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着爱去工作(完整版)


本文是顾家家居总裁李东来先生在2015届毕业生入职典礼上的讲话的整理稿。对于毕业生,这不仅是职场第一课,也是人生中一场重要的社会课。




首先,欢迎大家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到顾家,我也是三年前来到顾家的。


顾家这个企业名字取得非常好,有着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家国一体的社会,按理说人人都应该比较顾家,但实际上,在目前这样的社会里,我们比较缺乏的恰恰是顾家的精神。


当前中国人承受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也比较急功近利、浮躁一些。换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事业心比较重,但事业成功之后往往又会感到空虚。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原因那就是我们中国人身体上很少回家而且精神上又没有家,这跟西方人大大不同!所以说我们来到顾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公司做好,进而使每个人生活得更加快乐,更多点时间顾家,也就是说要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好。当然,这种平衡根本在于公司不断持续地成长,而这种成长有赖于人力资源体系不断地优化和扩大,所以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公司未来成长的力量,非常感谢!



说心理话,每一年站在台上跟毕业生讲话,我的压力都非常大。原因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有关代沟的问题。非要说我和大家的话,我们没有代沟是假的,你们管我叫哥哥,就显得你们太小了,管我叫叔叔,又显得你们太大了,年龄上的差距在哥哥和叔叔之间,叫东哥可以,呵呵!毕竟我和大家年龄上的代沟相差了接近20年,这20年的差异确实非常大,具体又体现在两点:


一是,你们的父辈都是60后、65后,这一批人参加工作时,基本上已经改革开放了,应该说赶上了好时候,现在这代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支柱力量,也可以算最先富起来的一代人,到现在很多家庭都已经是小康了,作为这一代人的子女,你们的经济条件都是不错的。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90后“任性、自主、独立、更有平等意识、个性强",其实这都跟经济基础有很大关系!如果说你吃完上顿没下顿,你还能任性地起来吗?只有经济条件好了才有资格任性,任性的条件下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才能体现自己自由的力量,所以“任性”是褒义不是贬义,是基于我们强大的经济基础。


二是,技术的变迁。在座的应该都是92、93年左右出生的,我记得中国是在1994年4月用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95年ebay上线,亚马逊开始运营,99年、2000年是整个技术发展比较重要的两年,“腾讯”98年成立了、99年推出QQ,“阿里巴巴”、“谷歌”都在99年成立的,2000年中国成立了“百度”,2004年“FaceBook ”成立,2006年“Twitter”成立了,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了。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2007年1月Iphone手机的诞生,改变了一个时代。当然2011年,也就是你们进入大学第一年,“微信”诞生了,你们大学四年都伴随着微信,这是一个现在有5亿用户,我们几乎天天都在使用的沟通工具。可以这么说,你们就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把你们叫做“互联网的原住民”真是再贴切不过。


互联网为什么能让你们这代人和我们这代人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互联网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人与人的接触方式、沟通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当然整个商业生态、社会生态也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什么我们这代人还有上一代人,无论企业做得如何,现在都感到压力空前巨大的,尽管还活跃在企业和经济的舞台上,但是却感到空前巨大的压力呢?因为以前信息就代表权利,但是现在不一定,领导不一定比你们懂,也不一定比你们水平高,尽管我们可能经验比你们丰富,但“经验”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也是个中性词,不一定就是好词。


所以说这样的改变使我们这代人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70后和60后的压力非常大,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差异是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造成的,还有就是互联网本身的颠覆性,因为你们太熟悉这个规则,所以很多改变是年轻人推动的,这一点上已经有太多事实可以证明。我深刻的感觉到,90后与70后比70后与50后之间的差异更大。


第二个层面。你们的同学不管去什么企业,入职培训上都会有领导讲话,而讲话的内容大多数网上都有,且都是范本,也基本都是放之四海而皆知的大道理,这就是说我讲什么你们基本都知道,无非就是要你们或这样做或那样做、要调整心态、要听话之类的大道理,这样的话对不对?很难讲!因为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大道理”,但为什么我还要强调呢?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大道理”?


