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劲论之一:绪论和内劲之产生

绪论
内劲,历来是广大武迷为之神往并孜孜以求的神秘功夫。
但什么是内劲呢?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历代先贤及当代名家关于内劲的论述,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念力论。念力,从本质上看就是由人的意识活动产生的力。
念力论中最为离奇的,莫过于“假借宇宙无穷力”论:假借宇宙无穷力,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自己达到松、散、通、空的状态,从而感知暗物质的存在,然后用意识(也就是意念)调动暗物质和暗能量,从通、空的身体里涌出。按照这种说法,“甚至有人能练出孙悟空的本事。”
⑵.肌力论。肌肉力就是人体肌肉收缩拉动骨骼,以关节为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据《中国武术大辞典》所载:“内劲”是“经过反复揉练,并与武术技法相融合的肌肉力量”。
⑶.气力论。气力论,是将内劲看做人体之气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互作用产生的膨胀力或冲击力。
且看陈鑫关于内劲的描述:以意行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两手尖,两足尖);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 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
此外,更有人一提到内劲就把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等和盘托出,给神奇的功夫再披上神秘的外衣,使初学者高山仰止却无所适从。
那么内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窃以为内劲就是先天力。
先天力是相对与后天力而言。
那么什么是先天力?什么是后天力?为此我们先说说先天与后天。
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出生前为先天,出生后为后天。如先天性心脏病就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疾病。从生命的进化历程来讲,水生为而先天,陆生为后天(生命从40亿年前从水中开始,着陆仅3.65亿年)。
人类出生前后的生存环境及其运动能力,是生命进化从水生到陆生、从爬行到直立的缩影。水生环境下的运动能力为先天力,陆生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如爬、走进而跑、跳、投等等皆为后天力。
从武学的角度看,呼吸以腹式呼吸为先天(返婴),胸式呼吸为后天;脊柱形状以一个生理弯曲为先天,四个生理弯曲为后天;运动以脊柱为主为先天,以四肢为主为后天。
由于水的浮力,水生动物的运动不受重力的约束,因而先天力主要用来克服水的阻力;而陆生动物的运动无时不受到重力的掣肘,所以后天力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力而发展壮大的。鱼类的鳍(特别是胸鳍、腹鳍和臀鳍)极其弱小,因为它们主要是用来维持平衡而无须支撑体重;陆生四足脊椎动物的四肢粗壮有力,首先是支撑体重的需要。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四足脊椎动物都是由泥盆纪的提塔里克鱼的一支进化而来的。这种鱼的肌肉,大都集中于脊柱两侧。类似于海豚,其游行的主要动力,是由脊柱和尾部的肌肉交替伸缩来上下摆尾(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左右摆尾式)而产生。可见先天运动主要靠脊柱的运动能力(以下简称脊力)。
综上可知,先天力以脊力为主,后天力则以肢体力为主。为叙述方便,本文也把先天力称为脊力,后天力称为肢体力。也就是说,内劲就是先天力,也称为脊力;外劲就是后天力,也称为肢体力。
依此推断,我们认为念力论是不正确的。无论你精、气、神练的如何出神入化,无非是为了加强肌肉的活动能力与控制能力。离开了肌肉的伸缩,你连一只蚂蚁也捻不死。我不信你意念一动就能把天宫一号推上天去。
无论内劲还是外劲,人的力量都来源于肌肉的伸缩。肌力论统而论之,未能指出内劲和外劲的区别,根本就是一通正确的废话。
内劲的传播形式是机械波(详见下文)。古人没有机械波的概念,就把这种现象也叫做“气”。反过来,如果我们把古人描述内劲的“气”视为机械波,那么气力论就和我们的看法相去不远了。
内劲之产生
先天力的训练就是脊柱的训练。真正的内家宗师无不以“返先天”、“脊柱行拳”等为训练核心,并把此类功法作为本门的核心机密,从不轻传。
