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范曾:墨点无多泪点多——谈八大山人(下)


中国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前人述之备矣。近人黄宾虹则探奥发微,反其意而用之,谓密可走马、疏不透风,意谓疏朗处有严密之法度在,而周密处则有空灵之气韵在。



疏至极则为白,密至极则为黑。中国画之“计白当黑”,谓画面空白处亦不可不计,空白处也是文章所在。虽笔墨未到,而整体画面结构、黑白之间相耳依存关系如此。

“计白当黑”一说,窃以为尚停留于与表面之依存。而“知白守黑”则深入于道,请略陈于下。



《老子·第二十八章》中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段话的原意指知阳守阴、知刚守柔,则可为天下楷模。这不是论艺术,而是老子一贯的居卑处微、蓄势的雌伏状态。

我们衍为艺术哲学,不妨认为光明之所在即画面空白,正是笔墨蓄势待发的无极空间。我们不仅仅把“白”作为“黑”的依存,而且把“白”作为与“黑”相生发的必要条件。于是我们叮进—步接近老子哲学“有无相生”的命题。

老子曾形象地述及“有无相生”的道理,揉捏黏土做成陶器,称“有”,而器吼包含的空间,称“无”。因此,我们可据此理解画面之空白——“无”和画画之笔墨——“有”之间具有相互同时生发、无生有有生无的性质。



当我们挥毫作画时,岂止在创造描画对象之形神,也同时在创造物象后的空间,而这空间正是光明之所在、无穷极的天宇之所在。我们中国画家有些接近雕刻家,他们把雕刻置寸:天穹之下,以无限的空阔作为其背景,当雕刻树立起来的瞬间,天穹同时成为了雕刻的相互生发的一部分。

忘记空间的雕刻家是拙劣的雕刻家,而忘记画面空白的画家,也决不是高手。中国画的空白、雕刻家的天穹之重要,甚至超越厂绘画物象和雕刻形体。



凡蒂冈大教堂穹顶上的雕刻群固然重要,而群雕所托的苍天才是主题所在,才是信仰所在。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有声”乃是为了这高妙的“无声”!

中国画大师一笔落纸,你立刻会看到他们岂仅在笔墨本身留意,他们同时在塑造后面的空间。一个拙劣的画家,笔墨邋遢,其后之空间亦必然败坏。亦如拙劣的雕刻家,绝对无例外的弄糟背后的一片天。

八大山人是一位笔墨超逸的空前的大师,也同样是一位“知白守黑”的空前的大师。当八大山人取诸怀抱、形诸笔墨的时候,正所谓“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这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的状态,与宇宙造物何以异?



这必是八大山人游心于鸿濛之初、徘徊于无极之野的产物。我们读八大山人之画,两颗秋风中扔曳的石榴、一只伏地待哺的小雏、几朵寒冬待发的梅花、一张独立夏塘的荷叶,真是妙悟者不在多言。每一笔每一点除去状物写神而外,其自身的深闳内美,亦令人叹绝。

中国至高的笔墨,即之灿然为笔墨,亦如水银之注地,聚之莹然,散之莹然。这精美的笔墨所状物象又如此冷逸超绝,究其缘由,最根本的还是八大山人运用空白的高妙。

“知白守黑”,中国画家永恒的妙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曾散文《墨点无多泪点多》
UC头条:中国画无处不在的“留白”之美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宗白华
写生中怎样塑造山体结构
画家王雅琴女士的山水画品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