“大道理”就是很少有人去做但是大多数人都在说的道理。我们往往都是把大道理讲给别人听,把小道理留给自己。什么是“小道理”?小道理就是小聪明,“大道理”就是简单,一说就明白,但难做,比如“勤奋”、“毅力”、“无私”、“理性”、“公正”,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相信、真正地去做呢?我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你们听起来没有任何新意,也不会激发起你们的兴趣,但这并不能说大道理无用,相反很有用,关键是你们去做还是不做,事儿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大道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并能执行一二。


第一,我要讲的是到底企业能给员工创造什么?站在我的角度,想讲三点:


首先,企业给大家一个梦想,一个追求。所有的企业都有梦想,就是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价值观,没有愿景的企业,叫做“生意”!但企业中,不是有没有愿景,而是如何将愿景和价值观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梦想,细化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就是说,你们来到公司,我们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每一个辅导员能不能让你内心燃起一个梦想,让你们的梦想和企业的梦想契合,让你对这个企业有所追求,对自己有所要求,这非常关键。在企业里,个人必须服从企业的梦想,而每个企业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不认同也没有办法。在座的166位同事,3年后可能最多剩下40人,但并不代表这一定是件坏事儿,可以说大浪淘沙,剩下的人只是跟我们“臭味相投”,跟我们的价值观趋同的人,离开顾家的人也不能说他们不优秀,这没有高低贵贱、成功失败之分,只是梦想的不同!所以首先我们要干成事,一定要价值观趋同,其次是企业能不能给每个人塑造一个梦想。


第二,企业能给大家带来挫折,带来困难。我常去面试一些社招的经理级人才,通常我都不会讲顾家的好处,因为如果顾家一无是处,你就不会坐在我的面前,所以在座的15届青苗,从你踏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要告诉你顾家的问题是什么。当你们走到工作岗位上,你的领导会给你一个装满问题和困难的箱子,这是给你的最好的礼物。如果你没有遇到问题、困难,你就不会有成长,不会有记忆,不会有收获。这跟学校里不一样,青青校园里人际关系非常简单,个体完成个体目标就可以了,整体上比较和谐、轻松。但在企业里我们每一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新的压力,既然来了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就有义务有责任去承担这个压力。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解决了问题,那你就成长了。


第三,企业给大家一个平台。有人把平台理解为一个岗位、一个职称,其实“平台”就是“机会”。一个没有发展的企业是没有机会的,一个封闭的企业也不会给大家机会,一个论资排辈的企业,大家也看不到机会。好在顾家是一个开放的、不论资排辈的、有成长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每年会有大量的机会出现,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填补,这样的机会等待着大家,这就是大家成长的平台。


所以说,企业能给你的就是这三样东西,一个是平台,一个是困难,一个是梦想。你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是企业给你的最好的三件礼物,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大家可能需要关注的几件事,也可以算是大道理,但这些大道理都是我认为对并且也在坚持做的事。


第一,就是要做好自己。

什么叫做好自己?我们强调做好自己,而没有说做最优秀的自己,做成功的自己。首先就是选择,选择不难,但选择前太难了,我们要发自内心真正地去选择,选择之后要坚定。你自己一定要问你清楚自己:你来顾家是你真实的愿望吗?还是父母、同学、朋友的建议?你们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没有,那么面对一点压力你可能就会气馁、会放弃,实际上做好自己的第一条就是要学会选择,自己做决定,并且决定后要坚定,不要去人云亦云,要不后悔。


做好自己的第二点就是不抱怨,只有不抱怨才能吸收正能量。抱怨就是自己把自己进步的门关上,你就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客观的问题。做好自己的第三点就是只有对自己负责才是真正的负责。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你工作做不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领导,实际上根本上你是对不起你自己,因为没有人长期对你负责,一定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必须都自己负责,这是成熟的表现,90后个体的崛起就是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你的酸甜苦辣别人不知道,也不会关心。


