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市教研员、特级教师连中国:阅读,不只是好书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丨名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阅读,于校园内正在悄然兴起。阅读,不只是好书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教师在此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生命角色。如若排除家庭的影响,我们似乎可以确定地说:好书是一片广茂的森林;而在学生与好书之间,教师就是条芬芳的小径。

阅读进一步推进需要有更内在的方式

随着阅读的不断推进,现阶段,有效阅读已不止于我们教师为学生开出一个漂亮的书单。当然,也不止于校园中可以很方便的借到书、读到书的这些条件设施。这些当然都很重要,特别是在早期推广阅读的过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推动会渐渐失去此前的效力。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孩子们容易获得书,买得起书,也知道一些好书,但在内心深处却严重缺乏读书的兴趣与内在愿望。

在阅读推动的过程中,还有让学生画插图、配书签、依据情节进行表演等做法。这些推动,早期都可行。但读书真正扎实的兴趣,或许只能在书的内部、在阅读中真正获得。围绕式的培养,可能增进的还是绘画、设计、表演等方面的兴趣。

目前,阅读进一步推进需要有更内在的方式。课堂,便是诞生“更内在的方式”重要的一个地方。

将阅读从语文课堂里脱离出来会形成新困境

不立足于语文课堂的阅读,会形成新的困境。课堂,本该是广阔阅读与自由阅读最核心的一处触发源。日日枯倦,何以去课外讨生活?

读书中兴味特别重要。兴味是学生在具体的一本本(也包括一篇篇)阅读中诞生的,兴味的养成离不开日日的语文课堂。建立并体味兴味,是真正的读书之“难”。因为,兴味包括读书的穿透力、提炼力。南宋学者陈善曾经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此言深中肯綮,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不仅如此,兴味是见识与性情的完美结合。卓越的见识与跳脱的性情一旦相得益彰,读书便是一种无比享受与流连忘返的过程。兴味是在乐趣里生出智慧,是在智慧的获得里生出乐趣。如此复杂的心智活动,不少没有自小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是不好自我自然感知并获得体验的。学生如何能坚持?再加之简单功利化的强大社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前景必然堪忧。有“意思”,学生才会坚持下来并努力去做。当然,读书,本身就是有意思的一件事,但更高级的“意思”,需要点拨与指引。有意思,学生当然可能自我产生;但亦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与示范,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更大的氛围与情景,让更为普遍的学生享受到。学生尝到甜头,入了迷,阅读才好说。

课本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阅读,如若我们一方面将这里的阅读搞得枯败冷落,形同死灰;另一方面说外面的阅读好精彩。这样的尴尬并不好处理。学生长期缺乏现实里成绩的支持,这样的阅读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我们搞不好课内的阅读,学生又怎会相信课外的阅读就那么精彩!学生的阅读,当然不能止于课内。但因为我们见到了一滴水的灿然,我们终于萌动了去看大海的波光跳荡银波万里,这便是课内与课外和谐的触动关系。我们因见到了整座大海,也便更可以欣赏一颗水珠的光鲜与纯然。给得了学生眼前的“现实”,才可以引导他奔向常人不可见的远方。

脱离了真实阅读价值的语文课是什么课?不能养成学生有效读与写的语文课,本身便严重脱离了语文的基本意义与价值。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缺失了有效读与写的语文课,那还算什么语文课!一个语文老师在读与写上不能有所建树,那他还能做些什么!语文课本身便应该是阅读课。读与写,是语文得以腾翔的双翼。不能享有阅读魅力的语文课,自身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提高课堂阅读的品位与情趣,在惊心动魄处读,这正是我们改变学生阅读状况的当务之急。如果一个学生在整日与他相处的、天天上语文课的教师身上都不曾真切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体味不到书之于人的重要价值,那么学校对于他阅读的影响已经甚为微弱了。

阅读经典与摆脱低劣

学生们现在需要应对的事情着实不少。因此,学生读一流的作品与真正的经典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人生不过百年,不能与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与最杰出的思想情感相遇,真是最巨大的憾事。一流的作品与真正的经典,不仅是当我们遭遇问题的时候,需要到那里去寻找答案与获得验证;更重要的是常读常新,帮助我们从现实之困里一次次完成生命更新,一次次决定了学生成长中那个隐秘而重要的部分的质地与走向。

钱理群先生曾推荐说:《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作品,是适宜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这可供我们参考。

在现实中还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我们,学生被劣质书籍所困怎么办?这个问题究其根本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好书。在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中,是不能排斥自小的锦衣玉食、华服霓裳的,也就是一个人自小如若养成了纯真而高级的阅读品味,他自己是不会轻易接受“粗茶淡饭”与“敝衣褴褛”的。教师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自己能否将一流的作品与真正的经典读出妙趣横生与无尽浩淼,对于养成学生的阅读品味,是尤其重要的。不仅如此,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参照,需要的正是我们教师的见识与视野,需要的是我们教师长时期的修养,有时甚至是超越常规的胆气。

师生合作,才能使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走进学生。学生最终自我品味上的拒绝才是他们真正的脱离。

阅读,是学生生命的自我完成

阅读是语文教育之魂,因为它往往可以决定人成长中隐秘而重要的那个部分。

成长,是具有隐秘性的。阅读往往可以决定学生成长中隐秘而重要的那个部分。这是因为,优质的阅读将更优质更宏大的与更真醇的作者世界与读者身心充分地交融在一起。在这样的一种交融中,更强大更丰富更卓越的那个“场”会与学生固有的“场”融通起来,这样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融通,力量是强大的。阅读,正是这样的一种融通。

