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态超我形成于婴儿早期

病态超我形成于婴儿早期

2017-05-08 潘慧萍 母婴安全基地
母婴安全基地

母婴关系是生命的第一关系,婴儿在与母亲(养育者)所建立的安全的情感依恋中形成了个体生命安全、信任感建立的起源。现在,我们将来自加拿大的母婴关系培育项目带到中国,希望能够让父母收益,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开端,好的一生。期待与您的交流和互动!

最开始,我们以为超我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形成于俄狄浦斯期。后来,通过客体关系,我们认识到超我在婴儿期就开始出现了,它影响了我们人格当中最核心的价值信念体系。


超我的功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从来没有过时,他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我们可以以此来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健康或病态)。本我有两部分: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就是——活着、创造、联结。死本能就是:攻击、竞争。简单来说就是爱和恨。如果一个人病了,那么他一定不会爱也不会恨。超我刚好和本我相反,超我是禁忌,是限制,是规则。每个人都需要超我,这样我们就不会乱闯红灯,不会一生气就脖子上架把刀子去砍人。超我和本我是对立的,冲突就来了,如果无法调和,一个人会生病,这个时候需要自我出马了。一个人健康与否,看他自我功能是否强大。


婴儿期形成的超我对一个人的影响


道德规则这一类超我,最初形成于俄狄浦斯期,比如说,不能打人,见到大人要叫叔叔阿姨好。这一类超我不会动摇到一个人的核心,虽然我被打了,我还是好的。而在婴儿期形成的超我会无比的严厉,会让一个人有非常强烈的自我否定,而且这种否定会弥散给身边的人。当做错了事情,一个健康的人最多轻微的有一些羞愧,而一个有严厉超我的人会感受到整个人被全盘否定了。这种全盘否定就是婴儿期超我的作用。


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当一个婴儿需要妈妈的回应而不得的时候,他似乎会感觉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自己的需要是个错误。所以我们看到矛盾型的人,在被你安慰的时候会拒绝你,似乎他感觉自己的需要是羞耻的,所以无法直接表达需要。“反正怎么做你自己知道!”而回避型的婴儿拥有更强的超我——不应该依赖别人,应该靠自己。“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去照顾别人!”


超我的这个部分逐渐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比如“我不值得”,“我不应该提我的需要”,“我真的没有脸再活下去了”,最严厉的超我就是把自己和别人杀死,这种绝望源于早年母婴连接的严重匮乏。这部分的超我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人格的核心,直接否认了本我对于爱和连接的需要,是对一个人本身的存在的全盘否定。


在安全的母婴关系中,妈妈通过不断的回应孩子,让孩子的这部分病态的超我少之又少。即使我们在2岁前不给于规则,但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形成孩子内心的规则。孩子哭闹,妈妈回应安慰,孩子了解到规则——人是可以拥有情绪的,是可以提出自己的需要,是可以得到支持的,世界是有爱的,是可以相信的。这和我们本我的需要是一致的。相反的,如果婴儿期严重缺乏关爱,孩子内心会有这样的规则——不可以有情绪,不可以求安慰,求链接,世界是黑暗的,人是不可以相信的。这和本我需要是背道而驰的,是反人性的。所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减轻婴儿期病态超我的影响,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潘慧萍  

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被爱过的妈妈,有爱孩子的能力吗?
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
被妈妈极度忽视的婴儿,灵魂是破碎的 | 知识周刊
童年决定成年,怎么爱孩子才健康?
女性青春期的人格发展
婴儿期:为啥要坚持和婴儿说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