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一战:大国崛起的极限

一战时期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工业、人口、经济实力,以及世界上最善战的军队,为何依然走向败亡?实际上,与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一样,德国的失败源于其在一个不可能成功的原则——当崛起的极限边界。

大国崛起的边界

现代外交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真理就是,大国崛起是有其边界的。在现代外交史上,衡量一个政治家是否具备最顶尖的视野,往往取决于其是否意识到国家崛起的极限。

1642年12月,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走向弥留,法王路易十三恭敬地向他请教未来法国外交的原则,黎塞留叹息道:“绝不要入侵荷兰,那只会让不可控的英国人壮大,是最大的蠢事“。

”您放心,我绝不会这么愚蠢。”路易十三斩钉截铁地保证。

“可是,荷兰的财富似乎随手可得,而蔑视上帝的风险又有谁能看到?”面对君主的保证,红衣主教却忧虑不减。

果然,三十年之后,自命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突然联合英国人发动了对荷兰的入侵,掀开了法荷战争的序幕。战后,荷兰被严重削弱,法国损失惨重,而英国人则失去了最可怕的海上对手,开始了无情的殖民扩张,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基本被英国夺取。历史验证了太阳王的急功好利和黎塞留的先见之明。

到了1805年12月,拿破仑挟奥斯特里茨会战的胜利,逼迫奥地利帝国签署了《普雷斯堡合约》。伴随着胜利的到来和领土的扩张,法国外交大臣、杰出的外交家塔列朗,并没有表现得多么兴奋,而是以忧虑十足的口吻致信自己的君主,“陛下的天才已如雄鹰般折服欧洲,然而,请允许我表达自己的担忧,法国已经足够大了。在我看来,未来陛下的每一次扩张,不管胜利有多么璀璨,陛下失去的永远比得到的更多。”“未来法国须以维持现有边界、现有和平为要,这不是法国的实力决定的,也不是政治家的雄心决定的,而是欧洲的现实决定的。”

然而,拿破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在欧洲的持续扩张迫使欧洲列强联合起来反抗法国,最终法兰西帝国走向灭亡。

1808年拿破仑突然入侵西班牙,俄国驻巴黎代办托尔斯泰惊恐地写道“拿破仑似乎要消灭一切旧君主,吞没每一块他能够吞没的土地,天知道,西班牙平定后,他还会做什么呢?他是一个多么没有原则,多么贪婪的魔鬼啊”。

1875年,当俾斯麦第二次入侵法国的企图遭到欧洲其他列强的坚决反对后,俾斯麦意识到,德国的崛起已经达到了其地缘环境的极限,所以,德国的外交理应走向保守而非挑战现状。相比之下,俾斯麦的继承者威廉二世则推行激进的扩张政策,这激发了列强对德国的联合扼杀,也覆灭了德意志帝国。

三百年的现代外交史实际上阐述了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真理:一个国家能不能崛起,往往取决于硬实力发展,但一个国家能够崛起到怎样的高度,则取决于其地缘位置和时运。

不可能的挑战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继承了黎塞留遗留下来的鼎盛局面,其人口、经济实力冠绝欧陆,几乎达到总实力的一半,而法国军队更是采用了最新式的训练手法,而精悍绝伦。然而,即便法国的实力如此雄厚,但当路易十四的扩张超出法国崛起的极限,并使得整个欧洲联合起来反对路易十四时,这种侵略性政策除了让法国的财政濒临破产之外,几乎毫无成就可得。

路易十四入侵荷兰(黎塞留与荷兰共享霸权),侵吞德意志诸邦,垂涎西班牙,破坏黎塞留外交尊重极限的外交原则,法国霸权开始衰败

到了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国力依然是欧洲最强,且其统帅拿破仑乃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而法军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军队,其理念和作战水平也超出欧洲其他国家。然而,一旦拿破仑的扩张超出极限,遭到列强的联合打击,法国依然遭到了败亡的命运。

拿破仑不顾塔列朗尊重极限的建议,肆意扩张,最终走向灭亡

威廉二世的德国继承了俾斯麦的基业和普鲁士的军事传统,当时德国的人口不仅数量仅次于俄罗斯,工业水平极为先进、实力强大,而且受教育程度、动员水平、军事训练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十九世纪末,每1000名德国人中,无法读写的文盲不到5人),然而,即便拥有如此优秀的军队,当德国的扩张超出极限原则后,其依然在列强的联合扼杀下走向衰败。

路易十四的绝对实力、拿破仑的天才和威廉二世的精锐军团,都在破坏极限原则的扩张之后,无可挽回地黯然失色了。为何?

这不仅仅是因为实力遏制,更是因为现代国家的本质乃是民族国家。一个真正有自我意识的民族是永远无法打败的,因为你无法用武力消灭她。愈是现代政治,民族的不可战胜性就越明显。

一个君主可以被轻易击败或降服,但一个国家或民族则不同。拿破仑的大军可以轻而易举罢黜西班牙的裴迪南国王,但却无法应对西班牙人民的反抗;俾斯麦的军队可以轻易击败法国君主拿破仑三世,但威廉二世的军队却在法国民族的抵抗中停滞不前(二战闪电战法国人未能充分动员);俄国、美国的军队可以轻易地打垮阿明的阿富汗军队或萨达姆的伊拉克兵团,但却永远无法降服阿富汗或伊拉克民族。

1870年,俾斯麦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但法国依然以极强的敌意阻遏德国;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中印战争中打败了印度,但印度依然在中国的西部,以其强大力量制衡中国。军队可以被打败,国家或民族则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意味着,国家崛起的极限不会因军事胜利而有所改变。

俾斯麦反对德国军方在东欧的反俄政策,他称“军事上打败俄国,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能彻底削弱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即便战败,也依然可以在东方对抗我们,如果我们要彻底削弱俄罗斯,那么这场战争恐怕也会摧毁我们自己。因此,与俄罗斯的友谊至关重要,何况我们在巴尔干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结论

曾经有人询问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其为何能够预见到拿破仑的衰亡?塔列朗则表示“一切超出极限的美好胜利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大革命中,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统治者,最后他们都毁灭了,拿破仑也不会例外。”

就像一个人、一个企业应该清楚自己的极限一样,一个国家亦应该清楚自己的崛起极限。至于美利坚这样的全球超级霸权,仅仅只能存在于特殊时运下具备特殊优势国家的特殊时段,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非平常国家可以模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误读和人口政策失误有多可怕?足以让世界大国衰败 19世纪中期
岛国的大战略:英国是如何屡屡挫败法国霸权的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5)----反思
高卢雄鸡——《大国崛起》之法国简史
大国崛起-法国
梅特涅的大棋局:维也纳体系亡于一时,均势外交战略却影响至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