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受推崇的蔡元培为何十年七辞北大校长
userphoto

阅读量转藏数2012.11.16

关注

(资料图)


本文摘自《文人的骨气和底气》,王家声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推他为 万流景仰,高年硕学 ;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称他是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提起蔡元培,世人都会想起他扮演过的一个重要角色: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之所以成为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学,实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称他为 北大之父 并不为过。
为什么受到朝野各方的一致尊崇?当然是因为他的道德学问:一是中、西学兼修,学问背景特殊;二是对革命、对教育有特殊贡献;三是个人品德高尚,无可挑剔。
第一代真正 学贯中西 的知识分子
先说他的学问。出生在绍兴城里,早年的科举道路可以说一帆风顺: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8岁成为翰林院编修,用中国过去的一首诗来讲,可说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读书刻苦,楼上读书,楼下起火浑然不知。夏天读书蚊子多,就找个空坛子,把脚伸进里面。从17岁到28岁的11年间,他走完了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功名富贵已是囊中之物。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在仕途上非常顺利地走下去,可他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读书人,他生的那个年代也不容许他按部就班地一直走下去。他点翰林的那一年即1894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那年,泱泱大国被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击败了,蔡元培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几年之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扼杀了。蔡元培本人虽然没有遭到什么处置,但面对这样的刺激,他难以忍受,便挂职南下,毅然告别官场,回到南方,致力于办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大最著名的四大校长如何评价彼此?(名人趣事系列7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
高教头条 | 教育是急不得的长久事业
蒋梦麟:北大任职时间最长的铁腕校长,治校做事奉行“三子原则”
历史上的今天——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