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文人爱抄书

翻开历史画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大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抄书。

宋代的大学问家苏轼,每天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功课”——抄写《汉书》。他的朋友对他这样勤奋抄书表示不理解,问他:“凭先生的天才,开卷一看,可以过目不忘,何必用手抄呢?”苏东坡说:“我读《汉书》,一共手抄三遍。我第一遍手抄后,熟练地诵读每段。等到背熟了,我就只抄这段的前面三个字作为题目,背诵下去,以考查自己的记忆能力。这之后,我只抄前面两个字为题。到如今,我只抄这段的前面一个字为题,就能背诵如流。”

难怪苏轼的学问那样博大精深,原来,他还下了这样的“笨”功夫。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们都称他为“太史公”。他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里,现身说法,回忆自己小时候借书抄书的苦难经历。“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但他仍然坚持把书抄完,尽快送还给人家。

明朝的文学家张溥,是著名的“七录书斋”的主人。张溥自幼天资平平,刚刚读过的书一会儿就忘了。

有一天上课,先生叫张溥站起来背诵昨天讲过的文章。开始几段,张溥背得挺好,可没背一会儿就背不下去了。先生用戒尺打张溥的手,还罚他回去把这篇文章抄十遍!回到家,张溥顾不上吃饭,就含着眼泪开始抄写,等抄完时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第二天早晨,先生又查他背书。上句刚一出口,张溥自己也觉得奇怪,下句居然就顺着跟了出来,全篇文章很顺利地背完了。上完课,张溥想起白天的事,决定用抄写的办法来试试新学的文章。

于是,他先诵读一遍,然后开始抄写,并且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等他抄到第七遍的时候,他不仅领略了文章的意思,而且能够熟练地背诵了。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记忆力的办法。由于他长年累月地抄书,手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为勉励自己,张溥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书斋”。

有人说曹雪芹名字的寓意就是“抄写勤”,因为他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光抄写这一项,也不知他花费了多少工夫!

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热爱抄书,乐此不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练就了漂亮的书法,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夯实了基础。我想,平庸如我辈者,更应该如此这般努力了。

于是我也仿效古人抄书。年轻时,家里贫困买不起书,我都是向同村那些有钱的人家借书。借回来之后,仔细地阅读,如果觉得内容很好,我就把它抄下来。我用毛笔抄完了《祝你成才》,用钢笔抄完了《通俗哲学》。后来邻居有一位大哥哥,借来了许多研究堪舆学的书,他自己没工夫抄,都是吩咐我帮他抄的,这一抄就是七八本。

我小时候最怕写作文,语文考试成绩也不过四五十分。通过抄书,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也随之优秀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的抄写功
27.《张溥抄书》翻译
一本骆先生的手抄书
婚姻敬书 手抄书
笨方法,真功夫
好词好句要摘抄吗?摘抄了要记住吗?看得懂故事,但时间一长忘了怎么办?|阅读·你问我答系列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