人体脊柱由24节独立脊椎骨的构成。其中颈椎有7节,胸椎包括12节脊椎骨和12对肋骨,腰椎有五节。椎骨对脊柱提供支持并由椎间盘连接起来。椎间盘由中间充满胶状的髓核和环绕髓核的强韧纤维称纤维环构成,能承受弯曲、扭转和吸收震荡。
脊柱运动有三维六自由度(三个角位移,三个线位移)。其中,沿冠状轴的角位移即通常所说的前后屈伸,这是脊柱运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内劲发力的主要模式;沿矢状轴的角位移即通常所说的侧屈,我们的肋骨排列方式决定了脊柱的这种运动能力较差,由此产生的技击动作也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只把它作为辅助性训练;沿垂直轴的角位移即通常所说的回旋或旋转;沿矢状轴和冠状轴的线位移主要靠步法(后天力)解决,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沿垂直轴的线位移就是压缩或拉伸平移。结合技击要求,我们归纳出武学中脊柱的训练主要有三种:1、前后屈伸;2、上下弹抖;3、左右旋转。以下分别简称为屈伸、弹抖、旋转。
脊柱的这三种运动形式对应着内劲的三种发力方式:
⑴.钢板劲。将钢板的一端固定,撅弯其另一端,我们把撤去外力后钢板反弹回去的力叫做钢板劲。把脊柱看作一端固定在骨盆上的钢板,则其前后屈伸所产生的力就是钢板劲。
⑵.弹簧劲。压缩弹簧,我们把撤去外力后弹簧的反弹力叫作弹簧劲。我们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每两个脊椎骨之间又有椎间盘可以沿竖直轴伸缩弹抖,再加上下肢的屈伸,脊柱就有了弹簧劲。
⑶ .拨来劲。转动拨来鼓(也叫拨浪鼓)的手柄,其上用细绳系着的小球则产生离心力。脊柱就是人体这个拨来鼓的手柄,胳膊腿就是系着小球的细绳,手脚(或肩胯、肘膝)自然就是小球了。脊柱的左右旋转产生的劲力我们称之为拨来劲。
实际上的脊柱发力往往是这三种力的合成。根据不同的技术动作,其间比重有所不同而已。传武中所说的龙劲实际上就是前两种劲力的合成;拨来劲显于胯则称为虎劲,显于肩则称为熊劲。
可是从水生到陆生再从爬行到直立,人的脊柱运动能力几近丧失。正常人的脊柱没有经过特殊训练难以自主运动,只能靠腹背肌等外围肌肉牵引做一些如前俯后仰侧曲等被动运动。
同样是脊柱运动,日常生活劳作所为和武术发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地,生活劳作中的脊柱运动幅度大,速度慢,而武术发力的脊柱运动则要求幅度小,速度快。前者以表浅大肌肉群为主动肌,后者以深层小肌肉群为主动肌。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前者脊柱是被动运动,后者脊柱为主动运动。
如何唤醒脊柱,恢复脊柱的运动能力,这是每一个欲修炼内劲的拳师的重要课题。
在内劲的三种形式中,钢板劲是最重要的劲道。下面我们就以钢板劲为例,介绍内劲训练的方法。
1.1.抖骨盆
如果我们把脊柱看作一支以骨盆为剑柄的软剑,那么只需剑柄在垂直于剑面的方向上猛然一抖,剑刃便会颤动不已。所以,要诱发脊柱作前后颤动,骨盆的抖动是关键。这时,只要我们将胯、膝、踝三个关节骤然放松、屈曲,身躯由于突然失去支撑必然会直线下沉。当下沉之力传至脚下时,脚掌借势蹬地反弹,下肢伸直将反弹之力上传于胯使骨盆一抖,脊柱便会跟着前后颤动。
练时可以是大幅度、慢动作的摆动,用时则是快速、小幅的颤动。
剑刃总是近剑柄处厚重,越往剑尖处越是轻薄。反之便易折断。而我们的躯干却是腰围细,胸围粗,使得我们的腰椎难以承受剧烈的抖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2.壮丹田
孙存周先生讲: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
有了如此强大的丹田,自然可以保护我们的腰椎免受剧烈颤动之伤害;同时由于丹田紧依着腰椎,其开合也可以诱发脊柱的运动。
丹田的修炼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⑴ .腹式呼吸。要练武,腹式呼吸是基础。
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伸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这时若以双手叉腰,就会有如大便时的那种撑涨感。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
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气应该缓慢和均匀,而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
若把丹田比作缸筒,则膈肌就是活塞。吸气使膈肌下压以增加腹内压,为爆发积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事实上,呼吸之气只能进入肺部,哪能进入丹田呢?
