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莞生态园十年:海绵城市为术,区域整合为道

东莞生态园的实践是中规院在东莞松山湖新城“跨界”统筹、协同规划和设计方法的升级版,“海绵城市”的“系统可量化”式设计为已具备良好基础的东莞生态园打开了一扇更加开阔的生态之窗。


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东莞生态园的转型之路,从更为完整、广阔的视角,一窥东莞生态园的“生态逆袭”与转型蜕变。



东莞生态园的10年巨变


以镇街为发展单元的城市化为东莞带来巨变的同时,也带来了镇与镇之间产业发展、城镇生活以及环境秩序的混沌,若不及时地直面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改善行动,东莞未来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将受到无法回避的拖累。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东莞生态园以解决东莞工业化和城镇化伴生的产业、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问题。


东莞生态园地处东莞东部六镇所围合的边缘地带,是镇街快速城市化而引发环境污染的“几不管”地区。该地区垃圾堆积、污水汇聚、涝灾频现,被污染的水体占据园区面积的55%。那时河里的水黑得可以写毛笔字,在污水中茂盛成长的空心菜田让人触目惊心。在过去8年中,东莞生态园选择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关注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展开了系统治水和绿色转型的工作。园区清理了垃圾175万立方米;水质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提高到Ⅳ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垂直流湿地处理系统;在六镇间重塑了一个超过150平方公里城镇雨污水综合循环利用的绿色水系统;建成了容纳15000名学员的职教城。


东莞生态园区位


2006年东莞生态园园区原貌


如今,东莞生态园水体清澈,湖岛相依,湿地旖旎,这曾经藏污纳垢的发展消极地带,已经成为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发展园区和市民喜爱的休闲出行目的地,是继松山湖新城之后,东莞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又一个样本。


建成的垂直流人工湿地


治理后的生态岛群

图片来源: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


10年来,在中规院深圳分院的规划设计技术支持和伴随实施全过程的咨询服务下,东莞生态园管委会(2015年与松山湖管委会合并为“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以务实的态度,持续地实施规划,践行了一条“区域整合—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低碳发展”的转型之路。作为国内建设生态城区的先行者之一,东莞生态园虽没有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的名气,但它默默的生态实践卓有成效,已成功地从一个严重水环境污染地区逆转为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区,2013年东莞生态园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珠三角第一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东莞生态园中心区规划效果图


国家绿色三星认证的管委会大楼

图片来源: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


协同规划

践行全过程的低碳生态理念


没有中外合作,东莞生态园建设是地方政府本土发展观下契合东莞现实需求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它选择了务实的、相对的低碳生态价值观,突出有限生态、有效生态和过程生态三方面特点;强调实施路径和成本可接受、可操作、可持续运营,具有示范及推广意义。东莞生态园的实践证明,持续减碳行动是符合东莞实际的低碳生态路径。


东莞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秉持了“协同”和“无边界”的理念,实行多层次、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方式,多个规划设计项目同时推进、互相校核、及时修正。建设初期规划设计项目多达二十几项,涉及到复杂的跨界技术组织和协同问题,增加了行政和技术管理的难度,但协同规划的工作方式使大量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以暴露和解决,也正因为如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有效生态的理念也得以深入。在规划和设计阶段的协同工作,是最有成效的低碳行动之一。


区域统筹

重组六镇空间资源


鉴于东莞过去以镇街为主体的“诸侯”发展模式已形成了镇区隔离,同质竞争的问题,导致了镇区间社会和经济要素的割裂,我们与管委会达成共识:东莞生态园建设所能引发的社会、土地、环境统筹效益将远远超过园区的直接产出,应高标准定位并建设东莞生态园使之成为区域中心。从空间上发挥对东部六镇的“粘接”效益,推动实现园镇融合共赢发展,避免生态园成为同质竞争的“第七个镇”。统筹和“粘接”主要从水系、道路、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构建六镇全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体系;二是形成东莞东部片区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网络化体系;三是协调重组各种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四是统筹和提升六镇城市公共服务的整体需求和标准,通过产业服务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职教城)、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形成六镇循环联动的产业协作格局。


“海绵”生态

营造以水为特色的生态城区


生态园从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入手,以建设六镇区域复合水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了治污、理水、修复、生态管制等一系列环境再造手段,实现了“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和水文化”等多重目标。水环境治理首先是协同周边六镇按四个分区收集和处理污水,控制污染源。第二步是污水的深度处理,规划建设大型垂直流人工处理湿地和人工生境湿地系统,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绿化浇洒及景观用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第三步是建设三大湿地公园维持和净化水体,保障园内水质。


水系综合整治方案


对于屡受其害的内涝问题,改造现有排涝系统,对旧排渠清淤拓宽,在原有低洼区域开挖4平方公里的中央水体(同时平衡造地的土方),增强水系的调蓄能力;新建必要的排渠和排站,制定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系运行管理方案,确保水质和水体安全;采用“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管理雨水,运用一系列低冲击开发措施在美化环境景观的同时减少地表径流。


为修复生态环境,生态园将所有的水体岸线(总长约130公里)设计为生态自然缓坡岸线,最大可能地提供浅滩湿地生长区;着重选取高吸附和高降解能力的本土湿地植物,提高湿地处理残留污染的能力。


缓坡浅滩岸线实施效果

图片来源: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莞又一假期好去处,到靓爆湿地公园观鸟&吸氧!9成东莞人还不知道!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曾婉珍
东莞生态园:珠三角经济发展新模式
水量控制:“逼迫”东莞近亿吨污水变生态水
真山真水新苏州“高新区元素”加盟上海世博体验之旅(组图)
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