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成长标准”疑似“馒头标准”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京华时报》 10月16日)


客观地来说,这个标准还是不错的。这也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可以达到的要求。但是也正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标准看起来就有点儿“正确的废话”的意思。


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早在2008年有关方面就颁布的《馒头标准》。根据这个标准,馒头必须是圆形,个头儿又不能太小,气味儿还得有小麦香。方形的那叫“杠子”,个头儿太小的那是素丸子,气味儿没小麦香的那是面包。这些常识,即便不上升到国家标准这个高度,只要不是傻子,很多人也知道。


颁布“儿童成长标准”原本的意思是转变公众教育理念,防止和客服“小学化”倾向。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标准中,基本上没提学习的事情。但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之下,在高考指挥棒之下,这个标准在中间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大概顶多也是“聊以自慰”而已。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已经走入一个上下颠倒的误区。我们在高考的层次之下做了许多工作,也出台了许多制度,比如说禁止奥数班,禁止择校,禁止考试排名,按照这种要求执行下来,我们也的确看上去很有素质教育的味道了,但是高考指挥棒的制度却始终没有一种根本的变化,下边你推行的东西到了高考这里,就像是一块刚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冰,遇见高考这团烈焰,立马就化成水了。


标准和实际终究是不一样的。高考的应试教育本质不变,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孩子前途做赌注和实验,除非你是郑渊洁或者韩寒他爸。


张军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6件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启蒙教育】儿童成长箴言
忠告天下父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家庭教育观念比方法更重要
家庭教育到底应该做什么?(一)
当称职父亲有必要抓住几个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