⑵ .提肛、转斗。掌握了腹式呼吸就可以练习提肛了。
提肛,就是传统武术中所讲的缩谷道,或曰撮谷道,也就是收缩肛门括约肌以及骨盆底肌等。需要注意的是,提肛的同时还可以再补气,将气吸的更加饱满。
关于提肛,技击家孙存周是这样讲的:“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由此可见提肛对于内劲发力的重要性。
提肛的时机。练时可吸气同时提肛或先吸气后提肛再补气。用时无论在吸的过程中还是在呼的过程中,都可以提肛,视需要而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战中,一般不闭气。
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是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李亦畲《五字诀》)这里所讲的是呼吸的一般性原则。但是也有特例。为了使蓄力更加充分和快捷,有时可以在蓄力时就开始呼气。
吸气同时可使上半身的肌肉、骨节向下收缩于丹田,特别是腰椎得到压缩;这就是李亦畲所说的“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而提肛又可使下半身之肌肉、骨节向上收缩于丹田。二者相向用力,使周身像弹簧那样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
提肛的目的之一是使气上顶,进一步增加腹内压,可使丹田更加充实;目的之二是为丹田加锁,以防丹田气下泄。
要领:提肛练习一定要在腹式呼吸下进行。吸气提肛,呼气放松。
转斗,就是在腹式呼吸的前提下,使尾闾绕尾巴根环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如吸气时顺时针环转,呼气时逆时针环转,也可以倒过来练习;或者只在吸气时环转,而呼气时放松。转斗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尾闾关节的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
⑶.哼哈二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腹式呼吸与提肛转斗训练,我们的呼吸肌活动范围增大,肺功能提高,并且脊柱的控制力也会初步改善。这时候就可以做呼吸肌爆发力的练习了。
呼吸肌爆发力的练习一般可用哼(hèng)、哈(hà)两个音来配合。鼻呼为哼,口呼为哈。太极将这种练习称为“哼哈二气”。类似的练习,有八极拳的擤气,形意拳的虎豹雷音,意拳的试声等等。训练目的大体相同,就是求气与力合。
发声时打开牙关,可使七窍同时得到锻炼。
哼哈二气的练习可与脊柱的纵向弹抖练习结合。
经过此番训练,丹田就可以像皮球般富有弹性,又可以像钢球般坚固。腰椎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就可以承受骨盆带来的剧烈颤动,同时又可以通过丹田诱发脊柱的运动,从而具备了内劲发力的身体条件。
腹式呼吸、提肛转斗以及哼哈二气都可以在站桩中练习。无极桩、浑圆桩、三体式、技击桩甚至格斗式都可以。久练即可唤醒脊柱,使脊柱的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恢复到先天。
1.3.发力
真正的内家拳,发力的来源不是用腰胯的扭转来实现,而是以骨盆和丹田催动脊柱,再将脊力传递到肢体末端以打击对手。
欲发力,吸气提肛猛喷气。脚踝膝胯齐努力,骨盆一抖惊天地。这一抖,脊力就产生了。
骨盆和丹田是开启脊柱的钥匙。人类适应陆地生活之后,脊柱的运动功能退化,相关神经网络瘫痪,肌肉特别是深层肌肉软弱无力,其功能的恢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活在水中的鱼儿是没有肺的,自然就没有丹田了;更不存在什么骨盆。它们只是依靠脊柱两侧的肌肉交替伸缩便可以快速游动。可见,当脊柱的先天功能恢复之后,即使没有骨盆和丹田的帮助,脊柱也能够自行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骨盆和丹田又如给发动机点火的电瓶,当发动机正常运行之后,电瓶就可以关闭了。
骨盆和丹田又是力量的倍增器。有了它们的参与可使脊柱的运动更加迅猛有力。机动车在爬坡时都用大油门,这时内然机的进气排气都比平常增加很多,以此来保证动能的供应。丹田的作用就在于此。骨盆的抖动也可以给脊柱加力,抖得越猛,加力越大。
抖骨盆用的是后天力,而脊力是先天力。这样的发力就是以后天力助先天力,是后天力与先天力的结合。
练习
1.钢板劲。站桩如哼哈二气之训练,周身放松,按上述要领练习,脊柱顺势摆动。
2.弹簧劲。无极桩站立。如抖骨盆练习,在“哼”或“哈”的同时,快速松沉反弹使脊柱弹抖。
3.拨来劲。浑圆桩站立。如腹式呼吸训练,在呼气的同时,使脊柱绕竖直轴往复旋转。(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外有别
「太极拳100问」你能想到的问题都在这儿了
内劲内功内气内力
内家拳杂谈
肩胛-脊椎-骨盆
读读这篇文章,“悟入旋沉”,功夫越练越精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