阅读,是学生内在的一种自我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当然需要教师引导,甚至教师的帮助亦是必不可少的;但学生自我的内部必须要经历自我感受、自我认知、自我校正、自我合成的充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是不可以强塞概念于学生,模糊简单的概念于人无用;二是要帮助学生充分展开并实现这个自我完成过程,过程越有效充分,阅读的效果就越好。

记得教师引导学生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上课学生便齐读“学习目标”,其中一条是:“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不是很妥当。我知道这位教师是在遵循学校正在推广的某种教学模式在上课。我们不少的的课堂,程式化倾向严重。课,应该是学生自己心头长出来的果子。类似这样的概念与结论是学生在读的时候,自我发现的,这才是阅读的快乐。现在开篇即读,阅读变成了一种验证,或者说一种灌输,快乐何来!阅读是生命的自我完成,建构是自我逐步完成的,不是教师将概念强塞给学生的。在后来课堂进行中,学生普遍认为此篇文章表达的是苏轼苦闷的心情。由此看来,我们不仅强塞概念于学生,而且课始时的齐读,也不过是走过场,学生并未真正过心。这是课堂不小的尴尬。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自然可以完成学生对苏轼情感世界的认知。“月色入户”,为何不言“今晚有月亮”?“月色”与“月光”有何区别?“月色”重在言“月亮的风姿”,“入户”重在强调月亮对人的亲近,月色今晚是华妆而至,在明朗静美的月华里,人心顿作一片皎然。纯然与明快,自由心生。在这样的感受里,苏轼的内心不难探知。

读出自己的书目与切己之关联

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较为普遍。就是学生、家长、教师都特别热衷于获得书目。但书目盛行,似乎非依托于一个书目便难以展开有效阅读的背后,其实潜伏着一种隐忧。在这世间似乎存在着一类特别重要的书籍,它们开列在一张神秘的单子上,只要照着去读,便可以快速获得成功,超越常人。这,其实是一种简单功利化的想法。好书我们所知固然有限,但对待那些人尽皆知的好书,如若我们认真阅读,努力体悟,也必有所得。真正的书目,其实是每个认真读书的人自己读出来的。这并非说别人的书目没有借鉴意义,但最终写在自己书目中的那些作品,一定是与自己交融充分,伴自己度过重要生命时期、帮助自己产生生命能量的那些作品。这些书籍与自己发生过特殊的价值,自然难忘,自然必读。

阅读重要的是要归之于己,与自我切实关联。长期以来,简单机械的应试泛滥于课堂,展开人类宏大心灵场与精神分享的阅读,屈服于其实对答题本身也并无大益的刻板的答题套路与方法中,反复演练,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学生即便面对佳作,脑子里闪现的也多是所谓答题需要的浮泛之语。我多次参加过一些重要的学生选拨性面试。有一个题目是请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就此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我们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会言及文章对于自我发生了什么作用与价值,似乎读书是一件与自身原本毫无关联的事情。我们的学生似乎只是一个游离于读者之外的旁观者。不与自己发生关联的阅读,途多无益,人不过是四条腿的书橱。这样的阅读想要看出自己的书目来,当然很难。《围炉夜话》中说:“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此言,值得我们细细掂量。当我们不能在与好书“相遇”时,在心灵的大海里激出浪花,不能在思考的深谷里响彻回音,那么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美好的“相遇”,我们都将是软弱无力的。

在这样的一种切己关联的阅读中,我们教师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力量。许多时候,学生不能在教师的阅读中发现教师自己生命的参与,他们自我生命在阅读中的融入,也会变成一个极其缓慢而完全未可预知的过程。

阅读里的尴尬与跪下来的分数

阅读,在学生现阶段真实的学习环境里,常常会遭遇到两类尴尬。

其一,屈就的现实主义。核心的逻辑是:学生要分,家长要分。社会不会适应你,你只能适应社会。以不断增加学习时间与增强考试频率与强度,作为提分最重要的手段。阅读,在这里,只能是表面文章。因为,阅读与他们的核心想法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

其二,虚茫的理想主义。阅读,不是一场新闻发布会,越盛大越好,越时尚越好;一些广阔的阅读,应该诞生在扎实的一节一节的语文课里,诞生在师生自然的相处里。阅读,不在新颖流行的精妙书单里,而是在学生自我真实正常的阅读生活的不断关联里。阅读不是一场运动,哪些能风生水起就高举哪个。阅读甚至不在一场自我标榜式的愤世嫉俗里,阅读应该存留在以学生完整意义上“人”的切实发展为基础的学习成绩不断的提升里。

这两类状况表面看似决然不同;但殊途同归,用不了多久,第二类就会成功地完成向第一类的转变(有的第二类,其实就是第一类)。对考试试题缺乏创造性与自我独立之研究,阅读不能落地于真实的课堂与师生的相处:最后都难免要简单追着试题表面的形式跑,跪下来求分数。因为,“活下来”确实是硬道理。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我们现在推动阅读,需要的正是韦素园这样的人呢!在他们那里,有真阅读,也有真分数。

结 语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搅得起还需拢得住。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没有教师切实的介入,仅靠学生在天然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获得,再加之现实强烈的逼迫与侵占,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会“读”跑了的。我们相当多的成年人都俯首屈就于现实,何况那些刚刚在阅读里起步的孩子。邓拓先生很早就有这样的提醒:“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今日读之,依然感慨万千。

阅读,表面上强调的是学生与书籍,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教师的有力作为。这也正是校园学生阅读得以真正有效开展最核心的因素与秘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不只是好书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连中国
深度阅读“深”几许
我的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特级教师连中国关于阅读的25条总结,建议老师和家长收藏!
让“晨诵、午读、暮醒”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陶继新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好课观”(1)——《情智教育十日谈》系列之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