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览 | 关于造纸的匠心与工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7-02-22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微信号 njmuseum
功能介绍 南京博物院座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建院八十余年,馆藏四十余万件。现已发展为集展示、服务、研究、收藏、交流为一体的“一院六馆六所”的格局。
展览名称:“纸载千秋——传统记忆与保护技艺”
 展览时间:2016.12.17.—2017.3月底
展览地点:南博特展馆2F8展厅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是一项凝结了先人智慧、
延绵千年的事业。
于纸之上,
各种加工技艺
丰富了纸的形貌、
扩展了纸的功用。
印刷技术与装帧工艺
又让一张张纸幻化成典籍书画,
承载起文化的记忆。
小南
上上周推送,我们对纸的前世今生作了详细介绍,那么问题又来了:纸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这我还真知道!一句话可以简单说明原理:将植物纤维分散提纯,与水配成浆液,抄造成型,最后干燥成纸。
小博
小南
这听起来很简单,其中却大有讲究。从原料到成纸,其间的工艺步步精细,可复杂着呢!
造纸技艺
匠心智造 传承增华
造纸看似简单,其工序往往有几十步之多。
这一技术诞生至今,不断创新,代代精进。
造纸原料的变化东汉
相传东汉蔡侯以麻头、渔网等造纸。
魏晋
魏晋时,开始采用新的纤维原料如藤皮、竹、草,其中浙江剡溪的藤皮纸名扬天下。
隋唐
隋唐时,涌现出捶纸、薛涛笺等以皮、麻为主要原料的名贵纸种。
宋元
宋元时,造纸进入全盛时期,竹、麦秆及其他草本植物大大丰富了造纸原料。
明清
明清时期,竹纸渐居于手工纸的主导地位,同时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脱颖而出。
四种重要的手工纸
麻纸
它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从汉入唐,麻纸一直是用量最多的纸种。
《佛说三十七品经》写经卷
北魏 386年~534年
南宋时,随着南方竹纸的兴起,麻纸渐衰。现今在我国北方的少数地区仍保留麻纸的生产。
麻纸有黄麻纸和白麻纸之分,常做官府文书、民间写经之用。(写经主要采用黄麻纸)
皮纸
皮纸是使用树木韧皮纤维所制作的纸的总称。(皮纸用于书画优于麻纸)
《大唐六典》
宋 960年~1279年
直至明代中叶以前,皮纸一直是图籍中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
竹纸
竹纸是以嫩竹沤腌发酵制浆而后抄造的手工纸的总称。
《方舆胜览》
元 1237年~1368年
主要产于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包括毛边纸、元书纸、连史纸等品种。明清时期,竹纸成为手工纸的主流。
宣纸
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因唐代宣州府年年进贡一种好纸故而得名。
宣纸早期以纯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约清代时,开始在原料中加入沙田稻草。温和的工艺使之洁白细腻、具有特殊的渗墨性和耐久性。
朱耷/水木清华图轴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现在我们所说的宣纸一般指生宣,宋代米芾、米友仁,元代元四家等都曾使用生宣。至明清,其使用十分普遍。
造好的纸在加工环节又会有哪些新花样?很多信笺纸都有色彩有图案,是怎么做成的?
小博
小南
说到这些色彩缤纷的纸,那是中国古人在原纸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各种工艺而制作出的加工纸。
加工手法包括砑(yà)平、表面涂布、染潢、施胶、泥金等多种。
加工技艺
浪漫与实用并重 精雅共纸寿
中国古人的创造力流淌到原纸上,加工纸诞生了。
五种重要的加工纸
金粟山藏经纸
金粟山藏经纸为宋代纸名,简称藏经笺。在宋代为抄印佛经专用纸。
谢时臣《豁山揽胜图》轴
清代,乾隆帝曾敕命人仿制此纸,精工细作,不计成本。
瓷青纸
瓷青纸,又名磁青纸,是一种名贵的加工纸。因外观色泽与明代宣德青花瓷相近,故而得名。
御书《佛说贤首经》
清乾隆 1736年~1795年
该纸色深,一般不用墨书,而是供宫廷中用金银泥书写佛经、文牒等,后来主要用作线装书的书皮,高雅古典、朴素大方。
洒金纸
洒金纸是将金银箔、金银屑等洒在纸面上加工而成的纸。
六色藏经
清 1636年~1911年
后人又细分:如把大片金箔洒在纸上的叫“片金宣”(雪金宣);小片金屑洒在纸上的叫“销金宣”(雨金宣),故有“大片如雪,小片如雨”之说。
泥金纸
泥金,可能是唐宋时期纸工受织工、漆工的启发,把金银泥或粉末装饰于纸面而制成的加工纸。
《庆寿无畏狮吼经》
清乾隆 1736年~1795年
