者,说明人们没有将铸后加工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铸后加工对于器件的最终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通常包括脱范、清理、磨砺等。




铸后加工




脱范后有局部缺损的铸件还需补缀。商代青铜器的补缀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熔补,即直接以熔融铜液倾倒在需补缀的孔洞或裂隙上;另一种是补铸,如果青铜器的一部分或附件,如足或鋬等,由于种种原因未铸成或断折,则需在残体上做范,再经浇注与器体熔接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周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转载]青铜器的制造技术有助于分辩真伪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看了古人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才明白模范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铜镜的鉴定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