第二,要使自己有价值。

首先,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了很多知识,完成了充电的过程,这些知识有没有用,需要我们在工作岗位中去检验,也就是说从充电到放电这个转换过程,谁能完成得好谁就能发展得比较快。当然,对大多数的毕业生而言,第一年甚至第二年都是负价值的,这段时间是企业投资于你的时代,因为所有人要适应这个社会、这个环境都需要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给你们做培训的原因,所以大家要尽快去适应。


其次,企业是功利性组织,它不是养老院、福利院,也不是民间的公益性组织,评价它的好坏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持续的发展。如果用价值这个单一的维度来评价我们的优劣,非常难,因为价值没法打分,但是你所在部门、所在岗位的价值还是可以看出来。所以我们要知道如何转换价值,如何从学校里的价值转换到在企业里的价值,因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个体在企业里没法生存。


最后就是要让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合一,社会上有很多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者,很有能力也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每天参加各种讲座、座谈,发表论文等,这在企业中是不允许的,因为企业的价值和个人价值必须要统一,也就是说,无论你能力多强、学位多高,只要跟企业价值不匹配都是不行的。我们所有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在你提高个人能力之后要服务于组织,要能给组织带来价值,如果培训课程的设置不是最终为了组织价值,那么这个培训设置就是有问题的。身在组织里,我们就要关注组织的价值。


第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们很快就会被分到各个部门里去,从这个时候起你就生活在一个组织里,既然是组织就有规则、有纪律、有流程,不管我们有多优秀,我们都要思考:首先,能不能利用好组织平台尽快使自己提升?其次,能不能帮助组织中更多的同事去提升?我常说“办事”、“办成事”、“办大事”是不一样的,“办事”一个人可以干,“办成事”一个人恐怕不行,至少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办大事”则需要更多的人,这三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能够管理多少人。因此,如果理解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组织里,就理解了我们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与别人沟通、协作、协同,如何用好别人的力量、组织平台来成就自己,在自己成长之后再贡献给组织、贡献给其他同事。


第四,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

优秀的习惯都是违背人性的,正因为如此,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做到优秀,比如“坚持”、“公正”、“无私”、“毅力”、“创新”等等好的品德,也正是这样,你如果做到了这些才是无价。


我常跟毕业生说,成长就这三点:一是好的价值观,二是好的思维方式,三是好的习惯。成功的人都不是天天讲大道理,而是把小事情做好,坚持好的习惯。李嘉诚每天早上六点到办公室把当天全世界的报纸看一遍,任正非每天无论多晚必须读一个小时的书,可见优秀不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说习惯导致了行为,行为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但真正养成优秀的习惯非常困难,但我们刚刚走入社会,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每天坚持看一点书、坚持跑步、坚持帮助别人等等,积小成多,一段时间下来你自己都会被自己的改变所惊讶。


第五,带着爱去工作。

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工作绩效跟两个关键词有关,一个是“心流”,一个是“专念”。“心流”即是爱,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真正激发内心强大动力的源泉。“专念”就是专一、专注,就是泰山崩于面而不改色,这就是爱的力量。企业是人格化的组织,企业有追求,体现在价值观上,有脾气,体现在文化上,企业也会生病会感冒,所以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企业,不爱便不来,爱便深沉地爱,不能玩弄与企业的感情,回归根本就是你到底为什么而来?我们每年招这么多毕业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快也要三年才能成长为公司的栋梁,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个事业,因为事业的背后是我们对公司、对品牌深沉的爱。




最后,我将黎巴嫩的一位诗人、画家纪伯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你拥有渴望;渴望也都是盲目的,除非你拥有知识;知识也都是徒劳的,除非你拥有事业;事业也都是虚无的,除非你拥有爱。当你们带着爱去工作的时候,那你们和别人以及上帝才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后、90后咋管
什么是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陈春花:答案变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100条箴言
管理的真谛
加速“千亿目标”,顾家家居是如何锻造组织能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