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阻滞用药的背后

神经阻滞时疼痛科大多数疾病的基础治疗,最常使用的注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局麻药,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药物呢?

皮质类固醇

最早的激素应用要追溯到1948年,Philip Hench 医生在美国率先用作全身用药,并被誉为“万应灵丹”,但不久就因为明显的不良反应而被严格限制应用。1951年,美国Hollander首次报道局部注射氢化可的松治疗关节炎。

常用的皮质类固醇注射剂均为肾上腺皮质最内层(球状带)分泌的氢化可的松的合成衍生物。皮质类固醇具有许多重要作用,可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转录影响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也可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

应用皮质类固醇的理由

局部注射到关节和软组织的皮质类固醇所发挥的药理作用仍知之不多。局部注射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1.抑制滑膜细胞浸润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2.打断炎症“损伤-修复-损伤加重”的恶性循环。持续性轻微炎症反应过程中,组织修复和瘢痕形成可导致组织粘连,从而使炎症迁延和加剧。

3.潜在的软骨保护。类固醇可影响软骨代谢,如促进关节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此作用与抗炎作用无关。

4.直接的镇痛作用。炎症是一个由诸多分子和细胞参与的瀑布式反应。皮质类固醇可影响局部伤害性感受器释放刺激性化学物质和/或长期的兴奋性。还可抑制沿C纤维的疼痛信号传递。

局麻药

膜稳定性局麻药依靠对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可逆性阻滞而发挥作用。细神经纤维更为敏感,传导疼痛的细纤维及其自发性冲动易于被阻断,而粗触觉和运动功能却不受影响。局部注射麻醉剂后,动脉血中局麻药浓度可在10~25分钟内持续升高。

应用局麻药的理由

1.镇痛。尽管镇痛作用是暂时的,但可以打断疼痛环路,减少伤害性冲动向脊髓背角“闸门”的传入。

2.诊断。注射后疼痛缓解可确立诊断和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有时候即使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也不能明确病变所在,这时向最可能的病变组织内注射小剂量的局麻药,如果疼痛缓解则病源可确定。

3.稀释。关节腔或滑囊内有相当大的容积,而且高度卷曲的滑膜上排列有许多的绒毛,增加注射药液的容量有助于类固醇药物扩散至腔隙及滑膜的表面。

4.张力。关节或滑囊内注射的容积效应可牵拉关节囊或滑液囊,对粘连起到物理松解作用。韧带附着点并不需要张力牵拉,因此可注射最小容量的药液。用较多的药液可引起张力性疼痛,并易于牵拉肌腱造成物理损伤,同时还可压迫血管使原本相对不足的血液供应雪上加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付腰肩痛、关节炎,连奥运冠军都用的「封闭针」是什么?
腕管综合征的用药
糖皮质激素在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第四章 骶髂关节注射 -克利夫兰疼痛科宣教和操作常规
不可不知的克罗恩病治疗知识
研究和开发,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新疗法中遇到的波折(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