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说伤寒(二)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句要与后面三条一起看,才能明白。如果轻易读过,不下功夫,就会像温病派一样不明就里了。而理解这条的关键在哪?在《难经》第57条。如果不认真读难经,就无法理解这条。这条的钥匙在一个“静”字。如何理解静字呢?现代教科书的说法是不变,没有变化。那么静是不是这么解呢?我们需翻到说文解字,许慎的注解是:采也。也就是平常的色彩,神情的意思。所以静应该理解成跟往常一样,那么往常是什么样呢?那就是脉不急不躁,不浮不沉。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脉没有病,人会生病么?脉不病,人病,这个怎么解?这就需要了解脉理,懂了脉理才可以解读。脉理怎么讲?这就要回到难经了,浮取为心肺,中取为脾胃,沉取是肝肾。那么脉若静者,也就是说脉正常一样。正常脉是什么样的?中取和缓有力。问题就来了,既然和缓有力,为啥要写下来?因为这是病,什么病?写难经的人不懂,说到温病时只说随经取之。其实,这就是温病。包括下一条,也是在告诉我们要辩明这个问题。那么这条温病怎么治?在阳明篇有一个条文专门讲,但是那条用了一个很难理解的词,所以基本没人解答出来。

治这种温病的方法是什么?调胃承气汤。第四条,第五条说的就是难经说的温病,大家需明白,不然就被温病学家牵着鼻子走。那么,温病是不是脾胃病呢?这里留下一个悬念,留到后面解答,如果太阳篇讲的透彻,后面就没有悬念了(偷笑)第六条开始说温病,温病为什么没有脉?大家有没有发现?风温才讲脉,温病与风温已经不同了。温病没有脉,这是难经以来就这样的。仲景为了说明白,花了两条来说明,可惜后人没明白他老人家的用意,胡乱读过去,胡乱解一下。那个时候可是惜墨如金呀,为啥还要用两个条文说一个事?传还是不传,很难辨别吗?不是的,是温病难辨。

温病是什么病?这个问题够大,就好比伤寒有太阳,有阳明,有太阴,有厥阴不同阶段,温病也有太阳病,有太阳阳明,有阳明病,有少阴病。温病有一个发展阶段,不是单一的.如果说麻黄汤治疗伤寒,那就不用学伤寒了,学方剂就行。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今天继续第六条,这是伤寒论的关键条文。如果此条没有弄明白,那就很难继续研读下面的文章了。
  什么是温病?脉不知所指,随经取之,这就是温病。所以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温病这条不给脉,因为脉是正常的。那么温病到底怎样呢?发热不恶寒,口渴,这就是温病。如果大家再接着读阳明病篇,会发现,这个跟阳明病讲的很类似。
  那么什么是温呢?温字从水,从日皿。肯定有水湿,但是又不剧烈。这就与寒水形成对比了。温病其实也是一种慢慢发现的疾病,在中焦,不剧烈,不像伤寒。中风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风。伤寒有两,寒、水湿相结合。温病有两,热、湿相结合。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温与风结合,是不是就有意思了?三个要素,更加复杂了。
  为什么温病会渴?湿气在中焦不能被运化为津液,所以会渴一直想喝水。为什么不怕冷?中焦有湿热,四肢能不热?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喝一口开水,全身就热起来了。好,温病有湿,那么该怎么办?湿在表则风药胜湿,发表。但是,发表没有除中焦之热,没有建中焦之气,会怎么样?病还是好不了。风药胜湿,引风而入,原来的温变成了风温。这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风温的特点就出来了,有风,汗啊呼,有湿呀,身体就重,湿在表就会有肺的宣发功能不行。所以鼻子不利。然后就是语言也不好出.

那么什么是风温呢?今年(丙申年)春天的感冒很多都是风温。温病不可发汗,发汗成风温。不可下,下则大小便失禁。不可温针。那怎么治?这就是温病的要命之处。因为病位不在表,不可发汗。不在里,不能引而竭之。不在上不可吐而越之。汗吐下,三大法无一可用。急死仲景了也后人害惨喽~~                

那么仲景有何法?此处省略一千个字,阳明篇再讲。从这六条,我们可以看出仲景思路之清晰,非比寻常。明白了前六条,伤寒论就好读了,温病学派想忽悠人都难。

为什么温病派没明白伤寒论呢?这个不是他们的错,从孙思邈开始就出现了偏差。特别是寒伤营,风伤卫理论的提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偏差呢?主要是没有明白什么是营卫不和,理解不了营不和,卫不和,营卫不和的观念。归根结底,是没理解什么是和。为什么理解不了和的文化?自从汉代末年,法家势力抬头,文物丧失,士大夫不知礼乐为何物。特别是唐代儒学式微,根本没有理解儒家文化的和。更没有了汉代的礼乐传统,韩文公痛哭流涕,几乎没人能懂。好了,不卖关子了。仲景怎么治疗温病?用和法。真正的大招出来了,那么小柴胡算和法么?严格来说不算,但也可以算。宋人开始理解汉儒,但是最后到王阳明才算集大成。伤寒大明,是在儒学复兴之后,也就是清代。可是后来清代的儒学又式微了,中晚清的那些大家又开始误解伤寒,一叹!!!今日讲到此处已经够多了,怕大家消化不了。大家可先读陈修园医书,而后思之,当有所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课儿策-清-高上池
微说伤寒(5)
太阳病脉证
《四圣悬枢》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问疫五条
[第三集·治疗法]温病
卷十二9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温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