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千年古道 赏烂漫山花
   4月25日早晨八点多,我们乘车到了旌德白地镇高甲村,也就是旌歙古道的起点,这里已人声鼎沸了。今天因为举办第三届旌歙古道徒步邀请赛,各地受邀的徒步团体纷纷赶到。有宣城和黄山市各县的,还有杭州、上海的徒步驴友,一时间广场上群旗招展。
   出发了,走进深山峡谷空气格外清新。举办方还邀来了几位小乐手沿途演奏为我们助兴,听着悦耳的琴声和笛声,赏着鸟语闻着花香,我们更加心旷神怡。
   踏上光滑的麻石古道,仿佛走进了久远的历史。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时的郡守征调民众开辟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盐和土特产的运输通道。时至今日,由于公路的通行,许多古道纷纷废弃、掩没,甚至遭到人为破坏,而旌歙古道历经沧桑依旧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沿着山道石阶前行不足五里便到了一处驿亭,有名曰“五里洞”。整个石洞骑路而修,洞内壁嵌有石碑,时光流逝碑上文字已难以辨识。这里的路亭与别处不同,全是沿山坡用条石建成拱形的洞,抗压力强,山坡上的滚石不易压塌;山间空气湿润,不易腐烂;过往行人不仅可歇脚、乘凉、避雨,还可在错过住宿时在洞中烧火取暖、御寒、防兽,避免发生火灾。
   再拾阶而上不足三四里便可见“如来柱”了。石柱高约四米,直径40公分,八棱见方,每一方都刻有古文。相传该柱可保佑过客旅途平安,生意兴隆,驴友纷纷拍照留念。
而后我们又沿着历史的音符——古石阶奋力攀登。一边是山林茂密,阳光从树梢的缝隙间射下来,便投下一道道美丽的彩色光环;一边是陡峭的山崖,淙淙山涧溪水发出悦耳的声音。正直春末山上杜鹃花、紫藤花盛开,姹紫嫣红,真是鸟鸣花妍,仿佛游走在画卷之中。
   踩着历史的音符,走着“之”行的陡峭山路,驴友们气喘吁吁了,驻足休息回首观望,见远处有一座大山,尖顶圆基,听人说那叫“铁帽山”,甚是形象。山脚下是星罗棋布的村庄,幢幢粉墙就像茫茫大海上的白帆。山下不远处便是千年古村——江村。
   来到半山腰有一古庵遗址,一眼望去满目苍夷,残破不堪。古庵共有两间约有百余平米,四面还留有高约三米的石墙,厚达两米,这也许是古时的军事阵地。
   穿庵再上,沿途林更密路更陡。抬眼只见渐渐延伸的石板路和两边高大的树木,耳边不时响起松涛和谷间潺潺的流水声。不过两里又到了一亭,曰“旺子洞”。石洞里光线较昏暗,山风从洞中穿过,感到无比凉爽。
   在洞中稍作休息,再向上攀三里便到了天星洞。天星洞是古道制高点,横跨两山,游通四方,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远眺四周,群山逶迤,峰峦叠嶂;谷深林密,郁郁葱葱;山花夹杂,色彩斑斓。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稍作休息,过关下行。一路下坡很是平缓,在群山峰顶迂回盘绕约十里后便到了一处山口,这就是箬岭关了。它为“徽州府”北面的屏障,海拔998米,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箬岭关南通歙县,北通太平,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关居四县之会冲,城墙厚约有十米多,中有一半圆顶门洞,宽约两米。入隧洞,过半有一通口可上城墙之顶,可能是古时防御作战用的吧!
   箬岭关往南下行一里便是歙县的茶坦村,我们此次行程是往北直下,沿途照样林密幽深,只是坡度较缓。山腰间的路两边更是杉木参天,直径40厘米的杉木比比皆是,最粗的直径估计有70厘米,。穿行之中几乎见不到太阳公公的笑脸,使沿途更添了几分幽静。
   再往下是成片的竹林,新笋拔地而起,大有赶超“爸妈”之势。接近山脚处坡度陡增,两边是一级级一片片茶园,茶农在忙于采新茶,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见惯不怪了。
   过了茶园就到了上岭脚村,结束了今天的18公里徒步旅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甸县播饶村溶洞群之三
登白马黄茅尖,走石柱源古道
雁荡山这条著名的驴线,你可曾穿越过?
终于如愿的水塘躲反洞之旅
春游武陵峡
四川古蔺土地关有一个神秘的发光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