主要用于宫廷书画和宗教经卷中。泥金纸用材昂贵,工艺复杂,价格不菲,属名贵纸种,其使用往往具有等级的限制。
其形制精美、五彩缤纷,美名曰“花笺”、“锦笺”。
古代文人名士多喜使用,唐宋尤为盛行,主要用于书法,其中名品有薛涛笺、谢公笺等。明晚期,套色印刷的笺纸开始出现。
近现代的制笺业受到文人趣味的影响,也产出素雅古朴的成套的文人笺谱。现行加工的有:云母、刻花、玉版、蜡笺、描金、洒金及红、黄、青、绿、灰各色素宣等。
近距离欣赏流沙笺的制作手法(自制仿古纸)↓
纸的发展变化表↓
东汉代表纸品:左伯纸
新用途:主要用于书写
新工艺:纸面加工技术出现
魏晋南北朝代表纸品:侧理纸、凝霜纸
新用途:出现了生活用纸,纸鸢、纸扇,开始用于书法绘画,丧葬礼仪。
新工艺:出现床架式抄纸技术,出现施胶、涂布、染潢技术。
隋唐代表纸品:硬黄纸、捶纸、薛涛笺、斑石纹纸、云蓝纸、鱼子笺
新用途:最早的报纸“开元报”;民间盛行投名帖;唐代僧人着纸衣。
新工艺:加工熟纸与更富艺术性的小幅笺纸的工艺大有发展,出现了以厚石板压制捶纸的工艺。
五代十国代表纸品:澄心堂纸、蠲(juān)纸
新工艺:生活用纸加工技术发展普及,出现了在纸上砑花的工艺。
宋、辽、西夏、金代表纸品:新罗纸、金粟山藏经纸、粉笺、蜡笺、瓷青纸
新工艺:针对绘画、拓印、裱褙的制纸工艺大发展,纸药及水碓打浆的改良并推广应用。
代表纸品:明仁殿纸
新工艺:官办抄纸坊专门制作用于印造纸钞的纸。
明、清代表纸品:万年红纸、连史纸
新用途:纸首次用于制作砚,还出现了纸杯、纸箫、纸面具。
新工艺:宫女以玉山纸作护领,用于制作折扇(之前为团扇),应用于装饰墙壁——壁纸。出现了给纸加水印的技术,制造出了无接缝的圆筒型纸。宣纸盛行,用于书画。
小南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都与纸息息相关。
印刷技艺
刻古今沧桑 印千秋经典
雕版
印刷术
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在版面上刷上油墨,然后覆上纸张,用刷子轻轻刷过,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
套色
印刷术
用木版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书籍或图画的方法。
饾版
印刷术
饾(dòu)版,即木刻水印技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分别雕一块小版,然后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
活字
印刷术
在预先制成活字的基础上, 根据付印的文稿将每个单字检排拼成一块块版, 再在版上加墨进行印刷。
铅印
以铅字排版、油墨印刷的技术,清末由西方传入我国。
石印
以石头为印版版材,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进行平版印刷。
油印
先在特制的蜡纸上用打字机打字,或用铁笔刻画出文字图画,然后让蜡纸附在普通纸面上,涂施油墨,透过打字或者刻写的图纹孔洞,印刷到下面的普通纸上,也称“誊写印刷”,是孔版印刷的一种。
小南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古籍印刷完成后,也要靠精心的装帧来展现独特魅力。
装帧技艺
装意蕴之美 护书卷之气
卷轴装
把一部多页纸张书写的书籍按顺序粘贴,在长条纸书最后一纸的末尾黏上一根圆木棒,然后以木棒为轴心从左向右搓卷,所以称卷轴。
经折装
也称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
梵夹装
系古代印度贝叶经的装订形式。方法是:将长条形的书叶一片片地叠放,上下用木板夹起来,再在中间穿两个眼, 用绳子穿连捆扎, 或不穿眼而直接从外面捆扎。
蝴蝶装
也称蝶装,将印好的书页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
包背装
亦称“裹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又称“包背装”。
线装
线装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
小南
世代传承、世代增华,这些技艺延续至今,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技艺,守护技艺,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看直播啦!
看了这么多,
是不是觉得知识储备丰富了不少?
除了这些
想看更多“纸载千秋”策展人田建花
关于“纸”的揭秘吗?
来南博视频直播吧!
直播不是已经结束了吗?
就在上周四,
So sad!
But!
你还有直播录像可以看!
 请戳链接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丹寨:中国古法造纸之乡——石桥村
楮皮纸制作技艺
涨姿势|裹在茅台酒身上的棉纸,竟然大有来头!
【文化】绿色文脉,齐来传承
传承千年的古法造纸术,99%的人没见过
中国手工造纸的出路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