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易 |医易同源


「最受欢迎的传统中医公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养生社群」

中医经典 | 养生之道 | 膳食调理 | 国学文化

易学说是用易理阐发医理来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奥秘的一门学科。

医易科学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




医 易 同 源




为什么用《周易》原理能阐发人体生命科学呢?


因为《周易》的主题是强调讲“生”的,谓“生生之谓易”(《系辞》)。《周易·乾·象》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里的“性命”二字,就是指生命讲的。乾,《说文》:“上出也。”准此,乾有生生不已之象。


《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太极(道生一)产生出阴和阳(一生二),阴和阳生出天、地、人(二生三),及宇宙间的一切(三生万物),所以一切物体都包含着阴阳两部分(万物负阴而抱阳),且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冲气以为和)。贯穿万物之中的就是一个“生”字。





《周易.系辞》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经传释词》:“有,犹为也”。“为,犹用也”。“由,用也”。故有同由。这就是说,万物之生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阴和阳(两仪),阴阳生出太阴、少阳、少阴、太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出八卦。其中也贯穿着一个“生”字。




不过八卦既是代表万物的符号,八卦又分四象。而四象昭示了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即显示了万物的生、长、壮、老、死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包含万物之中。故用易理能够阐发人体的生命奥秘。《周易》学者早在汉代以前就提出了“八卦气验”理论(如《通卦验》等),阐述了节气与疾病的关系,是中医五运六气医学之源。


《周易参同契》更是通过养生理论,从天人合一方面阐释了人体的生命节律。


因此,学医必须知易。易为医之源。就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是史无前例的生命科学理论。


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皆发源于易理。


历代医家在《周易》原理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创新中医药学。




中医命门学说的形成


王肯堂《证治准绳》“八廓应乎八卦”,


彭静山的眼针疗法,


周子藩《推拿秘诀》则运用八卦行推拿之术。

因此,医易学说是中医药学的一大宝库。

舍易论医,中医理论的许多秘密就难以完全揭开。

不知易,不可以言医。


中医三部六经运用《周易》原理,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破解了中医三焦、心包络、命门实质的千古之谜,揭开了长寿的秘密。




扩展阅读


医易是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这可被中医学的历史所证明。关于医易这门科学的价值,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讲的非常精彩。


张介宾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窃疑焉,以为《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以医有《内经》,何藉于《易》? 舍近求远,奚必其然? 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通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逰,动致颠殒。”开始张介宾对孙思邈说不懂《易经》,不能成为高明的好大夫表示怀疑,可是到了四十不惑之年,阅历日广,知识日增,渐渐地开悟了,方知医易同源于天地阴阳二气之理,于是得出“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的结论。孙思邈是如何应用易理的呢?如他在《千金要方·伤寒》中说:“《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而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眩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运行各别,终其咎度,方得成年。……天地尚且如然,在人安可无事?”孙思邈注意到,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各正性命”是“天地变化”的结果,“天地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天地生灾,在人则生病。




“医者意也”,初见于《后汉书·郭玉传》,本意是讲针灸医生的注意力。后被历代医家所引用,并引申到用意上来,指医家的聪明才智及其悟性。孙思邈深有体会,曾多次讲到这一观点:“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药涤五脏六腑……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次当用丸……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 “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理,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所以张景岳有此语。




予因默契斯言,潜心有日,管窥一得,罔敢自私,谨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不揣鄙俚而为之论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坤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格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顺性命之理。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动,而天地鬼神之为德,万物一体之为能,森乎昭著而无所遁乎易矣。


按:《易》的核心内容是讲生物的,其中有天、地、人三才之道,其说理的工具是河图、洛书、八卦。就是说,《易》是用象数来阐发天地阴阳变化之理的。




伟哉人身,禀二五之精,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中和,参乾坤之化育;四象应天,四体应地;天地之合辟,即吾身之呼吸也;昼夜之潮汐,即吾身之脉息也;天之北辰为群动之本,人之一心为全体之君也。由是观之,天之气,即人之气;人之体,即天之体。故康节曰:思虑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盖谓一念方萌,便达乎气;神随气见,便与天地鬼神相感通。然则天人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 矧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 天人孰近? 故必求诸己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反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 然易道无穷,而万生于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交感之妙,化生之机,万物之数,皆从此出矣。


按:继续阐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道理。易理源于天地,人是一小天地,岂能不具易理?天人合一,具有易理,医易相通,易理是医理的指导理论,中医看病岂能不用易理?如何把握人体之医理?求诸天地。如何掌握天地规律?熟悉易理。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全在太极之中,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乃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也。




详而言之,则其所谓一者,易有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象数未行理已具,万物所生之化原,故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又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为造物之初,因虚以化气,因气以造形,而为先天一气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则凡吾身于未有之初,便可因之以知其肇基于父母,而预占其禀受之象矣。


按:“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源于周敦颐《太极图说》。一,就是太极,就是气。气是天地万物化生的本原,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曰“因气以造形”,“医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并指出,人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




所谓一分为二者,是生两仪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以体而言为天地,以用而言为乾坤,以道而言为阴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为有象之始,因形以寓气,因气以化神,而为后天体象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皆有所钟,则凡吾身之形体气质,可因之以知其纯驳偏正,而默会其禀赋之刚柔矣。


太极含有两仪,即天地乾坤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寓于形体之中,形体气质皆阴阳二气变化所致,“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之偏盛也。所谓二分为四者,两仪生四象也。谓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太少阴阳,为天四象;太少刚柔,为地四体。耳目口鼻以应天,血气骨肉以应地。医而明此,乃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则凡人之似阳非阳、似阴非阴,可因之以知其真假逆顺,而察其互藏之幽显矣。太少阴阳、太少刚柔天地四象说源于邵雍《皇极经世书》。七窍通天之四象,形体通地之四象,只有明白了阴阳生四象及阴阳互根的道理,才能把握人体阴阳之真假逆顺,及五藏之阴阳。




所谓四分为八者,四象生八卦也。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伏羲八卦分阴阳之体象,文王八卦明五行之精微。医而明此,方知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而其对待之体,消息之机,交感之妙,错综之义,昭乎已备。则凡人之性理神机,形情病治,可因之以得其纲领,而会通其变化之多矣。自兹而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分内外以配六爻,推九六以成蓍数,人物由之而大成,万象因之以毕具。


伏羲八卦为先天八卦图,讲对待;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图,讲流行。医者掌握了八卦之理,就懂得了阴阳互根、互补、消长变化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道理,就掌握了诊治疾病的纲领。





会员福利:10分钟测试你的心脏是否健康,非常方便;关键是很准!现在对平台回复“心脏”两个字,看“指导文章”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学十讲》 ——太极图
从先后天八卦看六经六气_
太 极 图 探 秘
<<太极图>>是谁留下的?
医易四时五行 四时五行六气层次
周易与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