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飘在云端的教育新词之“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是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各种有意“整出来”的新词层出不穷,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新词被整出来。

比如,最近这几年,就有诸如什么“核心素养”啊,什么“整本书阅读”啊,什么“以学生为中心”啊之类的词。听专家讲座也好,看各种论文也好,这些都属于高频词,似乎不出现这些词就显得比较LOW,就有一点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本文仅就“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新词来谈一点我的想法,以后有机会说不定可以写一个系列的文章,名字就叫“飘在云端的教育新词之……”。

其实,说“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词,似乎有一点冤枉它了。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查阅了几十篇资料。搞清楚了“以学生为中心”来龙去脉。

原来,“以学生为中心”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1952年,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本科教育层面。

这么看来,这一名词往历史上去追溯,至少有半个多世纪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即“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国际上统称“探究式科学教育”,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一起将脑科学、神经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儿童脑发育的规律和成长特点,决定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重点。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这项“素质教育”改革项目。

从上面这个资料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也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推行了。可见,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以学生为中心”远远称不上是一个新词。

但是,在中国,这个“舶来”的词,又确实挺新,直到最近几年才日趋流行起来。而且似乎被加注了像“男女平等”等观念一样的政治正确,觉得不提“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教育观念不正确,就是教育实践落伍的表现。

我们虽然嘴巴上高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但这个口号真能付诸于行动吗?它落到实地的障碍有哪些,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落到最根本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但是,在超级学校,超级年级,超大班级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吗?很难。因材施教最好是小班化教学,超大班级的状况下,即使老师有三头六臂,想要做到因材施教,也不大可能。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区间,要做到基于能力的学习,而不是基于目标的学习。但是,现在不仅仅一个班级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年级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齐步走的情况下,我们能做到基于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来做教育吗?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要在学习内容上可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可能,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项目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但在多种学科教材完全统一,几乎所有学科都要进行统一考试的情况下,这种多种选择我们可以提供吗?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除课内之外的大量课外学习资源。比如,图书馆的资源。可是,我们现在有多少学校是围绕着图书馆开展建设的呢?所谓的“书香校园”大多停留在口号,停留在迎检的水平。没有这些资源,学生如何更快速地扩展视野和提升能力呢?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获取学习研究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但我们现在把手机电脑互联网等都视为洪水猛兽,坚决要把电子产品等排除于校园之外,那学生从哪里学习到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探索的能力呢?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事实和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学习经验、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积极贡献者。但是,当我们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把他们的学习热情压抑乃至扼杀之后,他们怎么会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呢?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老师要有相应的能力,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成为学生学习与研究的支撑者,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但是,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呢?

……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非要反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个好东西,但是这个好东西的实现,不能平地抠饼,需要具备种种条件才行。如果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结果怎么样呢?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以为,我们的老师要先学会如何教学生考试,有人可能会说,教考试我们老师最擅长,但事实恐怕并不如此。如果我在教考试前面加上一个限制,教会学生在大量减轻负担的情况下高效应对考试,恐怕就有难度了。

然后,我们的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如果不能够做到教会学生学习,那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使给了学生空间与自由,他们依然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是正确的方向,该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方法。

最后,才是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一种资源,能够在学生需要时,适时伸出手来,或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探究道路上的困难,或者帮他们调整方向,指明前行的道路。

要让飘在云端的概念落地,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弯道非但不能超车,反而可能发生侧翻。

过犹不及,虽然“以学生为中心”是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种反拨。但是,如果在缺乏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深入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到底,那结果只能是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工作案例系列71 点燃激情,照亮学生
原创·教育日志(十三)《行无言之教》
班级乱哄哄,怎么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10个方法教给你,学生安静老师轻松#教育听我说#
这些学生怎么啦?
于洁老师的13个坚持,值得学一学
做好班级工作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