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克绍先生学医之路
李克绍先生学医之路
作者:姜建国
★主审:曲夷
★ 编辑:孙立佳
李克绍,字君复,1910年10 月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龙泉乡东汤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务农兼有蒸茧技术,每年秋收完毕,便赴东北缫丝厂工作,翌年春暖回家,从事田间劳动,勤劳朴实,生活俭约。先生一生,勤勤恳恳,朴实无华,与幼年的家庭熏陶是分不开的。
先生7岁入学,读完四年制国民小学,又入高等小学读了三年,毕业后因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已无力继续深造。适值山东军阀提倡读经,东汤村西头的龙泉小学也办起了读经补习班,这个班近在咫尺,才使先生得以勉强就读。在补习班攻读了五年,主要课程是四书、五经、《左传》、古文、古诗等。这些课程,奠定了先生雄厚的古文学基础,也为先生以后自学中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什么学医?
先生19 岁当上了小学教师,接连做了10年的教学工作。因感伤农村缺医少药,贫病交加,因此10年中,先生一边教学,一边学医。利用课余、晚间、假日的时间,口不绝吟,手不停抄,终于在无师自学的情况下,粗通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等经典著作,也阅读和背诵了很多后世医家有关方药、杂病等医籍。1935 年参加烟台市的中医考试时,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先生有了合法的行医执照之后,便弃儒从医。曾在原籍自设药房开业,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声誉。而后在烟台、大连等地挂牌行医,但由于那时社会秩序混乱,所以时间都不太长。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先生在威海市联和诊所工作,1956年,联和诊所被国家接收,改为卫生所。之后,调到山东中医学院任伤寒教研室讲师,自此定居济南,后又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曾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全国仲景专业委员会顾问,并应聘为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1984年参加九三学社,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传略被“中国当代名人录”收录。
先生博览群书,学识深厚,医理精湛,从医从教50余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在国内外极有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生所著《伤寒解惑论》,一扫旧论,见解独到,观点新颖,可以说是当代《伤寒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影响远及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深受国内外中医界好评。此书奠定了先生在《伤寒论》研究史上的地位。
为什么学中医?
先生乃自学成才,弃儒从医。当时为什么不学西医而学中医?这是因为受到反对中医者的启示的缘故。事情是这样的:先生开始学医盲目购买的第一本医书,是日本下平用彩所著、浙江汤尔和译的《诊断学》,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西医书。汤氏反对中医,在该书的序言中说:
“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而非其所以然。图以结果与人争,无以时。”
意思是说:我当然知道中医治病,有时比西医效果好,但这只是治疗效果,而所以取得这些效果的道理,中医则讲不出来。既然讲不出道理,只用治疗效果同别人争论,那是不能说服人的。看了这段话,先生发现连西医也承认中医治病不比西医差,只不过因中医讲不出西医学的道理,才瞧不起中医。他想:
“结果”和“所以然”何者重要呢?我不可能知道汤氏本人如果得垂危之病后,他是明白地知其所以然而死去,还是想法活着而宁肯暂时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来说,都会以救人为第一,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而不会由于暂时讲不出道理,便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弃而不顾,听任病人死去还可如汤氏般宣称“可告无愧”。先生曾说:
“世上真有无因之果吗?中医能愈病,必有其所以然的道理,中医已经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所谓‘其所以然’,只能是说用西医的理论不能解释中医中药治病的道理所在。
另外,对中医中药治病即使目前尚难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应作为中医不科学的证据。科学领域的未知数太多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不仅是中医学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学科,包括西医也有这样的问题。‘行易知难’、‘不知亦能行’,这是近代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他在《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中,以饮食为例证明不知亦能行。他指出,
很少有人完全了解饮食入腹后的详细消化过程,也很少有人了解人体正常生理需要哪些营养,以及哪些食物各具哪些营养,但是人们还是每天都在进食的。这证明不知并不碍行。
但汤氏却一定要抛弃中医疗效于不顾,偏偏在‘所以然’上将中医一军,这显然是错误的。”既然中医有良好的疗效,相信有效果必有其所以然的道理,先生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如何学习中医?
先生家境并不充裕,学医又无家传师承,从旧社会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员,到晚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学家,靠的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先生早年爱好广泛,书法、音乐、戏剧、文学等,无不涉猎,而当立志学医之后,便放弃了这些爱好,把全部精力放在医学上。先生数十年每日晨起必读,夜晚笔录,已成习惯。而且,无论在家或外出,有暇便读,兴会所至,常废寝忘食。真有古人“三余”、“三上”之学风。先生读书每遇难解之处,从不放过,总是苦思冥想,直至得出满意的解答,方肯罢休。家境清贫,买书不易,故常借书手抄。正是这样认真地边读边抄,才使青年时读过的医学典籍,至今还能背诵如流。先生常说:
“无师传教,养成了苦思的习惯;买书不易,锻炼了背书的工夫。”信奉“强记硬背,工夫不白废”,“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这种刻苦的自学方法和精神,是先生学医成功的经验之一。
先生衣着俭朴,饮食随便,情志恬澹,不务名利,始终把研究学问、追求知识作为人生最大的乐事。他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于中医学的研究,直至晚年,仍手不释卷,勤于写作。
正是经过终生不懈地努力,才使他无师自通,对中医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在当代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人才》杂志曾发表署名文章,介绍他的自学经验,作为自学成才的典范。
摘录自姜建国主编《李克绍伤寒解惑四讲》
【下期预告】李克绍先生读书方法
仲景诸方
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
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
必于是而取则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克绍学医、行医话当年
山中医八老之李克绍先生|学术思想
[转] 李克绍临证经验
著名中医李克绍,自学成材,弃儒从医,终成一代“伤寒论大家”
英雄所见略同:学中医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
学医行医话当年(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